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2 毫秒
1.
企业区位选择是理解城镇化内在机制的重要微观视角。应用西方区位因素分析框架,探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企业区位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城镇化效应。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区位选择背离了西方工业区位理论中倾向于选择位于或接近大城市的预期,而呈现出以镇村行政区域为主以及“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格局;同时,大多数企业没有过搬迁的经历,或属于近距离搬迁且迁移至开发区或大中城市的意愿并不强烈。根据调查结果,探讨了影响企业区位选择的区位因素(运费、技术成本、交易成本、集聚经济、劳动力、土地成本、资本因素、个人因素等),并揭示了导致该地区就地城镇化现象的微观机制,验证与完善了西方工业区位理论。  相似文献   

2.
董辉 《地理教学》2012,(14):12-14
【课标解读】课标表述是:分析工业区位因素这条标准可分解为三个方面: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哪些;如何分析工业的区位因素;如何进行工业区位的选择。【教材分析】本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了影响人口、城市和农业的区位因素之后的内容,因此可以引导学生用前面的区位分析方法和思路对工业的区位因素进行学习。  相似文献   

3.
工业的区位选择是指工业生产的空间组织过程,其选择结果就是工业的分布形式(工业布局)。工业区位概念是由德国人韦伯于1909年提出的,他从纯经济学角度阐述了工业区位选择的理论,具有积极的意义。高中地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专门讨论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虽然没有提及工业区位的概念,但对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作了较详尽的说明。随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凸显,工业区位选择理论需要不断的充实和丰富。  相似文献   

4.
中国产业发展与布局的关联法则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贺灿飞  朱晟君 《地理学报》2020,75(12):2684-2698
产业地理学研究产业空间分布及其动态演化规律。基于地理邻近性的集聚理论揭示了产业地理不平衡分布的内在机制。演化经济地理学借鉴演化经济学的历史视角,从历史角度考察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渐进演化机制,认为地理邻近性不是产业地理格局演化的充分必要条件,以认知邻近性为核心的多维邻近性能够提供更好的解释。本文从认知邻近视角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区域产业发展与布局动态演化规律,总结出中国产业发展与布局的“关联法则”,即一个企业或区域进入(或退出)某项经济活动的概率是该企业或地区拥有的基于相关知识基础的经济活动的函数。本文全面地回顾了关联法则涉及的关键概念,梳理企业和区域尺度的实证研究成果,讨论关联法则在中国的适用性及其补充和拓展。本文指出:① 在认知邻近视角下,基于资源转换和组织学习等理论基础,关联法则研究了企业或区域发展新产业与现有产业之间的关系。② 关联法则不仅适用于中国企业和区域尺度,还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创新和韧性等。③ 外部联系、冲击以及内部制度环境等可能会降低区域产业动态对本地产业基础的依赖性。关联法则指出中国区域需培育内生发展模式,围绕现有区域能力、技术和知识积累发展区域产业和实现区际产业优化布局与分工,逐步建立相关多样化的产业体系,增强区域韧性,支撑国内经济循环。  相似文献   

5.
公维民  张志斌  高峰  李瑞红  马晓梅 《地理研究》2021,40(11):3154-3172
基于微观企业数据从关联性视角对兰州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空间分布特征和模式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其区位选择因素的异同。研究表明:①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空间布局均呈现出以主城区为主体、外围局部地区为补充的“中心-外围”空间格局,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的主城区,制造业集聚区则呈现出明显的郊区化趋势,二者在空间上存在关联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可分性。② 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了以城市中心区和郊区国家级新区及卫星城镇为多元空间载体的“紧凑型-中心性”模式,制造业则形成了以国家级新区和产业园区为空间载体的“离散型-郊区化”模式。③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企业的区位选择需在产业环境、要素禀赋以及政策导向方面进行权衡,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较为关注区域整体发展氛围,制造业企业则更注重自然因素、区位历史和产业政策的影响。④ 传统型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区位选择受到地方化经济、区位资源禀赋的影响最为显著,现代型和高端型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则更容易受到政策的导引从而形成空间集聚;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主要依附在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且交通便利的地区,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倾向于具有产业政策优势及土地成本优势的开发区和新区布局,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受成本要素的制约较小且更加注重集聚经济的外部效用。  相似文献   

6.
胡瑾 《地理教学》2014,(15):11-15
地理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科整体知识结构的理解,以及知识间内在逻辑联系的把握。以"工业区位选择"为例,从学生层面分析其对区位选择理解上存在的问题,发现大多数学生没有形成结构清晰、融会贯通的知识结构,无法将一般性原理迁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因此,授课时围绕区位选择这一核心概念,从分析工业区位选择的初步知识入手,抓住主导区位因素,遵循整体原则、动态原则,引导学生理清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结构,从而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炼思维方法、实现知识的迁移。  相似文献   

