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本刊讯 达茂旗是一个牧业旗,全旗有草场面积16574km^2。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被国家列入建设内蒙古生态屏障,京津风沙治理工程的重点项目区旗县之一,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力度。2004年,自治区气象局紧紧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努力拓宽服务领域,在全区初步建成了自治区、盟市和旗县三级气候生态环境监测服务体系。达茂旗气候生态环境监测站不仅担负了牧业34项全部监测内容,而且还承担着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项目区的监测任务。成为全旗生态工程建设的一个新亮点,引起了旗委、政府和有关部门领导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2.
三江源生态环境监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王江山  李海红  许正旭 《气象》2003,29(11):49-51
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主要由遍布全省各典型生态系统区的生态环境监测站网、卫星遥感信息接收处理系统,信息收集、处理、模拟、评价系统,综合信息服务与反馈等部分组成。建立环境监测系统的目的是对青海省的生态环境进行系统监测和评估,及时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公众提供准确、全面的生态环境监测信息,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于2003年5月1日开始业务运行,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保障区域生态气象服务,为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在分析青海省刚察地区气候服务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在生态环境监测、人工影响天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提升生态气象保障服务能力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遵循气候规律 建设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俊铭 《贵州气象》2000,24(5):31-35
贵州省委、省政府在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展战略中,确定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为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生态环境建设涉及面很广,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多部门的协作和综合研究,气候与生态环境建设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密切关系,在分析喀喀期特生态特点和阐述气候与生态环境建设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保护,建设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研分析得出江苏省气象部门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业务涉及的领域主要是:农田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五个主要方面。规划布5个农业生态监测站、4个林业生态监测站、5个湿地生态监测站、13个城市生态监测站、5个海洋生态监测站。对土壤状态、城市生态环境等七大类生态指标进行监测,向政府等有关部门提供土壤水分及城市生态气候监测和遥感监测信息等8大类几十种生态气象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6.
张强  王有民  祝昌汉 《气象》2004,30(9):31-34
为了掌握长江三峡工程兴建前后长江流域及其周围地区气候生态效应的时空变化 ,自 1 996年建立了相关行业组成的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网络 ,局地气候监测子系统的工作也同时展开。目前的局地气候监测子系统不仅开展了三峡库区沿江的气候监测 ,还分别在库东、库西使用系留探空仪或雷达探空系统进行了高空气象观测 ,积累了详实、可靠的库区本底资料 ,并每年向三峡建设委员会和三峡工程建设总公司等有关部门提供三峡库区气候监测产品 ,为三峡工程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7.
广东地处祖国大陆南端,在气候类型上,71.6%为南亚热带、20.8%为中亚热带、7.6%为北热带。自北而南,土壤类型由红壤过渡到赤红壤、砖红壤,植被类型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过渡到亚热带季雨林、热带季雨林。近年来,广东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资源管理得到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取得进展,生态环境质量也在逐步改善和提高。但广东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充分认识并深入分析广东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气象部门气候生态环境监测与服务系统设计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内外有关生态环境监测研究的现状 ,提出了河北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的基本框架。系统主要包括 :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监测方法和监测内容 ;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如监测标准规范、站网布局、信息传输和信息服务等。对生态环境监测的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在气候生态环境监测的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气候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中对降水渗透深度监测地段选择的规定不大合适,规范规定降水渗透深度监测地段在台站地面观测场周围进行,而我们大多数气候生态环境监测场地都远离台站地面观测场,这样我们在台站地面观测场周围所测的渗透深度就无法完全代表气候生态监测场的渗透深度,在记录和编发报时就会出现了一些矛盾,下面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气象条件与水产养殖的密切关系及当前气象监测与服务的完善等方面 ,分析了顺德地区建设鱼塘生态环境监测服务系统的必要性 ;论述了鱼塘生态环境监测与气象服务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对顺德地区鱼塘生态环境监测服务系统的目标、内容和建设方案进行了构思和设计。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  2月 1 5日至 1 6日 ,自治区气象局召开 2 0 0 4年全区气象局长会议 ,全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会议和内蒙古气候生态环境监测工作会议同时召开。区局、各盟市局、各直属事业单位和机关各处室领导出席 ,会议代表共计 82人。自治区政府副主席雷·额尔德尼出席会议闭幕式并作重要讲话 ,乌兰局长作了题为《树立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区气象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工作报告 ,会议分组讨论了区局工作报告、人影工作报告和气候生态环境监测实施方案 ;表彰了 2 0 0 3年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乌兰局长代表区局与各盟市气象局、各直属单位主要领导签订了…  相似文献   

12.
