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2004~2013年GPS速度场数据,分析青藏块体东北缘的应变场和剖面应变积累特征。结果显示:1)稳定的阿拉善地块及鄂尔多斯地块分别阻挡了祁连山断裂带与贺兰山构造区分别向NE、E方向的物质迁移;2)主压应变率、最大剪应变率高值区均分布在祁连山构造带东段、海原断裂东段至六盘山断裂西段,面膨胀率压性高值区主要在祁连山构造带东段,3)祁连山断裂东段显示为以压性为主、兼具左旋走滑,海原断裂东段至六盘山断裂西段则表现为以左旋走滑为主、压性为辅的相对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2.
阿尔金断裂乌尊硝段的现今活动速率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GPS和水准观测资料 ,对阿尔金断裂的现今活动速率进行研究。阿尔金断裂西段的活动水平普遍高于东段 ,水平分量存在自西往东减弱的趋势。乌尊硝段左旋走滑的断错地貌极为发育。GPS测量表明乌尊硝段断裂相对左旋运动 ,目前最大的走滑速率是 (9± 5 )mm/a ,和东段安南坝附近的观测结果一致。水准测量反映断裂附近并无明显抬升 ,垂直断裂的最大水平缩短速率在 (3± 1)mm/a以下 ,说明阿尔金断裂现今仍以水平运动为主  相似文献   

3.
海原-六盘山弧型断裂及其附近最新构造变形演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两时段GPS速度场,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研究了海原-六盘山弧型断裂带及其附近最新构造变形演化特征。研究得到:1)海原-六盘山断裂带整体表现为左旋运动,海原断裂带左旋活动速率在(2~5.5) mm/a之间,六盘山断裂左旋活动速率约为1.0 mm/a;2)海原断裂带与六盘山断裂带的交接处目前处于强闭锁状态,亦是运动变形差异相对强烈、应变能积累较快的区段,存在强震孕震背景。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9~2017年阳原盆地及周边区域GPS观测数据和2017~2019年升、降轨Sentinel-1卫星SAR图像,使用SBAS-InSAR技术精确反演阳原盆地北缘断裂现今地表形变速率场。统计跨断层剖面线上指定间隔点的垂直滑动速率得出,阳原盆地北缘断裂东段、中段和西段两侧垂直滑动速率差值分别约为1.04 mm/a、1.43 mm/a和0.72 mm/a。右所堡-松枝口断裂的左旋走滑运动特征和该断裂与阳原盆地北缘断裂中段空间分布上呈交切关系是导致阳原盆地北缘断裂中段断层活动水平高于东段的主要原因,阳原盆地北缘断裂西段活动性不明显。GPS资料显示,阳原盆地北缘断裂在水平方向上具有右旋走滑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5.
渭河盆地GPS(1990~2015年)水平运动速率为4.3~11.6 mm/a,方向在107.8°E和110.5°E依次由西部的SEE转为中部的SE及东部的近E向。1980~2014年水准资料揭示,该地区垂向以继承性运动为主,速率-4.6~6.2 mm/a。鄂尔多斯地块以3 mm/a抬升,内部差异运动小于1 mm/a;盆地相对其以5 mm/a下沉,相对秦岭以4 mm/a下沉。垂向运动在凹陷和凸起区表现为四象限特征,断块/断裂交接处差异运动大、地震多发,西、南部断裂活动大于东、北部。岐山-马召等断裂以差异运动为主,渭河断裂中段达5 mm/a,其他断裂在3 mm/a以内。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1999、2001、2004和2007年4期GPS观测数据为边界条件,使用非连续接触有限元技术构建陇西块体二维有限元模型,在摩擦系数不确定性分析基础上,计算区内主要断裂带滑动速率。结果表明,现今地壳形变运动状态下陇西块体的北东向运动在海原断裂附近受到鄂尔多斯块体、阿拉善块体阻碍,陇西块体周缘的海原断裂带、老虎山断裂、西秦岭北缘断裂呈现左旋走滑特征,滑动速率为3.5 mm/a、2.2 mm/a和1.9 mm/a,说明在青藏高原推挤作用下以上关键部位正在进行快速的构造应变积累。  相似文献   

