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程亮 《城市地质》2015,(Z2):35-37
以某基坑场地标高实测数据为例,详细的介绍了全站仪进行高程测设的快速方法及其原理。该方法免测全站仪仪器及反射棱镜高度即可进行较高精度的高程测量。对今后基坑工程中同类项目测量工作的开展,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飞  张维立  王伟 《吉林地质》2014,(3):129-133
简单介绍了GPS与全站仪的工作原理,详细地介绍了GPS与全站仪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奔锅银铅矿区的测量应用。以三角形的形状进行规则设置,在测量过程中采取以点连线,以线组网的形式,通过设立多个E级GPS点以及RTK图根控制点来协助完成。  相似文献   

3.
全站仪垂距测量代替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站仪垂距测量进行高程测量,是基于三角高程测量和水准测量原理,在测点中间安置全站仪,不量仪器高和棱镜高,通过观测垂距以进行高差测量.经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精度可以达到二等水准,在丘陵低山地区,可以代替二、三、四等级水准测量.  相似文献   

4.
岳超 《安徽地质》2015,(1):73-75
基于全站仪的数字测图是获取地理空间信息数据的重要手段,由于全站仪品牌不同,其数据格式区别较大,且不能直接导入到成图软件中。本文对徕卡系列全站仪数据存储所采用的GSI-8格式进行了分析,介绍了GSI-8转CASS7.0所需的*.dat格式的原理,给出了程序实现的核心代码,利用实例数据对数据格式转换模块进行了验证。本文所介绍的文件格式转换方法对于测量中其它数据格式的转换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GPS技术出现以前,进行地形测量以及放样等工作用到的仪器主要是全站仪,因其精度高、作业稳定等特点,成为大多数作业单位的选择。但在作业过程中,全站仪需要两点通视,且不能全天候作业,因而影响了作业效率。虽然1+1模式下的GPS测量技术能够解决全站仪的大部分缺陷,但传统的RTK技术仍然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如用户需要假设本地的基准站,误差随着距离的增长而增加等缺陷,使得其在应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VRS技术正是为了解决以上难题而应运而生。详细论述VRS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简要介绍了网络RTKGPS技术在地形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杨真明 《山西地质》2012,(3):86-87,89
阐述全站仪在日常工作中使用、保管及全站仪电池充放电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在长距离顶管施工中,测量导向是个难题。本文介绍了由莱卡全自动全站仪组成的顶管自动测量导向系统,对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进行了阐述,同时也介绍了该系统的使用情况,以及系统在使用中发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用全站仪进行三角高程测量时的数据处理中,当排除了球气差的影响后,全站仪本身自带程序自动算出的点与点间高差与根据全站仪读出的其它数据运用公式计算出的高差之间始终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基于全站仪测图方法,阐述了全站仪测图的误差来源。结合《工程测量规范》大比例尺测图的精度要求,采用其规定的最大限值,对全站仪测图点位误差的大小进行了分析和估算。从估算结果来看,全站仪测图的点位误差主要来源于测角引起的误差,尤其是目标(镜站)偏心导致的测角误差。在大比例尺测图中,全站仪半测回方向法的点位精度虽可完全满足《规范》限差要求,但在实际测量作业中仍要采取有效措施和手段对待测地物点偏心及测距长度加以控制,以便获取更高精度。  相似文献   

10.
目前各类全站仪的测距精度越来越高,而规范规定的光学对点器的对中精度并没有随着提高,两者已不匹配,严重影响了测量精度。分析了全站仪光学对点器的应该达到的对中精度,应该采用的检验标准,提高对中精度的方法,以便对中精度与全站仪测距精度匹配。  相似文献   

11.
探索性地将电磁测深(EH4)和地面高精度磁测(G859)用于深大断裂型态、规模、产状的勘察工作当中,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果,说明了电磁测深和地面高精度磁测方法选择的正确,及其相互印证的必要.通过工作成果的分析,提出了设计环境地球物理勘察工作应当遵循对环境的影响原则、对任务的有效性原则、对比原则、类比原则、节约原则、硬件原则等6条工作原则.  相似文献   

12.
区域稳定动力学研究(二)基本原则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区域稳定动力学是一个多源、多层次、多子系统、多影响因素的复合动力学系统, 本文提出了研究这一复合动力学系统的六个基本原则, 即连续性原则、立体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非线性原则、动态性原则及工程实用原则。  相似文献   

