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文爱好者》2008,(6):45-45
5月19日一个由印度天文学家领导的研究组宣布成功地测量出早期宇宙的温度,那时宇宙温度为零下264摄氏度,这比如今宇宙微波背景的零下270度略暖和一些。研究小组实际测量的是110亿光年之外一个类星体中一氧化碳的温度,他们测量了一氧化碳的波长,该波长受星系中气体温度的影响,而这些气体温度的加热则来自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相似文献   

2.
相信大家对大爆炸宇宙理论都已不再陌生吧?在宇宙诞生的早期,它的温度极高,密度极大,这时辐射支配着一切。宇宙被一个炽热的X射线和γ射线形态的短波黑体辐射火球填充。随着宇宙的膨胀,这个火球的光辐射会逐渐稀化和冷却,但由于没有“宇宙之外”的地方让这一辐射逃走,它永远充满着宇宙空间,就像气球内部的气体永远充满气球一样。如果拉扯气球使它变大,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天文学家们已逐渐认识到现在宇宙的年龄约为 1 0 0亿至 1 50亿年之间 ,这段时间若与人类历史或者地质年代相比简直太长了。但从某种意义上说 ,宇宙仍然是个新生儿 ,人生历程才刚刚开始 ,宇宙自身许许多多的神奇故事还没有上演呢 !在天文学家们的日常工作中 ,经常讨论一些也许多少亿年也不会发生的事情。比如 ,根据恒星演化的理论 ,在大约 1 1亿年以后 ,我们的太阳将变得非常热 ,被煎熬的地球由于不再适于生命的存在而变得一片荒凉。 70亿年以后 ,它将成为一个庞大的红巨星。接着在随后的几亿年的时间里 ,它将耗尽自己的核…  相似文献   

4.
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一直想弄清楚,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生命。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在月球、火星和金星上登陆。希望能找到一些原始的生命形式。但至今仍然一无所获。天文学家用巨大的射电望远镜监听宇宙中智慧生命发出的信号。但是宇宙里一片寂静。  相似文献   

5.
暗物质是一种神秘莫测的不可见物质,它几乎占据了宇宙1/4的物质和能量,但是除了引力作用之外,它们和“常规”物质不发生任何相互作用。科学家们之所以提出宇宙中存在暗物质,并不是因为他们“看见”了暗物质,而是通过看不见的暗物质对可见物质施加的引力影响间接地获得关于它们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赖曼α森林的各种模型,宇宙流体力学模拟成功地再现了赖曼α森林的大部分观测结果,并使人们认识到:产生赖曼α森林的吸收体实际上是星系际介质中延伸的过密区,这种密度起伏是宇宙结构形成过程的自然结果。赖曼α森林己成为宇宙学研究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7.
从理论物理的角度看来宇宙学不但应当是自洽的,而且应当是自足(self-contained)的,因为,按照定义,没有东西可以存在于宇宙之外。这个要求可望在量子宇宙论中得到满足。一种可能的方案是,宇宙量子态必须是欧氏量子引力理论中的“基态”。这种基态可表述为:任何三维紧致面的量子幅度应表为所有正定的以这三维面为一边界的紧致四维流形的路径积分。这个方案体现了如下的观念:宇宙是由“无”创生的,亦即宇宙的边界条件即它没有边界,整个宇宙只决定于物理定律,不需要任何初始条件。  相似文献   

8.
太阳系不再孤独早在公元前4世纪,两个古希腊大哲学家厄庇克拉斯和亚里士多德就在热烈地争论我们的地球之外是否还有别的世界?厄庇克拉斯坚持宇宙是无穷无尽的,也一定包含着无穷的世界,亚里士多德则坚持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且是唯一的世界。亚里士多德的声望使得厄庇克拉斯...  相似文献   

9.
人类历史是一部探索宇宙和自然、利用宇宙和自然、改造宇宙和自然的历史。远古时代的人类用肉眼观察星空以及日月的运行和变化,利用其中的规律指导自己的生产和生活。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探索宇宙的进程,使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二十世纪50年代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从此人类探测宇宙的脚步离开地球进入了太空。到目前已有多个探测器飞临太阳系内天体,对其进行近距离探测。信使号(Messenger)是这些探测器中的一个,是地球人派去专门探测水星的使者。  相似文献   

