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满足地震监测需要,在中国西部格尔木地区拟建立小孔径地震台阵,并建立临时地震台阵。新建临时台阵记录到青海地震月报目录中大部分地震,及目录中未有地震序列60多个。可见,格尔木地震台阵的建立将改善该地区地震监测能力,从而改善中国西部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2.
格尔木地震台阵勘址数据分析与台阵布局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重  郝春月  沙成宁 《地震》2014,34(2):12-21
为了增强西部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 中国拟在格尔木地区建立一个小孔径地震台阵。 本文对台阵勘址数据进行了噪声与信号的相关性分析, 得到地震监测的最佳台间距。 结果表明, 对于近震和区域震的监测, 该台阵子台间距最好小于500 m, 对于远震的监测, 台站组合间距应为1500~2000 m。 最后将勘址布设的台阵作为初选台阵进行了台阵响应计算, 计算显示, 台阵响应的主瓣在NW-ES方向较窄, 表明对来自该方向事件的慢度分辨率较高; 由于呈“L”型分布, 该初选台阵确定某些方向地震的方位角较好, 但检测其他方向事件的方位角精度不高, 这可以通过台阵校正进行改善; 台阵响应中出现的多处侧瓣是由于子台间距较大造成的。  相似文献   

3.
在哈萨克斯坦的5个现代化数字地震台阵中,4个小孔径同心圆结构的IMS简约型台阵建设、维护方便,全方位监测能力强,1个十字型结构中等孔径台阵,因对特定方位敏感,对更远距离已知核试验点监测能力更强。台阵观测场地均处于完整稳定的构造块体,内部岩石迁移性良好,噪声水平低,保证了对远处微弱地震信号的监测及各子台信号的相似性。地震检波器良好的性能,保证了台阵的地震信号记录质量和数据研究基础。采用卫星传输方式,有效保证了数据的实时性。哈萨克斯坦的地震台阵,其选址、布局、仪器、数据传输等台阵建设,为中国地震台阵发展建设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根据各大网站地震目录和前人研究成果,分析全球地震台网与地震台阵、我国区域台网与地震台阵的监测能力,阐述了地震台阵与密集台网/台阵的区别。研究表明,对同一地区所检测的地震数,地震台阵是地震台网的3-10倍,而震级下限可降低1.2-2级。一般情况下,以微弱信号检测为目的的地震台阵监测能力均优于以结构研究为目的的密集台网/台阵,2种台阵是目的、性质、孔径、形状、台间距、技术手段、研究方法均不同的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地震台阵标定理论和上海地震台阵的标定方法,并对上海台阵标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给出2个典型地震的台阵标定结果;对日本北海道地区和本州地区的地震标定差别进行了研究;研究了不同方向、不同震中距和不同震级的地震标定结果。讨论结果表明,上海地震台阵标定显著提高了定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台阵地震学、地震台阵与禁核试条约监测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郝春月  郑重  牟磊育 《中国地震》2007,23(3):233-244
本文介绍了台阵地震学的发展,国内外地震台阵的建设和工作进展以及地震台阵与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国际监测系统(IMS)的关系。另外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台阵地震学在地震精确定位和地球内部构造反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上海地震台阵标定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台阵的地震定位原理和建立台阵标定数据库的必要性。说明了如何利用上海地震台网资料和上海地震台阵建成后的资料建立台阵标定数据库,最后,对上海台阵标定的结果进行了导致定位误差的横向速度变化的位置和范围的讨论。  相似文献   

8.
根据汶川地震序列,选出距离合适、波形相关性较好的事件作为震源阵,联合永久台阵(那曲、和田台阵),进行震源阵与固定台阵组合研究,计算其台阵响应.结果表明,地震序列可以形成震源阵,按照地震台阵的特殊方法进行研究,可以提高信噪比,为揭示地下精细结构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9.
新疆和田小孔径地震台阵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段天山 《内陆地震》2009,23(2):166-173
从地震台阵的布局设计、技术思路、工程建设、数据传输和台阵监测能力等方面介绍了新疆和田小孔径地震台阵的建设情况.建成后的小孔径台阵填补了新疆地震监测台网无地震台阵的空白,提高了新疆台网对南部塔里木盆地、昆仑山地区、阿尔金山及藏北等台网布局"盲区"的地震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地震科学台阵资料及内蒙古、甘肃地震台网资料,采用结合台阵策略的震相拾取深度学习方法APP,开展内蒙古地震监测能力薄弱区——阿拉善右旗拾震能力研究。研究结果显示,APP方法检测到了人工目录中97.8%的地震,地震拾取总数为人工目录地震数的22倍。经tomoDD方法定位后,地震深度分布较符合内蒙古西部的地质构造特征。对震源深度与断裂位置间相关性的初步分析显示,深度随纬度变化中有5条深度“集中条带”与研究区7条断裂的位置相对应,深度随经度变化中有4条深度“集中条带”与研究区7条断裂的位置相对应。分析认为,APP拾取方法在实际地震资料应用中展示出较强的泛化能力,可为增强固定地震台网对于监测能力薄弱地区微震的识别能力,以及优化地震台网布局、提高监测能力薄弱地区的地震监测水平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地震台站观测环境破坏日益严重。对兰州地震台阵环境噪声进行调研,定量分析并提供该台阵与国际标注各大干扰源的直线距离,以充分了解各干扰源对地震台阵的影响程度。结果发现,兰州地震台阵目前基本达到Ⅰ级台站环境噪声水平,满足台阵观测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上海地震台阵的波数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佟玉霞  朱元清 《地震学报》2001,23(1):98-102
地震台阵的历史起始于 50年代未 ,当时其目标主要是检测、区别核爆炸信号和地震信号 .地震台阵研究包括地震台阵技术研究和地球物理学中应用研究 .其中台阵技术研究可以分为台阵建设和数据处理方法研究两大部分 (Anne,1 990 ) ,地震台阵理论研究的发展可涉及到地球物理学领域的许多科学问题(Tormod,1 989;Mykkeltveit,Bungum,1 984) .台阵主要用于监测微弱事件 ,而台阵的响应特性是衡量台阵对微弱事件监测能力的一个很重要标志 ,因此 ,不论是考察一个台阵 ,还是要着手建立一个台阵 ,必做的内容之一就是计算台阵的响应特性(Harjes,1 990 ) …  相似文献   