13.
含不同半径孔洞的颗粒体模型的力学行为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编程建立了非连续介质(颗粒体材料)模型,采用FLAC软件模拟了静水压力条件下不同半径的巷道围岩中的剪切应变增量、最小主应力及最大主应力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随着孔洞半径的增大,呈圆环形的剪切应变增量与最小主应力的高值区的圈数、呈辐射状的最大主应力的高值区的延伸范围及剪切应变增量的最大值都呈先慢后快的增长趋势。模型中最大的拉应力接近于在模型四周所施加的压应力,而最大的压应力约为所施加的压应力的5~10倍。模型内部的剪切应变增量、最小主应力及最大主应力的分布是高度不均匀的。具有较高的差应力的位置与具有较高的剪切应变增量的位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在吉林省地层学研究中,柯岛群的定义、地层位置和形成环境的不同认识是近十年来争论的焦点。本文通过单位层型(剖面)、标准相模式法、瓦尔特定律、叠覆原理、包含物原理、变质原理等地层学和沉积学原理,结合公认的有关柯岛群的实际资料,探讨了十年来争论的焦点。结论是:柯岛群中的碎屑物主要由再沉积的火山碎屑和少量陆源碎屑,夹有硅质灰岩和硅质团块组成;层型剖面的定义,不容依层型区外的、不可追索的地质体属性来修订;宏观岩石学特征、沉积相模式及岩石化学成分特征,说明柯岛群的物源区为陆缘活动带或火山岛弧,属海相沉积;柯岛群的地层位置在开山屯组或解放村组之下。本文用理论地层学和沉积学原理探讨地层学研究中的疑难问题,实属尝试,供研讨和检验。  相似文献   

15.
A major problem in the mathematical modelling of the deformation of granular materials has been the lack of an easily usable variational principle. This is because the frictional dissipation of energy in these materials does not allow the use of the classical extremum principles. In this paper, a variational principle is constructed which is valid even when frictional dissipation occurs. Its derivation uses results from 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envelopes. Both the stresses and the strains can be varied, and for the case of non-frictional plasticity it reduces to the maximum work principle of Hill. An example is presented to show how this new principle can be used to obtain approximate solutions to boundary-value problems with granular materials. The only requirements in advance are a displacement field that obeys the kinematic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a stress field that obeys equilibrium and the static boundary conditions. The principle is therefore quite straightforward to apply.  相似文献   

16.
叠加原理在水文地质计算中的应用相当普遍,但一般局限于地下水流模型的解析解,本文扼要介绍了线性定解问题的叠加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线性离散模型的叠加原理,进而讨论了线性离散模型的叠加原理在地下水流数值模型中的应用一一地下水流数值模型的分解与叠加.模型分解与叠加既可用于解析分析也可用于数值计算;同时不仅可以简化复杂模型的求解问题,更有助于理解地下水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三维渗透率测试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利用自主研发的煤样三维渗透率测试仪,可以模拟实现真实三向应力状态下流体通过立方体煤样孔隙的三维渗流,并进行真实三向应力条件下煤样渗透率应力敏感性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真实三向应力作用下煤样水平最大主应力对煤样水平方向渗透性的影响程度大于水平最小主应力;煤样三维渗透率对三向应力的敏感程度不同,对垂直应力的敏感性最强,水平最大主应力次之,水平最小主应力最小。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最大主曲率法用于煤层气藏储层裂缝渗透率预测的原理,运用三维地震沿层最大主曲率属性对构造裂缝进行了预测。通过分析裂缝间距、构造最大主曲率值、岩层厚度及渗透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基于最大主曲率的煤储层渗透率计算模型,该模型对某区煤层气渗透率预测的结果与测井和实验室岩心分析结果吻合较好,表明基于最大主曲率的煤储层渗透率预测方法在煤层气藏裂缝渗透率预测中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知识库系统的原理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分析了知识的定义、知识的类型、知识的分级、知识原理的基础上,详细说明了知识库系统的原理。  相似文献   

20.
HG-1C型航空光谱辐射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HG-1C型可见波段航空光谱辐射计工作原理、总体结构和技术指标,阐述了仪器的光学系统结构和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电路原理,说明了仪器的软件流程和光谱数据处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