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应用方差理论,对七年来长江西陵峡链子崖变形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T_(?)至T_(12)裂缝地段250万立方米的岩体正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向北北西(即长江上游)方向持续运动和垂直下沉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链子崖的裂缝与其成因以及为监视危岩体变形的位移观测工作。应用方差检验和均方连差检验,对八年来的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岩体平均每年向北偏东移动2~3毫米。葛洲坝水库蓄水后,年移动量同向加大到3~5毫米。指出近期一般不致整体滑塌入江,局部崩落还会发生。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区域地质,形变观测和震源机制等资料,重点分析了链子崖危岩体的形变特征和应力状态。指出影响危岩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区域北北西向主压应力的作用和九湾溪、仙女山断裂的活动。其次,特殊的气候条件,如久雨、暴雨,岩石物理化学作用,临空面岩石重力作用以及水库蓄水,人为基底掏空等因素,对加速和触发岩崩也起着重要作用。文章最后就危岩体的稳定性和可能出现的岩崩方式提出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新滩滑坡后两岸边坡监测的工作,对边坡变形提出了趋势意见。认为新滩斜坡目前正处于整体稳定下的局部调整阶段,变形缓慢平稳,但要注视广家崖的危岩动态;链子崖仍有趋势性的倾江形变。5—6号缝围成的7万方危岩及江段的5万方危岩体尚有一触即崩之势,须加强监视。  相似文献   

5.
在变形监测中,特别在地震形变监测中往往布设自由网。对没有固定基准的自由网,位移矢量是真实位移的有偏估值,有时精度最高的地方发现变形能力并非最强。因此,在变形监测网设计时应以反映发现变形能力的灵敏度作为主要质量指标。而变形监测网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变化的。为此,本文提出了同时顾及灵敏度、变形参数精度、观测费用和可靠性等多种质量准则并顾及地壳运动的动态优化设计模型。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崩滑地质灾害变形监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三峡库区巫山-万州段为例,介绍了GPS在滑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并开展了InSAR和声发射技术在滑坡、危岩体变形监测应用的试验性研究。同时,根据实际需要,还研制了基于GPRS的地质灾害无线遥测系统,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煤矿采空区对二级坝工程范围内建筑物、构筑物安全造成极大威胁。通过在二级坝工程范围内布设变形监测网,采用先进测量技术和高精度测量方法,对变形监测点进行定期观测、分析和比较,能及时对变形信息进行监测和预报,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按照规范要求,应用GPS静态观测、导线测量、高精度水准测量等技术,组织布设该变形监测网,并对其进行首次观测,为以后二级坝工程范围内变形监测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结合某高层建筑物深基坑安全监测工程实例,根据规范和相关工程实践确定深基坑安全监测报警值以及编制监测数据处理与信息反馈流程。阐述了基坑安全监测的主要内容及测点布置情况。利用高精度测量仪器采集基坑支护墙顶水平位移、竖向位移、基坑周边道路裂缝及沉降监测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工程施工巷道围岩基本特征分析和岩体质量级别确定的基础上,采用广义Hoek-Brown强度准则,估算了Ⅲ级岩体
的强度参数,并按Hoek(2006)的公式估算了变形参数;根据巷道的拱顶沉降和净空收敛变形监测,按正交试验设计原理进行了有
限元位移反演,获得了Ⅲ级岩体强度和变形参数。通过两者的对比发现:估算结果与反演结果基本一致,最终根据反演结果的岩
石材料常数mi值较准确,以及估算结果的岩体变形模量Em 值较准确的原则,确定了Ⅲ级岩体的强度参数和变形参数。   相似文献   

10.
丹崖山边坡稳定性是关系古文物蓬莱阁安全的关键问题。丹崖山边坡高差大、断层裂隙发育、岩体卸荷深度大,地质条件十分复杂,边坡在施工期和运行期的稳定性问题特别突出。该文介绍了丹崖山岩体加固后的监测布置,并对岩体表面变形趋势、空间分布形态、加固后变形趋势进行分析,通过对多点位移计、锚杆测力计、锚索测力计、表面裂缝计及地表变形等监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到边坡岩体的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11.
用流动形变观测判定强震危险地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形变异常形成的机理,认为形变异常的空间与时间分布特征可以用断层活动闭锁区的形成及发展来解释,活动断层的闭锁区为强震发生地点。提出了半年至几年时间尺度判定强震危险地点的原则和判定危险区与危险地点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2.
采空区地表山体侧向变动,不同于一般天然山坡,也与采空区一般上覆岩层的变形破坏有异;它是二者复合机理的效应。本文在分析考察了毗邻电厂的横山顺倾构造山体、剖析了地下采空情况认为:山体侧向变动中,软弱夹层有决定性作用,变动范围、速率和规模与地下采空有关;并利用地质力学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探索了采动引起山体应力场及变动规律。结果表明,山体岩层的变形、位移、破坏、由直接顶板向地表发展,采空坍陷诱发了软弱夹层的蠕滑,则产生山体侧向滑移;电厂区地表隆起变形是山体侧向滑移挤压地基土的反映。通过现场实际调研、变形观测资料分析与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的对比研究,提出了“坍落拱梁”的成生效应、挤压蠕滑效应、失稳效应;揭露了顺倾构造山体在采空影响下,具有地表、地下的“复合临空面”的“复合应力场”中“复合变动”的“复合机理”;并提出这种山体侧向变动机理的典型地质模式,借以论证山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The Muzhailing extra-long highway tunnel and corresponding inclined shafts in Lanzhou,Gansu Province,China passes through structurally complex carbonaceous slate that is under high ground stress.Rationally-designed and effective support is of high importance for achieving safe and efficient tunnel construction.The No.2 inclined shaft of Muzhailing Tunnel was taken as the engineering background prototype,for which,a similar model test was conduct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highly pretightened constant resistance(NPR,Negative Poisson’s Ratio)anchor cable support provision to the geologically complex carbonaceous slate at different depths.Two schemes were proposed during testing:one scheme was without support and the second was with asymmetric support from highly pre-tightened constant resistance anchor cable.Digital speckle displacement analysis system and micro-groundstress sensors were employed to measure the deformation and shear stress distribution of the tunnel.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rough the second support scheme,the deformation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could be effectively ameliorated,while this support scheme was applied on the project site of the No.2 inclined shaft,to explor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scheme through field engineering tests.On-site monitoring indicated that the deformation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was within the reasonable design range and the problem of severe tunnel deformation was effectively controlled.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related conclusions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large deformation problems in deep-buried soft rock tunnels.  相似文献   

