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云南澜沧江上游里底水电站地处滇西北山区,地势陡峻、沟谷深切、降雨丰富,是泥石流活动相对频繁的地段。对坝库区泥石流沟的调查研究表明,泥石流物源类型丰富,有坍塌、崩塌、滑坡及人工破坏等多种成因类型,广泛分布于泥石流沟各区段,其中以坍塌型和崩塌型最为普遍。泥石流沟谷发育特征与其发育程度有关,其中“V”型沟谷多处于泥石流发育早-中期,规模不大但发生频率相对较高;“U”型谷多处于泥石流发育的中-晚期,规模较大,发生频率相对较低。此外,泥石流沟口堆积扇的形态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泥石流的活动性强弱程度;外凸型扇缘多出现在发育期泥石流沟沟口;内凹型扇缘多见于衰退期泥石流沟沟口;“S”型扇缘则多见于成熟期泥石流沟沟口。该研究为从形态特征方面对泥石流的发育程度进行宏观判断提供了素材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岷县簸箕沟金矿因人类开采活动引发了矿山泥石流灾害. 采用FLO-2D软件模拟分析了降雨强度重现期50 a及100 a条件下的簸箕沟泥石流运动特征, 进行危险性评价和分区, 并结合实际发生情况做了精度验证. 结果表明: 簸箕沟泥石流的堆积扇范围、堆积深度以及平均流速等运动特征参数随着降雨重现周期的变长而增大, 堆积扇中部的堆积深度及流速明显大于两翼及前端. 泥石流的危险区集中分布于泥石流沟道以及沟口一定范围内. 随着降雨重现周期的变长, 高危险区面积比例由48%升高至54.0%. 通过精度验证得出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可信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2013年7月8~10日四川省由于普降暴雨,发生多起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大光包-黄洞子沟特大泥石流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和危险性评价。调查结果表明:1大光包-黄洞子沟泥石流属于典型的沟谷型泥石流,可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2本次泥石流形成原因为体积高达1×108 m3以上的松散的大光包滑坡堆积体提供物源;极端的降雨气候直接启动松散堆积物形成泥石流;地形条件有利于泥石流侵蚀、搬运和堆积,为典型的滑坡-碎屑流-泥石流型,且仍处于活跃期,并在今后会有加强的趋势。3经过对大光包-黄洞子沟泥石流进行危险度评价可知:该泥石流危险度为0.482,属于中度危险泥石流。  相似文献   

4.
陕西秦岭山区构造活动强烈,地形险要,泥石流灾害频繁发生,2015年8月3日出现了强降雨,在西安市蓝田县铜鹅沟爆发了极为严重的泥石流。本文通过对铜鹅沟进行了详细的野外调查,获取了研究区泥石流沟的基础数据资料,分析了西安市蓝田县铜鹅沟泥石流基本特性,得知8·3泥石流属于西北秦岭山区典型多因共激水石流,并计算了4个有代表性的断面流速,分别为5.96 m/s、5.77 m/s、5.15 m/s、4.84 m/s;同时以小流域降雨—径流计算模型计算了10%、5%、2%、1%、0.5%频率下铜鹅沟泥石流峰值流量和单次泥石流过程总量,发现流域遭遇20年一遇的降雨时即可形成可观的泥石流灾害;结合野外资料采用多因子评价公式对铜鹅沟沟道进行了危险性评估,得出该流域属于泥石流灾害中度危险区。鉴于研究区构造活动强烈,沟内居住人群100多人,应做好监测预警工作的同时尽快搬迁。  相似文献   

5.
扎台沟为一老泥石流沟,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泥石流。通过野外考察、实验分析和理论计算,扎台沟流域面积4.86km2,主沟长4.53km,主沟平均纵比降420‰。共发育5条主要支沟,流域切割密度2.19km/km2,源头海拔3100m,沟口海拔1197m,主沟相对高差1903m,与西溪河以62°交角汇入。扎台沟为中高频率-中大规模粘性泥石流沟,目前已辩明,近1000a内至少发生过3次大规模泥石流,泥石流重度2.0t/m3,沟道堵塞系数1.5。扎台沟50a一遇和100a一遇泥石流流量分别为155.77m3/s和178.19m3/s;50a一遇和100a一遇泥石流固体物质冲出量分别为16.39×104m3及18.14×104m3,是一条中度危险的泥石流沟,对下游水电站其中一处拟选坝址有一定影响。如无法避开扎台沟泥石流对拟选坝址的影响,可考虑对该泥石流沟采取选择性整治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6.
甲勿沟于2020年8月17日凌晨发生大规模泥石流过程,泥石流对主河汤珠河造成严重堵塞,主河河水以及甲勿沟泥石流形成漫流之势,河水携带大量泥砂及碎石,淤埋了沟口下游的阳山村安置点以及勿角场镇。经过现场实地调查,测量多条泥石流过流断面,通过计算分析“8.17”泥石流的运动参数特征,“8.17”泥石流强度接近降雨强度为10 a一遇的泥石流强度,泥石流性质为稀性泥石流。甲勿沟泥石流松散固体物源丰富,容易造成主河道汤珠河堵塞,根据泥石流堵河判别公式计算,泥石流堵塞汤珠河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7.
岷江上游汶川县佛堂坝沟泥石流特征及危险性分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佛堂坝沟为岷江上游左岸一级支流,100a来多次发生过严重的泥石流灾害。该沟发育干青藏高原边缘的高山峡谷区,流域相对高差达2470.7m,又处于龙门山地震断裂带内,沟内松散固体物质丰富,激发泥石流的高强度局部暴雨时有发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充分;通过野外调查和取样试验分析确定,泥石流具有粘度低、固体物质颗粒粗大、重度高,活动频率低、规模大的特征。根据泥石流的特征进行了泥石流分类,对该沟下游和沟口地带按泥石流危险性大小,分出泥石流一级危险区、二级危险区和安全区三级共3个区,并提出减灾防灾措施。  相似文献   

