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忠信 《地质科学》1958,1(3):14-29
大家知道,一个正确的矿床分类,对勘探工作和工业评价工作有极大意义,在知道了某一矿床屬于何种类型之后,常常就可以正确地布置该矿床的找矿和勘探方法。对于鈹矿床,主要是对于綠柱石矿床的分类来说,在国内还从来没有过,在国外,只有苏联学者作过这方面的工作,因此,怎样結合我国的具体情况作出适合中国的鈹矿床的分类,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2.
钱竞阳 《地质科学》1959,2(7):215-215
苏联科学代表团团员、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总分部副主任A.A.特洛(?)穆克院士,于5月25日应中国科学院的邀请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举行了学术报告。报告的题目是“油气的成因问题”及“西伯利亚及远东的油气勘探远景”。特洛菲穆克院士以他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渊博的学识深刻地阐述了油气成因问题。  相似文献   

3.
《地质科学》1959,2(7):218-225
本文为全苏科学院矿床、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研宄所的T.H.沙德隆博士向我国地质界介绍去年年底在莫斯科召开的全苏普查内生矿床盲矿体的科学理论研究会情况时所写的会上各专题报告的节要。原稿题目是“全苏普查盲矿体科学理论研究会议简讯”,寄到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后,承蒙徐光炽先生推荐,经该所专家连络科同志翻译后,交本刊发表。本文广泛讨论了普查盲矿体的理论和方法问题,内容丰富,对我国目前在普查勘探中找寻盲矿的工作将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4.
李秉倫 《地质科学》1959,2(7):199-201
我国对鈹矿的普查与勘探,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普查和勘探的对象是含绿柱石的伟晶岩矿床。这种绿柱石颗粒较大,可以手选,也可以土法开采。经过几年的摸索,伟晶岩脉含这种矿产并不丰富,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必需寻找新矿床类型。如果比较一下世界的伟晶岩型及气成热液型绿柱石矿床的规模及综合利用的条件,可以看出气成热液类型是值得引起我们重视的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5.
在一系列将要作的报告里,我想简单地谈一下苏联的鹽类矿床及鹽类矿床的研究、勘探和评价等问题。我以苏联的鹽类矿床为例来加以说明,这样也有助于大家对中国的鹽类矿床进行了解、研究和勘探。所有苏联的鹽类矿床可分为以下三种:1.矿物鹽类矿床;2.鹽湖;3.滷水。  相似文献   

6.
在自然界中已知含铍矿物有36种,可是具有工业价值的仅五种(綠柱石,似晶石,金綠宝石,矽鈹石及日光榴石——鈹榴石),目前做为提取鈹的原料來說,綠柱石是最有工业价值的矿物。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綠柱石矿床类型,有花崗伟晶岩矿床和气化——热液矿床。目前对花崗偉晶岩矿床工作做的較多,而对气化——热液矿床工作做的较因此对这种类型矿床的成矿理論以及普查与勘探方法少。的介绍也很少。仅在A.A.别烏斯所著的“鈹”一書中會提到一些,以目前来說,这还是唯一的资科。根据在赣南几个矿区的工作,証明这种类型的矿床是  相似文献   

7.
叶连俊 《地质科学》1959,2(2):40-41
本文系叶莲俊先生所著“中国磷块岩矿床的若干特点与成矿远景”一交中的一部分(第四章),而这篇文章将编入苏联专家布申斯基与叶连俊合著的“中国磷块岩的形成特点、矿石类型及远景评价”一书,该书即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总结了我国几年来磷矿工作的成果,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有巨大的意义。现在我们从这本书中选出论述中国磷块器的形成条件的这一章,刊登于此,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錫林 《地质科学》1964,5(3):276-281
前言纤鈉铁矾(Sideronatrite),是一种并不常見的硫酸盐矿物,化学分子式为2Na2O·Fe2O3·4SO3·7H2O。它在国内文献中还未曾报导过。在我们研究过的西北若干硫化物矿床氧化带中,发現有三个矿床氧化带产纤鈉鉄矾,其中两个矿床的纤鈉铁矾发育較好,含量很多。作者在“西北干旱地区多金属矿床氧化带研究”一文里,曾将纤鈉鉄矾与叶绿矾这两种矿物混为一談,在此特作修正。  相似文献   

