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琼  聂晓红  吴传勇 《中国地震》2013,29(4):448-461
通过分析北天山地区历史强震、构造活动背景、区域应变能积累特征以及2011 年11月1 日尼勒克、巩留交界6. 0 级和2012 年6 月30 日新源、和静交界6. 6 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异常特征等,探讨了这两次6 级地震前的地震学中短期异常特征。结果表明,2011 年6 月以来北天山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处于加速活动状态,进入应变能释放阶段;尼勒克、巩留交界6. 0 级和新源、和静交界6. 6 级地震震前先呈6 级地震平静而后被打破、中强地震成组活动和空间迁移、条带和空区等较明显的中期异常;震前还出现了较为相似的4 级以上地震围空和5 级逼近地震,且逼近地震与主震发生时间间隔均为14 天,显示了较清晰的异常图像和较明显的中短期震兆特征。  相似文献   

2.
研究分析了 1 998年 1月 5日陕西泾阳MS4.8地震前高陵测点 1 0m地温的变化特征 .1 997年高陵地温呈下降变化 ,1 2月 1 5日地温突升 .该次地震前 1 5天地温升高现象非常明显 ,震后恢复正常 .西安市高压开关厂测点 1 0m地温也从 1 997年 1 2月中旬开始出现上升异常 ,1 998年 1月 1日地温上升速率突然加大 .可以认为 ,高陵测点观测到的 1 0m地温异常是可信的 .  相似文献   

3.
天祝-古浪5.4级地震前后波谱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健生  尹志文  张淑贞  虞国平 《地震》1999,19(4):393-398
使用CDSN兰州台数字地震记录资料,用IASPEI推荐的Seisg ram谱分析软件,对1996年6月1日发生在甘肃天祝-古浪MS 5. 4地震之前的3个前震和14个余震的波谱特征作了初步研究: ① 在主震后地震的纵横波零频位移谱值的对数比值从1. 2左右下降到1. 0左右; ② 纵横波谱的拐角频率比值和高频衰减斜率比值均由主震前的1. 0下降到主震后的0. 8;③ 各频谱特征量呈现异常的时间基本上同步,其异常形态也相似; ④ 前震的各频谱特征量较余震有明显差异,因而有可能成为预测主震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 1989年 10月 18日山西省大同—阳高 Ms6 .1地震前 ,距震中 15 0 km的内蒙呼和浩特地震台和距震中 2 5 0 km的内蒙宝昌地震台地电阻率的异常特征 ,研究了引起地电阻率异常的可能原因 ,认为这些异常是该次地震的前兆反映。  相似文献   

5.
王伶俐  洪敏  张勇  高涵  徐良叶  牛甜 《中国地震》2020,36(1):91-104
采用GAMIT/GLOBK软件对云南境内及邻区近400个GNSS测点1999~2018年的观测数据进行解算,在各个测点时间序列和速度场的基础上,采用克里金插值方法分时段估计该区域在1999~2004年、2004~2007年、2009~2013年、2013~2015年、2015~2018年共计5个时间区域应变率场;根据区域地壳面应变率和最大剪应变率的空间变化以及相应时段之后3年内的MS≥5. 0地震事件分布特征,分析发现:绝大部分震例发生在面应变高梯度带的张压转换区和最大剪应变高值区,可见研究区各个观测时段GNSS应变率场对后期1~3年内的中强震发生区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以2014年盈江6. 1级、鲁甸6. 5级和景谷6. 6级地震为样本,建立监视块体获取应变时间序列,分析发现:地震前三个月左右均出现震中附近短期应变趋势改变、快速增强、转折的现象,这些形变异常变化或许反映了发震区应力-应变积累在接近临界破裂状态时的非线性调整,为地震短临预测尤其是时间要素的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研究分析了2003年10月25日甘肃山丹—民乐MS6.0地震前平凉地热的异常特征,虽然这次地震距离平凉稍远,但由于震级较大,资料详实可靠,异常项次又多,故可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观测应变阶在地震应力触发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泽华  石耀霖 《地震学报》2004,26(5):481-488
对中国钻孔应变台网观测到的昆仑山口西MS8.1大地震的应变阶资料的研究结果表明:① 很多观测值与静力位错理论计算值不符合;② 北方地震较活跃地区的很多台站观测到异常大的应变阶,而南方构造运动较不活跃地区的台站虽然也观测到地震波动,但是应变阶不明显. 由此推断,地震的触发(可能是动态触发)作用对远场的实际地震应变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也就是说,远场的构造活动(可能是断层活动)是否曾被地震触发,可能决定当地的应变场变化的主要特征. 进一步对昌平台1999年3月11日张北地震与1999年11月1日大同地震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表明:断裂带的分布情况对实际地震应变变化有直接影响. 这证明观测到的异常大的地震应变阶可能是地震触发了当地的断层活动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日本地震预报联络会 2 0 0 1年 8月 2 0日、1 1月 1 9日分别召开了第 1 4 4次、第 1 4 5次情报交流会。会上 ,对日本全国的地震活动和地壳运动的概况作了介绍 ,并对一些议题展开了讨论 ,笔者经过汇编 ,归纳如下。1 全国的地震活动2 0 0 1年 ,日本列岛及其周边发生的 MS以上的地震 :5~ 7月 1 7次 ,8~ 1 0月 1 6次 ;陆域浅源地震 :8月 2 5日京都府南部发生 M5.地震 ,这一期间北海道及其周边地区地震活动显著 ;5月 2 5日捉岛附近、 8月 1 4日青森县东部近海分别发生了震源深 3 0 km、 M 6.6和震源深 43 km、 M 6.2的地震 ;1 0月 4日千岛…  相似文献   