7.
陈继革 《地理教学》2013,(6):33-34,47
正不同工业项目影响因素不同,同一工业项目(或特定地域)影响布局的因素又是变化的,不同地域影响布局的因素又不同等,不同地理事物又有不同的区位分布特点及规律,因此在进行工业区位分析时,既要从分析影响某个部门的主导因素出发,又要对特定区域地理事物分布进行多要素分析,而且还要学会客观地分析各个要素的利与弊;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又是发  相似文献   

8.
文化创意产业区位模型与浙江实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浙江省为例,基于区位熵方法借助从业人员数据刻画文化创意产业空间格局,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OLS模型,甄别驱动因素佐证文化创意产业区位模型。结果表明:① 市域尺度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区位规律不仅具有“资本空间”(杭州)集聚性,还具有“地方空间”(舟山、金华和台州)分异性;② 经济科教、政府支持、市场需求、环境、交通和地方性是重要区位因素,且不同重点行业、不同地理层级所受区位因素不尽相同;③ 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全行业区位特征主要是基础设施和管治双要素驱动型,8重点行业区位特征主要是“软因子”驱动型;④ 研究有助于提升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着力点与规划调控协同性。  相似文献   

9.
王跃华  慕岩 《地理教学》2011,(12):46-49
2009年11月,我和慕岩老师参加了中图社举办的中学地理教材实验区教学研讨会,主题是“案例教学”,分派给宁夏实验区在大会上做主题发言的课题是“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或工业区位)”。慕岩老师选择“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一节进行了交流。以下先展示慕岩老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和主要教学环节,然后以这节课为载体与同行们一起探讨地理“案例教学”。  相似文献   

10.
冰雪装备是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在构建冰雪装备分类框架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基于全国784家冰雪装备制造企业数据并匹配其专利创新数据,分析中国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发展的时空特征;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关联视角,探究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冰雪装备制造业历经起步发展、波动增长、冬奥周期3个阶段,高技术复杂度冰雪装备生产能力有限;北京冬奥会周期内冰雪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冰雪场地装备制造企业增长尤为明显。(2)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呈现专业化集群式发展特征。其中,冰雪场地装备制造企业集聚分布在河北、辽宁、黑龙江等传统冰雪产业强省,个人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在广东省集聚明显,配套装备制造企业集聚分布在浙江省。(3)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专利授权所反映的技术密集程度不高,且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基础雄厚的城市。(4)从产业动态演化视角来看,产业关联、区域关联、市场关联和政策关联是影响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产业相关多样化和冰雪市场规模是冰雪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机制相互作用、不断演化,共同塑造着冰雪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1.
作为地理学的入门性技术方法,经济地理区位分析无论是基本含义还是应用,无论是定性分析还是定量建模.都有大量的成果问世,已达到相对成熟的研究阶段.但灌河口的案例分析事实上昭示出了经济地理区位分析的新思路.本文将其归纳为经济地理区位分析的综合集成法,其基本含义是多时空尺度、多影响要素的综合集成分析.即不仅仅将经济地理区位静态地理解为一种相对位置关系.而是在考虑区位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关联的过程中进行经济地理区位的综合性分析,具体包括多要素综合分析法则、多尺度时空分析法则和多路径门户分析法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构了经济地理区位分析的理论框架,试图对经济地理区位(分析)这一地理学最为基本的知识、理论与方法,进行有一定新意的理论与方法论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关于老工业基地淄博市工业区位变化的地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和技术飞速进步的影响下,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老工业基地内部出现了新的工业区位并形成了新的产业集聚区。引起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以淄博实地调研为基础,分析了这种变化产生的动因。淄博市新工业区域的形成从一个侧面说明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潜力。在改革开放以后,国有企业自主权扩大以及大量非公有制的企业繁衍成为淄博工业发展的内动力,引起工业地理格局的变化。自然资源对工业区位的吸引力下降,专业市场区位的重要性上升,在淄博市的工业空间动态中反映也很显著。此外,政府因素和交通区位仍然起重要作用。企业在新工业区位的繁衍和集聚是老工业基地的活力所在,需要特别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3.
一、课程标准解读 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二期课改试行稿)中,“工业区位与工业区”属于“C”级教学要求,内容包括“工业区位条件及其变化”、“世界主要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等。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熟悉主要工业区位条件及其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并能“举出中国或世界主要工业区的实例,比较不同工业区的特点,分析工业区位条件及其变化”。  相似文献   

