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针对"开放街道地图"平台建筑物目标轮廓存在的"伪直角"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墙体方向的建筑物目标直角修正新方法。分析了其建筑物目标的几何特征及表达,在保持建筑物目标主体方位的基础上,较好地解决了现有方法对不规则建筑物目标修正结果不稳定的问题。对比实验表明,该方法受建筑物目标形状影响小,在建筑物目标位置精度保持和几何形状保持等方面表现更优,极大地改善了"开放街道地图"建筑物目标几何精确性,进而有效提高了其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改进形状上下文特征匹配的线要素Morphing方法。该方法通过对小比例尺线要素进行点加密,使得点对之间的相似性评估不受点集数目差异的影响,仅与线上点的分布形态有关,并对原始形状上下文外围空间区域划分进行加密,使其在描述点的形状上下文时能更充分顾及外围点的影响;然后通过Kuhn-Munkres算法使得最终匹配结果在权重之和最大的同时达到全局最优;最后对匹配结果进一步进行调整,通过线性内插实现Morphing变换。试验表明,该方法与原有利用单一形状上下文进行特征匹配的方法相比,能有效避免Morphing变换过程中线要素自相交情况的出现,且在Morphing变换过程中能较好的保持线要素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3.
王璐  艾廷华 《测绘学报》2019,48(6):780-790
基于规则格网DEM谷地线提取受格网的几何形态、空间剖分和网格布局影响较大。传统的四边形格网D8算法中,四边形网格的角邻域与边邻域存在的距离度量差异,影响了其计算结果对于地形变化的表达在两方向上的均衡性,从而影响了谷地线提取结果。六边形格网具有邻域一致、各向同性、紧凑、采样率高等优点,在空间场建模中越来越得到重用。本文旨在探求六边形格网结构在DEM谷地线提取中的性能特征,发现其与四边形格网比较的突出优势。基于六邻域处理单元,对六边形格网DEM谷地线提取过程中填洼、流向计算及平地区域流向判定作预处理,然后对流向线作拓扑连通组织,从而实现基于六边形DEM的谷地线提取。本文比较发现六边形方法在谷地线形状特征保持方面能力强,随着分辨率减小,六边形DEM所提取的谷地线与实测数据吻合程度高,弯曲特征继承性强。同时,在相同数据存储量条件下,六边形DEM数据精度更高,且其提取的谷地线网络的形状特征更为精细。  相似文献   

4.
农牧交错地带地类复杂,混合像元现象严重,湿地信息的自动提取难度较大.针对该区湿地遥感信息提取的特点和难点,选取多伦县大仓乡地区的TM遥感数据,先采用NDVI阈值提取出水体,并利用水体形状特征(如面积s、周长p、形状指数k等)对水体类型进行提取;再尝试应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 LSMM)提取去除水体后的湿地信息,并以SPO...  相似文献   

5.
针对基于特征的地形简化方法不能很好的同时顾及特征点和骨架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特征点与骨架线约束下的数字高程模型简化方法,在选取重要的地形特征点构建简化不规则三角网的同时,利用地形骨架线对简化过程中不规则三角网的生长实施约束。从等高线生成、高程精度、地形形态描述指标和地形骨架线保持程度4个方面,与广受关注的特征点方法、新近提出的复合方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各个方面均较显著地优于前两种方法,能够在地形简化过程中更全面、更大程度的保留初始地形的形态。  相似文献   

6.
勘探网是勘探工程测量的依据。勘探网的形状一般是根据矿体的形状和不同的种类来设计的,通常有正方形、矩形、菱形等。无论什么形状,以往测设勘探网都是通过基点做一条基线,沿着这条基线等距离的定出各勘探线与基线的交点,在这些交点上与基线垂直的方向布测各勘探线。但是这样做有些缺点:当遇到不利地形时定点困难,丈量距离的工作量大,积累误差大,影响精度。因此我们提出改进测设勘探网的意见如下。  相似文献   

