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扬子克拉通地壳的生成始于太古宙,但依据目前的研究成果,其主体形成于元古宙,对位于扬子克拉通北缘,分布在碑坝地区重要的基底岩系之一的火地垭群铁船山组火山岩进行了Sm-Nd和Rb-Sr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同位素年代学数据表明,铁船山组岩系形成于约(16685)Ma的中元古代,并源于高亏损的地幔岩浆库(d(t)7.53.10),且其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DM((1.68±0.10)Ga)与Sm-Nd等时年龄是一致的.Rb-Sr同位素年代学揭示出在新元古代早期(约(860±12)Ma的晋宁期)铁船山组岩系受到了构造热事件的改造.该事件与区内大规模的基性-超基性和碱性、中-酸性岩浆活动的同时出现在时间上是一致的.这些晋宁期岩浆作用有着以下共同特征:(1)岩浆源于亏损程度大为降低的岩浆库;(2)模式年龄TDM与铁船山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相近.在本区的西乡地区,同为中元古代形成的西乡群底部的白勉峡组火山岩与其周围的晋宁期基性-超基性和碱性、中-酸性岩浆岩在年代学特征、岩浆库性质和亏损地幔模式年龄等多方面与碑坝地区铁船山组火山岩及其周围晋宁期岩浆岩的特征是类似的.这些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所揭示的区内地壳增生和晋宁期构造历史进一  相似文献   

2.
新疆果子沟下奥陶统塔勒基河组三叶虫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婆罗科努山奥陶纪地层颇为发育,近年来对其研究逐步深入,1974年新疆区调队与中国地质科学院组成的地层分队将本区的奥陶纪地层划分为:下一中奥陶统新二台群;上奥陶统奈楞格勒组.1977年中国地质科学院与新疆地质局科研所及区调队地层队进一步划分为:下统风沟组、新二台组;中统科克萨雷溪组、塔勒基河组;上统呼独克达坂组、阿克塔什组.1979年许杰、黄枝高将塔勒基河组划归下奥陶统.1984年项礼文、张太荣将新二台组下部和上寒武统果子沟组顶部划分出相当于早奥陶世早期特马豆克阶的地层赛里木  相似文献   

3.
广西海洋山地区发现晚奥陶世笔石化石廖忠直(广西第一地质队)海洋山地区位于广西的东北部,大地构造处于桂东北凹陷海洋山褶断带的西侧。广西区调队于1963年在开展1:20万兴安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将本区的奥陶系划为早奥陶世黄隘组,由于未发现化石,时代归属一直...  相似文献   

4.
四川大地构造的显著特色之一就是槽、台东西分野。众所周知,四川西部是地槽区,东部为地台区,其界线北段比较清楚,各家都以龙门山后山断裂划界,而南段认识尚不统一。本次区调队川志分队以编著四川省地质志为目的,一行16人于1985年6月,首先对木里~盐源地区进行了短期的路线地质踏勘,工作过程中得到攀西地质大队区调三队同志的协助,收益不浅。现根据观察和借助部分资料就涉及本区的有关地质构造问题作一记述,供进一步综合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1985至1986年间,江苏区调队在宜兴、溧阳地区进行1/5万区调过程中,发现了多处温泉。水温21—25℃,pH 值5—6,属偏酸性低温热水。温泉一般分布在北东与北西向两组断裂的交会部位。于溧阳县境内相继发现金山、仙人山、  相似文献   

6.
区内寒武系前人很少研究,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年间,经长春地质学院吉南区测大队的工作,划分出寒武系上统凤山组、长山组、崮山组。中统张夏组、当十组。下统石桥组、馒头组。一九六五年安素兰对区内的青沟子、咋子、双安屯及通化等地的寒武系作了较详细的剖面研究,提出本区碱厂组存在的可能性。一九七三年以后我队在本区开展1:20万区测工作,积累了较多的地层古生物资料。在浑江市幅及集安县幅地质调查后进行了建阶工作,划分了十七个化石带、七个阶、一个组。  相似文献   

7.
兴梅煤田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属梅县地区,跨五华、兴宁、平远、梅县、蕉岭五县。区内地形为低山丘陵,含煤地层为上二迭统龙潭组。解放以来,先后有12个单位在本区作过煤田地质工作。到目前为止,煤系的裸露区及外围的浅部均已进行勘探。本区现有四望蟑和梅县两矿务局及地方小窑多处。为了保证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我队开展了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和地球化学等方面论述了本区中生代地层的划分。本区中生代地层时代属中——晚侏罗世,可划分九龙山组、髫髻山组、后城组、白旗组、张家口组、大北沟组和西瓜园组等七个组。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地矿局1:5万地质(组)图讨论会于1986年2月27日至3月1日在贵阳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贵州地矿局所属区调队、地质队、水文队、科研所以及部地矿司、四川区调队、湖南区调队等单位的代表60多人。会上展示了贵州区调队、101地质队、103地质队、104地质队、105地质队的1:5万区调分队测制的部分地质组图,这是上述单位以岩石地层单位进行地质测图的初步实践成果,也为会议研讨测制地质组图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阜新盆地是我国中生代重要含煤盆地之一.有关本区地层顺序的建立及地质时代的确定,虽然早在50年前就有中外学者不断研究,但一直比较紊乱.新中国成立,露天煤矿的开采,为地层古生物的详细研究提供了大批资料.经过生产、科研、教学单位多年工作,地层层序基本建立,自下而上划分为义县组、沙海组、阜新组、孙家湾组.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辽宁第一区调队在义县组与沙海组之间划分一个泥河子组,并将阜新组孙家湾煤层群之上与孙家湾组之下划分一个半拉山组.顾知微、陈丕基等将阜新组新命名为海州组.本  相似文献   