10.
严格来讲,标准宇宙模型并不涉及大爆炸本身,它只是描述“大爆炸”以后发生的事情。之所以把标准宇宙模型称为“热大爆炸”宇宙模型,是由于历史上当初反对宇宙膨胀理论的人为讥讽伽莫夫曾把其学说称为“大爆炸(BigBang)”,后因其响亮而沿用,为标准模型的传播起到很大作用。但使用它的代价是产生了根深蒂固的“误解”,好像“大爆炸理论”事先已假定了宇宙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1.
人类科学发展至今,各学科可谓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可是其中没有一门学科象天文学这样涵盖时间之久远,空间之无穷。天文学之外的其它学科只是研究宇宙旮旯的旮旯里一瞬间发生的事。对于整个宇宙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关系到祖国的未来。首先得使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其次才是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我们现在  相似文献   

12.
寻找宇宙当中其他的生命智慧,是人类有史以来最深远的梦想之一。随着天文学和空间科技的突飞猛进,很多曾经难以想象的宇宙奥秘正在被逐渐揭示出来。这些科学成就让我们准确地测定了地球在银河系中的位置,比较全面地认识了130亿年的宇宙历史,星系,恒星和行星的诞生和演化。  相似文献   

13.
发给外星人的“电报” 除了设法接收来自外星人的电信号之外,地球人曾主动向宇宙深处发射过友好的无线电信号,并期望外星人能够收到人类的友好问候。向地外文明发送信息的英文简称为METI,即Message to the ExtraTerrestrial Intelligence的缩写。  相似文献   

14.
晴朗的夜空,繁星点点。这些宇宙间的天体——恒星,不仅仅赋予我们奇妙的美丽星空,更为我们开启了一扇窗口,去揭开宇宙从诞生一直演化到今天的奥秘。 20世纪天文学的一项重要发现就是人们认识到在银河系中数以亿万计的恒星,并不都是和太阳一样具有相同的化学组成。其中有一类恒星,它们的大气中重元素(如铁元素等)的丰度远比太阳低得多,从而能够为探究现代天体物理中许多未解之谜提供非常重要的科学证据和解释。这类特殊的恒星群体就是今天我们介绍的主角:记录宇宙年龄的“活化石”——贫金属星。  相似文献   

15.
在距离我们超过25.000光年之外有一个近距宇宙中最神秘的地方。它是我们银河系被尘埃所遮蔽的中心,那里挤满了横冲直撞的恒星。天文学家怀疑在银河系的最中央潜伏着一个质量超过太阳400万倍的巨型黑洞。  相似文献   

16.
地球之外存在生命吗?有三条途径可以来寻找它们。宇宙中有多少生命?它们会具有什么样的形式?这些科学中最大的谜题一直萦绕着人类。单就层出不穷的外星生命科幻电影来看,对地外生命的兴趣绝非仅限于科学家。  相似文献   

17.
人类对于地外文明的探索始于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我们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千百年来人们一直相信在地球之外有和我们相同的世界,并渴求有朝一日通过星际旅行来拜访远在他乡的智慧生物。  相似文献   

18.
哥白尼以科学的日心地动说战胜了托勒玫的地心说,康德以太阳系起源于星云的这种宇宙发展论来反对牛顿和林奈为代表的宇宙不变论,在形而上学的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人类认识宇宙的历史,就是一部唯物论战胜唯心论、辩证法战胜形而上学的斗争史.  相似文献   

19.
宇宙的再电离以第一代恒星形成并放出宇宙第一缕曙光(大约在大爆炸后4亿年)为开端,直到把星际介质完全电离为止(大约为大爆炸后10亿年),是星系形成历史中的关键阶段。  相似文献   

20.
无边界宇宙模型是史蒂芬·霍金 (stephenHawking)与詹姆·哈特尔 (JimHartle)于 1 983年提出来的。如图 1所示 ,宇宙的历史可以参照地球表面的纬度来描述。纬度与北极的距离代表虚的时间 (imaginarytime) ,与北极等距离的圆周 (纬度圈 )长度代表宇宙的空间尺度。宇宙是作为从北极的一点 (大爆炸 )开始的 ,从北极一直往南走时 ,离北极等距离的纬度圈越来越大 ,这对应于宇宙随虚时间的膨胀。宇宙在赤道处达到最大的尺度 ,再往南去 ,宇宙将随着虚时间的继续增长而收缩 ,最后在南极收缩成一点 (大挤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