根据广东省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现状以及气象部门自身的特点 ,从主要生态系统监测、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监测、气候变化主导因子及气候圈层间相互作用过程监测等 3方面 ,提出了构建广东省气象部门生态环境监测的内容及观测站网布局。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外有关生态环境监测研究的现状,提出了河北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的基本框架。系统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思路和步骤;监测方法和监测内容;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如监测标准规范、站网布局、信息传输和信息服务等。对生态环境监测的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环境的基本概念入手,引出气候变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所造成的严重生态危机,分析了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成因;提出了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基本框架,监测内容;结合我省气象站网布局、各级任务分工,提出了拓展业务服务工作领域,开展生态环境监测的主要任务和基本做法,努力为建设江西生态省作出气象部门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绿洲环境形成机制和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对策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18  
胡隐樵  左洪超 《高原气象》2003,22(6):537-544
绿洲生态环境建设对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特殊的战略意义。本文总结了绿洲小气候的一系列研究结果。根据绿洲小气候的形成机制和绿洲稳定性状态,提出了我国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对策及提高绿洲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的建议。指出绿洲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策应充分利用绿洲冷岛效应小气候特点,把有限的水资源与丰富的光热资源结合起来,发展独特的气候生态类型。对于不同稳定状态绿洲生态环境建设应采取不同对策。并指出良性绿洲生态环境建设应发展耐旱喜阳生态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效绿洲生态环境建设应尽量调整绿洲格局,将破碎绿洲连通成片,力图减小晒衣绳效应;“退化绿洲”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是在足够水资源供给的条件下修复生态系统,限制地下水开采和农牧业的发展,抑制生态系统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16.
在对土地整理与生态环境建设基本内涵及意义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阐述了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效应。为了减少土地整理带来的负效应,提出了加强土地整理规划的景观生态设计、强化土地整理资金筹措的市场机制、加强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加强土地整理施工的生态设计、完善土地整理项目的管理制度等5项土地整理的生态环境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7.
广东顺德地区鱼塘生态环境监测服务系统的设计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气象条件与水产养殖的密切关系及当前气象监测与服务的完善等方面,分析了顺德地区建设鱼塘生态环境监测服务系统的必要性;论述了鱼塘生态环境监测与气象服务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对顺德地区鱼塘生态环境监测服务系统的目标、内容和建设方案进行了构思和设计。  相似文献   

18.
随着卫星遥感资料时间序列的延长和定量精度的提高,遥感数据集的建设和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数据调研、数据下载、预处理、质量控制、编目等技术流程,建立2000—2018年贵州省MODIS遥感历史数据集,为贵州省生态环境监测与分析评估科学研究与监测服务提供历史背景数据,为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大生态战略实施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古林法,对2015—2017年河北省11个地市的生态气候宜居性从空气质量、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灾害性天气4个方面进行了评估并予以排名。结果表明:2015—2017年河北省空气质量方面,张家口、承德、秦皇岛位居前三名,邢台、衡水、保定位居后三名;生态环境方面,承德、秦皇岛、石家庄位居前三名,邢台、唐山、廊坊位居后三名;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方面,邢台、石家庄、邯郸位居前三名,秦皇岛、承德、张家口位居后三名;灾害性天气方面,廊坊、秦皇岛、张家口总体较少,位居前三名,保定、邢台、沧州总体较多,位居后三名。2015—2017年河北省城市生态气候宜居性综合指数前三名均为旅游城市,位于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分别为承德、秦皇岛、张家口,城市生态气候宜居性中等接近良好状况;后三名位于中部地区,分别是沧州、衡水、保定,城市生态气候宜居性略好于较差状况。城市生态气候宜居性综合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各城市的生态气候宜居程度,通过评估结果排名和分项指标比较,可以衡量各城市在生态环境因素和气候环境因素等方面的优劣,从而为政府管理部门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盘锦地区近 40a的气候资料统计分析 ,探讨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寻求如何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现代化生态城市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