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大陆铅同位素填图和块体边界元古界基底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确定了华夏、扬子、华北、辽胶、中朝、中蒙古、佳木等块体边缘的地球化学急变带 .从现已揭示的超大型矿床和主要成矿带分布规律表明 ,地球化学急变带与超大型矿床的产出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地球化学急变带两侧存在分属不同块体的中元古代基底 ,火山作用与热水沉积广泛发育 ,并存在晋宁期至中新生代的动力变质和岩浆作用改造成矿 .地球物理证据表明两侧岩石圈结构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2,他引:10  
大型超大型矿床在其时空分布、控矿因素、形成机制、成矿模式诸方面与一般中小型矿床有相似甚至雷同之处,也有其特殊、独特方面,研究预测大型超大型矿床相当复杂,需要从不同学科、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途径、不同方法及不同思路进行综合研究。本文给出大型超大型矿床预测的综合信息方法,认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多学科综合分析是今后找矿的最主要途径。通过对大型、超大型矿床的趋群性特点分析,给出了矿床密集区的概念以及圈定的基本原则和边界条件。通过对大型超大型矿床发现途径的分析,指出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分布具有可预测性。并表述了综合信息预测方法流程,以矿床密集区为模型单元,以异常密集区为预测单元,通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综合信息控矿地质变量的提取和合理赋值,加上数理统计方法的合理应用,达到对大型超大型矿床的预测目的。  相似文献   

3.
李昌兵  刘通 《地球》2013,(10):102-103
生物成矿概念由来已久,但是真正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20年的发展,生物成矿学已逐步成为生物学、有机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地层学、矿床学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彼此交叉的一门边缘学科,是一个全新的并有极好发展前景的科学领域。本文旨在通过大量的资料对比,对生物成矿作用的发展,生物成矿作用的特点,影响生物成矿作用的因素和生物成矿的找矿意义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中、俄、蒙边境成矿密集区与超大型矿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俄蒙边境地区的地质和成矿作用对比研究表明 ,大兴安岭西坡 东后贝加尔 蒙古东部是一个成矿密集区 ,与晚中生代的板内构造 岩浆活动有关 ,在 1 6 0~1 2 0MaBP期间形成了大量成因相近的多种矿床 ,包括大型和超大型矿床 .  相似文献   

5.
王桥  王绪本  杨剑  闵刚  郭镜 《地球物理学报》2016,59(12):4771-4781
矽卡岩型矿床是云南北衙金多金属矿区的一种主要矿床类型,受岩体、构造及层位等控制,其有利找矿空间为中酸性岩体与碳酸盐岩的接触带.以岩石物性为纽带,实现目标地质体与地球物理场的转换,提取有效信息.接触带中低电阻率、岩体的低密度性、铁矿的高磁性和高极化率等都是矽卡型铁矿床的特有地球物理属性.通过地质地球物理等多元信息的层层约束,解析不同级次的成矿要素问题,实现对隐伏矽卡岩型铁矿床的定位,建立地球物理勘探模式,并在矿区外围开展方法有效性的验证,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提出一套适应于北衙地区及类似成矿地质背景下的隐伏矽卡岩型铁矿床定位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发育在华北板块西北缘中元古界渣尔泰山群中 4个大型 超大型铜多金属矿床是属于层控热水沉积矿床 .阐明了这些矿床是形成于狼山 渣尔泰山中元古代裂陷槽发育的中 晚期阶段 .提出这些大型 超大型矿床的形成具有 4个重要的必要条件 :( 1 )有利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构造环境 ;( 2 )具有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 ;( 3)有利的沉积岩相 古地理条件 ;( 4)成矿过程中突变事件的发生 .这一规律性的认识不仅对我国 ,而且对世界其它地区同类矿床的成因和分布规律具有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水成铀矿床、地质构造学、沉积学、古水文地质学、铀水文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等学科理论,从分析伊犁盆地南缘铀成矿大地构造背景人手,初步进行了盆地地质构造、地质演化、含矿岩系沉积特征、地下水中同位素(D、^18O、^3H、^234U/^238U、^230Th/^232Th等)和水文地球化学的研究,基本查明了伊犁盆地南缘区域地下水动力条件,研究了区域水文地球化学条件与铀成矿的关系,探讨古地下水演化与铀成矿作用的关系,为全盲型地浸砂岩铀成矿的水文地球化学及古水文地质预测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简介了江西崇义淘锡坑大型钨矿床的地质背景、矿化特征,详细叙述了淘锡坑岩体的形态、分布、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归纳了最新的同位素年龄及地球化学数据,探讨了淘锡坑岩体作为成矿母岩的成矿作用,并对其整体形态进行了预测,分析了下步的找矿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9.
隐伏矿床定位预测理论和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隐伏矿床定位预测是当前成矿学和勘探学领域中研究的热点.本文从成矿系统思想的拓展、模型找矿的进展、GIS在成矿规律中的应用和新技术、新方法的引入四个方面,应用地球物理方法"攻深探盲,寻找大矿、富矿",对隐伏矿床定位预测的研究现状及进展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隐伏矿床预测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趋势,认为未来隐伏矿床预测研究将会向着定量化、数字化、精细化和多方位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地震地质》2005,27(4):599-599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5年版)序号按总被引频次排名期刊名称总被引频次序号按影响因子排名期刊名称影响因子1地球物理学报16651中国沙漠1.8372地学前缘15012地球化学1.6353中国沙漠14553干旱区研究1.5004地球科学14374地球物理学报1.4155地球化学13525地球科学1.2726地球科学进展11876地球科学进展1.2067第四纪研究9697地学前缘1.0988地震学报7878第四纪研究1.0239地球学报7679天然气地球科学1.02310地震地质67710地震地质0.93811干旱区研究62411地球学报0.88312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61412地震学报0.81013古生物学报54713自然灾害学报0.64414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54214大地构造与成矿学0.62115自然灾害学报47615地球信息科学0.58216地球物理学进展40716地球物理学进展0.56417古脊椎动物学报37617古脊椎动物学报0.54718物探与化探34718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0.53119大地构造与成矿学34319中国地震0.50020地震32820地震工程与工  相似文献   

