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文爱好者》2014,(1):94-95
今年在印尼北苏拉威西省托莫洪(Tomohon)市举办的第九届亚太天文奥赛是我历年参加的各种天文奥赛赛事中举办得最为出色的一次,没有之一。这次赛事的成功举办有两个重要原因。一个是印尼天文学界为本次比赛做了非常周全和细致的准备;另一个是本次比赛获得了印尼华侨领袖林纲本的鼎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徐槐 《天文爱好者》2011,(12):67-69
开放在京城的校园天文科普奇葩之二 我所认识的徐槐老师,肯吃苦,泼辣干练。无论是酷暑寒冬,无论是学校的常规观测还是野外观测训练。做为北京57中的天文辅导老师,她带领着学生们进行天文观测,义无反顾。颇有些巾帼不让须眉的风范。从一个对天文望远镜望而生畏的地理老师成长为学校天文活动指导教师;把学校的天文活动搞的有声有色;学生们取得多项天文赛事的优异成绩,徐老师谦虚的说,这些都得益于这个学校对天文活动的不懈支持。把最大的时间和空间,把天文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来坚守。这使她和孩子们更加仰望天空,梦随心飞!  相似文献   

3.
《天文爱好者》2008,(6):68-68
2008年5月1日至5月5日,2008年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决赛暨杭州天文奥林匹克邀请赛在百年名校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成功举行。本次比赛由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北京天文馆、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天文爱好者》杂志社联合主办,浙江省杭州高级中学承办,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科协、杭州市教育局和杭州市科协给予了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4.
“诗意星空”系列天文科普活动的核心内容为“诗意星空天文摄影大赛”,该赛事是中国首个获得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全球天文学促发展战略首批支持的大赛,旨在通过摄影方式诠释中国古诗词中独特的天文意境。  相似文献   

5.
国际天文与天体物理奥林匹克竞赛(IOAA)与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竞赛(IAO)、亚太天文奥林匹克竞赛(APAO)并称为国际三大天文奥赛。多年来,北京天文馆作为中国唯一授权单位,组队参加历年的三项赛事,选派的队员在国际赛场上屡创佳绩,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国际天文与天体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分为理论竞赛、观测竞赛和实测竞赛等多个环节,分别考察选手不同方面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自小学时代起,我就对头顶上的星空格外神往。在那时的无数个夜晚仰望着纯净的夜空,使我渐渐体会到了星空中特有的深邃而又光彩夺目的美丽,并为它所深深地吸引。直到如今,凭着这一份执着,我步入了天文爱好者的队伍。 根据《天文普及年历》的预告,6月11日日偏食杭州可见食分为0.33,很值得观测。于是6月9日赶回湖州市家中取得相机,又向校影协借得70-210变焦镜头一只。只可惜没有太阳滤镜,只好自制一片小孔径光阑作照像观测。  相似文献   

7.
《天文爱好者》2008,(4):82-84
由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北京天文馆、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天文爱好者》杂志社等单位主办的2008年全国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决赛暨2008年杭州天文奥林匹克邀请赛定于2008年5月1~6日在浙江省杭州市杭州高级中学及天荒坪举行。5月1日报到,5日闭幕式和邀请赛发奖。比赛分低年组和高年组,低年组选手的出生日期应不早于1993年1月1日。  相似文献   

8.
《天文爱好者》2019,(5):70-70
赛事简介: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天文创新作品竞赛由中国天文学会与教育部天文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中国天文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广东天文学会、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承办,北京天文馆、《天文爱好者》杂志社、山东大学(威海)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等单位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第4期《天文爱好者》杂志、北京天文馆网站近期均刊登了"国际路边天文夜"面向全国招募志愿者的通知。在这里,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北京天文馆、《天文爱好者》杂志社、北京天文学会再次向全国天文爱好者发出倡议:只要您挚爱星空,只要您热衷公益活动,那么,请带上您的望远镜,加入"路边天文"吧!让我们共同将天文的乐趣告诉每一个人!对部分参与此次活动的爱好者,上述单位将择优进行奖励。  相似文献   

10.
2009年7月19-23日,“2009国际天文年中小学教师培训暨日全食观测活动”在湖北武汉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北京天文馆、北京天文学会联合举办,由武汉科技馆协办。杭州天文科技有限公司和广州博冠企业有限公司为本次活动提供了多台天文望远镜。  相似文献   

11.
这几年我与天文结下了不解之缘,尤其和天文奥赛“一见如故”。没有功利的束缚,让我深沉地爱上了这个比赛。在去年整整一年里,我都醉心于天文奥赛,经历了从国内竞赛到IOAN(国际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奥林匹克竞赛)的一系列比赛。宁夏固原的国赛让我踏出了广东,并且首次面对了众多的天文爱好者们。而后的IOAA则让我放眼世界,认识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更收获了一份前所未有的体验。我从未想到,我可以代表中国向世界展示风采。虽然没有十分优秀的成绩,但在一次次的天文历程中,我长大了!  相似文献   

