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金矿的控矿构造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金矿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因而构造对其的控制作用也各不相同。本文主要概括性地论述内生金矿床的控矿构造特点。首先从金矿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不同时代金矿成矿带方向和控矿构造类型等方面,说明金矿的区域分布和各种构造与金矿的关系,并结合我国金矿的分布提出了两点看法。其次指出五种环形构造与金矿的关系。结合山东招掖地区金矿床较详细地归纳了金矿的控矿断裂构造特征,列举了各种不同的容矿断裂构造特征,不同的容矿断裂构造类型和金矿在断裂中的富集部位。  相似文献   

2.
祁连西段是甘肃省重要的金成矿带,分布有鹰嘴山、寒山、阳凹大泉、车路沟、金湾子等金矿床,近年又新发现豹子沟南、滴水山、牛毛泉、积阴功台金矿,显示出较大的区域找矿潜力。本文通过典型金矿床和新发现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分析,总结了甘肃祁连山西段金矿的空间分布特征、控矿因素。初步研究认为祁连山西段主要的金矿床呈带状分布于阿尔金走滑断裂与北祁连褶皱断裂构造带交汇部位,明显受不同规模、不同序次的韧、脆性断裂构造破碎带控制;成矿与区域内不同规模中酸性—中基性岩体及岩脉有关;古生代火山碎屑岩、浅变质碎屑岩为主要容矿岩性及含矿建造;矿体普遍具有延深大于延长、深部明显富集的特征。新发现金矿多以化探异常查证为重点,不断浓缩异常源,实现找矿突破。本文对祁连山西段的金矿勘查具有指导意义,对该地区的金矿研究也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胶东招掖金矿带控矿断裂演化规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招掖金矿带金矿床受断裂构造控制的特点十分明显,研究表明这些控矿断裂具有复杂的演化历史,经历过至少四期变形作用,但金矿化主要发生在控矿断裂的张性演化阶段。断裂构造不仅控制着金矿化的时间,而且控制着金矿体的空间分布及产状,同时也控制着金矿化类型。  相似文献   

4.
从断裂构造控制矿体空间分布 ,控制矿体的形态、产状 ,控制金矿化富集规律等方面论述了金山金矿床断裂构造控矿规律 ;揭示金矿在有剪切变形带的波峰、波峰与波谷的转折部位 ,不同类型控矿断裂交叉部位等金矿化的富集规律 ,指出它们在寻找该类金矿中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5.
哀牢山金成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喜马拉雅期金成矿带之一,大坪金矿是该成矿带内最具代表性的金矿床。本文在介绍该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以矿田控矿构造解析、矿产勘查及成矿预测等相关理论与方法为主要手段,对大坪金矿区的地质构造格局、主要金矿带控矿构造类型及性质、主矿体空间几何形态及延伸特征、金矿体空间分布特征等开展综合调查及研究工作。研究认为小新街断裂为矿床的主要导矿构造,在小新街断裂左行走滑作用影响下形成的次级断裂系统为主要的储矿构造。在此基础上建立构造控矿模式,指出主要矿带深部及外围找矿方向及空间,为深部找矿验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贵州省莲花山地区架底金矿床的大地构造位置为扬子陆块,区域上位于紫云-水城构造带、师宗-弥勒断裂的交汇部位。架底金矿位于滇黔桂金成矿带西北部莲花山背斜地区,该金矿床是滇黔桂金矿带中以火山  相似文献   

7.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金矿带是新疆重要的成矿带之一,已经发现的金矿床(点)有100多处。区内断裂构造极为发育,主要的断裂构造有卡拉麦里深大断裂、清水—苏吉泉断裂和库普大断裂,由大断裂派生的次级断裂广泛发育,与金的成矿关系极为密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借助遥感解译技术,在数理统计的基础上,总结了卡拉麦里金矿带构造控矿特征,并初步进行了有利度分析。结果表明:北西—北西西向的断裂为该成矿带内极为有利的控矿构造,其控制了成矿带的展布,与其共生的次级断裂和派生断裂为容矿构造,控制着矿床(点)的位置。北东—北东东和北东对金矿的控矿作用不明显。金矿床(点)多分布在5~15个/100 km2的密度区内。线性构造交汇点密度高峰值为25个/100 km2,随着密度值的增高,金矿床(点)逐趋减少。  相似文献   

