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几年来我們虽然在鑽粒鑽进的效率和质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鑽粒剋取理論上还沒有一套完整而系统的理論認識。目前在鑽探现場多是依实际经验和操作感觉进行工作,缺乏科学的理論指导,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鑽进效率和質量的进一步提高。所以我认为对鑽粒剋取原理进行細緻的研究,从而用科学的技术理論去指导实际工作,改变现有不合理的操作方法,相应地改进工具设备,对提高鑽探技术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地質与勘探”杂誌从去年开始曾連續讨論了这一問题,现在我也把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提出来。由于作者实际经驗和理论知識所限,难免存在某些片面的理解和認識,尚希同志們给予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2.
“鋼粒鑽進”是苏联的先進經驗之一,幾个月來我隊在貫徹这项專家建議中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保証鑽探質量的基礎上,鑽進效率提高了百分之四十,降低了成本,消滅了卡鑽和埋鑽事故,保証了安全鑽進。鋼粒鑽進法,目前在我國鑽探工作中还是一件新  相似文献   

3.
為了適應地質工作的要求,有時把鑽位設計在坑內,這就需要在所指定的鑽位地點開鑿一個能以適應鑽進工作所需要的硐室——鑽窩(或稱鑽室)。茲就我隊有關鑽窩的設計和施工方面的一些作法和實際體會提出來與大家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4.
106队在鑽進大理岩、白云岩、云母片岩的地層中,取得了鑽粒鑽头換合金鑽头;合金鑽头换鑽粒鑽头的鑽進經驗,提高了效率,保证了質量,效果良好。因此我們把它介紹出来供各勘探隊結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更进一步试验研究之參考。  相似文献   

5.
关于鑽粒鑽进剋取原理问題的討論,在“地質与勘探”上已經发表了不少的文章。綜合已发表的意見,可归納为兩种不同的見解:一种認为“初破碎鑽粒在鑽进剋取中起主要作用”;另一种認为“鑽粒鑽进是由于圓整鑽粒与破碎鑽粒相混合而作功,进行剋取,二者缺一不可”。茲就这兩个問題,談談个人的看法。 認为“以破碎和圆整混合鑽粒为鑽进中起主要作用”的理由是“圓整鑽粒在鑽进中,由于軸心压力和鑽具的冲击力量,而將岩石滾压成微裂的小溝,然后再推挤着破碎鑽粒去割切岩石。我認为这种說法只能在理論上存在,而实际上則不然。我們从給进把可以感觉出在正常鑽进中,除了变化不大的跳动以外,就  相似文献   

6.
利用空气洗井代替液体洗井,达到排出岩粉冷却鑽头的作用,是我公司今年“推先”工作中之主要一項。我公司某队处在山高缺水,鑽探施工非常困难,为此,在另一台鑽机上試用空气鑽进。先后經过三个月的时間,从思想認識到物資准备,从开始試驗到最后成功应用于生产,但仍走了不少弯路,遇到失败,遇到旧思想障碍,其中也遇到了井内变故与事故的考驗。由于在党的正确領导支持下,最后終于成功,应用于生产(已打完一个鑽孔,自0~109.38米,现又进行第二个孔生产鑽进)。下面仅把这次空气鑽进的几点不成熟的体会,写在下面,望批評指正。  相似文献   

7.
在水交地质鑽探中采用泥浆鑽探时,鑽孔的质量往往不高,这主要是由于缺乏研究和经验。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找到了一些提高泥浆鑽探质量的方法(主要是在厚大的砾石届中),茲介绍于后,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鑽探是地质勘探工作的一种手段。一个鑽孔效果的好坏,不只是决定于鑽探施工的质量,而且也决定于鑽孔设计的正确性。过去我队某些鑽孔的岩矿心采取率虽满足了地质要求,但鑽孔的理想设计与实际施工結果却相差很大。有的在同一剖面上,第一排鑽孔与第二排鑽孔几乎相交起来,这样就不符合整个勘探工程的佈置要求,严重影响了计算矿量。现将我队在这一方面的几点教训和经验写出,供同志们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9.
讀了楊春发工程师在“地質与勘探”第九期中所发表的“从鑽粒鑽进的一般規律試談刻取原理問题”的文章以后,对其中的某些論点有些不同的見解,特提出与大家商討。我認为原作者所归納出的很多規律和情况都是正确的,而且也分析的甚为全面,而我在下面所进行的分述主要也是依据原作者所列举出的事实为依据的。我認为,鑽粒鑽进最大的刻取效率既不是純初破碎的鑽粒,也不是純圓整鑽粒;只有当圓整与破碎的鑽粒混合鑽进时其效率才最高。因此我不同意認为最大的刻取效率是初破碎鑽粒的結論。就我的观察,一次投砂的鑽粒破碎是逐步进行  相似文献   

10.
随着祖國勘探事業的飛速發展,我國繼苏联之后,也采用并逐漸推行了許多新的鑽進方法,鑽粒鑽進也是其中的一种,在往后的使用中(特别是1952年以后),常常有人又將其称呼为“鋼砂鑽進”,这是不十分妥当的。近年來,鑽粒鑽  相似文献   

11.
在以手搖鑽乾鑽鑽進時所用的鑽具:岩心管(長5公寸),硬合金鑽頭(外徑75公厘),岩心管頂上部鑽有二出水孔。操作時跟平時一樣,把鑽具下至孔底,然后開大水泵,冲洗鑽孔。待岩粉冲乾净,將鑽  相似文献   