9.
刘翔 《高原地震》2000,12(4):12-18
把研究区划分为孕震区和外围区 ,按层次分析地震前兆异常动态演变的方法 ,分析研究 2 0 0 0年 1月 1 5日云南省姚安 6 5级地震前 ,震源区及其周围中等地震活动空间分布、小震群活动、地震危险度D及地下流体、地磁、地电、地形变等前兆手段异常变化 ,得出了姚安 6 5级地震孕育过程前兆异常动态演变特征。其主要特征为 :1 .孕震区地震活动演变方式为活动增强 -异常平静 -发震 ;2 .孕震区外围附近地区地震活动表现为平静 -活动增强 ,当地震孕育进入中期阶段 ,地震活动形成地震密集区 ;3.地震孕育发展中短期阶段 ,地下流体、地磁、地电、地形变等多项前兆手段出现同步异常变化 ,至短临阶段 ,这些异常大多出现转折或恢复  相似文献   

10.
对1990年以来发生在甘肃祁连山地区MS5以上地震前甘肃省内各前兆学科的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它们在时空变化上具有协调性特征,但MS6以上地震与MS5~6地震的协调性表现虽然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仍存在很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1999年 1 1月 2 5日澄江发生 5.2级地震 ,2个月后的 2 0 0 0年 1月 2 7日在相邻的丘北 -弥勒地区发生了 5.5级地震 .分析了丘北—弥勒 5.5级地震的区域地震活动背景、地震孕育过程和地震活动性异常特征 ,为探讨在一次中强地震后如何预报后续地震提供了一个震例 .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前兆监测资料的分析,发现担杆岛海域3.5级地震前部分重力、体应变和水位测项有临震异常显示。研究各测项的异常起止时间、幅度以及异常台项的分布,得到此次地震的临震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13.
1 997年 2月 9日在格尔木东南 (秀沟 )发生了 5 4级地震 ,震后对该地震 (从该地区的历史地震、前兆和活动性方面 )进行了分析总结 ,震前存在水温、频次、应变释放和缺震异常 ,另外还存在前兆震群活动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2020年伽师M S6.4地震周围地质构造背景,研究分析了M S6.4地震前新疆地区和柯坪块体地震活动状态、区域地震活动图像特征。结果表明:①本次地震前1~2年和震前半年,新疆境内中强和中小地震呈现“平静—成组活跃”或显著增强特征;②本次地震发生在柯坪块体M S≥6.0地震平静近15年的背景下,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存在时间渐进的中短期异常特征,即震前2年,5级以上地震活动呈现NE向有序条带分布;震前1年南天山西段小震群累积月频度呈现“加速”活动特征;震前半年震区附近4级地震条带形成共扼分布特征;震前3个月震区附近出现地震窗超限异常;震前2个月震区附近地区视应力呈现显著高值异常;③震前地震活动具有较好的“长、中、短”期异常配套出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金安忠 《内陆地震》1993,7(2):197-208
讨论了自1976年唐山地震后,在华东地区地电阻观测台网范围内发生6级强震前ρ_s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对观测值ρ_s的异常变化与地震活动性、岩石体积应变以及应力降等的关系作了对比。指出它们之间在空间上存在有一致性,且在时间上有同步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强地震前,ρ_s的异常变化与地震活动性有关。这说明在某种程度上,ρ_s异常可视为异常信息。ρ_s异常持续时间较短,幅度较小,异常数目也相对较少,空间分布呈散射状,且异常形态的叠加小于唐山大震前的ρ_s异常叠加值。表明使用ρ_s观测方法预测中强地震比预测强震要困难得多,因此目前最根本的是要提高观测台网的监测能力,增大台网的密度,并通过深入研究震源区周围异常特征、改善观测台站条件来完善地震预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研究洛浦MS6.0地震和哈萨克斯坦MS6.1地震前乌什台水位异常。对比分析发现,两次MS6地震前,乌什台新46井静水位、体应变的辅助测项钻孔水位震前反向、加速上升、下降的短期异常明显,且2套水位观测震前异常时间同步性,形态相似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利用形态分析、一阶差分、矢量合成、固体潮汐分析等方法,对阿克苏周边地区中强地震前的形变异常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部分中、强震前出现了较好的短临异常反应,而且异常演化过程比较完整。尤其在Ms≥6.0地震前,异常表现的更为突出。同时,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地震前兆异常图像不尽相同,甚至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6.1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炜  许跃明 《地震》1997,17(4):357-363
1996年11月9日在南黄海海域发生了6.1级地震。该地震前自1993年直震中周围区域的地震活动明显增强、小震群活跃,出现孕震空区及一些地震活动指标的中期异常。1995年8月后该区地震活动的出现明显平静。这次地震前的地震活动异常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河北怀来地震台体应变仪器概况及观测资料的质量,以原始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异常图形和经Nakai拟合分析方法处理的震前异常特征.总结了1998年河北张北M6.2地震的体应变异常的映震效果,指出,体应变观测连续多次出现脉冲、阶变、应变固体潮畸变等异常可作为地震短临预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昌平地震台体应变、线应变及差应变等观测资料在1998 年1 月10日张北尚义6 .2 级地震前的异常变化.结果表明:该次地震前昌平台的应变观测资料出现了明显的趋势异常;体应变的异常时间与震级有较好的相关性;差应变资料显示了短临异常;由线应变资料计算的主应变方向在地震前逐渐向震中偏转; M2 波潮汐因子也出现了明显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