8.
吉林夹皮沟断裂带动力系统碰撞,叠加及金矿床形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动力系统是金成矿作用研究的关键,它控制金矿床产生的始终,运用成矿动力系统思想把夹皮沟区地壳演化和金成矿为三大阶段和三大构造带,(1)太古一元古宙克拉通隆-滑动力系统边缘矿化带,太古宙克拉通隆起,元古宙沉积物拉伸滑断,矿矿动力系统在克拉通周边形成韧性剪切带,金受到初步富集;(2)海西俯冲动力系统南缘矿化带,西伯利亚板块与中朝板块间大陆拉张和碰撞,正反动力系统产生超壳断裂和金矿化;(3)中生代叠加构造岩浆动力系统成矿带,中生代太平洋板块俯冲,反动力系统产生超壳断裂和金矿化;(3)中生代叠加构造岩浆动力系统成矿带,中生代太平洋板块俯冲,反动力系统产生超壳断裂和金矿化;(3)中生代叠加构造岩浆动力系统成矿带,中生代太平洋板块俯冲,郯庐断裂滑称及区域NNE与NW向共轭控矿等多级动力系统叠加,岩浆活动和幔源流体上升及金元素进一步富集等夹皮沟金矿床最终形成,成矿预测范围由原变质岩区进入夹皮沟断裂带上及两侧俯近中生代花岗岩区。  相似文献   

9.
湘东北万古地区金矿床成矿构造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万古地区金矿床的成矿作用受到区域构造成矿的控制,矿区的断裂构造已经成为燕山中晚期金矿的定位构造.矿区北西西向断裂大部分是控矿、容矿构造,北东向断裂构造对矿脉的破坏作用有一定的影响,属成矿期后断裂构造.勘探线剖面图揭示了万古地区金矿床构造成矿具有金矿体侧伏特征、金矿体等距产出特征、金矿构造成矿作用多期性特征.冷家溪群是金的矿源层,万古金矿区的构造成矿作用是主要成矿作用,金矿化是剪切带长期活动的结果.从万古金矿、鲁源洞金矿、大洞金矿矿脉在走向和倾向的产出形态可以看出,富矿体都产出在构造张性扩容空间内.控矿层间破碎带中不同类型构造重叠部位是最有利的赋矿构造.  相似文献   

10.
甘肃北山南带西段金成矿带控矿因素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兆洲  安国堡 《新疆地质》2007,25(3):307-312
概述了北山南带西段金矿的成矿环境和控制因素,讨论了矿床的成矿时代和空间分布规律.区内金成矿主要受地层岩性、岩体和构造控制.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富金的火山-沉积岩为金矿的矿源层,晚加里东—海西期花岗岩侵入体与金矿密切相关,深断裂和区域性大断裂控制了矿带部位.这些矿带由一系列不同成因和类型的金矿床组成,金矿床是在矿源层、矿源岩的基础上,经过海西期构造-岩浆活动的改造和富集而形成.依据找矿信息及化探异常、重砂异常的分布范围,归纳出16处具有较大金资源潜力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1.
辽西地区处于华北地台北缘中段,古亚洲洋与太平洋两大构造成矿域的叠加部位。区内晚太古代含金绿岩建造和燕山期Au-Cu系列花岗岩广泛发育,前者为形成金矿集中区的首要前提,后者是矿源层(岩)中成矿物质活化的主要营力。在区域上金矿床由于受纬向隆起带、深断裂、NE(NNE)向构造岩浆活动带和NW向构造挤压带的联合控制,其分布呈菱形格局。区内金矿床可划分为绿岩建造、花岗岩建造、火山岩建造和沉积岩建造金矿床四大类。探索新类型和加强老矿区的深部找矿是今后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2.
牛毛泉东金矿位于北祁连造山带与阿尔金断裂的结合部位,该地区被誉为西北的"金三角"。牛毛泉东金矿为该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受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的金矿床,金矿体产于阴沟群安山质凝灰岩、安山质凝灰熔岩中的近东西向脆韧性剪切蚀变带,矿化受构造控制显著,成矿具有多阶段性,金主要形成于硫化物-石英-金矿化阶段。矿脉两侧热液蚀变强烈,与成矿有关的蚀变主要为硅化。通过石英流体包裹体测得金矿石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112~191℃;成矿流体盐度0.35%~7.86%,平均4.77%;密度为0.92~0.96 g/cm^3,平均0.95 g/cm^3,显示成矿流体具有浅层低温热液特征。对黄铁绢英岩型矿石中绢云母40Ar-39Ar测年获得坪年龄为(296.7±2.8) Ma,对应于北祁连陆内伸展拉张构造演化过程。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时代与邻近的寒山金矿类似,并受同一条韧性脆性断裂构造带控制,均为低硫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主成矿时代为华力西晚期。牛毛泉东金矿的发现及成因研究对指导区域找矿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黑龙江多宝山成矿区内典型金矿床的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和对区域上金矿床(点)的分布特点和成因特征的总结,分析了研究区金矿成矿规律,并明确了找矿方向.研究表明:研究区内金矿床(点)主要受控于NW向和NE向菱(环)形构造,其中以NE向断裂为主,而且由西向东金矿化具有不断加强的趋势.矿体主要赋存于中奥陶世和燕山早期火山岩中,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燕山期岩浆岩及其围岩,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均值在133~267℃之间,属于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4.
山东乳山石英脉型金矿侧伏规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东乳山中部发育石英脉型金矿,金矿分布和产出受NNE向及NEE向断裂构造控制,具有棋盘格式分布规律,其中NNE向断裂是区内金矿脉的定位构造。金矿床矿体侧伏具有同一断裂带分布的不同金矿床矿体侧伏方向两两相反,相邻断裂带中的金矿床矿体侧伏方向相同的规律。根据矿体侧伏规律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s in ore-controlling structural system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ost rocks, textures and structures of ores and mineral associations of ores, quartz vein-type gold deposits in the Rushan area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Rushan and Tongling styles. Rushan style gold deposits, occurring in the Kunyushan complex, include Rushan, Tangjiagou and Tongxishan gold mines. They are distributed along four NNE-trending and sinistral, compresso-shear faults with a right stepping array. A prominent characteristic of the gold mineralization is that the orebodies in neighbouring gold deposits distributed in a single ore-controlling fault zone take opposite pitches. Study of the locating structures of the quartz vein gold deposits shows that the Rushan-style gold deposits are characterized by NNE and NE zoning. Therefore, the intersections of the NE direction of the known gold deposit and the neighbouring NNE-trending fault zones are favourable for looking for gold deposits, and the ends of the  相似文献   

