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昆明城市环境污染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应用基岩、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数据,探讨了本区原生环境与次生环境特征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讨论了土壤污染状况的评价指标(污染指数),划分了不同程度污染的区域,并与生物资料相结合,分析了污染对生态的影响。所获得的资料对环境地质和农业地质问题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昆明城市环境污染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应用基岩、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数据,探讨了本区原生环境与次生环境特征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讨论了土壤污染状况的评价指标(污染指数),划分了不同程度污染的区域,并与生物资料相结合,分析了污染对生态的影响.所获得的资料对环境地质和农业地质问题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在解决环境问题时有其独到的特点.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利用地球化学勘查的方法解决环境问题的历史,对比了地球化学勘查方法与常规的环境监测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在研究自然污染、人为污染、农业问题和人类健康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地球化学勘查的方法和理论可以扩展和深化环境问题的研究,同时也开拓了地球化学勘查的一个新领域——环境地球化学勘查.  相似文献   

4.
土壤元素污染等级划分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土壤中有毒有害元素含量为依据,以元素污染叠加程度为准则,提出了土壤污染等级标准的确定方法。长江三角洲、福建沿海地区的试验研究表明,表、深层土壤成土母质具有同源性,元素含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深层土壤基本不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基于深层土壤元素含量确定的地球化学基准值是土壤污染等级划分的基础依据,据此建立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壤污染等级标准,取得了该地区土壤污染等级划分结果。根据土壤污染成因及其生态环境意义,厘定了不同土壤污染等级的内涵。研究认为土壤污染等级区的生态效应需综合各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土壤剖面元素分布及其地质、环境意义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土壤垂直剖面上物化性质,矿物和化学组成的深入研究,可以提供有关成土母质,成壤演化作用的重要信息,识别人类活动叠加的污染强度和影响深度,为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调查,土壤污染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环境地球化学灾害的监控与预菟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和依据。根据广东珠江三角洲,湖北江汉平原,四川成都盆地部分土壤剖面实测资料,分析研究了土壤化学组成的剖面变化与成土母质类型及组成,土壤成熟度和污染影响的关系。探讨了土壤剖面地球化学特征的地质与环境指示意义,判断分析了土壤受到的污染叠加作用及其影响深度。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溧水县土壤环境污染预警预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溧县土壤环境质量的现状。溧水县主要有黄砂土、栗色土、岗黄土、黄岗土、马肝土、板浆白土、青泥条、青泥土等8种土壤类型。通过地球化学调查和对溧水县土壤的系统采样,获得了反映土壤质量的地球化学数据。通过对土壤中污染物富集历史的研究,揭示了土壤污染物的演化趋势。通过寻找零污染的历史时间结合现代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建立了土壤重金属污染预警预测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影响土壤质量的关键因子和土壤污染的影响因素,得出了工业是影响土壤质量的主要因子,土壤污染在不断加速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特约主编致读者  陈世宝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自然资源。土壤环境质量与生态安全是支撑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民生问题。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高速发展,土壤不断遭到各种“有害”物质的污染。土壤污染的发生特征与土壤的特殊地位和功能是分不开的。土壤污染具有多来源、迁移多途径、过程多因素及时空分异的环境演化特征。首先,土壤是人类生存环境基本要素之一,大气或水体中的污染物质通过迁移、转化后进入土壤,使土壤遭受污染;其次,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人们大量施用化肥和农药,过量的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污染;此外,土壤历来就作为工业与生活废物(废渣、污水和垃圾等)的处理场所,大量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随之进入土壤。万物土中生,土壤污染是农产品质量不安全的源头。当今,由土壤污染引起的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土壤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农药和持久性有机物污染、过量化肥施用引起的氮和磷污染等多方面。土壤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有近3亿亩耕地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6,每年仅因土壤重金属污染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数百亿元,因土壤污染引起的人体健康与环境群发事件已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近年来,尽管我国各级政府对土壤污染的关注不断提升,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不可逆性和长期性,与水体和大气污染相比,土壤污染的趋势还远未得到有效遏制。 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将直接影响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的食品安全、人体健康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样会给我们生存环境带来危害。土壤既是环境污染物的“汇”,也是其他环境要素污染的“源”。土壤受到污染后,土壤中的污染物将通过多种方式溶在水中或以粉尘形式飘在空中,导致水环境和大气环境质量下降,致使天不再蓝,水不再碧;而对于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而言,“净土”是“洁食”的前提和基本保障,唯有净土才能洁食,才能保证人体的健康,最终才能保障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土壤污染与人为不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或生产活动密切相关。最近30多年来,工业化、城市化、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土壤资源高强度的开发利用,使大量未经处理的固体废弃物向土壤转移,过量的化肥与农药在土壤中残留,含重金属超标的污水灌溉等造成我国大面积农田土壤发生显性或隐性的重金属污染。由此,针对我国土壤污染的特征与防治现状,全局性、前瞻性地开展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全面提升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科技创新能力,是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法》工作的重要科技保障。 近10多年来,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针对土壤污染的成因与过程、污染物毒性评价及污染土壤治理技术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研发,在土壤污染物源解析、多介质与多界面传输过程及不同尺度预测模型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构建了基于不同土壤污染物的毒性数据库和土壤污染风险识别方法与风险评估体系,并形成和发展了较完整的土壤环境监测方法、技术及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体系。相比而言,我国在土壤污染研究的基础数据信息、多尺度下土壤环境污染物的界面过程、污染物的环境迁移转化与生态健康效应及土壤污染监测与预警体系等相关领域的研究相对滞后,相关基础研究难以满足当前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需求。基于此,本专辑共收录论文22篇,汇集了土壤污染监测与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及污染土壤修复研究的若干最新研究成果。其中,5篇论文是针对土壤中新型污染物抗生素环境监测方法、全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及土壤中重金属等元素分布模式的驱动机制与互动过程等研究的,4篇论文有关土壤中不同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估及污染土壤等级划分,不同类型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有7篇论文,土壤污染与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相关研究的文章有5篇,农田土壤污染防治相关研究进展的文章有1篇。值得一提的是,本专辑有幸收录了成杭新等和李括等的2篇关于我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20年相关成果及表生地球化学动力学与土壤中化学元素分布模式的驱动机制相关的力作,论文对我国近20年来耕地地球化学状况、省会城市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主要淡水湖泊沉积物环境质量状况及主要农耕区土壤碳库变化等方面的调查成果做了较全面的总结,相关研究结果揭示了时空大尺度中国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并为今后我国土地管理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通过本专辑相关论文的发表,以期为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环境污染监测技术、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价、污染土壤修复、土壤污染风险评估及管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土壤污染与防治,除了开展上述基础研究外,还要大力开展土壤与环境质量保护的宣传与科普工作,让全社会认识到唯有“净土”才能“洁食”,“净土”与“蓝天、碧水”是同等重要的国家生态与环境安全发展的长远战略问题。 感谢所有作者、审稿专家及编辑部全部工作人员在本专辑出版过程中的辛苦付出!  相似文献   