13.
台阵地震学方法及在中国IMS台阵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的地震台阵建设与发展比国外晚了几十年.目前国内地震台阵正在不断地建设,而缺少的就是台阵技术,如能够把已有的台阵技术应用到我国的台阵中,就可以让台阵发挥它们应有的价值.作者根据国外的参考文献主要讨论了台阵地震学的主要技术方法并把这些方法应用到中国的IMS台阵,并给出了应用实例.结果表明,地震台阵使我们对地下结构的研究更加精细,使我们对微弱信号的识别更加轻松.如果我国现有台阵都能应用台阵地震学技术将对我国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地震台阵、台阵地震学在中国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地震台阵建设的国内外进展与趋势,以及台阵技术研究的国内外进展情况,并展开论述了下一阶段有关地震台阵技术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计算了兰州台阵不同频率的台阵响应函数,对台阵附近不同方位的4个小震进行了FK分析。结果显示兰州台阵2 Hz以下的台阵响应函数在原点附近呈现出对称的单主峰图样,而高于2Hz时台阵响应函数出现较多旁瓣,表明该台阵对于2 Hz以下的信号具有较好的分辨能力。小震的FK分析结果表明,根据甘肃省地震局地震目录和IASP91速度模型计算得到P波方位角和慢度与FK分析的结果总体上比较一致,但也存在一定差别,这种差别可能由所使用的理论模型和当地模型有差别以及未做台阵校正所引起。  相似文献   

16.
为加强边境地区地震监测,提高现有地震监测能力和精度,拟在吉林龙井地区建设地震台阵。台阵设9个观测点,呈同心圆状分布。依据区域调查及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从地形地貌、地质及构造和水文及工程地质等方面,对拟建台阵区域进行详细踏勘,结果表明,所选台阵建设地区满足地震台阵选址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上海地震台阵观测系统,该观测系统是由地震台阵、佘山数据中心、上海信息中心等部分组成,对各部分的功能及设备系统结构作了较为翔实的分析,并简要描述了台阵数据处理软件系统。上海地震台阵投入并网运行后表明,从根本上改善了地震波形、特别是远震波形的记录,并从总体下提出了上海地震台网的地震综合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我国微小地震监测能力,"一带一路"项目拟在黑龙江鹤岗地区建设地震台阵。在2019年8月4日至9月4日,鹤岗地震台阵监测到部分近震及远震,与黑龙江省鹤岗地震台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以下结果:与鹤岗地震台相比,鹤岗地震台阵对近震及区域性地震的监测能力较高,对远震和极远震的监测范围较大,记录完整的地震个数更多,整体背景噪声更小,地震波形质量更高,定位更精确,提高了区域地震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9.
于1997年南方的夏季,在南极洲毛德皇后地西部的德国诺伊迈尔基地附近布设了一个小孔径地震台阵。小孔径台阵是监测和定位地方或区域范围内微震的重要的地震学手段。地震台阵记录优于单台记录,可以直接计算地震信号的慢度矢量。另一个优点是通过各道聚束或叠加来提高信噪比。这个台阵由15个短周期垂直向地震计组成,布设成三个同心圆,最大孔径为2km,中心地震计是三分量宽频带地震计。这个台阵沿用了现有北半球台阵的设计,如挪威的NORESS和ARCESS台阵。同时在南非新萨纳四号基地布设了一个标准宽频带地震台站(台站代号为SNAA)。1998年初,在阿根廷贝尔格拉诺二号基地(BELO)布设了另外一个地震台站,SNAA和BELO台站拓展了诺伊迈尔地震台阵的孔径,使其达到1100km。该台阵建立以来,已检测到一些发生在毛德皇后地被动陆缘的地方地震。检测到这些事件说明了该台阵具有很好的监测能力并且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演化。更有意义的是,现在可以检测到南桑威奇地区的地震事件,并且定位精度也大大提高。而此前在这个地区观测到的许多地震事件在全球目录中都不曾出现。  相似文献   

20.
上海地震台阵与台网的定位及视慢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阐述了台阵的地震定位原理和视慢度在台阵与台网定位中的一些重要特性,并比较了相同位置上的上海地震台阵与台网对同一地震的定位结果。最后,对上海台队与台网导致定位误差的横向速度变化的位置和范围给出了矢量校正的结果并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