11.
本文总结笔者多年来在火山岩区工作所取得的丰富资料,把华南火山岩型铀矿床形成的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和成矿机制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岩性岩相条件:我国华南(主要是闽,浙、赣、皖、粤少数)发现的100多个铀矿床和铀矿点,除个别矿床和矿点产于古老的火山岩地层(如川北铁船山组)中外,绝大多数铀矿床和铀  相似文献   

12.
河北蔚县地区侏罗纪含煤地层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正> 河北省蔚县地区侏罗纪地层十分发育,自下而上分为郑家窑组、乔儿涧组、九龙山组、髫髻山组和后城组。其中九龙山组、髫髻山组和后城组是火山岩系或红层,时代属中侏罗世;郑家窑组和乔儿涧组含丰富的动、植物化石,是河北省重要的含煤地层之一。1957年河北省地质局综合普查二队在本区进行1/20万区域地质测量。申庆荣将侏罗纪含煤地层  相似文献   

13.
黄本宏将小兴安岭东南部晚二叠世地层划分为早期的三角山组和晚期的红山组。笔者认为它们属异地同时沉积,时代为晚二叠世。三角山组命名较晚,建议取消,保留红山组名,代表本区晚二叠世陆相碎屑沉积,而原三角山组上段的火山碎屑沉积仍归五道岭组。此外,在红山组中首次发现了数层煤线,这为在本区寻找晚二叠世可采煤层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4.
碎屑岩锆石研究是探讨碎屑岩沉积时代、源区特征和形成环境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对西准噶尔包古图地区希贝库拉斯组砂岩样品进行碎屑锆石LA-ICP-MS U-Pb的年代学研究,获得了34粒锆石U-Pb年龄数据,分布在322~359Ma,4个峰值年龄分别为324.3 Ma、334.0 Ma、344.0 Ma和355.0 Ma;结合前人关于包古图组328.4~345.6Ma以及成吉思汗山组312Ma的年龄,认为本区三组地层的自下而上顺序是包古图组→希贝库拉斯组→成吉思汗山组,这与前人通过野外地质接触关系获得的认识是一致的。西准噶尔地区石炭系包古图组、希贝库拉斯组和成吉思汗山组之间的关系对揭示本区晚古生代地层格架和地质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张春宇  赵越  刘金  代昆  郑策 《地质学报》2019,93(3):712-723
柴达木盆地北缘牦牛山组为一套由砂砾岩组成的陆相紫红色粗碎屑沉积岩,其时代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两个剖面牦牛山组的沉积特征、古水流、砾石成分进行了研究,并对砂质充填物中锆石进行了LA-ICP-MS测年分析。结果表明,牦牛山组发育冲击扇沉积,古流向主要为自北西至南东和自南东至北西两个方向。两个剖面砾石成分差异显著,城墙沟剖面砾石成分以碳酸盐岩为主,而旺尕秀剖面砾石成分则较为复杂。砂质充填物中碎屑锆石U-Pb年龄可分为3个组:360~560Ma、890~1050Ma和2200~2500Ma。它们代表本区3次构造事件,包括早古生代柴达木盆地北缘由洋-陆至陆-陆的碰撞过程,新元古代Grenville造山事件及新太古代陆壳的增长。其中最小的碎屑锆石U-Pb年龄为365±3Ma,结合区域地质背景与古生物等资料,表明牦牛山组的时代为晚泥盆世。本区早古生代第三期和第四期花岗岩类的锆石U-Pb年龄与本文最年轻的一组锆石U-Pb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这两期岩体发生了快速抬升剥蚀。结合前人研究,柴达木盆地北缘在牦牛山组沉积期处于后碰撞阶段。  相似文献   

16.
区调人物     
潘清霏男,生于1929年2月,福建省尤溪县人。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已退休。自1954年7月至1989年11月,先后在中南地质局、东北地质局中苏合作队、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区调队、内蒙古第二区调队、辽宁省第二区调队、福建省区调队,任技术负责、副总工程师等职。  相似文献   

17.
一九七二年全国地质工作会议以后,为尽快提高湖北省地质研究程度,为矿产普查提供后备基地,并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建设提供基础地质资料,我局开展了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实行了区调队和综合地质队都进行1:5万区调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区调队设置了一至三个1:5万区调分队,各综合地质队都建立了一支1:5万区调分队.  相似文献   

18.
皖南休宁地区山高林密,地质工作条件差,基础地质工作相对薄弱,金矿的找矿工作一直没有取得大的突破。本文对该区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基本理清了本区与金矿成矿相关的各种因素,对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并对成矿进行预测,认为本区金矿具有较好的成矿远景和广阔的找矿空间。  相似文献   

19.
一九二零年叶良辅在北京西山首建“九龙山系”;以后彭世福在一九五八年定为“九龙山组”。但在关沟以东及以北的十三陵地区,从未发现过“九龙山组”地层。一九八四年我们在这一地区通过填图,发现原划髫髻山组底部的一套地层不应属于髫髻山组,笔者将这套地层划为九龙山组。现将情况介绍如下。一、本区九龙山组层序主要分布在十三陵水库东西两侧,以东出露较好,出露厚度为154.89m。其层序如  相似文献   

20.
浙西上震旦统西峰寺组划分对比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正> 浙西上震旦统西峰寺组,一般认为与陡山沱组和灯影组相当。目前,对其具体的划分对比,认识颇不一致(表1、表2),因而在地层划分对比上遇到不少困难。1978年,笔者与俞育德、王国良等对本区西峰寺组若干代表性剖面进行调查后(图1),在地层划分对比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今介绍如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