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针对地面研究用岩石的热红外光谱反演其矿物组分过程中,由于自然岩石内矿物组分分布不均匀,给确定观测区域内矿物组分的精确值造成困难的问题,该文采用块状矿物拼接的方法模拟自然岩石,使模拟岩石的矿物组分可以精确获取。进一步,针对模拟岩石制订旋转试样法观测方案,从理论上研究该方案存在的观测误差,并通过光谱解混验证其观测精度。  相似文献   

2.
热红外遥感利用传感器探测所得的地物热红外辐射来反演地表温度等重要的地表环境参数.地物的发射率是反演地表温度的关键参数,但地物表面结构、温度和观测角等影响因素使得地物发射率的直接测量变得较为复杂.在大量野外实验的基础上发现,光谱平滑迭代法最适合地物光谱发射率的野外测量,其反演的温度和实测温度最接近.  相似文献   

3.
高光谱矿物填图技术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回顾和总结了"九五"以来,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在高光谱矿物识别和矿物填图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包括主要岩矿光谱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矿物的种类识别、丰度反演和成分识别;中—热红外多/高光谱的数据处理和矿物识别;高光谱矿物识别的地质应用模式、矿物填图的工作方法和技术流程、矿物填图的技术体系;矿物填图在区域地质找矿、矿区勘查和成矿与找矿模型、植物地球化学探测、矿山环境监测以及月球和行星探测等方面的应用示范。最后,提出了高光谱矿物填图近期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机载高分辨率遥感是高分对地观测的重要部分,其中高分辨率高光谱热红外数据的光谱发射率可以用于矿物识别,是对可见光遥感地物识别的有效补充。机载高光谱热红外传感器TASI(Thermal Airborne Hyperspectral Imager)在8—11.5 μm范围内设置了32个波段,在国内外常被用于地表热辐射信息、矿产资源探测等领域。本文利用2018-10在新疆富蕴县研究区的TASI航空飞行数据,首先基于再分析大气廓线NCEP数据与MODTRAN实现了TASI高光谱热红外数据的大气校正,并在基础上发展了温度与发射率分离方法TES(Temperature and Emissivity Separation method)反演研究区地表温度与发射率,采用多波段热辐射计CE312测量的地面发射率对反演结果进行了有效验证,结果表明波长大于9.6 μm的波段的发射率误差约为0.01。最后,结合反演的TASI发射率光谱曲线,采用光谱角度匹配方法提取了研究区高岭石的空间分布。研究工作涉及的相关算法与应用成果可为星载高分辨率热红外载荷数据的应用提供了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5.
比辐射率是影响地表温度遥感反演精度的主要因素,是定量热红外遥感领域研究的核心内容,其与土壤质地、土壤成分、土壤水分和土壤粗糙度关系密切。首先通过试验方法初步研究了土壤水分和土壤粗糙度对土壤比辐射率的影响。其次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观测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比辐射率波谱。最后采用基于改变两次环境观测原理的一种主被动漫射式实时比辐射率测定装置观测不同粗糙度条件下8—14μm土壤比辐射率均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比辐射率随土壤水分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影响最显著波段范围是3.3—5.3μm,这个波段范围内波段平均比辐射率干土与湿土差异大于0.2;影响最小的波段范围是11—15μm,这个波段范围内波段平均比辐射率干土与湿土差异在0—0.015之间;在热红外波段,8—9.5μm是土壤水分对比辐射率影响最大的波段,干土与湿土比辐射率差异大于0.05;土壤比辐射率随着粗糙度的增加略有增加,干土和湿土都有此规律。  相似文献   

6.
