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杨付群 《安徽地质》2013,23(1):13-16
安徽滁州一带寒武系出露齐全,长期以来一直采用三分方案。随着地质研究程度的提高,全球寒武系开始采用四分方案。本文系统的梳理了滁州地区寒武系的划分历史,在详细论述滁州地区寒武系岩石地层特征的基础上,对比了区域寒武系地层与皖中南寒武系地层,进而提出了安徽滁州地区寒武系最新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2.
<正> 滇西是云南寒武系比较发育的地区之一。特别是晚寒武世地层出露广泛,生物化石丰富,并具有独特的区域性色彩。寒武系主要出露于保山、施甸、龙陵、昌宁及潞西等地,可分为一个群3个组。 (一)上公养河群 公养河群为云南省地质局区测队(1965)所建立,标准地点位于龙陵县公养河一带。公养河群可分为上、下两个亚群,下亚群含藻类化石,可能属震旦系;上亚群划归寒武系。  相似文献   

3.
滇东南寒武系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滇东南是云南寒武系发育最全的一个地区,早、中、晚寒武世地层均有出露,特别是中、上寒武统生物群异常丰富,是我国扬子区研究寒武系比较理想的地区。早在20世纪初,法人戴普拉(J.Deprat,1915),满苏(H.Mansuy,1915,1916)在中越交界地区的长蓬、田蓬、董干等地发现寒武纪地层,并描述了其中所含的三叶虫动  相似文献   

4.
中村地区银花河南的寒武系,在地层上属南秦岭分区,留坝一白河小区(据1980,1∶50万陕西省地质图)。这一带出露的寒武系呈近东西向窄条带状展布。向东连续出露,直到河南西峡、淅川、湖北郧西一带;向西断续出露至宁陕东江口一带。与下伏上震旦统灯影组为假整合接触;与上覆下奥陶统水田河组连续沉积。本区寒武系的研究工作自三十年代就开始了,到一九八四年四月止,在下寒武统中发现了不少化石,计有:Redlichia noetling,Dedlichia sp.,Kootenia yui,Palaeolenus douvillei,Bergeroneillus houchouensis,Cobbolelis sp.,Obolus asiatica,  相似文献   

5.
磨盘山石灰岩矿位于辽宁省瓦房店市复州湾镇磨盘山一带,矿床产于寒武系张夏组二段(C 2 z2)地层内.矿区主要出露有寒武系中统徐庄组、张夏组和寒武系上统固山组、长山组地层,为一套以灰岩为主的沉积序列.矿体呈似层状,连续性好,规模较大.矿区内构造较简单,没有岩浆岩出露.根据矿区岩石类型及组合,认为该矿床为典型的化学或生物化学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6.
遵义松林地区广泛出露前寒武系及寒武系,是国际上研究前寒武纪-寒武纪过渡时期生物演化、古环境变迁及成矿事件的重要窗口之一.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地台西缘及南缘的寒武纪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977年5月至7月我们在陕西礼泉、岐山、陇县、宁夏贺兰山及内蒙古岗德尔山等地研究寒武纪地层。这一地区的寒武系出露比较分散,露出的地区交通不便,再加上有些地区黄土覆盖,因而在该区工作有不少困难。这一地区位于华北地台的西部边缘,西边与祁连山地槽区相邻。这两大区的分界线大致在宝鸡、固原至贺兰山南段一线。寒武系呈南北向的条带断续分布。宝鸡向东,寒武系出露在岐山、礼泉以北,呈东西向的条带分布。上述这些地区是华北区寒武系在地台最西部边缘的分布区。从位置上来看,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固阳地区位于华北地台北缘狼山-渣尔泰山褶断束东段,前寒武系地层分布广泛,出露地层有上太古界色尔腾山群、中新元古界渣尔泰山群.上太古界色尔腾山群主要岩性为花岗质混祆合岩、条带状混合岩、条痕状混合岩及眼球状混合岩,与上覆渣尔泰山群呈断层接触.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台地相区隐伏寒武系白云岩是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之一,其地层划分对比一直是难题。自然伽马测井是井下地层划分对比的主要手段之一。利用好的地表露头剖面建立伽马标准曲线来指导井下地层的划分对比是国内寒武系地层研究的首次尝试。新疆柯坪肖尔布拉克的寒武系剖面位于塔里木盆地寒武纪台地相区的西北缘,包含整个寒武系,地层连续,总厚810m以上,出露良好。在野外工作中利用HD2000手持伽马仪按照0.25m间距实测该剖面整个寒武系的自然伽马值3800个,建立伽马曲线,分析了寒武系6个组的伽马曲线特征及与岩性的关系。应用于台地相区方1、和4、中深5、中深1共4口井寒武系伽马测井地层划分对比,纠正了以前划分的不准确之处,露头剖面伽马标准曲线方法的应用明显提升寒武系井下地层划分对比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正>1矿床特征概述大新铀矿床为中南地区典型的碳硅泥岩型铀矿床。该矿床处于华南准地台桂粤褶皱带某褶断地垒的北西端,区内出露地层有上寒武统和中、下泥盆统。那岭—俸屯背斜走向近东西,以寒武系为核部,泥盆系为两翼,两翼不对称,北翼地层倾向北,F2正断层切割了寒武系和泥盆系,构成地垒式构造。在断裂发育处,围岩蚀变较明显。大新铀矿床矿化岩石位于区域性正断层F2123  相似文献   

