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中国的发展是与地质工作密不可分的。可以说,没有地质工作者的付出,就没有新中国的工业化。在纪念新中国地质工作50周年之际,我们专访了原地矿部部长朱训同志,他深情地回顾了献身地质的经历,以及对末来地质工作的期待。从老部长的悠悠回忆中,我们似乎看到了那些为新中国的发展而手执地质锤、放大境和指南针等简单工具在深山大川中不倦探索、艰苦跋涉和无私奉献的数以万计的地质工作者的身影,并被他们那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深深感动。 籍此,我们谨向那些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呕心沥血的地质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2.
李四光,中国现代地质学与地质事业奠基人,中国早期地质教育家、古生物学家、构造地质学家、地质力学学派创始人。中国第一任地质部部长,主持了新中国地质科学研究和大规模地质勘查工作,在决策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查战略大转移和发展核工业中起  相似文献   

3.
在庆祝新中国地质工作5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来到了位于北京市万寿路的中国地震局,访问了中国地震局局长、原地质矿产部部长宋瑞祥。这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在洒满阳光的明亮宽敞的办公室里,见到老部长,我们这些当年曾经在他手下工作过的老部下,自然感到十分高兴、亲切。我们消除了紧张与拘束,谈话自然而然就切入正题——当然离不开地质这个主题。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和地质资料的需要,国家迅速建立了地质队伍,大规模的地质工作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几十年过去了,地质工作没有辜负党、国家和人民的期望,取得了辉煌成就,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天,我们采撷部分重要片段,来纪念新中国地质事业50年。  相似文献   

5.
, 《青海国土经略》2012,(5):F0002-F0002,I0001
情牵找矿大业,心系青海发展。8月23日至24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一行来我省调研地质勘查找矿工作,并在青海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福顺的陪同下,深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诺木洪乡五龙沟金矿、格尔木市夏日哈木铜镍矿区,实地调研地质勘查找矿、探采一体化工作,看望慰问奋战在青海高原一线的地质工作者。徐绍史在调研中指出,要全面梳理总结地质找矿工作,努力克服原有制度的弊端和缺陷,继续坚持和完善地质找矿新机制,确保实现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既定目标。自2007年以来,徐绍史部长六年中五次踏上青海高原,倾心倾力关心、支持和指导青海发展,这在共和国部长中恐怕绝无仅有。  相似文献   

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奉献唱响地质赞歌>. 在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辽阔的土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远离繁华都市,告别温暖家庭,头顶烈日,脚踏寒露,默默地奉献着……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然而,正是他们改写了新中国"贫矿国"的历史,为共和国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说到这儿,大家不难猜出他们是谁?他们就是新中国最可爱的人--地质工作者.  相似文献   

7.
2006年1月28日,中国各大媒体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忽如一夜春风来,吹皱了地质勘查行业的一池春水,唤醒了全国一百余万地质工作者一颗颗期盼已久的心,也为正在寻求资源转型的龙江人在科学发展的大潮中树起了一座新的航标……  相似文献   

8.
情牵找矿大业,心系青海发展。8月23日至24日.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一行,在青海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福顺的陪同下,不顾高原缺氧、长途劳累,深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诺木洪乡五龙沟金矿、格尔木市夏日哈木铜镍矿区,实地调研地质勘查找矿、探采一体化工作,并看望慰问奋战在青海高原一线的地质工作者。徐绍史部长在调研中指出,要全面梳理总结地质找矿工作,努力克服原有制度的弊端和缺陷,继续坚持和完善地质找矿新机制,确保实现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9.
基础地质和应用地质是地质事业巨大鹏乌的两翼。基础地质工作的进展为应用地质工作打下坚实的根基,提供必不可少的前提;而应用地质领域的进展则为基础地质工作发挥效能搭建宽广的施展平台。旧中国经济基础薄弱,仪器设备严重不足,应用地质工作的成绩远不像基础地质领域那么显赫,但旧中国时期地质工作者在应用地质方面取得的  相似文献   

10.
张以诚 《国土资源》2003,(11):45-47
地质图书馆和地质博物馆是地质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任务一方面是为地质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服务,另一方面又是反映地质工作成果的重要阵地。中国地质图书馆和博物馆的组建和发展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今天已经成为享誉中外的馆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