11.
乌溪矿区介于长江中下游多金属成矿带与华南成矿带之间,是江南造山带上的一个找矿新区.本文在这一找矿新区开展了有效的电磁方法综合勘探,试图对该区深部成矿机制进行研究.我们收集了该区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从地质地球化学资料中分析了区域成矿背景;我们还采集了区域出露的主要岩石类型,在实验室开展物性测定,在此基础上选择了三种电磁方法开展研究区的野外测量.通过地面高精度磁测、激发极化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三种地球物理方法,开展了研究区的磁化率、极化率和电阻率的分布特征研究.深入分析了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三种资料与成矿的关系,相互约束,探讨成矿模型、成矿机制和成矿的可能性,推测可能的矿体赋存位置和深度范围.在地球物理研究结果基础上,结合地质和地球化学背景资料,构建了研究区的成矿动力学模型,推测了研究区成矿机制,揭示了矿区的成矿潜力.综合所得结果布设了钻孔,钻探结果揭示了研究区深部存在强烈矿化蚀变和强蚀变斑岩,初步确认为斑岩型矿床,与CSAMT剖面的解释结果基本一致,也与推测的测区内深部成矿机制相吻合.钻孔结果和地球物理结果的一致性以及对已构建的成矿动力学模型的支持,充分证明了综合电磁方法在斑岩型多金属矿床的发现和预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斑岩型矿床的确认进一步印证了华南成矿带与俯冲作用形成的成矿带的相似性,从而推动整个华南地区的成矿地质研究.  相似文献   

12.
秦岭地区深部结构与矿床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的地球物理与区域成矿学的研究,揭示了秦岭地区中生代矿床分布与壳幔深部结构的关系。东秦岭中生代矿床随着远离鲁山深断裂带矿化强度减弱。东、西秦岭矿床类型的差别与壳-幔流变调整作用的强度有关。秦岭地区的立交桥式三维结构对矿床分布,尤其是超大型中生代内生矿床的分布有明显制约。  相似文献   