16.
施炜  刘建民  王润生 《地球学报》2007,28(3):291-298
内蒙古东部喀喇沁旗地区位于燕山造山带东段的成矿带之上,金矿资源丰富.本文运用遥感技术,结合野外调查,对这一地区金矿围岩矿化异常信息进行了提取和分析.研究表明,本区现有矿床分布与明显受区域构造控制,区内金矿床围岩蚀变以硅化和含铁矿物为主,粘土矿物蚀变较少.区内主要发育3个成矿带,即南北各存在一个近E-W向的成矿带,喀喇沁旗东南发育一个NE-SW向的成矿带,且明显受断裂控制.成矿有利区主要位于本区东南部,且在本区南部NE-SW向断裂和近EW向断裂交汇地带围岩蚀变信息较强,可能为富矿部位.研究表明围岩蚀变遥感异  相似文献   

17.
燕山地区中元古界金多金属矿床类型及其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燕山地区中元古界碎屑岩-碳酸盐岩系内赋存着似层状金矿、古砾岩型金矿、似层状银多金属矿、层状铅锌矿、夕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及火山岩型铜矿6种不同类型的矿术。古砾岩型金矿、火山岩型铜矿与层状铅锌矿分别形成于中元古宙常州沟期、大红峪期与高于庄期;似层状金矿、银多金属矿与夕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则主要形成于中生代燕山期。中元古宙金多金属矿化的空间分布受同沉积构造、岩相古地理与古沉积环境等因素所制约,而燕山期金、银、  相似文献   

18.
安国堡 《甘肃地质》2009,18(4):34-40
通过对北山南带西段金矿的成矿环境和控制因素的分析,讨论了矿床的成矿时代和空间分布规律。区内金成矿主要受地层岩性、岩体和构造控制。奥陶系、石炭系和二叠系富金的火山—沉积岩为金矿的矿源层,晚加里东—海西期花岗岩侵入体与金矿密切相关,深断裂和区域性大断裂控制了矿带部位。这些矿带由一系列不同成因和不同类型的金矿床组成,金矿床是在矿源层、矿源岩的基础上,经过海西期构造—岩浆活动的改造和富集而形成。依据找矿信息及化探异常、重砂异常的分布范围,提出16处具有较大金资源潜力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