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佛子岭群是北淮阳地区分布较广的地层单位之一。主要岩石类型为长石石英岩、细粒石英岩、含蓝晶石英片岩和含石英白云质大理岩。变质矿物有蓝晶石、石格石、黑云母及白云母等。根据石榴石一黑云母矿物对计算温度约520℃,压力为0.3~0.5GPak。主变质作用年龄为378±24Ma。  相似文献   

2.
按照构造变形不同阶段变质矿物生长发育特征,浙西南陈蔡群变质作用可分为四个阶段。变质阶段Ⅰ与D_1变形同期,变质矿物共生组合为绿泥石+黑云母+白云母+斜长石+石英,相当于绿片岩相变质;变质阶段Ⅱ发生于D_1变形和D_2变形之间的静态期,变质矿物共生组合为+字石+石榴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变质温度范围为士5l0℃,压力为0.7GPa;变质阶段Ⅲ与D_2变形同期或稍后,变质矿物共生组合为矽线石+石榴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士钾长石,变质温度范围为600~650℃,压力为0.55~0.65GP3;变质阶段N发生在D_3或D_3之后,变质矿物共生组合为绿泥石+白云母,相当于低绿片岩相变质。根据构造变形不同阶段变质温度、压力变化所建立起来的p-T-D轨迹,能够用来反映浙西南陈蔡群变质作用发生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3.
华中高压-超高压变质富铝岩石为陆壳岩石经变质而成,其典型的岩石类型为蓝晶石黄玉石英岩。矿物温压计估算其p-T条件为T=700℃,p=1.2GPa;高温高压实验结果表明,蓝晶石+黄玉组合在T=1000~1200℃,P=3.1~3.77GPa范围内可以稳定存在,是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产物。在蓝晶石石英岩中发现柯石英及柯石英假象,区域上其它岩石组合也有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的证据。变质富铝岩石为榴辉岩相变质作用产物,从而证明陆壳岩石可以经历>2.0GPa的变质压力条件。  相似文献   

4.
南秦岭造山带分布于商丹和勉略两条缝合线之间,其东段变质地层以志留系和泥盆系为主,包括少量的震旦系和上古生界。主要岩性包括变质泥质岩、石英岩、大理岩和少量的变质基性岩及片麻岩等。根据野外分布和显微组构特征发现这些岩石至少遭受了两期变质作用:早期为递增变质作用,它以佛坪地区的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为中心,向外依次变为低角闪岩相(十字石—蓝晶石带)、绿帘角闪岩相(石榴石带)和绿片岩相(绿泥石和黑云母带),变质时代约为220~260 Ma。麻粒岩相以出现二辉石为特征,包括基性和中酸世麻粒岩等,野外只见于佛坪县城附近。高角闪岩相在泥质岩石中的矿物组合为夕线石-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其变质条件为t=688~693℃,P=0.5~0.6 GPa;低角闪岩相在泥质岩石中的矿物组合为蓝晶石(十字石)-石榴石-黑云母-白云母-斜长石-石英,其变质条件为t=570~598℃,P-0.7~1.0 CPa;绿帘角闪岩相在泥质岩石中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黑云母-白云母-斜长石-绿泥石-石英,变质条件为t=518~545℃,P=0.5~0.8GPa;绿片岩相的矿物组合为白云母-绿泥石-石英-斜长石-(黑云母),其变质压力为0.6~0.65 GPa,温度可能为400~450℃。采用Spear提出的吉布斯方法,以石榴石变斑晶的环带变化得到高角闪岩相、低角闪岩相  相似文献   

5.
新疆阿尔泰造山带变质作用演化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阿尔泰造山带发育了一系列低压红柱石型与中压蓝晶石型变质带.红柱石型变质带发育了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带、十字石-红柱石带、矽线石带、矽线石-堇青石带:蓝晶石型发育了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十字石带、蓝晶石带、矽线石带.中压的蓝晶石序列估算温度为445~747.6℃,压力为0.64~0.95GPa中压序列随变质作用增加.压力有增高趋势:低压的红柱石序列温度445~681℃.压力0.3~0.8GP乱自十字石带后.压力明显降低.可能是靠近热源而导致早期中压痕迹消失.因此红柱石型变质带不是一个正常的变质演化系列.蓝晶石型变质早于红柱石型变质.蓝晶石型变质序列可能与晚古生代弧-陆碰撞事件有关.红柱石序列的形成可能与碰撞相关的广泛花岗岩体侵入及中压岩石抬升有关.  相似文献   

