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ArcGIS已逐渐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但借用ArcGIS进行土地利用分析的实例并不多见.本文从实际出发以泰安市部分地籍图为例阐述了利用现有地籍图进行土地利用分析的工作流程及分类方法,叙述了CAD到ArcGis数据转换过程及ArcGIS制作统计图、统计报告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实验结果提出实施土地合理利用政策应当注重推广土地集约利用策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及竖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做好土地合理利用的规划工作。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规划现状的成果多以CAD的DWG或DXF格式存储,图斑边界作为其最基本单位,一般采用闭合的多段线表示。矢量化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多段线不闭合、折返或自相交等情况。错误的边界不仅造成图斑拓扑关系的异常,也影响图斑面积的准确计算及统计,会对土地利用规划现状造成不良后果。主要应用C++及ObjectARX二次开发技术研究在CAD环境下异常图斑边界的自动检测与校正算法,通过实例验证该算法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可保证数据的精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合理利用土地的基本依据,云南省国土资源厅根据目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现实需要,利用先进技术对规划修编成果进行数字化管理,并建立了规划审查业务子系统以及覆盖全省的规划指标管理子系统,加强了云南省对土地资源的管控。  相似文献   

4.
以淮北闸河矿区为例,以煤炭资源开发引起的土地资源与环境的演变为研究对象,采用3S技术获取该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信息,建立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并对该区的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因素进行初步分析。研究表明,因矿区内煤炭开采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矿区土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毁损。通过采取合理的城乡规划和土地环境整治工程,矿区的土地仍然得到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综合表征土地利用特征的景观格局指数和社会经济指数进行土地利用分区.经过指数降维、筛选指数因子进行系统聚类,在聚类分区方法的选择上,经过反复验证选定标准欧氏距离-加权平均法和明科夫斯基-加权平均法两种最佳匹配算法.将聚类结果合并分区,将青海省土地划分为4个区,各区地类景观和经济水平相异,分析结果对指导青海省土地利用合理规划开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每年开展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为国家宏观调控及土地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了重要基础。本文以3S技术为基础,以QuickBird影像为例,分析和总结了高分辨率影像正射影像图制作的详细技术流程,同时探讨了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土地利用变化图斑制作的方法,为今后3S技术在土地利用变化图斑更新及变化检测方面提供借鉴,并积极探索图斑更新的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7.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已基本结束,文章通过韶关市浈江区农村土地调查及数据库建设实例探讨了农村土地调查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相关事项,并依据数据库汇总分析了浈江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特点,对比研究了二调前后的土地利用状况,同时指出了浈江区土地利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该区的土地资源合理利用、规划和科学管理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图件遥感快速更新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深圳市为例 ,简要介绍了运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图快速更新的方法和流程。该方法以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 ,结合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和变更资料 ,采用影像融合和计算机自动变化提取技术 ,同时综合多源信息 ,以人机交互知识解译方式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 ,辅助应用 GPS对变化信息进行外业实地调查 ,从而快速更新深圳市土地利用栅格图。该方法可快速、及时地获取和掌握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数据 ,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利用、规划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以土地利用数据库和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业务为主线,根据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的数学模型和具体过程,设计了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辅助决策支持系统,通过对评价指标筛选、模型因子和权重选择实现对总体规划实施过程及结果的定性与定量分析,为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过程的自动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采用空间聚类的思想,构建了利用GIS与克隆选择算法的土地用途分区模型,针对模型实现的编码、抗体-抗原亲和度、抗体多样性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改进。以海南省昌江县乌烈镇为例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利用克隆选择算法构建的土地用途分区模型能够在多约束下进行土地用途分区,可以实现全局优化,具有稳定、结果可靠等优点。提供的土地用途分区方案科学合理,可以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利用调控和管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1.
很多地图综合问题可以应用优化算法解决,土地利用(图)图斑合并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优化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蚁群算法的土地利用(图)图斑合并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蚁群算法的图斑合并方法优于普通的迭代方法,该方法使综合后各地类面积变化较小且图斑紧凑性较好,是解决土地利用(图)图斑合并问题的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2.
不同时相遥感影像变化检测已成为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城市扩张分析、自然灾害分析及其他环境问题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IR-MAD与均值漂移算法的密集城区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伪不变特征法完成两期影像的相对辐射校正,有效改善影像间的配准误差,并利用IR-MAD算法对校正后的影像进行迭代运算,采用均值漂移算法对迭代后的影像进行分割,同时运用形态学方法处理分割后的影像,最终提取变化图斑。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检测出变化区域,可应用于城市地表覆盖的变化检测。  相似文献   