7.
与点特征相比,高级别的特征,特别是自由形状线特征包含了更丰富的信息,这对于其后的影像解译和表面重建等处理是更为有利的.深入研究自由形状线特征描述、匹配实体选取、相似性测度的确定等自由形状线特征匹配的关键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由形状线特征的影像匹配方法.实验证明该方法对于自由形状线特征的匹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LiDAR点云与特征线的DEM更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和分析现有特征线的获取方式及其优缺点,结合TIN模型的构网原理阐述特征线在辅助构建TIN模型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使用RTK技术对基于LiDAR点云与特征线生产的DEM精度进行实地检核,最后得出应用特征线可在较大程度上提高DEM精度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运用自组织映射识别网格模式的方法。首先,计算街道网中网眼的参数,这些参数是质心、面积、矩形度、延展度、是否含有平行边、边数、一阶邻居数和矩形度平均值;然后,将网眼作为自组织映射的向量进行训练,利用U-matrix可视化方法挖掘聚类得出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从不规则街道网中识别出网格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心阵列法实现面状地图要素的自动注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耿留勇  余代俊 《测绘科学》2007,32(2):36-37,63
本文阐述了中心阵列法进行面状要素自动注记的原理、多边形预处理算法、求取阵列旋转中心的方法和求取注记定位线的算法。另外,还对中心阵列法进行了验证其可行性的试验,其结果证明这种算法不但能够处理所有常规形状的多边形,而且能够适应一些不规则特殊形状的多边形的注记。  相似文献   

11.
一种顾及空间关系约束的线化简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线要素化简在制图表达与综合领域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然而,经典化简算法多针对单独线要素进行处理,缺乏对该线要素与周边线要素之间整体空间关系的考虑,并且,存在计算结果生硬(D-P算法)、局部极值点缺失,特别是在曲度较大之处出现相交异常(L-O算法)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一种顾及空间关系约束的线化简算法,建立线要素全局化简方法(LGSM)和矢量位移、面积位移等5类评价指标。采用等高线、河流和道路3类线要素实际数据进行了试验,充分检验了本文算法的优越性,其处理结果符合开方根模型规律,降低了曲线复杂度,在保证全局空间关系不变条件下,不仅更好地保持了曲线整体形状特征,而且光滑美观、精度高。  相似文献   

12.
线状要素的制图综合往往由于数据容量过大在选择比例尺可视化输出时不能进行清晰图形表达.本文基于分形理论中的步距算法,在visual studio中开发系统窗口平台,以线状要素为研究对象,实现对线要素的地图自动综合计算,从而以少量控制点清晰表达出图形的轮廓特征.该方法较好的保持了地图的形状特征和细节,使化简的图形与原始数据的图形在形状结构特征上基本保持了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以数据库接口程序为基础,以地貌结构线(主要考虑谷底线)为联系等高线的天然纽带,对表示地貌形态的等高线进行成组的(即考虑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关系的)综合。问题的关键在於如何以数字化等高线资料为基础,自动地搜索地性点(主要是谷底线点,山脊线点)蓝自动地跟踪与分离出每条地性线(主要是谷底线),并顺便计算出每条地性线的长度(可用折线长近似地代替),后者为地貌形态的自动综合(主要体现在对小谷地的舍弃)提供数量依据。在实施自动综合之前,通过数据压缩和含弃所有非地性点,以使大部分短小谷地有可能表现为由三个点子构成的喇叭口形状。自动化综合体现在找出所有小于选取标准的小谷底线,并从等高线数据中抹去这些短小谷底线坐标。这样,凡应被舍弃的短小谷地,其有关全部小喇叭口图形,均因失去位于谷底线上的弯曲顶点而被拉平。  相似文献   