14.
鄂西北南化塘地区中元古界武当山岩群由三个岩段组成,其原岩分别以火山角砾岩、岩屑凝灰岩及晶屑凝灰岩为主。它们的空间展布与上覆上元古界耀岭河岩群高角度相交,三岩段所显示出早期褶皱也只限于武当山岩群内部,与上覆岩群的构造轮廓极不谐调,耀岭河岩群没有经历过这一期变形。因此,武当山岩群与耀岭河岩群之间最初存在着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接触。该区域不整合面的厘定和早晋宁运动的确认将改变以往关于扬子地块北缘构造层的划分及构造演化历史的认识,对研究秦岭造山带的造山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按照自然出露情况,丹凤岩群东段可以划分为商南─丹凤段和商镇─高桥段。研究证明,商南─丹凤段中侵入岩的出露面积大于变质地层。变质地层的变质级达角闪岩相;原岩主要是陆源碎屑岩和泥灰岩,有少量的灰岩和基性火山岩。而商镇—高桥段全部由侵入岩组成。这两段的侵入岩构成了完整的正序岩浆演化序列,包括了钙碱性系列中从基性端元到酸性端元的几乎全部岩石类型,明显地具有活动陆缘型岩石组合。商镇—高桥段的塑性变形明显地弱于商南—丹凤段。在后一段的郭家沟剖面,辉长质变晶超糜棱岩带宽度达几百米,变形强度达深层次的辉石相。  相似文献   

16.
水库滑坡变形破坏受其岩土体蠕变特性及环境因素的影响。当滑坡进入加速变形阶段后,变形骤然增大,失稳概率增加。为了研究滑坡岩土体蠕变特性及其稳定性,选取锦屏一级水电站呷爬滑坡为研究对象,采用坡表位移监测曲线分析与室内三轴蠕变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Burgers蠕变模型结合FLAC3D软件进行了滑坡稳定性研究。分析坡表位移-时间曲线发现,坡体变形特征与一般滑坡土体的蠕变特征具有相似性,滑带土室内三轴蠕变试验结果表明,滑带土变形可划分为瞬时蠕变、减速蠕变与稳定蠕变3个阶段,同时其瞬时变形量、稳定蠕变速率均随围压以及应力水平的增大而增大。基于滑带土蠕变特性的Burgers蠕变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比了常规强度折减法与考虑蠕变的强度折减法的滑坡稳定性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呷爬滑坡目前处于稳定状态,在一个计算周期内考虑蠕变的强度折减法较常规强度折减法的稳定性系数下降了0.04,因此,揭示滑坡土体蠕变特性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稳定性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Biot的固结理论为基础,利用有限单元法,对水布垭水库未来蓄水后地壳岩石中由于附加水荷载所产生的各种力学效应进行了数值计算。计算中沿清江从招徕河到恩施之间共取剖面48个。认为:(1)水体荷载产生的附加应力场、孔压场和形变场在库岸附近造成压应力差和位移差,特别是分布有附加的张应力,促使库水向外渗透和扩散,导致孔压改变、有效应力降低或增大;(2)水布垭库坝区的张性断裂和喀斯特较发育的地段,由于水体荷载效应和库水的渗透及扩散作用,易沟通地下水的动力联系,使岩体失稳并在浅层易产生倾斜型或倾斜型兼走滑型滑动;(3)孔压和位移一般在库基下几公里深度区域内多形成一个高值孔压和低值位移的变换带,是应力易于集中的场所;(4)水荷载产生的各种附加效应,受蓄水方式和蓄水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陕西凤县铅桐山铅锌矿床构造变形及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笔者从矿区褶皱变形、岩石有限应变测量、层滑断裂破碎带和矿体产出形态特征、含矿硅质岩特征、层滑破碎带铅锌元素分布、流体包裹体特征等方面分析了该矿床动力热液成矿特征,并提出了该矿床动力热液成矿模式。 通过动力热液成矿特征分析,本文结论是:构造动力作用不仅能形成一些变形构造,同时在适当条件下也能使破碎带金属物质活化转移并富集成矿,而且还能富集形成大型热液矿床——即动力热液形成矿床。这种新观点对认识该矿床成因和进一步找矿勘探等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