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良 《天文爱好者》2008,(12):42-45
“哥白尼学说撼动人类意识之深,自古以来无一种创见、无一种发明可与伦比。当大地是球形被哥白尼证实以后不久,地球为宇宙主宰的尊号也被剥夺了。自古以来没有这样天翻地覆的把人类意识倒转过来的。如果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无数古人相信的事物将成为一场空了。谁还相信伊甸的乐园、赞美诗的歌颂、宗教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2.
2016年,行星科学家发现恒星TRAPPIST-1拥有7颗地球大小的岩石行星,其中3颗位于宜居带中。最近,费德里科·弗拉切蒂(Federico Fraschetti)和来自哈佛大学史密森天体物理中心(Harvard & Smithsonian)的研究团队首次计算出高能粒子撞击行星的强度.  相似文献   

3.
人们站在大地上昂首仰望,但见日月穿梭,流星倏忽,繁星点点,太空茫茫。这些,形成人类观念中的天界,是天文学研究的对象。地球,作为人类居住的家园,人们要对它有充分认识,作深入研究,这是一系列地学学科,即地球科学研究的对象。其实,地球作为太阳系的一个行星,也是天文学研究的目标,而且是太阳系中类地行星的典型。尤其是研究地球在太空的运动,无论从对象或方法着眼,更是天文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1.脉冲星的计时法室女座脉冲星(PSRB1257+12)离地球1630光年,1992年观测到它的脉冲信号到达时间存在周期性提前和推迟,推断它有三颗行星环绕,最近又推断有小的第4颗行星,它们的质量跟地球质量(ME)相当。还发现另三个脉冲星可能有行星:PSR1829-10离地球3万光年,有一颗行星,其质量、轨道半径、绕转周期分别为10M_E、6个月;PSR1620-26离地球6000光年,有一颗行星,其质量(M_J 为木星质量)、轨道半径、绕转周期分别为5~10M_J、约10天文单位(AU)、100~120年;PSR0329+54有一颗行星,其质量、轨道半径、绕转周期还  相似文献   

5.
宇宙信息     
谢天 《天文爱好者》2009,(11):16-19
发现首颗系外岩质行星 十几年来已经在太阳系外发现了数百颗行星,但绝大部分是气态的巨行星。最近几年,和地球质量相仿的行星也开始陆续被发现。“科罗”探测器在其第个观测周期中,发现了有46颗恒星存在凌星现象,其中就有距离地球150个秒差距的类太阳恒星CoRoT-7。  相似文献   

6.
我们所在的太阳系,是银河系中一个典型的行星系。它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八颗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有至少167颗已知的卫星;一些矮行星(包括类冥天体):还有大量的、难以计数的太阳系小天体。太阳拥有太阳系内已知质量的99.86%,并以引力主宰着太阳系;木星和土星是太阳系内最大的两颗行星,它们占了剩余质量的90%以上。  相似文献   

7.
行星运行三定律的发现李良在上一期本栏文章中,我们介绍到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日心说的问世。日心说的最成功之处在于,它表明了地球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与其他行星都在围绕太阳旋转。历史事实告诉人们,任何一种科学理论的成功并非是一蹦而就的,作为天文学上第一次革...  相似文献   

8.
你的行星观测列表上还有哪个天体没有打上勾?太阳系中除了地球,还有七颗行星。在地球上看,它们大部分都很明亮,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见过它们中的几颗。有个别行星观测起来不是那么容易,如果不是有计划地寻找,是很难偶遇的。图1总结了太阳系行星的亮度范围,其中金星、火星、木星和土動亮不钱低,全年大部分时麵能轻易姻它们。  相似文献   

9.
新闻速递     
使用意大利的伽利略国家望远镜,一个天文学家小组发现了一颗新型的岩质行星,其质量达到了地球的17倍。行星形成理论认为,这样的行星不会形成,因为如此的大质量会吸引氢气生长成类似木星的气态巨行星。但这颗行星却完全是固态的,其质量又比之前发现的“超级地球”要大得多,故称“巨型地球”。  相似文献   

10.
行星状星云的形状似乎越来越古怪,天文学家曾以为它们大部分是球形的,但现代望远镜却发现有许多是透明沙漏或以各种角度倾斜的桶形,两边的细节明显对称。最近发现至少行星状星云在演化的某个阶段上是球对称的。1/3以上的行星状星云有许多非  相似文献   