14.
SPOT卫星影像的水体提取方法及分类研究   总被引:103,自引:7,他引:103  
文中分析了水体及其它主要的地物的光谱特征在SPOT曩像中的表征特征,发现大多数地形阴影与水体的光谱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而用单一的方法很难有效地提取山区的水体,经过研究,发现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在各节点设计不同的分类器,可以有效地提取山区中的水体,由于不同类型的水体其面积,周长,形状等几何特征各有特点,并且与地貌类型有一定的关系,因而可利用水体的空间特征信息,对提取的水体进行分类,其方法也选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分类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5.
顾及纹理特征贡献度的变化影像对象提取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东升  周晓光 《测绘学报》2017,46(5):605-613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两期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方法存在数据条件要求苛刻、难以充分利用快速发展的多源遥感影像数据等问题。目前许多变化检测的参考数据中包含了一期分类矢量数据,矢量数据中往往包含了位置、形状、大小和类别属性等先验信息,充分利用这些先验信息将可提高变化检测精度。提取变化影像对象是结合矢量数据和遥感影像进行变化检测的核心步骤。本文提出了一种顾及纹理特征贡献度的变化影像对象提取方法。该方法利用矢量数据分割遥感影像,获取影像对象,计算影像对象纹理特征值。根据信息增益原理计算纹理特征参数的特征贡献度,选择特征参数。由贡献度指数大小确定纹理特征参数权重,计算影像对象与先验要素类别的相似度系数,提取变化影像对象。试验结果表明,基于纹理特征贡献度的特征参数选择,能有效地提高变化影像对象提取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现有的几种地基导航伪卫星布局优化算法时间复杂度过高,无法满足应急场景下的伪卫星导航系统布设需求,为此提出了基于最大凸多面体准则的快速优化算法。该算法利用最大凸多面体准则,对所有可能布设伪卫星的位置进行评估,评估依据为能否对降低多用户几何精度因子加权均值产生较大贡献,评估结果将可布设伪卫星位置分为高贡献度顶星位置、高贡献度底星位置和低贡献度可剔除位置3类。评估后穷举高贡献度的顶星、底星组合,找到最优伪卫星布局。将该算法应用于常见不规则地形的伪卫星布设问题中,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得到全局最优解,且解算耗时较现有算法大幅减少,能够满足应急场景下伪卫星导航系统布设的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7.
航空重力测网交叉点上的重力差值是客观评价测线测量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调整测线之间重力场水平差异的重要途径。随着测网大型化和不规则化,测网交叉点精准、快速搜索变得至关重要。现有方法均采用缩小交叉点范围后进行逐一遍历,无法保证快速、准确搜索到所有的交叉点。本文提出的非遍历逼近方法,是通过快速逼近和微调逼近的组合进行迭代式逼近,避开逐一遍历直接快速逼近交叉点。试验表明,该方法搜索不仅适用于测点连续、均匀的常规测网,也适用于不规则、非常规测网,搜索速度较现有方法提升3~4个数量级,也远优于加拿大著名商业地球物理软件Oasis Montaj。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曲线特征点的提取方法均采用Douglas-Peucher(D-P)算法给定阈值的思路,在曲度较大处易造成一些重要特征点缺失,在弯曲的水平距离较小处易造成非特征点保留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改进的曲线特征点提取方法,通过自适应来提取曲线的全局特征点,即通过标准差分别计算出间隔点连线的参考值和中间点到该线垂线的参考值,比较曲线上每个点的弯曲程度与曲线整体弯曲程度的大小,来提取曲线的全局特征点。以道路和河流的实际线数据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很好地保持了曲线整体形状特征,而且大幅降低了压缩误差、提高了精度。  相似文献   

19.
针对线要素综合质量评价中的形状相似性评价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侧弯曲森林形状表示模型的线要素形状相似性评价方法。引入约束Delaunay三角网及其凸包,生成线要素的双侧根弯曲序列,并在每个根弯曲上生成弯曲树,使用三角形表达每个层次上的弯曲,从而建立基于双侧弯曲森林的线要素形状表示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顾及线要素的地理位置特征,对综合前后线要素的形状相似性进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区别不同层次上的形状特征,与形状认知的层次一致,能够有效辨识综合质量是否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不同尺度、来源的地图上同一要素通常具有一定的相似度。地图空间要素相似度在GIS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论文在总结前人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分别从位置(距离)、形状、大小三个方面给出了面状空间要素相似性度量模型:以分形维数和面积/周长(紧凑度)作为相似特征的形状相似度;以中值距离作为相似特征的距离相似度;以面积或周长作为相似特征的大小相似度。最后,以多尺度面状空间要素为实验数据,通过比较分析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相似性度量模型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以中值距离、分形维数作为相似度指标的度量模型综合考虑了面状要素局部结构和整体分布,在面状空间要素相似性度量方面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