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牛顿力学引力模型构建城区商业片区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将商业用地中经济联系密切的集约利用片区与低度利用片区进行关联,借助集约利用商业片区对低度利用商业片区的经济牵引作用,辅以交通优化策略,增大关联片区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实现了对低度利用商业片区集约利用潜力的充分挖掘,同时缓解了集约利用商业片区交通与人口承载压力。该开发模式为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挖掘提供了新思路,有利于解决当前城市建设用地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2.
利用四期不同年份的TM影像对重庆市主城核心区进行基于双差模型的建设用地变化检测试验。试验表明,利用TM第三和第四波段影像进行单差处理,可有效发现城市建设用地和水体信息。在水域范围已知的情况下,可进一步对城市扩展方向定性分析。而基于双差模型的变化检测方法能够对城市区域扩展规模进行定量的宏观监测,从而有效满足国土管理、城市规划等工作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近年城市化迅猛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制约,为了能够有效平衡城市建成区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本文利用ArcGIS从沈阳市两期影像数据入手,联合统计数据进行城市扩展分析,提取出扩张强度指标、城市重心坐标、城市紧凑度指标、城市用地分形维数等一些指标,并利用灰色关联模型确定影像建设用地规模的主要因素,分析沈阳市建成区扩张规律,利用土地利用模型(MLU)预测得到沈阳市建设用地规模将在2084年到达极限,从而为政府决策和城市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结合地理国情监测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以及空间分析等方法对某地土地利用总体变化和专项土地利用类型如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基础设施用地情况进行监测分析,为城市政府部门在城镇化建设、城市管理、城市规划等提供科学的地理情报支持。  相似文献   

5.
通过岭回归分析方法,尝试构建STIRPAT定量模型,进而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对长株潭城市建设用地扩展的作用程度。首先,利用统计数据,从城市建设面积扩展动态度和扩展强度两个指标分析了1995—2014年长沙、株洲和湘潭3个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阶段性特征;然后选定非农业人口、GDP、工业总产值、固定投资总额和第三产业增值作为建设用地扩张的驱动因子,应用岭回归分析方法拟合STIRPAT模型,构建出长株潭建设用地扩展驱动的量化模型。结果表明: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非农业人口分别是长沙、株洲和湘潭建设用地扩张的第一驱动因子;非农人口增长引发对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使得其在3个城市的驱动模型结果中均表现出较强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协调度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将协调度模型应用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中,首先介绍了协调度、协调发展度的基本原理以及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综合指标,然后介绍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基本流程,并以海南省为例,将协调度模型应用到海南省集约用地评价中,得出海南省土地投入产出水平和土地利用程度的和谐程度及集约度,分析出1997~2004年海南省的集约用地水平,最后分析该模型应用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中的利弊。  相似文献   

