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沉降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9月起于上海老港填埋场开展了示范工程沉降监测项目。该生活垃圾填埋场占地面积约为200 m×125 m,共填埋了约15×104 t来自上海城区的生活垃圾,最大填埋厚度约为9 m。通过填埋期间埋设的水平沉降管,监测到该填埋场不同埋深处的沉降值。介绍了沉降监测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2006年底至2008年底为期两年的沉降数据。填埋场底部沉降管监测数据表明,场底地基沉降较小,两年的平均沉降为 ~ cm;中部沉降管监测数据表明,该沉降管下方生活垃圾在上方垃圾填埋后产生了较大的压缩,从上方垃圾开始填埋至填埋完毕3个月内的压缩应变约为0.197~0.242;顶部沉降管和中部沉降管监测数据表明,该填埋场垃圾主压缩完成时间约为3个月;由于填埋垃圾有机物含量较高,其修正次压缩指数较大,约为0.066~0.070。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庙行地区铬渣与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混堆的情况,通过对该填埋场的地质勘查和监测取样,研究了铬在土壤中和地下水中的分布状况,探讨了铬渣填埋对地下水质的影响,为今后铬渣卫生填埋提供防护依据。  相似文献   

3.
城市垃圾性质及其填埋场的工程地质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卫生填埋是现阶段处理城市垃圾的主要方法,正确评价,选择填埋垃圾的工程性质对填埋场的设计极为重要;填埋场是一个综合性污染源,若处理不当,会产生严重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做好填埋场的工程地质研究,对于水资源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城市垃圾的工程性质进行了分析,评价,从环境工程地质学的角度对合肥市清溪路垃圾埋场的地基勘察,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应采取的工程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天子岭垃圾填埋场有机物降解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通过对杭州天子岭垃圾填埋场3个钻孔、32点的室内试验结果,研究了填埋场中有机物的含量、有机物随深度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有机物含量与埋深及埋深的自然对数值成直线关系,这些结论为研究城市垃圾填埋场的压缩变形规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燕  周健 《岩土力学》2004,25(9):1510-1514
小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已经逐渐成为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笔者对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内容作了简要介绍,简述了国内外在小环境岩土工程研究方面的现状和进展,重点就垃圾卫生填埋问题,特别是沿海软土地区垃圾堆埋场的设计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对国内环境岩土工程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21,(1)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迄今存在大量的非正规垃圾填埋场,由于它们在运行之前没有采取严格的防渗防污措施,致使垃圾渗滤液下渗导致当地地下水环境严重污染。为了探明广西钟山县非正规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的污染现状,对该埋场开展了详细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通过取水样进行水质监测发现,该场地的地下水环境中氨氮、汞、铁、大肠杆菌等指标已严重超标。利用解析法预测污染物的迁移速度,结果表明在地下水流作用及弥散作用下,污染物向下游缓慢迁移。基于地下水污染的后果及治理成本,建议采用"好氧降解+原位开采+机械分选+分类处置+场地恢复"修复工艺。  相似文献   

7.