表面粗糙度是影响土壤在微波波段发射和散射辐射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微波遥感研究与应用的重要参量。由于微波后向散射还受介电特性、穿透深度等因素的影响,在微波遥感应用中往往难以单独考虑介质表面粗糙度,给参数估算与反演带来了一定困难。在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粗糙度作为土壤表面重要的结构参数之一,直接影响着土壤的二向反射分布特征。因此,本文尝试利用光学多角度观测信息,反演土壤表面粗糙度。基于地表二向反射几何光学模型,假设裸土像元由随机分布于平坦表面的土壤团粒组成,将团粒近似为半椭球体,建立裸露土壤表面二向反射模型,模拟不同粗糙度条件下土壤表面像元的二向反射分布特征。进一步尝试采用多角度观测数据反演模型,估算土壤团粒的几何结构参数,进而计算土壤表面均方根高度,作为表面粗糙度的衡量指标。地面实测多角度数据的初步验证结果表明,多角度光学遥感估算土壤表面粗糙度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高光谱热红外遥感: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光谱热红外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长波光谱信息,可以更精细的揭示地气耦合过程导致的辐射变化,反映热红外谱段特有的地物诊断特征,同时高光谱特性也可以为热红外关键特征参数的病态反演问题提供更合理的假设和约束条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高光谱热红外遥感技术自诞生起,在吸纳多光谱热红外遥感技术的基础上迅速发展,成为热红外遥感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和突破点。然而,当前高光谱热红外遥感存在着可用数据不足,处理方法传统,反演精度有限,应用难以有效实施等问题。为进一步明晰高光谱热红外遥感的研究进展和现存挑战,本文在高光谱热红外相关文献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梳理了高光谱热红外研究的发展脉络和热点,介绍了现有国内外主要的高光谱热红外传感器,分析了高光谱大气效应校正、地表温度和发射率分离以及地气关键特征参数一体化反演的现状和问题,总结了相关典型行业应用,展望了高光谱热红外的发展方向,以期为未来高光谱热红外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大气水汽在遥感反演地表温度中起到关键作用,精确的大气水含量对于提升反演精度有着重要意义,而热红外方法是夜晚获得区域大气水汽含量的唯一方法。本研究采用热红外方法中的改良分裂窗算法,首先,使用TIGR大气廓线与MODIS波谱响应函数通过MODTRAN辐射传输模式进行模拟,将大气廓线的水汽含量与大气透过率进行回归;然后,根据MODIS数据产品特点,使用2015年夏季MODIS数据观测角小于20°的范围进行反演;最后,将白天反演水汽分别与全球GPS地基大气水汽观测网络和MODIS近红外水汽产品进行比较,均方根误差分别为5.5 g/cm2和6.4 g/cm2,显示了高度的区域一致性。由于MODIS观测角度较大,本研究未对其他角度进行反演,若对其余角度的MODIS数据进行反演,可根据余弦角度变化,针对不同角度范围进行模拟与回归。  相似文献   

9.
不同泥沙含量水体光谱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的观测角度下水体光谱反射率与泥沙含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提出了差分泥沙光谱指数建立泥沙反演模型,确立了在不同角度下对水体泥沙含量的定量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0.
张霞  吴兴  林红磊  王楠 《遥感学报》2018,22(2):304-312
矿物的种类与含量可限定其形成时特定的地质环境,因此火星表面矿物识别和丰度反演研究对了解火星的地质构造及历史演变过程具有重要意义。Eberswalde撞击坑具有复杂的水文系统,是火星探测的热点地区,而对该地区大范围矿物反演则鲜有研究。基于紧凑型侦查成像光谱仪(CRISM)目标探测模式数据和CRISM光谱库,首先,通过高光谱数据子空间识别算法(Hysime)分析CRISM数据信号子空间,并将光谱库所有矿物光谱投影到子空间上,保留投影误差较小的光谱作为约简后的端元光谱库;然后,使用协同稀疏解混对Eberswalde撞击坑西北部三角洲地区的矿物丰度进行定量反演,得到5种原生矿物:辉石、橄榄石、斜长石、菱铁矿、硬水铝石和1种蚀变矿物透闪石,并从矿物光谱、分布分别对反演结果进行验证;最后,从矿物学的角度对可能成因做出解释,推测该区域存在接触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地缘政治学是研究各种政治力量在地理条件(受地理因素影响)下的相互关系、变化趋势及对世界政治力量影响的科学。地缘政治角逐最重要的技术支撑是地缘环境透明。因为地缘政治角逐受地理因素影响且需要具体的地理环境信息作为主要依据,而测绘保障的理论与方法的实践目的是提供静态、动态地理环境服务以及与地理环境相关的位置信息、时间信息、影像信息等服务,所以实现地缘环境透明的技术基础是测绘保障。本文重点阐述了地缘政治角逐的基本内涵范畴,提出了地缘政治角逐的主要制衡要素,分析了地缘政治角逐的战略枢纽,探讨了基于地缘政治角逐的地理参数解析以及测绘保障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古建筑测绘的原则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海志  郭志奇 《北京测绘》2007,(2):51-53,61