7.
GIS支持下的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点讨论影响城市建设的因素、城市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选取和确定权重的方法.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以昆明市为例,介绍如何利用GIS技术实现城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今后城市发展用地的选择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解决从多源异构、多维的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数据中深入挖掘有效信息的难题,从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数据仓库构建的需求出发,对空间数据仓库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探讨,包括数据立方体、维、度量、事实等。同时,以城市建设用地利用为主题,建立了多维数据模型,提出了构建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数据仓库的具体流程与方法。并以北京市中心城区的建设用地利用为例,从建设高度、建筑基底面积等角度研究了北京市城市建设用地的利用强度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小城市发展是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县级市是中小城市的重要一环,县级市城市建设用地的合理利用对中小城市发展尤为重要。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和Theil系数对湖南省县级市建设用地的时空差异进行分析,得出其城市建设用地存在时空差异明显、变化不稳、空间差异分布散点化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湖南省县级市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提出了相应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以南京市为例,构建人工蜂群元胞自动机(CAABC)模型,对2000—2007年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以实现CAABC模型的校正,并以2007—2015年的土地利用变化为案例,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模拟结果总体精度(OA)2007年为87.79%,2015年为80.61%;模拟结果的品质因数(FOM)2007年为21.23%,2015年为19.25%。基于CAABC模型和马尔可夫链预测未来城市土地总量,对南京市2025和2035年的土地利用格局进行了预测,对城市扩张和生态用地被侵占现象进行分析。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未来20年的城市扩张主要以牺牲耕地和林地为代价,2025和2035年80%的城市扩张面积来源于对耕地面积的侵占,17%的城市面积扩张是由2015年的林地转换得到的。研究表明,准确模拟、预测未来城市格局及评估城市扩张能够对生态用地侵占,以及为决策者合理规划城市、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基于LANDSAT7 ETM+影像,采用计算机非监督分类、监督分类与人工解译相结合的方法制作土地利用覆盖图的过程和所采用的关键技术,给出了适用于规模化生产土地利用覆盖数据的工艺流程图。使用该方法制作的十一种分类要素的北京地区1:5万土地利用覆盖图,平均分类精度为84.85%,可以满足一般用户对土地利用覆盖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In most of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cities are expanding due to urbanization. To cope-up with problem, planners/decision makers need up-to-date physical data base for proper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cities. Such data base can be generated quickly through aerial/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In this ‘Case Study’ of Chiangmai, Thailand, sequential aerial photographs and SPOT image were used for urban landuse change studies. A comparison was also made for the growth studies of SPOT and aerial photographs. The analysis of study revealed that maximum agriculture land was converted to urban landuse. Urban growth of the city found to be 3.5 times less in case of SPOT results compared to aerial photographs. Urban landuse change was observed all around the city.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城市发展对用地资料的需要,采用彩红外航空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对杭州西湖风景区的用地情况进行调查,文中介绍这次工作的技术路线、航空遥感资料判读与用地图编制、资料建库与应用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城市用地现状遥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此文主要介绍利用航空彩红外像片对重庆市城市用地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过程,详细论述了进行城市用地类型解译的方法、解译标志与影像特征,基本查明了重庆市城市用地面积和现状分布,在此基础上分析讨论了重庆市城市用地现状的特点,指出了城市用地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利用图件遥感快速更新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深圳市为例 ,简要介绍了运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图快速更新的方法和流程。该方法以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 ,结合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和变更资料 ,采用影像融合和计算机自动变化提取技术 ,同时综合多源信息 ,以人机交互知识解译方式提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 ,辅助应用 GPS对变化信息进行外业实地调查 ,从而快速更新深圳市土地利用栅格图。该方法可快速、及时地获取和掌握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数据 ,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利用、规划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Visual interpretation of satellite data products coupled with field checking is a very useful technique of finding out the physical growth of urban centres. The expansion of urban centres is very fast and conventional ground methods are slow and in-accurate because by these methods, delineation of built-up area is difficult. Mapping and monitoring the urban sprawl, as a result of urban decay of city centre, at regular intervals is very essential for urban planners to understand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on the urban periphery and subsequently to regulate it. In this study, various data products like Landsat MSS, TM, Toposheets were used to find out the growth of Delhi urban area since 1975 to 1988. Thematic Mapper imagery was used to prepare a broad landuse/land cover map of Delhi and environs. This study was very useful in finding out the potential, as well as shortcomings of satellite data products in the study of various urban aspects.  相似文献   

17.
国土调查多角度实景举证照片具有视角多、分辨率高、层次丰富和剖面清晰的特点,透视且细致地刻画了土地利用图斑赋存状况和场景,弥补了遥感影像单一天顶视角的不足。本文基于语义分割提出了一种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实景照片土地利用场景分类方法,多语义标记照片场景,语义组合智能判定照片土地利用类别。该方法成功地应用在第三次国土调查照片自动核查工作中,减轻了人工判读工作量,提高了土地利用场景自动识别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长期以来都存在着用地粗放的问题,导致用地结构不合理,土地闲置与浪费现象,文章在国土资源部土地潜力评价的基础上,引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变定性评价为定量评价。通过构建土地潜力评价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和数据抽取技术,搭建土地潜力评价的时间结构分异模型,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及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分析导致土地潜力变化的主导因素,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方面的高效益的分工与协作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The case study of Kanpur demonstrates the use of air photo approach to collect physical data, mainly landuse in central area. The study reveals that very less percentage of vacant land exists in central area for future development. Though this area consist CBD, even then commercial landuse accounts to be only 10% of total area. Selective landuse inventory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for the landuse categories, commercial, industrial and vacant. Reliability of aerial photo-interpretation of over all landuse map found to be 91–95% and each sub-class of landuse reliability for omission and commission error found to be within limits for planning and design purpose.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