8.
硒、钼、钒污染环境的生态地球化学修复物种筛选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对以往硒、钼、钒富集植物及其生态环境地球化学研究成果综述基础上,提出了植物生态地球化学富集类型和金属矿化植物划分的新方案,探讨了硒、钼、钒在植物中传输规律,初步筛选出硒、钼、钒污染环境的生态地球化学修复物种,提出了固体矿山污染环境的生态地球化学修复治理的研究和发展方向的建议,以期促进该研究方向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五常市开展二年多的首次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研究工作进行了总结,对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的工作方法及取得的初步成果进行了简要的介绍,针对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工作中存在的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的基准值确定方法、土壤污染检查与评价、农业生态地球化学研究等相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今后开展类似工作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0.
生态地球化学:从调查实践到应用理论的系统工程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生态地球化学是以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为基础,以生态地球化学评价、生态地球化学评估、生态地球化学预警和生态地球化学修复为主体的系统工程。文章系统地介绍了我国近年来生态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对长江流域河流生态系统、山西农田生态系统,北京城市生态系统,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文章从区域尺度上综述了土壤碳库,土壤元素基准值和土壤背景值,土壤污染等级划分等基础研究方面的进展。面向未来,指出了生态地球化学发展趋势,提出生态地球化学研究需要进一步延伸和发展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主要通过工程实例结合传染病医院特别是烈性传染病医院的设计特点,探讨给水输送的防回流污染、排水输送的防渗漏污染、排水通气管的防大气污染等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强调重视给水排水专业防止二次污染设计是确保传染病医院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微量有机污染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汪民  吴永锋 《地学前缘》1996,3(2):169-175
在简要评述其污染特征与研究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介绍了地下水微量有机污染的分布,污染物种类、性质、危害和来源,有机物的物化特征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以及污染控制技术。非极性难溶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地下水中危害最大而又最为常见的有机污染物,主要由氯代脂肪烃(CHC)和单环芳香烃(BTEX)构成。多数水溶相VOC's不易被吸附,在地下环境具有很强的迁移性,但在适当条件下可生物降解。非水溶相CHC常在地下水中积聚潜伏于含水层底板,迁移不受地下水流向的控制;非水溶相BTEX则漂浮于地下水表面。非水溶相VOC's很难产生生物降解。VOC's的去除过程复杂,许多领域有待探索。  相似文献   