6.
吉南新太古代泥质片麻岩出露于龙岗岩群四道砬子河岩组中,本文通过系统的岩相学、矿物化学、激光拉曼和锆石U Pb同位素年代学等分析,研究其变质演化特点、变质作用时代及构造意义.结果表明:龙岗岩群四道砬子河岩组泥质片麻岩记录了3个变质演化阶段,其中峰前期进变质阶段(M1)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白云母;峰期变质阶段(M2)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矽线石+钾长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达到麻粒岩相;峰后期退变质阶段(M3)以矽线石转变为蓝晶石为特征标 志,矿物组合为蓝晶石+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白云母.变质矿物地质温压计限定其变质作用,峰前期(M1)T 为468~515 ℃,p 为(3.8~4.3)×105 kPa;峰期(M2)T 为703~760 ℃,p 为(6.6~7.1)×105kPa;峰后期(M3)T 为552~591℃,p 为(5.5~6.0)×105kPa;具有典型的近等压冷却型逆时针变质作用p T 演化轨迹特征,可能是在地幔柱与岩石圈相互作用的环境中变质作用与大量的幔源岩浆底侵作用有关.LA ICP MS锆石U Pb定年结果显示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时代为2495~2442Ma,属于新太古代变质热事件产物.  相似文献   

7.
浙西南陈蔡群变质阶段划分及变质作用p—T—D轨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构造变形不同阶段变质矿物生长发育特征,浙西南陈蔡群变质作用可分为四个阶段,变质阶段I与D1变形同期,变质矿物共生组合为绿泥石+黑云母+白云母+斜长石+石英,相当于绿片岩相变质;变质阶段Ⅱ发生于D1变形和D2变形这间的静态期,变质矿物共生组合为十字石+石榴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白云母,变质温度范围为±510℃,压力为0.7GPa;变质阶段Ⅲ与D2变形同期或稍后,变质矿物共生组合为矽线石+石榴  相似文献   

8.
在相山铀矿田的早-中元古代变质基底中,出露一套云母片岩。按照片岩中的变质特征矿物,可划分为黑云母带、石榴石带和十字石带,与著名的巴罗带中的三个变质带相对比具有相同的矿物组合。该套片岩主要由富铝矿物十字石、铁铝榴石和大量黑云母组成,因而其原岩以粘土岩为主。由于片岩中含有大量黑云母和石榴石,这为利用石榴石、黑云母探讨变质作用的温度压力条件提供了方便,利用矿物温度压力计得到的温度为500~600℃,压力约0.5Gpa。在晚元古代以前该地区至少发生过两次热动力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9.
集安岩群黑云母的化学成分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云母系集安岩群主要变质矿物之一,其化学组成TiO_2平均含量3.31%,Al_2O_318.29%,Al ̄Ⅵ0.31、X_Mg值0.54,形成于高角闪岩相。黑云母微区成分不均匀,周围与长英质矿物相接触的黑云母,内部成分受变质峰期后扩散作用的影响甚微,与石榴石相邻的黑云母边缘具有扩散环带。因此,通过黑云母和石榴石晶体中心成分及两者的边缘成分,可以分别获得接近变质峰期和Fe-Mg交换反应封闭时的温度。  相似文献   

10.
点苍山-哀牢山变质杂岩带变沉积岩的变质演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王舫  刘福来  刘平华 《岩石学报》2013,29(2):630-640
点苍山-哀牢山变质杂岩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大理-元江-元阳-河口一带,出露规模达数百千米,是扬子板块和印支陆块之间的一条重要构造带.该变质杂岩带主要由各类正片麻岩、副片麻岩、大理岩所组成,夹有斜长角闪岩、石榴辉石岩和超镁铁质岩石的透镜体或团块.其中,变沉积岩如含夕线石和蓝晶石的片麻岩类岩石保存了多阶段的矿物组合及异常复杂的矿物相转变关系.详细的岩相学、成因矿物学以及矿物相转变关系分析表明,变沉积岩系经历了早期进变质阶段(M1)、峰期角闪-麻粒岩相变质阶段(M2)、峰后近等温减压(脱水熔融)阶段(M3)以及晚期退变质阶段(M4)的变质演化.其中,M1阶段的稳定矿物组合为石榴石+斜长石+白云母+石英+十字石±蓝晶石±黑云母±钾长石,M2阶段的稳定矿物组合为石榴石+黑云母+蓝晶石/夕线石+斜长石+石英、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钾长石±夕线石,M3阶段的共生矿物组合为石榴石+黑云母+夕线石+斜长石+石英,M4阶段的矿物组合为黑云母+白云母+斜长石+石英±钾长石±石榴石等.通过传统GB-GASP温压计和二云母温度计的估算结果,配合P-T视剖面定量计算,确定早期进变质阶段(M1)的温压条件为T=560 ~ 590℃,P=5.5 ~6.3kb,峰期角闪-麻粒岩相阶段(M2)的温压条件为T=720~ 760℃、P=8.0~9.3kb,峰后近等温减压阶段(M3)的温度压力条件为T=640~760℃,P=5.0~7.3kb,晚期退变阶段(M4)的温压条件为T=521~648℃,P=4.0~5.0kb.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点苍山-哀牢山变沉积岩记录了典型碰撞造山带型式的顺时针P-T演化轨迹,表明点苍山-哀牢山变质杂岩带的形成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之间的俯冲-碰撞存在密切的成因关系.  相似文献   