12.
修复旧鑽杆     
鑽杆经长时期使用,由于磨损折断,使长鑽杆变短,不能符合生产需要。为了克服鑽杆不够的困难,我們将短鑽杆修复2500余米,經使用很好。修复方法是用电焊焊接(如图),把旧鑽杆磨簿都份锯掉,在焊接头上車成錐形以便堆焊,然后用同规格旧鑽杆鋸成短套,把短套鋸两半用热加工,使其內径与鑽杆外径相当,先将鑽杆接起,再用短套加固,每根接成6-7米。經使用,焊接处强度大,没  相似文献   

13.
鑽具的折断已成为严重影响鑽探效率的主要事故之一。过去,对鑽具折断的研究是很差的,往往把折断的原因都主观地归罪於鑽桿磨损过旧,有的甚至得出鑽具折断是因材質不佳而造成的結論(当然这也是重要的),但却很少注意进行具体分析研究。据統計,鑽具折断的类型基本上可分为兩种。第一,鑽具折断是在鑽桿的絲扣部份;第二,鑽具折断是在鑽桿接手的絲扣中間。从以上的折断类型中可看出鑽具折断並非完全是  相似文献   

14.
从地質工作通报15期中看到“对掌握斜孔傾角的体会”后,我在某些方面有不同看法,現提出来和大家研究。首先对“斜孔傾角上漂的規律”問題,我認为:一般鑽机在鑽进中是难以保持鑽孔原设計的角度的,尤其在斜孔鑽进中,其弯曲的程度就更加严重,而且一般均向上傾斜(漂)。在較硬的岩石中鑽进(例8—10級岩石),因井壁間隙較小,所以弯曲程度也小;而在5、6級岩石中使用鑽粒鑽进(实际很少用)。因井壁間隙大,則弯曲程度也大;如用合金鑽进,其  相似文献   

15.
最近,在“地质与勘探”杂誌上发表了一系列的关于对鑽粒鑽进时岩石破坏原理的文章,大家的争论很多,意见也不很统一,这里发表一些我个人的意见。我们知道,鑽粒(包括铁砂和钢粒)在井底只可能有两种形状存在:破碎的和完整的。因此,也就只可能有两种基本的破坏岩石的方法:以破碎的鑽粒来破坏岩石,和以完整的鑽粒来破坏岩石。这样就必须阐明两个问题:一、破碎的鑽粒和完整的鑽粒是如何来破坏岩石的;二、在鑽粒鑽进实际生产过程中,鑽粒(包括铁砂和钢粒)主要是以什么样的形状(当然也就牵涉到以什么作用)来破坏岩石的。一、破碎的鑽粒和完整的鑽粒是如何来破坏岩  相似文献   

16.
我隊所勘探地區的表土層很厚,一般都在30~50公尺左右,最厚者達140多公尺。土層中多數含有礫石、流砂、和風化的鐵帽,在這樣複雜地層中鑽進,常發生井堅坍塌造成埋鑽事故,所以多數都採用跟管鑽進。每個鑽孔都要下二三套套管保持井壁,而鑽過的土層遇水後易澎漲和坍塌,因而使孔徑縮小,再加上鑽進過程中由於鑽粉沉積,而使套管埋塞和膠結的非常緊滞,因而在鑽孔竣工後,給起拔套管工作造成了很大困難,我隊很多機台常因起拔套管工作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看了“地質与勘探”第九期和第十三期上所載的有关鑽粒鑽进剋取原理的几篇文章以后,使我感到很大兴趣。正因为这一問題在理論以及实踐上还沒有得統一的認識,所以这种研究和討論是很必要的。現就將个人对这一問題的浅薄認識提出,請大家提出批評指正。鑽粒鑽进的剋取原理是比較复杂的,远不同于合金鑽进。但是,我認为其尅取岩石所必須具备的基本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分局在加工鑽粒鑽头时,利用了压力机冲压方鋼的方法来制作鑽头。这种方法除可直接制作鑽头外,同时,还可以用所剩余的毛坯料制作上开取粉管接手。采用这种方法所制作的鑽粒鑽头每个成本为19.92元,与过去无縫鋼管制作的鑽头比較每个鑽头可节約资金20.06元。加工方法是將方鋼(规格见表1,图1)放在模型中,用压力机冲压,结果即成图2所示的形状,(规格見表2)。切去实心部份  相似文献   

19.
水文資料是地質勘探报告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我队由于忙着赶生产任务,把水文鑽孔的施工推迟了一步,致使目前感到鑽孔中的水文孔比重大,必須克服重重困难,才能保证水文鑽孔的工作順利进行。在施工中,我们成功地使用“半截套管止水法”,解决了套管缺乏的困难。此外,由于事先沒有考虑到要在哪个岩层进行抽水試驗,或其他原因造成应該而沒有在止水地层換径,因而就难以达到水文地質上分层抽水的要求和在大孔径鑽孔中鑽进达不到应有的鑽进效  相似文献   

20.
看了你刊第九期所載楊春发工程师的“試談鑽粒鑽进尅取原理”一文之后,我有一些不同的意見。茲本着学习与研究的精神,將各人的粗淺见解提出与大家研究。一、圓整鑽粒与破碎鑽粒尅取岩石是互相配合、互相依賴、缺一不可的。完整鑽粒与破碎鑽粒由于二者的形体不同,所以抗压強度也各異,在井底工作面的抗压强度及运动狀态是不一致的。因此,二者的剋取原理也必有所不同。完整鑽粒的抗压強度大于破碎鑽粒,对工作面的压力也大于破碎鑽粒,在工作面上进行滾动压縮与巨烈的冲击压縮,因而能够破坏岩石的組織結構。当圆整鑽粒承受鑽头的压力大于它本身的抗压强度,小于底面接触的岩石,再次破碎的抗压强度时,就要破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