8.
三眼峪特大泥石流沟流域分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眼峪“8.8”特大泥石流属典型的沟谷型泥石流,整个沟域具有明显的形成区、流通区及堆积区。通过野外调查,竹塔沟-桥子沟以上的大、小眼峪上游沟脑为雨洪产流汇流区域,产流区与罐子坪-峪支沟一线之间为主要的固体物源区,大、小眼峪口至三眼峪口之间以过流为主,峪口至白龙江之间为堆积区。通过分析三眼峪流域分区特征和泥石流在不同分区的沿程冲淤变化,以期为建立三眼峪泥石流监测预警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对和田县阿瓦提村泥石流灾害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泥石流灾害的发育特征、形成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泥石流灾害流域面积90.5km~2,共发育有一条泥石流主沟和四条泥石流支沟;将泥石流沟划分为形成流通区和堆积区,其水源主要为降雨;影响因素主要为风化、降雨、融雪、地震以及人类工程活动。  相似文献   

10.
黄央沟位于"5.12"汶川地震的极重灾区四川省都江堰市龙池镇,地震使沟内山体发生大规模的滑坡和崩塌,其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地震后黄央沟泥石流十分活跃,2010年8月13日、8月18日和2013年7月9日均暴发了泥石流,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通过对黄央沟泥石流灾害现场进行实地调查,详细分析了黄央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发育特征,并对已有防治工程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针对防治工程存在的问题和黄央沟泥石流的特点,建议在沟道下游和堆积区修建排导沟,使泥石流顺畅排入龙溪河;采取工程和生物措施来稳定沟道内的崩滑堆积体和不稳定斜坡,减少泥石流物源;沟口公路采用高架桥跨越方式通过泥石流堆积扇。该研究结果可为强震区泥石流灾害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比分析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中涉及场地勘察相关条文的规定,指出其相关条文的修改对盐城市区场地类别的划分、地震动参数的确定、砂土液化的判别、软土震陷的评价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以及今后在勘察中需注意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结合北京地铁10号线国贸站转弯段施工对邻近桥基影响的这一实际工程问题,运用ABAQUS软件,在对施工过程进行动态模拟的同时,重点研究了施工过程中19-3号桥基的变形和受力性态以及桩土相互作用机理,并将部分计算结果与量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研究表明,施工期间桥基没有工程安全隐患,既有的施工方案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基于弹性薄板理论,用半解析方法分析了考虑地下室侧墙平面外的弯曲以及纵向平面内整体弯曲情况下筏板基础、上部结构与地基的共同作用,与不考虑侧墙影响的计算结果以及实测结果比较表明,考虑地下室侧墙平面外的弯曲以及纵向平面内整体弯曲的结果与实际较接近。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侧墙刚度对底板受力的影响,以及底板尺寸变化时侧板刚度对底板受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地质条件对隧道工程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用浅层地震弹性波速度分析、孔内波速测试、钻孔数字测井和井下电视摄像,钻探工程以及钻孔围岩物理力学测试数据等方法,对隧道工程作了简要的概括。着重对隧道区特殊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水文地质条件、围岩物理力学指标及类别)进行了综合分析及合理划分,将大同煤田侏罗系含煤地层对隧道区产生的严重影响论述如下:①煤层采空区、开采面积、开采深度、煤柱比例、顶板垮落、地质构造、冒落带、裂隙所引起的地层稳定性。②褶皱带、断层、片麻岩风化带、节理、裂缝、岩石质量低等所引起的地层稳定性做了详细的、科学的论证与评价。最后对隧道区各段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和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如下:①对煤层冒落带或裂隙带应采取有效治理和防范措施。②对基岩风化带、岩体破碎应采取围岩加固措施。③对褶皱造成岩体破坏和破碎应采用导管注浆锚固等措施加固围岩。④对处于煤层火区内,隧道施工中会受到高温有害气体的危害,应进行钻孔帷幕灌注,密闭火区。⑤对煤层采空区瓦斯气体有可能沿裂隙、裂缝转移或富集应加强监测与防范。⑥对塌陷裂缝应进行分段支护。⑦对地表裂缝应进行灌浆或充填处理等。  相似文献   