13.
Optical data is broadly used for change detection studies, despite being hindered by atmospheric conditions.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data can be useful for change detection in areas with frequent cloud coverage as SAR systems are capable of obtaining images almost independently from atmospheric conditions. This study aims to verify the difference in results of using SAR data instead of optical data for change detection purposes. Different levels of one hierarchical legend and both pixel and region-based classifiers were used. Change results were evaluated considering the use of rectangular matrices to incorporate the occurrence of impossible changes and relative comparison between change maps. Although the change maps obtained using only optical data were more accurate than those using either one or two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s based on L-band SAR data, the difference in the accuracy of change maps decreases with the use of less detailed legends. Additionally, results indicate that L-band SAR and multi-sensor approaches are adequate for deforestation identification even if post-classification results did not achieve global accuracy values superior to 0.86. The most accurate change detection results obtained in this work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the overall accuracy of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s, but with the distribution and accuracy of specific land cover classes.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现有的土地利用变化发现技术模式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业务驱动的土地利用变化发现机制,研究了该机制的技术实现方法,提出了通过捕获土地管理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库变化来发现土地利用变化的技术,基于Oracle GoldenGate进行了技术实施,开展了试点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可以及时有效地发现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可驱动日常性野外实地核查和土地利用数据变更。  相似文献   

15.
Land development is one of the major anthropogenic processes shaping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However, no standard method exists for evaluating this spatial process.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method of modeling a spatially explicit representation of land development pressure, resorting to an 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 interpolation. The study area encompasses four Macaronesian islands where land development has caused dramatic changes to the landscape: São Miguel, Madeira, Gran Canaria, and Tenerife. The method is demonstrated over 1990–2006, a period marked by a rapid increase in land development which ended with the 2007–2008 financial crisis. First, centroids of land change in/into artificial surfaces were used as a proxy of land development pressure. Second, these centroids were coupled with ancillary sampled points, which took into account a topographic resistance factor representing areas absent of land change. These ancillary points allowed for confinement of the interpolation values while acting as structural information for the rescaling of the interpolation into a higher resolution of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captured the overall trend and magnitude of artificial land change. Quantifying and identifying the islands’ pattern of land development pressure creates a variable that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further modeling of anthropogenic spatial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6.
针对已有的遗传BP神经网络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模型存在BP神经网络隐层节点不易确定、创建过程烦琐等问题,本文利用输入层与隐藏层神经节点数量关系原理确定隐层节点,在Sheffield工具箱环境下进行遗传算法的编程,简化遗传BP神经网络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模型的创建。结果表明,利用输入层和隐含层节点数量关系创建的遗传BP神经网络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模型,可以实现土地利用变化的预测,而且在效率和精度上均优于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7.
近18年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0、2000和2008年TM/ETM影像资料,运用人机交互目视解译的方法,获取了土地利用信息,分析太湖流域近18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揭示了该流域各种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的幅度、速度以及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主要类型、分布特征和区域差异。结果表明:①18年内,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最为突出的是建设用地的迅速增加和耕地的大量减少;②太湖流域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8.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变化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检测的方法。以土地利用图为辅助数据,通过土地利用图和遥感影像的配准套合,获取影像像斑;同时,对遥感影像进行基于像素的监督分类,获取概略的类别图;再根据像斑内像素的类别编码完成子像斑的划分。以子像斑为影像分析的基本单位提取特征,以相关系数为相似性测度衡量不同时期子像斑的特征相似性,用ROC曲线(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代替经验选取的方法自动获取变化阈值,确定像斑是否发生变化。以武汉市区局部QuickBird 2002年和2005年多光谱影像、相同地区2002年1∶10 000土地利用图为实验数据进行了算法的实验,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变化区域都可以被提取出来,实验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9.
以1995、2003与2013年的Landsat TM/OLI影像为数据源,基于CART算法的动态变化分析方法对杨凌示范区1995~2013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统计。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3年18年间杨凌示范区农用地减少了27.65 km~2,林用地减少了16.86 km~2,城市用地增加了41.82 km~2,减少的农用地和林用地主要流向城市用地。通过对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分析,可知杨凌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驱动力为经济和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20.
多尺度分割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高空间分辨率的遥感影像,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分割的变化检测算法。采用Mean-Shift分割算法对影像进行多尺度分割,构建了不同尺度上的地理对象,以不同尺度上的地理对象灰度均值构建了变化检测的多尺度特征向量,采用变化矢量分析法获得最后的变化检测结果。以城镇区和农田区的Quick Bird影像对本文算法进行了检验,从精度评价的效果来看,无论城镇区还是农田区,采用面向对象的变化检测方法精度都高于基于单像素的检测方法,且当尺度层数固定时,多尺度组合的变化检测结果优于单一尺度的变化检测结果,对城镇、农田区域的变化检测的精度分别达到87.57%和81.55%。本文算法既可以顾及大面积同质区域变化,又可以反映小的地物目标及边缘部分的变化,能够很好地满足城镇、农田等不同环境背景下的变化检测需求,在国土资源监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