11.
一、地层前古生代变质岩系主要出露于桌子山区,以片麻岩和云母片岩为主,组成鄂尔多斯台向斜之基底。震旦系:桌子山区有震旦系地层广泛出露,主要为石英砂岩和石英岩。震旦系与下伏之前古生代变质岩系成明显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上复之寒武系则为假整合关系。  相似文献   

12.
1地质概况盘龙铅锌矿床位于广西武宣县。构造位置属于华南陆缘构造区桂中—桂东边缘海的柳州—桂林被动陆缘区,处于桂中武宣—象州铅锌金属成矿带的南段。矿区出露地层有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和第四系,寒武系和泥盆系下统莲花山、高岭组岩性为碎屑岩,泥盆系下统上伦组、官桥组和中泥盆系东岗岭组及上泥盆系融县组及榴江组均为碳酸盐岩。矿体主要赋存  相似文献   

13.
云南东川上前寒武系特别发育,出露完整,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文章介绍了该区地层层序。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寒武系分布广泛,层序齐全,具有不同类型的沉积和古生物群。根据大地构造单元、沉积特征、古生物群面貌,地层发育及出露情况,可将地层区系划分为华北区及秦岭区,进而又可进一步划出分区及小区。  相似文献   

15.
前寒武纪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约占整个地球地质历史六分之五还要多些。这一时期的地层分布也很广,各个大洲都有出露,就出露地表或为不厚的第四系所覆盖的前寒武系而言,其所占面积将近世界陆地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此外,在前寒武纪地层内有着各种各样的矿产。因此,对于前寒武纪地层的研究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前寒武纪地层的划分问题,虽然广大地质工作者常常把它划分为两部分,其上部叫元古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滇西是云南寒武系比较发育的地区之一。特别晚寒武世地层出露广泛,生物化石丰富,并具有独特的区域性色彩,是研究我国寒武系的重要地区。早在二十世纪初叶,英人勃朗(J.C.Brown,1913)调查滇西地质时,将滇西的变质岩系统称为“高良系”,时代属前寒武纪。对滇西有化石依据寒武系的发现,则首推孙云铸(1939),他在保山县蒲缥孔雀寺棕黄色页岩中采到晚寒武世凤山期三叶虫Agnostus cyclopygeTullberg,Soukia acamus(Walcott),S.grabaui Sun,Quadraticephalusyunnanensis Sun,Tsinania sp.,Xenostegium sp.等,将此段地层命名为“保山页  相似文献   

17.
滇东北会泽地区广泛岀露震旦纪-寒武纪过渡地层,主体为一套浅海相碳酸岩夹碎屑岩。近期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首次在会泽地区五星乡一带灯影组上部发现凝灰岩(斑脱岩)夹层,并进行了SHRIMP锆石U-Pb测年,获得其~(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538±5 Ma,其表明灯影组上段上部的沉积时代为早寒武世梅树村期。此外,通过与邻区前寒武系-寒武系界线对比研究,会泽地区震旦系与寒武系界线应置于该凝灰岩(斑脱岩)底界,即灯影组上段非正式地层单位(中谊村段)底部。  相似文献   

18.
北京西山寒武系层序地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使北京西山地质学方面的研究更为全面,并为其他地区寒武系的研究提供对比,以北京西山地区出露的寒武纪地层为根据.进行了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方面的研究.该区寒武纪地层多为碳酸盐岩,岩石类型以各种灰岩及白云岩为主.按照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工作方法,结合区域层序界面特征把该区寒武系划为16个三级层序,其中SQ1-SQ3为Ⅰ型层序,Ⅱ型层序则较为发育,SQ4-SQ16都为Ⅱ型层序.研究区寒武系属于典型的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由于寒武纪研究区内地形地势平缓,构造沉降比较稳定,因而深切谷等标志不发育,所有层序都缺失低水位体系域(LST)或陆架边缘体系域(SMST)沉积.  相似文献   

19.
本区出露前寒武系及古生界地层。其东南部被中生界地层覆盖。铅矿化赋存在上寒武统地层。上寒武统为各种类型的碳酸盐岩石,总厚度约600米,自下而上可划分出拉莫特、本涅特尔、戴维斯、德尔比一多耶兰(艾尔文斯群)、波托西和艾米涅斯等六个组。拉莫特砂岩是古生界最底部的一组。该组变化极大,由中、细粒(2~4毫米)的浑圆状石英组成,并含有红  相似文献   

20.
却尔却克山位于库鲁克塔格地层分区南部,孔雀河北侧.该地地层出露良好,寒武系与奥陶系间的界线清楚,两地层化石丰富,是我国研究寒武系与奥陶系间界线的理想地点之一.早在1928年中瑞科学考察团的E.诺林就在却尔却克山做过路线地质调查,解放后又有不少地质工作者在此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地层、古生物资料,取得了许多进展(表1).1985年西北石油地质局地质大队与西南石油地质局05工程处地研队协作,开展了对库鲁克塔格地区生物地层学的研究工作.通过工作,在却尔却克山地区发现了大量的笔石、牙形刺及三叶虫化石.本文拟在报道这些成果,对寒武系与奥陶系间的界线划分进行探讨.错误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