黄彪  朱源婷 《贵州地质》2019,36(3):261-266
本文以武汉市二妃山生活垃圾填埋场为研究对象,结合前期物性试验结果及场区已有资料,利用高密度电法和自然电场法对该填埋区受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填埋Ⅳ区产生的垃圾渗滤液对场区西、南侧均造成了较严重污染。本次调查查明了污染方向并圈定了污染范围,为同类型垃圾填埋场的渗漏调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垃圾堆放场所由于设置不合理,对周边环境和地下水已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垃圾堆放场的选址成为保证城市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环境不受污染的首要问题.根据垃圾堆放场地的环境地质条件,选择黏性土厚度、土层渗透系数、地下水水位埋深、地下水供水意义及水质状况、地下水是否流向城区5个评价因子,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哈尔滨市区15个现有的垃圾堆放场的环境地质条件适宜性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改变地下径流条件时对U型地埋管换热器周围温度场恢复的影响,对北京某区实验基地U型地埋管进行夏季换热实验。通过抽水实验改变地下径流条件,取得了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参数以及周边温度场变化趋势,通过COMSOL软件模拟三维U型地埋管在多场耦合作用下的换热过程,改变径流条件得到了换热孔周围0.5 m、1 m地温场恢复曲线,得到U形管口出口温度等。地下水径流能引起地埋管周围温度场的变形,地埋管周围温度场的迁移变化方向同地下径流速度场方向一致。对比实验值得出:运行稳定后地埋管的出口温度模拟值与实际值工况接近,地埋管在10 m、120 m处的温度模拟值与实验值吻合好,地埋管深5 m、48 m、89 m处周围0.5 m、1m的温度恢复比原始地温高1℃左右,与实际监测结果相同,证明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预测了加大径流条件下的地温场恢复情况,并分析了原因。此三维模型可研究不同土壤分层构造、地下水不同流速、人为改变地下流场条等复杂三维多场耦合问题,可初步预测实际工程中,换热群井运行过程中地下温度场的变化。为进一步研究土壤分层和地下水分层流动下,地埋管群井周围温度场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石家庄冲积扇含有优质的地下水,是石家庄市区200多万人和工农业用水的主要供水水源.但其地表堆埋了大量的城市垃圾,对地下水源构成严重的污染威胁.通过卫星遥感图像数据解译、现场取样测试等工作,对该地下水源地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和垃圾堆放、填埋、分布状况及其对地下水的污染进行了评价,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陈德生 《湖南地质》1991,10(4):329-333
霞湾窑垃圾填埋场址,位于上覆有较厚的第四系弱透水粘性土,下伏中泥盆统棋梓桥组灰岩的部位,岩溶不发育,渗水性不强。垃圾填埋场北西约200m有一机井,比场址稍高,其上部有12m相对隔水的含碳页岩,对防污有利;由于机井与垃圾场均临近断裂,存在着垃圾渗滤液污染供水井的可能,建议采取衬砌隔离措施防护治理。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废弃垃圾的量日益增多 ,垃圾污染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垃圾又是一种资源 ,合理开发和利用垃圾资源必将推动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为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 ,垃圾填埋场地的合理选择与布局直接关系到场地四周的环境质量。加强场址的地质环境研究工作 ,有助于防止和减少填埋场对地质环境及生态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An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geological map of the Kathmandu Valley in Nepal has been elaborated within a project of German-Nepalese cooperation. In the Kathmandu Valley, the major geo-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ise from haphazard exploitation of geologic resources, local landslide zones, severe problems of garbage disposal, river flooding and a dramatic river pollution. The map was prepared by the use of GIS techniques. It contains all basic ge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data, as geotechnical risk zones (landslide-prone areas or those of poor foundation conditions), areas for preferable extraction of construction material and those not to be allowed to be exploited, areas of immediate need of reforestation in order to prevent landslide or badland development, groundwater protection zones, and suitable garbage disposal site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5.
戚庆学 《探矿工程》2010,37(7):60-62
日照市某垃圾处理厂周边岩体风化强烈,为减小风化裂隙导致的渗滤液侧渗对下游环境的影响,采用了袖阀管注浆的垂直防渗措施。介绍了袖阀管注浆的施工方法与质量控制要点,概述了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北京山前平原区第四系三维结构调查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向民  栾英波  梁亚楠 《地质学报》2009,83(7):1047-105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供水、地下空间资源利用、建筑物地基处理、垃圾安全处置等工作,越来越与地质工作紧密相关,特别是许多在第四纪沉积物基础上建设的大都市,都面临着地震、活动断裂、地面沉降、水资源紧缺、建设空间不足、环境恶化等方面的威胁。北京市作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著名的巨型城市之一,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这些城市的生存和发展与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关系密切,为了预防或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需要详细了解第四系的三维地质结构,提供地质体空间详实的展布资料。本文在详细地介绍了北京平原区第四系的分布、类型和特点的基础上,对北京市平原区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开展三维地质结构调查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建立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的步骤和程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北京平原区三维立体地质结构数字模型。为在城市地区开展第四纪地质调查工作进行了新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日益发展的垃圾回收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中蕴藏着许多可供人类开发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回收利用垃圾资源正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通过对国外一些国家垃圾回收业发展状况的介绍,提出发展我国垃圾回收业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