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利用航摄像片测制地形图,地物地貌要素的表示必须通过像片调绘来解决,因而像片调绘在整个航测生产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要多出图出好图,必须努力提高像片调绘的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
1∶10000地形图是国家基本比例尺用图,客观反映居民地特征,客观反映外部道路与居民地关系,是测绘工作的基本内容之一。将探讨如何结合生产实际、像片影像,对居民地表示及街区式居民地与街道关系进行细化分类,并运用数码调绘软件进行合理编辑和处理。  相似文献   

3.
以四川灾后恢复重建项目DLG生产为例说明外业调绘的综合应用方式,主要是利用航空影像、高分辨率卫星影像、P5卫星立体影像等资料进行DLG全要素采集、更新。室内采用人机交互方法进行影像识别判读,更新采集地貌地物要素,形成电子调绘工作底图,对于无法识别的要素,由外业核查并确认,外业采用手持式GPS、手持式激光测距仪等设备进行外业修、补测,将修补测数据及其他调绘信息综合处理后,形成完整的电子调绘图,通过实践,该方法能够满足1∶10 000比例尺成图的精度要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经验集锦     
关于利用一套航摄像片进行地形测量的控制与调绘工作 现在全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航空测量工作,为了满足内业的测图与制图工作,就需要用航空摄影像片在野外进行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的联系以及像片调绘工作,在航测外业队(地形测量队)一般都用二套像片分别完成控制点测量和调绘任务,根据现在全能法与微分法(分工法)野外控制点布设方案,在一幅1:50000比例尺图幅内,仅有10多点,因而全幅的控制像片,很多片没有什么用处,造成很大的浪费。如果我们将这两种工作(控制与调绘)用一套像片完成,根据一幅图的试验证明,在精度方面不但不受影响,而且可以顺利的进行野外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小比例尺航测成图的外业调绘工作模式主要是基于影像图与线划图叠加形成调绘底图进行全野外调绘。这种调绘模式存在容易遗漏信息、图面混乱不易清绘以及内外业一体化程度不高等诸多弊端。基于平板电脑的数字调绘系统出现,极大地弥补了传统调绘模式的缺陷,进一步提高了作业效率。本文以辽宁省1∶10 000地形图更新项目为工程实例,对平板电脑数字调绘系统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其系统完善和普遍推广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利用精密立体测图仪绘制航测原图,地物和地貌要素均在仪器上完成。当地貌测绘完毕后进行地物测绘,如果地物要素简单、稀少且影像清楚,可采用判读方法,对照外业调绘像片,在立体模型中判别寻找各地物位置,立体测绘于图板上。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山地(高山地)地区1:1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像片调绘的工艺流程,对像片调绘的资料利用、主要技术问题及处理方法进行阐述,并对检查过程的内容及方法及主要对象进行了总结,为今后更高效地推动类似项目进行,节约项目开支,保质保量完成项目任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航空摄影测量是目前测制各种比例尺地形图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测图方法。为了提高成图速度,保证质量,我们对改进调绘方法做过多次试验,采用室内判读、清绘—野外检查、补调—室内修改、整理成果作业方案,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现把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供同志们讨论研究。  相似文献   

9.
李阿竹 《北京测绘》2016,(4):148-150,99
1∶1万DLG数据内业编辑是以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采集的数据为基础,根据外业调绘成果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内业编辑,并依据相关技术规定和作业规范要求对各类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数据的分层、各类要素数据的拓扑关系和点线面的相互关系进行正确表示。本文结合生产实践经验,探讨了内业在1∶1万DLG数据更新中采用"先内后外再内"的作业模式进行成图,对1∶1万DLG数据更新编制过程做了介绍,为今后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西部测图工程中,调绘作业环境恶劣,危险性高,这就要求调绘用融合影像色彩还原真实,信息丰富,便于调绘人员综合判调。通过计算融合影像的标准差、平均梯度、熵、相关系数4种参数结合目视评价,来对西部测图中利用SPOT5影像通过不同的融合算法得到的调绘用融合影像进行综合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1.
全国以县为单位开展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又叫土地资源调查,或称土地详查。已开展数年。从浙江省看,做法一般有二种。一种是利用放大的航空摄影像片,进行全野外调绘作业。然后,把航片上所调绘的各种土地利用现状内容,转绘到现势性较好的1:1万地形图上。  相似文献   