13.
非传统矿产资源定量预测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近年来,国内外对新型非传统矿产资源研究都予以高度重视,解决矿产资源短缺的这一就是非传统勘查理论与方法研究。“相似类比”一直是地质研究所遵循的基本原理,但对于具有“点型分布”的矿床,以及对于研究区不存在已知矿床没有现成模式进行“相似类比”,什么样的理论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找矿预测呢?多样性是复杂系统中客观事物外在表现的基本特征,成矿专属性只是成矿多样性的一种特例或表现形式之一。因此,非传统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的新理论必须在理论基础上既适用于寻找传统矿床类型,又不忽视对新类型矿产资源的发现,预测和评价。对于区域成矿预测的分析研究,成矿地质信息的数字化,定量化是地质异常识别与提取的重要基础,矿化特征的数字化,定量化是成矿多样性分析与评价的关键步骤,区域成矿规律的数字化,定量化是矿床谱系分析的理论核心。  相似文献   

14.
金平白马寨铜镍矿床地球物理成矿预测模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大量地质及物化探资料分析,运用地质学、矿床学以及地球物理勘探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了金平白马寨铜镍矿床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特征,从而提出了本区铜镍矿床为岩浆熔离脉冲贯入型矿床和“三高一低”,即重力高、磁力高、极化率高、电阻率低的地球物理成矿预测模式.  相似文献   

15.
鲁西莱芜地区是国内重要的富铁矿基地之一,是典型的与中基性侵入岩有关的矽卡岩型铁矿,矿石品位高、储量大。该区铁矿找矿采用地面磁测、航空磁测和重力测量作为主要方法,在区内圈定多个物探异常,累计探明大中小型富铁矿床40余个。在此基础上总结分析该区富铁矿成矿规律,介绍张家洼典型矿床磁异常特征,建立莱芜地区富铁矿地质-地球物理综合勘查模型,得到以下认识:①航磁、重力异常圈定隐伏岩体效果好;②地质、物探密切配合是正确评价异常的关键;③研究低缓异常必须高精度;④要注重研究磁场的局部特征变化;⑤突破乱磁场区可能取得找矿实践。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下游铜矿床的成矿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长江中、下游铜矿床主要为斑岩型、夕卡岩型及块状硫化物型矿床.文中从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类型及成矿作用等三方面讨论铜矿床的成矿模式,指出成矿热液主要来自岩浆水;夕卡岩型矿床及块状硫化物型矿床的形成与斑岩型矿床的形成一致,主要与中酸性侵入岩有关.  相似文献   

17.
山东齐河—禹城地区近年来陆续发现矽卡岩型富铁矿床,铁矿勘查及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区内中生代燕山晚期闪长岩体作为成矿地质体,奥陶纪碳酸盐岩作为控矿地层,铁矿床主要赋存于二者的接触部位.由于地处厚覆盖区,新生界平均厚度超过800m,铁矿找矿难度较大.本文以成矿地质体边界识别及深部特征研究为主要目标,利用最新陆地重力与航...  相似文献   

18.
全国固体矿产资源远景区数据库是对各成矿远景区从地质、矿产、地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影像等方面进行客观描述的重要基础性技术资料动态档案,是矿产资源评价系统的基础.全国固体矿产资源远景区带数据共享平台利用AreSDE将数据库中的地理图层数据存入Microsoft SQL Server,采用WebGis技术,以AreiMS作为系统开发平台实现网络发布.本文详细介绍了全国固体矿产资源远景区数据库中的数据,ArcIMS和ArcSDE的体系结构;并探讨了共享平台如何合理的、科学的利用ArcIMS和ArcSDE  相似文献   

19.
大陆边缘地质国际学术会议”于1986年10月20—25日在南京大学举行。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联邦德国和我国的共三百多位地质学家、地质工作者,交流了研究成果。 大陆边缘地质是目前世界地球科学界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它通过对地质板块运动的研究、对了解大陆边缘的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岩石的种类及分布、油气等矿产资源的形成及地热等等,均有着重要的理  相似文献   

20.
从生物成矿研究现状, 铊矿床地质概况着手, 通过中国西南低温成矿域中铊矿床实例, 讨论铊富集成矿的地质背景和生物成矿机制. 在铊矿床生物成矿研究中, 着重从生物富集与铊有相关性, 岩矿石中微古动物富集铊, 富铊矿石中生物化石铸型, 生物硫参与成矿和铊矿石中富生物成因有机碳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铊矿床经历了同生生物富集和后成热液改造二个成矿阶段, 由于后成热液改造作用强烈, 使同生生物富集矿石中生物残留无几, 故使矿床呈现出热液改造矿床的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