9.
“泥河湾层”的古地磁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中外的地质和古生物学者曾对桑干河谷两岸出露的所谓“泥河湾层”进行过不少工作。1954年我国地质界正式提出把“泥河湾层”划归早更新世,从此“泥河湾层”就成为我国华北地区这一时期的标准地层。  相似文献   

10.
刘克强 《地质科学》1960,3(6):326-326
1959年10月5-10日在布达佩斯举行了国际地球化学会議,这次会議是由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科学院地质委員会召开的。参加会議的有11个国家的学者。会议研究了与岩浆岩的成因及矿化現象有关的地球化学问题。此外还討論了有关岩浆岩分类学及其统一名称的问题。专門的地球化学方法和某些一般性的及理论性的地球化学問題,也得到很大的注意。为了查明匈牙利第三紀火山作用和匈牙利某些类型的矿床的特点,曾經瑪特拉、托卡依和别尔任山区,以及鋁土矿区作了为期三天购旅行。  相似文献   

11.
张鹏飞 《地质科学》2005,40(2):303-304
1977~1979年,冯增昭教授提出了“单因素作图法”(后来称“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法”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的岩相古地理研究及作图新思路。该思路是对传统的古地理图的挑战和发展。二十多年来,冯增昭教授带领他的研究队伍在岩相古地理学研究的道路上筚路蓝缕,特别是对全国的寒武系和奥陶系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陆续撰写出关于寒武纪和奥陶纪的5部区域性古地理学研究专著及20余篇论文,并最终完成《中国寒武纪和奥陶纪岩相古地理》专著。  相似文献   

12.
地壳结构的轮廓和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广忠  呂夢麟 《地质科学》1964,5(4):331-340
M.尤文、F.普瑞斯論述过“大陆和大洋盆地之間的地球物理差异”,J.季陆利述及过“大陆和大洋盆地之間的地貭差异”。P.M.捷麦尼茲卡娅編制过世界地壳結构厚度图,并論証过地壳厚度与地貭年代的关系。柴田勇曾討論过地壳的分层及其发展过程。这些工作对我們认識地壳結构的輪廓及其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献。本文拟在截至目前为止所收得到的地壳地震測深資料及高温高压下岩石物理性貭实驗結果,結合地面地貭构造研究所取得的結果,来进一步討論一下地壳的厚度、分层、物貭組成及其发展过程等有关問題。  相似文献   

13.
端阳 《地质科学》1960,3(5):242-248
一、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徵稀土元素是指周期表上原子序数从57到71的十五个元素而言。“稀土”一詞源出于拉丁文Terrae Rarae。当时对“稀”的理解是指在自然界中提取这类元素的矿物很少,而所謂的“土”则是指元素的成盐氧化物成土状,有如土族元素氧化物。所有稀土元素的原子結构都很相似,因之它們在化学和物理性质上也都十分相近,統称为镧族元素或稀土金属。周期表中与稀土元素同属于第Ⅲ族的钇,往往与稀土元素共同存在于一些矿物中,并具有着大致相同的地球化学特性,而钇的离子半径、盐基性、盐溶解度等許多化学性质皆具有镧族收縮現象,因而元素钇也就有条件地被列入稀土元素之中。稀土元素原子結构的特点是电子层的外两层(O层与P层)的电子数是相同的,排列情况也是近似的。  相似文献   

14.
沈德富 《地质科学》1960,3(1):38-38
1959年3月18-19日苏联科学院矿床地貭、岩石矿物地球化学研究所召开了內生矿床分布規律研究委員会学术会議。出席会議的有苏联各地科学研究单位和地貭生产部門代表。委員会主席Г.А.索科洛夫教授在开幕词中闡述了委員会的基本方針与任务,以及1959-1960年工作計划。E.E.薩哈洛夫教授在会上詳細介紹了卡拉套地区成矿的特点,认为本区鉛鋅矿床与海西宁的花崗岩侵入有关。  相似文献   