古建筑测绘是进行古建筑研究的基础性工作。引入现代测绘技术,解决古建筑测绘中产生的误差和存在的问题,对于建立科学的古建筑测绘体系,探索古建筑测绘新途径,保护和开发古建筑遗迹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结合文献计量方法与可视化技术,以《测绘工程》期刊1996-2015年间发表的论文为数据源,进行关键词、摘要的统计分析,并将统计结果以统计图表和地图的形式展现,直观地反映工程技术实践类测绘研究的研究热点以及核心研究区的地理分布。从研究结果可以得出我国工程技术实践类测绘研究每年的研究热点都不相同,学科的发展地理分布较不平衡,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工程技术实践类测绘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文章研究利用Kriging插值方法对天津地区11个连续运行GPS点网的大气延迟解算结果进行内插,得到区域连续GPS大气延迟变化分布.选择同一区域进行PS-DInSAR处理所得的残余相位主要由非线性形变相位、大气相位和噪声相位组成,尝试在时间域高通滤波和空间域低通滤波处理,得到与GPS同地域同时段的大气延迟变化分量.对所得两种大气延迟变化量进行对比分析,采用求差和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RMS)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得到的大气延迟变化分量基本一致,进一步集成可望得到更有效的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创建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已有27年的历史,作为国内首个引文数据库,其在国内科技文献检索及文献计量评价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论文数据为基础,通过统计分析2010-2014年国土资源部相关科技机构的科技论文被CSCD收录及引用情况、所属学科领域情况,以及论文人情况,评价了2010-2014年国土资源部相关科技机构的论文生产力、影响力,得出了“国土资源部相关科技机构CSCD发表论文数量及论文人数量稳步增长,论文生产力不断提高、但CSCD论文所属领域不均衡,各领域论文生产力、影响力存在巨大差异”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该系统采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C#语言和Arc Engine的二次开发应用为基础,结合组件式GIS技术,从系统总体设计、系统数据库设计、系统功能设计等方面对岸滩溢油监测与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进行了探讨,实现了事件管理、方案编制、任务下达、现场监测、分析评价和工具箱功能。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可视化程度和人机互操作功能,有助于管理者做出较合理的预测与决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测量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管网信息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日趋受到人们的重视。数据采集和管理的分离,无疑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本文以张家港市沙钢集团管网建设为例,介绍了EPSW(Electronic plane-table Surveying and Mapping System for Windows)电子平板测绘软件和MAPGIS结合进行管网的数据采集和管理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飞速发展,GIS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行业的相关工作也需要与GIS相结合,而将GIS与移动互联相融合就成为当前的发展方向。本文简单介绍了当前最热门的移动端应用——微信,并对基于微信的GIS服务系统开发进行了探讨,对其开发优势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其在道路网格化、抗震减灾等服务平台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RTK的地形测量工作流程及精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介绍利用RTK进行地形测量的主要流程,分析了RTK测量精度,并提出了提高RTK测量精度的对策.利用RTK进行地形测量,明显提高效率,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0.
基于RS和GIS的黑龙江省积雪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区域,以风云三号气象卫星遥感数据资料为基础,通过对FY-3 A和FY-3 B的VIRR波段特性的深入分析,对2013~2015年多期FY-3A和FY-3B的VIRR遥感影像提取出黑龙江省多期积雪数据,进行黑龙江省积雪时空变化监测研究,结合RS和GIS技术对其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对了解其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对于促进该区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