13.
通过历时13年的长春市地下水水质的监测工作,对长春市地下水污染现状及污染趋势作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春市潜水污染重,化学组合中Cl~-、SO_4~(2-)、NO_3~-、COD、总硬度、矿化度在很多地方出现高含量,且上升趋势明显;承压水在市中心集中开采地污染,其它地区尚未污染或污染较轻。并提出五点防止地下水污染的对策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黔西南部分矿集区环境背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黔西南是金、锑、汞、砷、煤矿集中分布区,汞、砷在土壤中背景值高于一般土壤的20倍,汞高出14~5000倍,属于高砷、汞、氟环境背景区,由于矿业活动不合理,加剧了区内土壤、水体污染,存在砷、汞、氟等环境污染隐患。  相似文献   

15.
王波  王宇  张贵  张华  代旭升  康晓波 《地球学报》2021,42(3):352-362
泸江流域是滇东南典型的喀斯特断陷盆地发育区,主干水系连接着多个断陷盆地及坡立谷.根据最新的地下水污染调查资料,流域喀斯特地下水质量总体以Ⅲ类为主,水质超Ⅲ类的岩溶水点中,东部多,西部少,且暗河占比最大,岩溶泉次之,机井最小.主要污染源是工矿企业及城镇生活垃圾污染源,研究分析了污染影响因素为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污染源类型及排污强度、岩溶含水层防污性能的强弱程度和岩溶地下水污染机制的不同.详细阐述了岩溶地下水主要污染机制为落水洞或岩溶洞管灌入污染机制、溶隙溶孔含水介质渗透污染机制及浅覆盖型岩溶含水层越流渗漏污染机制.针对性的提出了3条防治对策:一是调整工业布局,切实减少、杜绝污染源;二是调查污染源及污染途径,重视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对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三是编制地下水开发与保护规划,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有效保护水源.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污染场地污染的控制与修复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我国存在大量的地下水污染场地,给地下水资源的使用带来了严重威胁。将地下水污染场地划分为4大类,15个亚类,为制定不同地下水污染场地的管理、控制和修复规定提供了依据;对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内容和方法技术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建立地下水污染的预警系统,为污染的预防奠定基础;介绍了地下水污染的控制与修复技术,并对地下水污染防控和治理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沾化县采油区土壤环境污染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石油的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油废水、有害的废泥浆以及其他一些污染物,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严重污染周边土壤环境。本次调查以沾化县境采油区为重点,采用了专项地质环境调查、人力浅钻、渗水试验、淋滤试验及土壤监测等方法;查明了油气污染物的污染类型、污染机理、污染程度和迁移变化趋势,并提出治理与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前,北京平原区地下水总体较好,局部地下水污染主要集中在城近郊区。通过研究表明,地下水的污染程度、范围与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开采利用状况有密切联系。通过对历史资料的系统分析,查明其污染发展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水质自然状况、水质污染缓慢发展阶段、水质污染加快阶段和趋于稳定阶段。目前北京在城近郊区地下水质逐渐趋于稳定。北京城近郊区地下水污染主要是工业、生活以及排污河渠等污染源的影响,其污染的程度.分布范围还与地区包气带岩性、结构、厚度有关,含水层的岩性及地下水流场控制着污染物的迁移。  相似文献   

19.
某冶炼厂附近农田镉污染调查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遭受某铜矿冶炼厂镉污染的湖北省某镇约30km^2的农田土壤进行了调查,对土壤耕作层与亚耕层以及污染源(废气、废水和炉渣)中全量Cd和有效态Cd含量的系统测定结果表明:未受Cd污染、受轻度污染及受中度污染的土壤面积分别占3.6%,82.1%,14.3%;土壤中全量Cd及有效态Cd含量的分布规律均表现为西灌区>东灌区>灌间区;土壤耕作层与亚耕层中全量Cd含量的差异不大,而有效态Cd则主要富集于土壤耕作层中;受土壤pH值的影响,Cd在污染区土壤中的活化率低于远离冶炼厂未受污染的农田对照区。该镇农田的Cd污染主要来源于某铜矿冶炼厂的废气和废水,而炉渣的污染相对较小。运用生态方法治理该镇农田的Cd污染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值得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20.
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瑞华  王东  赵越  张晶 《水文》2012,32(2):11-15
基于国内外非点源负荷污染模型的研究现状,针对农业、城市和混合三种类型非点源模型,总结并梳理了主要模型的适用条件,并对非点源模型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