11.
火星是与地球相邻的一颗岩石行星。按照我们目前对太阳系形成过程的理解,火星的诞生比地球稍早,形成于地球轨道之外。直觉看来,同为岩石行星,从同一个行星盘中相距不远先后诞生,火星的化学构成似乎“理应”与地球相差不远。那么,这样的设想在多大程度上与事实相近呢?这就是行星科学家们需要找出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12月7日 金星最亮 行星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内行星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它与地球、太阳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当内行星上合时,行星的亮面整个朝向地球(相当于月亮的满月相);内行星大距时,行星亮面的一半朝向地球(相当于月亮的上弦相或下弦相);内行星下合时,亮面背向地球(相当于月亮的朔月相)。从地球看来,行星的亮度除与行星的位相有关,还和行星与地球的距离  相似文献   

13.
《天文爱好者》2008,(12):15-16
11月13日,两个天文学家小组公布了利用哈勃空间望远镜首次拍摄到的太阳系以外的行星照片,照片中显示的行星状如白色斑点,除了那些视觉敏锐的专家,一般人很难分辨出来,其中有三颗属于同一行星系统,第四颗属于另外一个系统。这四颗行星中都不太可能适合人类居住,但是这些行星的发现是我们在弄清楚太阳系以外是否有类似地球行星存在以及上面是否有生命存在的道路上迈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4.
名称解释 “玩转星空”的“转”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含义为:我们已知的各种天体都在自转,例如地球、太阳、月球和行星、恒星、星系,包括小行星。自转的同时,绝大多数天体还围绕它所属的天体系统中心运转,例如:太阳系中的行星围绕太阳运转:太阳又带着她的一家围绕银河系中心运转。这些“转”都是有规律的。  相似文献   

15.
新闻速递     
谢天 《天文爱好者》2013,(12):14-17
发现首颗地球大小岩质外星行星 一个天文学家团队在太阳系之外首次发现了一颗有着与地球类似岩质成分且大小与地球相当的行星。这颗行星被称为开普勒-78b,绕其宿主恒星公转的周期约为8.5小时。这使得其温度过高,无法承载生命。  相似文献   

16.
乙未 《天文爱好者》2009,(12):26-27
2006年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国际天文联合会(IAU)第26届会员大会上重新发布了行星(planet)的定义:“绕太阳做轨道运行,有足够的质量在自身引力作用下成为近乎球形,沿轨道附近没有邻近的小天体。”符合前两个条件,但未能清除其邻近的小天体者则称为矮行星(dwarf planet)。  相似文献   

17.
在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原始太阳星云气体演化全过程和地球与行星大气观测事实的基础上,本文讨论了地球与行星大气起源;地球应有一初级原始大气阶段,其主要特征是还原志。文中还求得了初级原始大气的上下限,讨论了这一大气的性质与演化。  相似文献   

18.
经过10年的研究,天文学家7月宣布发现了最老或许最特殊的外星行星,球状星团里围绕一颗超密白矮星和一颗脉冲星运行的气体巨行星。 这颗行星的年龄估计已经有130亿年了,并且是围绕一个由白矮星和脉冲星组成的双星系统运行的,这个称为B1620的双星系统位于距地球5600光年的球状星团M4里。行星的质量是木星的2.5倍,它在天王星到太阳的同样距离上绕白矮星和脉冲星运行。该  相似文献   

19.
李金岭 《天文学进展》2002,20(3):295-296
美国地球物理联会(AGU)春季会议于 2002年 5月 28日至 3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会议中心举行.会议报告(口头和张贴)2000余份,涵盖大气、地球生态、全球气候变化、水文、海洋、行星和高层大气科学,以及固体地球科学方面的大地测量、地磁、矿物、地震、构造物理、火山、岩石和地球化学等、除此之外,AGU会议还设置了以下两方面值得借鉴的关系到学科自身良性生存与发展的议题: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新事物代替旧事物需要经过一定过程,不仅在于新事物有着诸多不完善,不能彻底否定旧事物,旧事物中也存在很多比较合理的成分,而且旧事物已经深入人心,要将人们观念中旧的部分转变为新的不是能一蹴而就的。日心说代替地心说就是一个很生动的例子,这个过程延续了一百五十多年。公元1543年,科学巨人哥白尼出版了划时代的巨著《天体运行论》,标志着近代天文学革命的开端。在这部巨著中,哥白尼提出了以太阳为中心、地球作为一颗行星绕太阳运行的宇宙体系,批判了古代天文学以地球为中心、太阳绕地旋转的地心说。在随后的一百五十多年里,伽利略的观测发现、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逐步证实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