15.
地震作用在地震灾区对地质灾害的发育起到了引发、促进作用,其引发的地灾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潜在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尤以崩塌、潜在不稳定斜坡、地裂缝等增加比例较大。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具有数量多,规模大、危害大的特点,并主要沿主中央断裂带分布。地震导致斜坡的稳定性降低,产生大量松散物质,为新地质灾害的发生起到促进作用,使地震灾区较长时间内处于地质灾害高发期,产生较大危害。因此,在地震灾区选择安置建房场址时要认真考虑地震后可能新发生的地质灾害的影响,尽量避开潜在危险地带。  相似文献   

16.
孙红  赵锡宏  葛修润 《岩土力学》2002,23(6):709-713
应用耦合损伤的滑移线法,求解平面应变条件下的极限荷载问题,推导出考虑各向异性损伤的平面应变问题应力场的滑移线解,针对平顶钝角楔体极限荷载的滑移线场进行了详细推导,绘出滑移线场图,推导出极限荷载的公式,分析了各向异性损伤对浅基础极限荷载的影响,即损伤对地基承载力系数Nq影响很大;损伤越大,地基承载力系数Nq值越小,且随着D1,D2的增加,Nq越接近最小值。  相似文献   

17.
时瑾  邹凯  谷爱军  江辉  梁青槐 《岩土力学》2013,34(Z2):285-290
为分析高速铁路高架线列车运行对既有线路基影响,建立桥墩-大地-既有线路基有限元模型,结合测试验证模型可靠性,分析不同行车条件对既有线路基应力状态的影响关系,讨论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性恶化和土体模量降低对既有线路基的影响,预测既有线路基表层累计变形。研究得到,既有线自身列车运行对路基应力状态的影响占主要地位,高速铁路运营对既有线路基应力状态的贡献度很小,不会对既有线路基使用寿命造成明显影响,高速铁路桥墩与既有线距离按限界控制即可满足要求;在轨道平顺性恶化和土体模量降低条件下,高速列车运营引起的既有线路基应力增加不超过0.5 kPa。  相似文献   

18.
曾庆军  莫海鸿  潘泓  李茂英 《岩土力学》2006,27(Z2):585-590
天然软土尤其三角洲地区的淤泥或淤泥质黏土常含砂,以含细砂或粉细砂为主,系统研究水泥土强度与含砂量的关系,为水泥土性能改良、强度设计及水泥土搅拌法施工提供直接依据。选取珠江三角洲两处典型的淤泥、淤泥质黏土,按天然含水率配制试验用土,掺加不同含量的细砂制成含砂水泥土试件,养护到不同龄期,对其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得到了水泥土强度与含砂量及其他关联影响因素关系的变化规律。主要结论是:细砂颗粒在水泥土中起到了细骨料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水泥土强度;考虑水泥土的含砂量、水土质量比、水泥掺入比和实际水灰比等因素,得到了含砂淤泥水泥土强度估算公式;在不含砂淤泥水泥土中掺入2 %干细砂时其强度约提高25 %,掺入15 %~25 %干细砂则可提高40 %~60 %。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土开裂对地基板弯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地基板的配筋设计均按弹性体计算得到的弯矩进行,这在理论上是不合理的,因为地基板是高次超静定问题,地基板开裂后其弯矩会有较大的改变。笔者通过合理模拟地基板裂缝开展过程及土.结构的相互作用,采用非线性有限单元法对地基板进行了分析,着重讨论了不同计算方法及裂缝对地基板弯矩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按平面问题计算得到的弯矩比按空间问题大40%左右,地基板开裂后弯矩减小,且裂缝越多,弯矩减小越多。  相似文献   

20.
软土地区填筑工程稳定性监测系统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某植物园软土地基用塑料排水板(PVD s)处理后,在园林山体填筑过程进行了稳定性监测。山体填筑过程中发生了局部塌陷,而在塌陷产生之前的监测数据未超过规范规定的监测项目预警值,这引起了有关各方对监测系统的反思。本文分析了产生沉陷前堆载过程中原地表沉降、分层沉降、边桩位移、超孔隙水压力等监测数据,对相应的控制标准进行了探讨,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论,对相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