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09年7月20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一天。因为它是阿波罗11号实施首次载人登月40周年纪念日。阿波罗载人登月对人类社会在政治、科学、技术、经济、生活和甚至精神等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和促进作用。目前.美国“重返月球”计划还将大量借鉴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的大量经验和技术,因为多项最新研究表明.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的许多方案和技术.即使在今天也不过时。  相似文献   

2.
今年7月20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它是阿波罗11号首次载人登月50周年纪念日。阿波罗载人登月活动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科学、技术、经济、生活甚至精神等带来了巨大影响和促进作用。目前,美国计划2024年"重返月球",它仍将借鉴不少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的经验和技术。从现在和可以预见的将来来看,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还将在各方面对全球影响多年,影响几代人。  相似文献   

3.
由于空间站具有寿命长、容积大等优点,是开发太空资源的理想基地。所以,在美国载人登月成功后,前苏联放弃了载人登月计划,而开始全力打造载人空间站。经过艰苦的努力,前苏联终于在1971年4月19日用质子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试验性空间站送入地球轨道上,它标志着人类进入太空的一个新阶段的开始。  相似文献   

4.
阿波罗12号是由美国宇航局(NASA)发射的第二艘载人登月宇宙飞船。在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中是第6次执行载人任务。  相似文献   

5.
新的雄伟蓝图美国宇航局(NASA)设计载人登上火星的热情是1989年兴起的,当时,在纪念载人登月20周年的庆祝会上,美国总统布什号召筹划载人登上火星的任务。NASA的工程师们迅即热情高涨地投入工作,三个月后便设计出了一个庞大的计划,该计划包括建造绕地...  相似文献   

6.
阿波罗11号是由美国宇航局(NASA)发射的第一艘载人登月宇宙飞船。在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中是第5次执行载人任务。发射时间在1969年7月16日,在Pad 39A发射。返回时间 1969年,7月24日。任务成员尼尔·阿姆斯特朗,指令长;米切尔·科林斯,指令舱驾驶员;埃德温·奥尔德林,登月舱驾驶员。  相似文献   

7.
“月球人”回到人间之后(续)张明昌年龄最大的“月球人”艾伦·谢泼德当年登月时已是48岁。最近他与另一宇航员合作撰写的《美国登月竞赛秘闻》书中说,加加林上天的消息震动了美国朝野,为此加快了宇航员的训练计划,20天后的5月12日,他满怀希望进入“水星”3...  相似文献   

8.
宇宙信息     
实拍“阿波罗”登月地点 美国宇航局的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LRO)发送回了第一批它所拍摄的“阿波罗”登月地点照片。在这些照片中可以看到“阿波罗”计划留在月球表面的登月舱底部支架以及在低角度阳光照射下所投下的长长的影子。  相似文献   

9.
去看月亮石     
李冰 《天文爱好者》2011,(11):68-68
在1970年大阪世博会上,最受观众欢迎的展品之一是美国馆展出“阿波罗”11号宇航员带回的“月亮石”。1969年7月21日,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面上留下了人类第一串足迹,  相似文献   

10.
月球撞击闪光是流星体撞击月球表面产生的闪光现象,回顾了20年来月球撞击闪光观测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欧洲航天局(ESA)和西班牙的团队开展的监测计划,说明各计划对观测技术、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的贡献,并总结了主要的观测和研究成果。利用长期积累的观测数据已经能够对撞击体的大小分布和流量提供一定的限制,但由于存在观测数据有限和撞击模型粗糙等问题,因此必须对它们进行改进。中国在月球撞击闪光观测方面的研究还是空白,建议开展地基和针对月球背面的监测计划,为中国的探月工程和载人登月计划提供相关设施防护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月球人”回到人间之后张明昌规模空前的“阿波罗”计划曾使前苏联在太空中的一切优势荡然无存,它的确实现了“把苏联人击败在月球上”的目标。“阿波罗”计划曾造就了24个“月球人”,27人次到“广寒宫”作客(表1、2)。如今他们中已有2人作古,其余亦都垂垂老...  相似文献   