12.
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影像与航片判绘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遥感影像判绘是提取影像上有用地物信息的一种基本方法。本文分别介绍了航空摄影像片和机载合成孔径雷达影像判绘的主要内容。并利用同一地区大致同一时相的航片和机载SAR影像分别进行了判绘,比较分析了两类影像资料用于判绘的各自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在1∶10000基础测绘生产中,针对调绘采用的影像资料是原始影像时,调绘矢量成果的平面精度一般达不到1∶10000基础测绘的精度要求,只能作为地理要素定性的依据的问题。提出了借助影像正射纠正的原理和方法,对基于原始影像调绘的矢量成果进行纠正,利用C#+ArcEngine编程软件实现基于原始影像1∶10000调绘矢量成果纠正软件的研发。经测试,研发的纠正软件进行调绘成果纠正后,能够满足1∶10000测图精度要求,提高了调绘矢量成果的利用率,减少了内业生产过程的重复劳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某城区1:500航测数字化测图中,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上采集的数据按地形要素分类进行平面精度分析,找出不同要素的精度规律和影响精度的原因,在外业调绘修补测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保证最终成图的精度质量。  相似文献   

15.
浅谈1:10000DLG数据更新的检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采用DOM影像与外业调绘相结合的方法更新1∶10 000数字线划图(DLG)最终产品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查方法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在遥感影像解译过程中,各种专题地图的应用往往是不可缺少的。这一方面能减少野外调查的工作量,提高成图速度;另一方面能帮助解译者掌握制图区域各种要素的分布,指导影像的解译。由于专题内容、成图方法、成图时间、地图比例尺、地图质量等方面的差异,各种专题图在影像解译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方法也存在着差异。在影像解译中专题地图的应用一般从下面三个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17.
汤权 《四川测绘》2002,25(3):138-139,143
本文根据利用SPOT卫星影像进行1:10000比例尺地形图更新的生产试验情况,对更新要素的选取,更新的技术路线,工艺流程,成图精度指标等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实用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家测绘总局第二地形测量队,一年来切实贯彻中央“八字’方针和总局关于大力提高成果成图质量的指示,工作安排得当,基本上达到“四按”要求,所做成果资料完整齐全,野外检查较多,成图质量有很大进步,队的验收细致,分局验收中发现新问题较少。成果质量主要表现:控制方面,布点合乎规定,一般目标明显,点位恰当,观测精度良好,计算正确,基本上没有超限现象,手簿记载清晰正确,没有连环涂改和橡片擦改,实地检查多;调绘方面,各要素表示完整,符号正确,图面注记元素齐全,编制了哈文地名译音表,自由图边绝大部分进行了实地检查,接边较好;地理调查方面,资料收集较齐全,能说明地理特征,象片调绘的表示与地理调查资料一致。  相似文献   

19.
1 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3S、4D测绘技术的引进,采用航测法成图已越来越被广大测绘工作者所熟悉,利用航测法成中、小比例尺地形图,无论在技术方案上,还是在成图精度上,都是无可非议的,这一点早已被测绘界所公认。但利用该方法成大比例尺地形图,尤其是1:500比例尺地图,成图的平面精度和高程精度如何,能否达到规定的精度要求,如果可能的话,需要什么附加条件,最高能达到什么精度,都是人们在探讨和争论的问题。大家知道,航测法中、小比例尺成图技术在五十年代就出现了,随着航测仪器的不断改进和摄影机镜头分辩率的逐渐提高,航测成图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但对航测法大比例尺成图技术的采用还是近几年的事。因此,采用什么样的技术方案能达到成图的精度要求,并不被大家所掌握,人们期望能在航测法大比例尺成图中总结出一套新的方法。为此目的,我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对航测法大比例尺成图的方法及精度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得出以下几点经验,谨供参考。2 技术方案的拟定航测法大比例尺成图的技术方案取决于最终成图的精度,因此技术方案的选择是非常关键的,应本着即减轻工作量,又能达到成图精度的原则来拟定最佳的技术方案。以往像控采用平高区域网、高程全野外、调绘采用放大像片或像控采用平高区域网、调绘  相似文献   

20.
毛赞猷 《地图》1991,(1):38-42
陆地卫星的输出产品主要有计算机兼容磁带(CCT)及正负像片。在大范围的地学研究课题中,使用计算机兼容磁带进行普遍的数字图像处理,经济上技术上尚有困难。我国已形成采用卫星图像负片进行专题调查和制图的工作方法。本文所论述的仅限于以卫星图像负片为信息载体的制图过程,它包括:选择影像的条件、波段选取与影像增强、图像解译方法分析、确定类型界线的精度,以及转绘技术等问题。当图像界线转绘完毕,后续的步骤则是常规制图的方法了。本期附页刊登了作者利用陆地卫星影像编制的专题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