12.
以前,我不懂得什么是天文。第一次接触天文是在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带我用胶片看月食。后来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正值太阳黑子爆发,爸爸看报纸得知天津科技馆天文室组织观测太阳黑子,于是又带我去观看,这一次印象比较深刻,那时候就认识了天文室的赵之珩老师,认识了望远镜,也使我对天文知识有了浅显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在华南农业大学有橄榄球、观赏鱼、汽车等数不清的协会,可就是没有天文协会。我在社团招新的时候就觉得很失望。因为我在高中(广东省实验中学)建立过天文协会,所以就有了自己成立华农天文协会的想法。但仅有我一个人显然孤掌难鸣,加上课程又紧,一直没有行动。一天我在图书馆的天文书架旁,见到两个男生(工程学院)在找天文书籍。我主动问他们有没有兴趣搞一个天文协会,他们立刻表示了赞同。我们找到各自班里有共同爱好的同学,于是一支十几人的天文协会筹建队伍就这样诞生了。后来在写可行性报告时,我们得知还有另外一支队伍在筹建天协,于是我们合并了,人数达40多人!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位单枪匹马的小天文爱好者 ,今年 1 8岁。以前 ,重要天象来临总使我十分兴奋但又不知所措 ,因为我没有好的观天指导 ,1 994年彗木相撞之后这种感觉越发明显了。 1 998年 ,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宝坻一中之后我认识了《天文爱好者》 ,在图书馆老师的热心帮助下 ,我借阅了 1 997年合订本 ,从此眼界大开 ,对天文的兴趣也越发浓厚了 ,一幅幅精采的天文照片吸引着了我。我更爱天文观测了。于是每到睛夜我便拿好星图找星星 ,认星座。现在 ,我可毫不费力的认出 30几个星座 ,找出几十颗亮星。对天文的爱好并没有影响我的学习 ,我还在学生会也担当…  相似文献   

15.
我第一次见到《天文爱好者》杂志是在1978年。记得1978年10月末,我第一次到邮局订杂志,在刊登了邮发代号和杂志名称的报纸上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当翻到北京出版的杂志版面时,我看到了《天文爱好者》。那时我喜欢学习天文知识已有10年,经常为买不到天文书籍而苦恼,突然发现还有这么好的杂志,当时的感觉真是欣喜若狂!于是定购了1979年的《天文爱好者》,从此我与《天文爱好者》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月杂志到手后,总是迫不及待地匆匆浏览一遍后,再一页一页的慢慢地细看,有的文章甚至看了三、四遍,然后,又盼望下一期杂志早点儿到来。  相似文献   

16.
1957年10月,前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国内展开了大张旗鼓的宣传,天文学知识也乘机得以普及。1958年创办的《天文爱好者》杂志,正处在这一浪潮的潮头。我那时上小学三年级,和许多小伙伴一样,迷上了星空。我的最主要的天文课老师,就是《天文爱好者》,以及《少年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手册》两本书。初中和高中,我都在学校的支持下组织天文小组,展开学习、认星以及特殊天象的观测活动。自第一期起,我买齐了《天文爱好者》的每一期,甚至投了一篇用普通照相机通过天文望远镜拍摄天体的文章。可惜刚收到回复,杂志就因文化革命而停刊了。  相似文献   

17.
望天兴叹     
编辑部嘱我为《天文爱好者》出版300期写一篇纪念性短文。一般说来,这种文章总是歌颂表扬一番,只有这样才能鼓舞士气。可我一动笔却不知为什么总也激动不起来,不仅如此,还有许多感慨的心情。回想起来,《天文爱好者》和我有着不少的机缘巧合,1958年爱好者初创,我也于那一年开始接触天文,3年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爱好者两度停刊,我的天文业务也是两度停摆。从1958年学天文起的确经历了  相似文献   

18.
记得五六岁时,我就迷上了天文,那些镶嵌在天幕上的点点繁星,伴我度过了个又一个快乐的夜晚。那时,我能接触到的只是一本《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学》和几本过期的《天文爱好者》杂志,还有一架小口径的天文望远镜,我对天文的所有认知,除了家人的介绍,其余全来自于上面的书刊。1997年3月8日,我和爸爸偶然看到了日偏食,更激发了我对天文知识的探求。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我度过了初小三年,也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天文爱好者。这时,家里的墙上已没有一块干净的地方了——画满了星系、星云图案。三年级以后,课本上虽然也有些天文方面的知识,但对我来说太简单了,  相似文献   

19.
三十年情缘     
我与《天文爱好者》相知有近30年的历史了。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我还是一名建筑工人,当时家里订了三种杂志,《无线电》、《科学普及》和《地理知识》,其中第一种我是从来不看的,另两种会翻翻,闲来无事时,会把看来的天上地下的故事讲给师傅们听。记得那时不少工人师傅都喜欢听我神侃。恢复高考第一年,我考上了大学,选的就是地理专业,但没想到的是,从此我与天文结下了不解的情缘。大学里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就是基础天文,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认识《天文爱好者》。大学毕业后,我在学校里教书,课余时间,带着一些爱好天文的学生做观测活动,自然就订起了《天文爱好者》,而且这本杂志成了我最完整的"收藏"。20多年来,几次搬家,调动工作,家中的藏书一再精简,但《天文爱好者》一本也没舍得扔。 20多年来,《天文爱好名》已经不仅是我与人神侃的材料,她还带我步入了业余天文爱好者的行列。  相似文献   

20.
虽败犹乐     
我迷上天文已有三年了。三年来我学到了不少知识,包括天文摄影方面的。强烈的兴趣促使我在暑假购买了一台全机械单反相机,于是决定在7月16日月全食之夜将其投入使用。 城市的灰尘和灯光是天文摄影的大敌,于是我把所有的仪器都带到了老山国家森林公园,一个远离城市、环境极佳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