15.
肖仲洋  洪文兴 《地质科学》1959,2(11):328-331
近一、两年来,在我国已逐渐开始注意勘察和研究富含稀有和稀土的碱性岩的工作。但这项工作,还未引起广泛的重视。因此本刊除在今年第九期上已刊载有彭琪瑞同志的“与碱性岩有关的稀有元素矿床”外,现又在本期发表了吴利仁同志的一篇论文,以及这篇E.N.谢苗诺夫专家的报告记要(这篇文章是谢苗诺夫专家在中国科学院所作报告的记要),其目的在于为从事找寻和研究稀有和稀土元素矿床的同志们提供一些参考资料,以便把这方面的空白,尽快地填补起来。  相似文献   

16.
《地质科学》1960,3(6):319-319
苏联海洋学研究成就据苏联国际地球物理年和国际地球物理合作計划的海洋学研究工作的領导人B.考尔特宣称,基于这項研究成果,大大地扩展了关于世界大洋的知識。在2-3千米的深处,甚至在海底部发現了許多完整的海底河流。科学考察船“勇士号”所进行的考察完全改变了关于深海举中流速的概念。发现了流速达每秒12米的激流。科学上以前所知道的流速不超过每秒3-5米。在太平洋中有18个深凹地,苏联科学家詳細地研究了其中的14处。在北极地区获得了关于海洋和大气之間經过冰层的热交流的重要資料。在南极地区海洋的广大区域內发現了海底火山現代活动的迹象。  相似文献   

17.
叶大年 《地质科学》1965,6(3):254-268
本文论述了37个氧离子作最紧密堆积的矿物,指出其平均折光率与结晶构造的定量关系。推导出“法扬斯常数”。阐明轻元素Li,Be,Na,Mg,Al对折光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別;而第四周期的“重”元素如Ca,Sc,Ti,Cr,Mn,Fe都使折光率增高,这是与这些离子失去4s和3d电子有关,尤以失去3d电子对折光率增高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8.
王清晨 《沉积学报》2013,31(5):751-756
叶连俊先生是《沉积学报》创办人和第一任主编,是我国沉积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本文把叶连俊先生沉积成矿理论研究的主线概括为三个环节:成矿来源-成矿作用过程-成矿预测。其中,“外生矿床陆源汲取成矿论”侧重强调成矿来源问题,“工业磷块岩物理富集成矿说”、“沉积矿床多因素多阶段成矿论”和“生物有机质成矿说”侧重强调成矿作用过程与因素,而“沉积矿床成矿时代的地史意义”则侧重强调成矿预测问题。文中指出,叶先生理论创新的工作基础主要有两条,一是他的新思想来自对研究对象的认真观察,二是他的新理论来自对表观现象的深入思考。叶先生的理论创新之路告诉我们,取得理论创新需精于野外观察,善于总结提高,敢于挑战传统和勤于超前思考。  相似文献   

19.
王曙 《地质科学》1979,14(1):63-71
用矿相显微镜观察时,在单偏光镜下矿物反射光强与入射光强之比为“反射率”,用R表示。对于处于任意位的非均质矿物,则用Rψ示。在正交偏光镜下,相应光强之比为“正交反射率”,用R+表示。分析镜已推入,但它的方向与起偏镜(前偏光镜)严格平行时,相应的光强之比为“平行反射率”,用符号R表示。早在卅年代,贝瑞克(M.Berek)就已提出平行反射率的概念,并推导出了它与物台旋转角ψ及矿物折射率N、吸收系数K关系的公式。  相似文献   

20.
高旭征 《地质科学》1958,1(3):19-23
含矿溶液上昇的力学性质及共意义,久为矿床学家们所讨论,直到现在,仍无共同论点。在塔塔林诺夫“矿床成因论”的著作中,对各家意见有所简介,特别是别杰赫余的见解是有说服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