14.
企业是最基本的微观经济单元,研究企业管理者的区位决策行为能为园区的优化布局与企业的集群发展提供依据。基于企业的微观视角,在对已有研究梳理的基础上,建立了龙头企业集群发展的区位选择理论模型,采取半结构式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杨凌、渭南、吴忠、银川、定西、天水6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的企业进行抽样调查,结合结构方程模型从地理区位、政策环境、产业环境和园区环境等四个方面,对影响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区位选择的机理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 龙头企业集群发展的区位选择受4个变量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综合影响;从表象来看,影响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区位选择因素的直接效应强度依次是产业环境>政策环境>地理区位>园区环境;从本质来看,地理区位的差异性形成了政策环境的特殊性,两者又经连锁通道形成了产业环境的差异性与园区环境的优越性,从而对企业管理者的区位决策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即影响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区位选择因素的总体效应强度依次是地理区位>政策环境>产业环境>园区环境。  相似文献   

15.
青岛市海洋生物产业空间布局与区位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核密度分析和标准差椭圆法刻画青岛市海洋生物产业的空间演化及产业关联特征,运用条件Logit模型分析海洋生物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青岛市海洋生物产业的空间演变总体呈现单核集中到连片发展再到多中心集聚的格局,扩展趋势体现为老区向新区的辐射与扩张。②海洋生物产业与传统海洋渔业的空间分布范围均不断扩大,空间分布中心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但两类产业均向黄岛区集聚;海洋生物产业与科技资源的空间集聚范围基本一致,发展特征具有区域异质性。③成本因素、交通区位因素对海洋生物企业的区位选择影响最大;生产销售型企业的影响因素更为多样,对相关产业的布局以及交通区位条件的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下泛长三角FDI时空格局演化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华FDI的区域差异及其区位选择的演化过程与机制,受企业属性、产业特性及来源国和承接国社会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全球虚拟与实体经济波动、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与国家宏观政策新导向等内外部因素不断重构在华FDI时空格局演变过程与机制.基于路径依赖、外部冲击等理论分析框架,本文以泛长三角地区为例,首先从总量、行业与区位选择等方面分析了金融危机前后FDI的时空演变过程;其次通过计量模型对FDI区位选择影响因素演变过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金融危机前后泛长三角FDI区位选择及其影响因素转变遵循路径依赖动态演化模式,主要表现为原有演化路径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伴随市场环境、生产要素成本、创新环境、集聚经济和沉淀成本、制度环境等内外生因素影响,FDI总量、行业与区位选择的演化趋势也呈现出复杂性与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姜炎鹏  王鑫静  马仁锋 《地理科学》2021,41(10):1802-1811
人文?经济地理学非常重视地理事物的区位规律研究,经典区位论已从产业区位转向城市区位,直至人类社会进步核心动力的创新活动区位。人是创新的主体,创新人才区位研究是地理学、区域科学与经济学研究热点与难点之一。为此,系统梳理创新人才的多尺度区位选择及其空间集聚文献,辨析创新人才流动、区位选择与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关联逻辑,构建城市群创新人才区位选择与空间集聚分析框架,尝试解析创新人才区位选择及其空间集聚机理,进而提出分工深化与人才异质性背景下城市群创新人才集聚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8.
常跟应  张文侠  王鹭 《中国沙漠》2015,35(5):1376-1381
问卷调查了酒泉市和嘉峪关市的41家工业企业,收集了大型工业企业的资料,了解影响工业企业选址和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研究表明:韦伯工业区位论强调的成本因素和当地市场是影响内陆河流域工业企业选址和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成本因素是临近原料地和优惠政策;远离大经济中心和经济发达区的相对区位劣势制约大部分企业的发展;虽然只有少部分企业认为水量、水质和水价是企业选址和发展的制约因素,但分析认为,水资源短缺对当地工业发展有不利影响,而受访企业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些间接影响;相较其他城市,酒泉市企业选址中集聚经济因素的影响小。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本土并购双方的地理格局及其空间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加伟  陈雯  袁丰  魏也华  杨柳青 《地理科学》2019,39(9):1434-1445
借鉴已有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与计量模型等方法,重点分析省区空间尺度上中国本土并购双方企业的地理格局,从企业地域“根植性”视角探讨并购双方区位选择与空间关联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买方和标的企业在空间上呈现共同集聚特征,总体形成了与中国沿江沿海“T”形区域发展格局、“核心-边缘”城镇等级体系相似的地理格局;并购双方企业主要集聚于经济发达区域,虽然2010年代以来中西部省区企业参与并购投资事件有所增长,但省区间差异逐渐固化,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等大都市地区更多以买方角色主导企业跨区域并购,而中西部及资源型区域企业则多以并购标的角色为主;企业并购投资行为根植于地方经济社会和制度环境,买方和标的企业的区位选择机制较为相似,并购双方更偏好集聚于证劵和金融市场繁荣、区域创新系统完善、经济和产业基础雄厚的区域。  相似文献   

20.
正一、"工业区位"同课异构的必要性1.从考情分析:该考点是高频考点在广东省2012年高考文科综合(地理)《考试大纲》中,笔者就工业区位部分考纲要求解读如下:能使用和分析图文信息(区域背景、具体情景),分析工业的主导区位因素,判断其类型(如原料导向型、市场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