7.
利用拉脊山地区1983~1995年水准资料,结合1999~2007年、2009~2014年GPS数据对拉脊山断裂带西段进行三维地壳形变分析。拉脊山断裂带西段垂直运动速率约为1±0.5 mm/a,表明该段处于隆升状态;与GPS数据显示出的水平挤压一致,拉脊山地区仍处于地壳水平挤压缩短状态,2008年之后断层两侧差异运动更加明显,地壳缩短速率增加并表现出明显的左旋走滑分量,与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结果一致。拉脊山断裂西段受挤压环境控制下的构造变形现今仍在持续进行,同时受全新世活动的日月山断裂右旋挤压应力影响。该地段是地震孕育的敏感部位,应该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8.
龙门山断裂构造带GPS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11  
龙门山断裂构造带作为川青地块与扬子地块的碰撞边界,具有特殊的构造性质及明显的分段性。根据1991年以来GPS观测结果,对其分段活动性的研究表明:断裂带运动速率北段为1.54ram/a,中段为2.77mm/a,南段为5.23mm/a。现代构造活动性质总体表现为挤压走滑;同时,由北向南逐渐由挤压走滑转变为伸展走滑,其原因为在青藏高原总体运动条件下的相邻活动断裂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9.
以InSAR技术获取的高空间分辨率震间形变速率场作为约束,利用最速下降程序包(SDM,steepest descent method)反演了广义海原断裂带中东段(毛毛山断裂、老虎山断裂、狭义海原断裂)断层面上整体的震间滑动速率空间分布。结合区域历史强震和现今中小地震活动情况,分析讨论断层面上的现今应力积累状态和活动特征。结果表明,广义海原断裂带中东段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由东至西各段的最大滑动速率依次为3.5 mm/a、2.3 mm/a及3.4 mm/a,分别位于18~24 km、18~21 km及15~21 km深处;毛毛山断裂闭锁深度约为9 km,存在一定的应力积累,具备强震发生背景;老虎山断裂深部存在无震滑移,未来发生强震的可能性不大;狭义海原断裂活动存在分段差异,东、西两段断层滑移较明显,中段断层滑动速率较小(最大速率约为1.5 mm/a),应在日常震情跟踪工作中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99~2021年的GPS观测资料研究2022年门源6.9级地震震中附近区域的地壳形变特征。速度场在祁连山-海原地震带两侧呈现出明显的“南大北小”特性。发震断层速度剖面结果显示,断层两侧挤压速率为3.1 mm/a,走滑速率为3.9 mm/a,这与走滑为主的震源机制解一致。门源地震位于主应变率场和面膨胀率场高值区向低值区过渡的梯度带上,发生在最大剪应变率场和应变率第二张量不变量高值区边缘地区。同震库仑应力触发了大部分的余震,对冷龙岭断裂到海原断裂的地区有一定的应力加载作用。综合地壳形变特征和库仑应力等分析结果认为,冷龙岭断裂到海原断裂地区的地震危险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ԭ-����ɽ���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2007??GPS???????????????????????????????棬??????????????????????????????-????????????μ????????????????????????????????????????????????????????漷?????????????????????????????????????????-?????????е?????α?????????????????????????壩????????????5 mm/a??????????????????们????????????????????2.4 mm/a?????????伷???????????????????????????α??β?????????-????????????????????????????漷?-???-????????????????  相似文献   

12.
1 IntroductionEnclosedbyBayankalablockatsouth ,Alashanblockatnorth ,Tarimblockatwest,OrdosatnortheastandSouthChinablocksateast,thenorth easternQinghai Tibetanplateau ,geologicallynamedasQilianblockanditsadjacentarea ,isanidealre gionforstudyingcontinentaldynamics,suchascrustalthickening ,extrusionandblockinteraction(Fig .1 ) .ThetectonicmovementsofnortheasternQinghai Tibetanplateau ,thestrongnappe (thrust ing)movementofnorthernQilianmountainandtheextensiveleft lateralslipalongQilian Hai…  相似文献   

13.
��ظ�ԭ����Ե���ڵؿ�ˮƽ�˶��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2013??7?μ?3??????GPS???1????????д???????????????????????????????????????????????????????????GPS?????????????????????????1???????????????????????????????????????????????????????????????????????????????????????????????????????????Σ??????????2?????-崲?????????????????????????Σ?2013-07-22??????????????Ms6.6????3????2008??????????????????????????????????????????????????????????????????????1~3 mm/a??  相似文献   

14.
使用1999~2007年及2009~2013年2期GPS速度场,利用TDEFNODE负位错-块体模型反演红河断裂带的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速率。结果表明,红河断裂带以右旋走滑为主,兼有部分拉张和挤压,2008年以前红河断裂平均走滑速率为3.8±2.5 mm/a,平均倾滑速率为1.2±2.5 mm/a,北段和中段表现为拉张,南段则为挤压。红河断裂带北段和中段0~15 km的闭锁系数在0.8~0.99之间,滑动亏损速率为4.5 mm/a,易于应变能的快速积累;南段0~10 km的闭锁系数在0.8~0.95之间,滑动亏损速率为4 mm/a。2008年以后,中段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速率有所减小,南段闭锁程度与亏损速率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15.
以六盘山及其邻近地区1970年以来的水准网监测及跨断裂水准测量资料为主,结合GPS水平运动、区域构造和历史强震活动,研究该区域现今大地垂直形变与地壳构造活动特征。分析认为:1)六盘山及其邻区较长时间尺度垂直形变速度场显示的六盘山、西秦岭以及贺兰山等山地相对上升、盆地相对下降的山、盆垂直构造活动差异,体现了该区域现代地壳垂直运动所呈现的继承性趋势特征;2)区域水准垂直形变与GPS水平运动变形综合反映,六盘山、西秦岭等山区现今地壳挤压缩短强烈地带,垂直隆升也相对显著,2者具有一定的共生性特征;3)GPS水平运动速度场在六盘山断裂两侧西强、东弱差异所反映的区域水平运动受阻状态,与六盘山断裂两侧垂直差异活动状况相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六盘山构造带应变积累程度较高。这些结果对于该区域未来强震活动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