12.
从近地轨道入轨的载人登月发射窗口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安全性和增加运载能力,现代载人登月将采用人货分运的方式.针对从近地轨道入轨的问题,建立从近地轨道出发,以自由返回轨道为设计目标,满足轨道约束、光照约束和测控约束的发射窗口的计算模型.提出多约束条件下发射窗口选择算法.最后,根据自由返回轨道的特点给出发射窗口仿真算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给定着月点和近地轨道,载人登月的发射窗口并不是每个月都会出现一次,但在1年中,仍有多次机会可供选择.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安全性和增加运载能力,现代载人登月将采用人货分运的方式。针对从近地轨道入轨的问题,建立从近地轨道出发,以自由返回轨道为设计目标,满足轨道约束、光照约束和测控约束的发射窗口的计算模型。提出多约束条件下发射窗口选择算法。最后,根据自由返回轨道的特点给出发射窗口仿真算例。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给定着月点和近地轨道,载人登月的发射窗口并不是每个月都会出现一次,但在1年中,仍有多次机会可供选择。  相似文献   

14.
10年前的4月25日,即1990年4月25日,美欧联合研制的哈勃空间望远镜,由发现号航天飞机送入地球轨道,以探索宇宙的奥秘———这项计划已经取得了远远超出预期的成果。10年来,“哈勃”为我们传回了大约29万张高质量的精美图片,而这些图片所展现的许多天体,我们似曾相识,但更多的是黑洞、衰亡中的恒星和遥远的星系等陌生的宇宙图景。“哈勃”不仅使天文学理论发生了革命性变革,而且也使公众得以亲眼目睹来自宇宙深处最为壮观的神奇景象。实施宏伟的“哈勃”计划哈勃空间望远镜是美国航天局(NASA)与欧洲航天局(ESA)的合作计划,以美国天文学…  相似文献   

15.
2005年9月14日,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向白宫送交了重返月球的计划。根据该计划,美国将建造新型载人航天器和运载火箭。在2018年把4名宇航员重新送上月球,并在月球上停留7天:9月15日,这项历时13年的庞大计划转交给美国国会;9月19日宇航局局长迈克尔·格里芬还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把该计划正式公诸于众。另据美国航天专家披露,白宫已批准美国宇航局提出的用新一代航天运载工具——"乘员探索飞行器"(CEV)替代航天飞机的计划,并计划现有航天飞机在2010年前退役。  相似文献   

16.
月球有“冰湖”吗据美国《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杂志报道,美国宇航局在1993年就制定了一项重返月球的计划,天文学家们试图建立月基天文台,使月球成为一个新的天文学基地,预计在2010年~2030年建成月球基地。1994年,美国发射了“克莱门汀”号无人驾驶...  相似文献   

17.
为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保障其在空间环境运行的安全和国家载人航天计划的正常实施,云南天文台全日面Hα色球望远镜为中国科学院空间环境研究预报中心实时提供太阳活动数据资料,协作完成特殊时期空间环境监测任务。  相似文献   

18.
敢问苍穹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伴随着人们经久不息的欢呼,“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仅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8千米。经历了21小时太空之旅的航天英雄杨利伟安然凯旋。6时54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李继耐宣布:“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中华民族从来都是充满探索精神的民族,延续了几千  相似文献   

19.
有关天文的节日太阳节从1977年起,墨西哥在全国技术研究所的倡议下,每年3月20日举办太阳节。节日期间,展出利用太阳能和观测太阳的新成果。月亮节1967年7月16日,美国成功地发射了“阿波罗一11号”宇宙飞船,并于7月20日下午,首次完成了人类登月壮...  相似文献   

20.
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期曾不无骄傲地说:“月球上并没有奇迹,倒是我们这些航天员在太空中所做的一切,才是真正的奇迹。”至今飞向太空旱已不再是梦,世界各国的“太空人”已达500多人。其中有10%左右则是不让须眉的女性。其中美国46人,苏联(俄)3人,加拿大2人,日本2人,中国2人,法国1人,英国1人,韩国1人。而我国的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则在女航天员中排名第57。而现今仍在服役的有25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