11.
鲁东造山带榴辉岩变质作用特征及其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岩相学研究表明,广泛发育鲁东造山逞中的榴辉岩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类为含柯石英及其假象榴辉岩;么二类为含蓝晶石 、黝帘石及多硅白云母等榴辉岩;第三类为石榴石-绿辉石-石英组合榴辉岩;第四类为(角闪石)石榴石-辉及有关岩石(非典型“榴辉岩”)。这四类榴辉岩峰期前进变质矿物共生组合及P-T条件估算结果均显示它们应属于高温与超高压变质作用产物,其变质作用PTt轨迹表现为顺时针演化趋势,反映出板块俯冲碰  相似文献   

12.
陈能松  拜永山 《地球科学》1999,24(2):116-120
清水泉高级变质岩片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昆中多旋回俯冲碰撞构造混杂岩带内,由高角闪岩相--座粒岩相变质的麻粒岩、斜长角闪岩、片麻岩、变粒岩和大理岩组成、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一套形成于后太古宙以来的火山--沉积岩系、顶峰期典型矿物共生组合为石榴石+蓝晶石+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金红石和石榴石+紫苏辉石+斜长石+石英,属中压相系,变质温度压力条件为(850±50)℃和高于1.0GPa,石榴石中x(  相似文献   

13.
豫西东秦岭造山带低压变质带的变质变形和变质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豫西西峡北部低压变质带受到4次变形改造。低压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D1和D2变形间期,形成黑云母-红柱石、石榴石-红柱石、十字石-红柱石和堇青石-红柱石4个递增变质带。由矿物变质反应识别出堇青石-红柱石带p-T趋势具有减压增温特点,这一演化特征可能反映变质作用具有地壳拉张的地球动力学特点。  相似文献   

14.
南苏鲁超高压变质带东海ZK703钻孔榴辉岩的变质作用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张泽明  许志琴 《地质学报》1999,73(4):321-333
东海ZK703钻孔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钻孔深558m穿过的岩性主要为榴辉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和石榴橄榄岩,及少量多硅白云母石英片岩,石榴石多硅白云母英片岩,蓝晶石石英岩和硬玉石英岩,钻孔揭示榴辉岩呈层状产出,具中等倾角,稳定延利到钻孔深度以下。超高压矿物或其后成合晶假象在这些岩石中的保存,以及岩石之间的接触关系表明,这是一个整体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的表壳岩和基性一超基性岩组合,据原生次要矿物,  相似文献   

15.
北秦岭官坡地区高压—超高压榴辉岩岩相学及变质作用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北秦岭官坡地区的榴辉岩及含柯石英榴辉岩产在帮岭岩群的北侧,主要由绿辉石和石榴石组成,部分石榴石和绿辉石中含柯石英包体。此外还含有退变质的多硅白云母、角闪石、黝帘石和纳长石等矿物,根据变质矿物之间的替代关系及共生组合规律,榴辉岩退变质作用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代表性矿物组合依次为:柯石英+绿辉石+石榴石;石英+绿辉石+石榴石;多硅白云母+绿辉石+石榴石+石英;角闪石+斜长石+白云母+黑云母。这四个  相似文献   

16.
清水泉高级变质岩片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昆中多旋回俯冲碰撞构造混杂岩带内,由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的麻粒岩、斜长角闪岩、片麻岩、变粒岩和大理岩组成,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一套形成于后太古宙以来的火山-沉积岩系.顶峰期典型矿物共生组合为石榴石+蓝晶石+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金红石和石榴石+紫苏辉石+斜长石+石英,属中压相系,变质温度压力条件为(850±50)℃和高于1.0GPa.石榴石中x(Sps)成分剖面平坦,近边缘略为上升,x(Alm),x(Pyr)和x(Grs)仍保留了较好的生长环带特点.p-t轨迹为顺时针型,记录了古-中元古代之交或晋宁运动期间强烈的碰撞构造事件.  相似文献   

17.
柳树沟动力变质成因蓝晶石矿的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蓝晶石类矿物※原料对发展现代工业和尖端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自1978年开始进行蓝晶石类矿物资源的普查工作以来,国内已发现多处蓝晶石产地。在成因上,它们几乎都属于前寒武纪区域变质类型,以片岩——片麻岩型为主,石英岩型较少,“伟晶岩型”罕见。据目前所知,吉林柳树沟石英岩型蓝晶石矿,是国内唯一属动力变质成因的蓝晶石矿。它在成因、成矿时代、原岩、变质矿物组合及成矿作用等方面,具有同区域变质类型明显不同的特点。这些特点,在已有矿床学和变质作用论著中,尚未得到明确阐  相似文献   

18.
采用激光拉曼技术,确认内蒙古中南部孔兹岩系锆石中保存进变质阶段矿物组合蓝晶石 钾长石 石英 磷灰石,蓝晶石 石榴石 钾长石 石英;峰期阶段矿物组合夕线石 石榴石 钾长石 石英,夕线石 石榴石 钾长石 石英 磷灰石。表明孔兹岩系在变质过程中矿物组合及相应的PT轨迹经历了自蓝晶石稳定区向夕线石稳定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董昕  张泽明  田作林  李冰 《地质学报》2019,93(10):2446-2462
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拉萨地体不仅记录了中生代的新特提斯洋俯冲及随后新生代的印度-欧亚板块陆陆碰撞造山作用,而且还记录了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南、北拉萨地体的拼合作用。本文对拉萨地体东部东久地区的片岩和脉体进行了岩石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片岩经历了峰期高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和部分熔融,中压角闪岩相退变质过程以及晚期的降温、降压过程。片岩记录了峰期矿物组合蓝晶石+石榴石+黑云母+斜长石+钛铁矿+石英,退变质矿物组合石榴石+夕线石+堇青石+黑云母+斜长石+钛铁矿+石英,晚期退变质矿物组合堇青石+黑云母+白云母+绿泥石+斜长石+钛铁矿+石英。相平衡模拟研究表明,片岩的峰期变质作用温度、压力条件约为720℃、0.9GPa;退变质条件约为670℃、0.59GPa以及480℃、0.12GPa。全岩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含石榴石长英质脉体具有显著的Eu元素正异常(δEu=3.57),为斜长石堆晶的产物。锆石U-Pb年代学表明,片岩和脉体在早侏罗纪的181 Ma和195 Ma发生了变质和部分熔融作用。本文结合已发表研究结果表明,东久地区的高级变质岩可划分出不同的构造岩片,在早侏罗纪先后经历了相似温、压条件的变质作用,为南、北拉萨地体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胶北地区早前寒武纪孔兹岩系的变质演化   总被引:23,自引:22,他引:1  
王舫  刘福来  刘平华  刘建辉 《岩石学报》2010,26(7):2057-2072
在胶北地区出露大面积早前寒武纪孔兹岩,主体岩石为富铝片岩-片麻岩,夹有大理岩等变沉积岩。岩相学、成因矿物学和变质反应性质的研究以及温压条件估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孔兹岩系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质演化。早期进变质阶段(M1)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及其内部的黑云母+斜长石+石英;峰期中-高压麻粒岩相变质阶段(M2)的矿物组合以含蓝晶石的麻粒岩相矿物组合为标志,该阶段最高的温压条件可达760℃、10.0kb;峰后近等温减压麻粒岩相退变质阶段(M3)发生一系列典型减压反应,以新生堇青石的出现为标志,形成了含堇青石的中-低压麻粒岩相矿物组合,稳定的温压条件为750~800℃、4.0~5.4kb;晚期降温退变质阶段(M4)以石榴石转变形成细小黑云母等退变矿物为特征,该阶段的温压条件为550~650℃、4.0kb。孔兹岩系变质演化P-T轨迹具有顺时针型式,先后经历了近等温减压(ITD)和近等压冷却(IBC)的P-T演化,标志着胶北地区早前寒武纪孔兹岩系曾经历了地壳加厚-构造隆升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