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概括介绍了北京市地质遗迹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依据2007年开展的"北京市地质遗迹资源及其保护现状综合调查"项目,将北京地区的地质遗迹分为7大类31个亚类170处,针对不同类型地质遗迹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了阐述,并从2000年以来北京地区地质公园和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的申报建设情况、管理体系建设、环境保护和管护设施建设、摸清资源家底和制定规划等方面,阐述了北京地区地质公园及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情况和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现状。  相似文献   

2.
岩溶地貌是整个鄂西南地区综合价值最高、数量最丰富、可代表全区地质遗迹典型特色的地质遗迹类型,具有重要保护与开发利用价值。基于全省重要地质遗迹调查项目,按照地质遗迹调查标准有关要求,通过对前人成果系统收集整理并开展补充调查,筛选汇总鄂西南全区重要岩溶地貌地质遗迹25处。本文将岩溶地质遗迹分为地表类型、过渡类型、地下类型三种类型,结合典型地质遗迹点对岩溶地貌的形态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为鄂西南地区地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是热带雨林内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地质遗迹所赋存的地质环境,是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条件。推进地质遗迹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全面系统的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工作,依据《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 0303- 2017),本文系统的总结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重要地质遗迹资源的特征和分布,对其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综合分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多样,以基础地质和地貌景观大类为主,包括重要化石产地类、岩土体地貌类、水体地貌类以及火山地貌类4类,古生物群化石产地、岩溶地貌、侵入岩地貌、碎屑岩地貌、瀑布、火山岩地貌6个亚类,共计21处重要地质遗迹点。其中,世界级地质遗迹点的有1处,省级地质遗迹点17处,省级以下地质遗迹点3处。通过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评价,为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思路。  相似文献   

4.
近日,由河南省地矿局地球物理勘查队申报的中央财政两权价款项目《河南关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获批,共获项目款750万元。据悉,该项目为河南省国土资源厅2009年申报的最大地质遗迹保护项目。  相似文献   

5.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是热带雨林内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地质遗迹所赋存的地质环境,是热带雨林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条件。推进地质遗迹资源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是建设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全面系统的地质遗迹调查评价工作,依据《地质遗迹调查规范》(DZ/T 0303- 2017),笔者等系统的总结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重要地质遗迹资源的特征和分布,对其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综合分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类型多样,以基础地质和地貌景观大类为主,包括重要化石产地类、岩土体地貌类、水体地貌类以及火山地貌类4类,古生物群化石产地、岩溶地貌、侵入岩地貌、碎屑岩地貌、瀑布、火山岩地貌6个亚类,共计21处重要地质遗迹点。其中,世界级地质遗迹点的有1处,省级地质遗迹点17处,省级以下地质遗迹点3处。通过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评价,为国家公园内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四川达古冰山地质公园拥有冰川、钙华、高山湖泊等重要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价值巨大。通过野外调查与相关资料研究,对公园地质遗迹资源进行整合梳理,建议将公园划分为三个等级的地质遗迹保护区,并提出对各级保护区的主要保护措施以及冰川、钙华两类公园核心地质遗迹的主要保护措施。望本研究结果能对四川达古冰山地质公园的进一步建设、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其它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重要地质遗迹主要包括基础地质类.地貌景观类和地质灾害遗迹3大类。本文叙述了重要地质遗迹资源的分布特征,并对地质遗迹形成演化做了介绍,为地质科研教学和地质旅游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范宏喜段金平)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下达,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牵头组织,北京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等六家单位参加的"华北平原地面沉降调查与监测"项目,经过全体项目人员历时5年的辛勤劳动和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项目要求的各项任务,于近日通过成果验收,获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质遗迹资源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地球形成与演化过程中,由于内外动力共同作用形成了众多具有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地质遗迹是地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地质遗迹的保护也是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部分。中国地质遗迹资源丰富,主要有地层剖面、构造剖面以及古生物化石等。本文系统总结我国地质遗迹分布现状、地质遗迹调查工作进展情况和遗迹保护现状,分析了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0.
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拥有冰川地貌、变质岩、构造形迹与峡谷、湖泊等重要地质遗迹资源。通过野外调查与相关资料研究,对大理冰期剖面、苍山两处地质遗迹景观的科学、美学、科普教育、地学旅游、人文价值进行了全面分析,与国内、国际同类型地质遗迹景观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其能达到世界级地质遗迹景观。本研究结果可供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参考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四川地质学报》2020,(2):332-337
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拥有冰川地貌、变质岩、构造形迹与峡谷、湖泊等重要地质遗迹资源。通过野外调查与相关资料研究,对大理冰期剖面、苍山两处地质遗迹景观的科学、美学、科普教育、地学旅游、人文价值进行了全面分析,与国内、国际同类型地质遗迹景观进行了对比研究,认为其能达到世界级地质遗迹景观。本研究结果可供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参考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张毅  李自涛 《河南地质》2012,(11):34-34
日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北京召开“河南省地质遗迹调查与区划及示范研究项目成果验收会”,河南省地质调查院完成的((河南省地质遗迹调查与区划及示范研究项目报告》被评为优秀成果报告。  相似文献   

13.
初论地质遗迹景观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地质遗迹景观调查评价是地质遗迹保护与培育的一项最基础性工作,也是建立地质公园体系最重要的基础资料。通过对地质遗迹的分类探讨,叙述了地质遗迹登录内容、记录格式,以及地质遗迹的评价方法、地质遗迹区划原则和等级、地质遗迹保育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南京栖霞山地质遗迹调查与地质公园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栖霞山地区地质研究历史较早,基础地质资料丰富,但尚未开展专门的地质遗迹调查。首次对栖霞山地区地质遗迹进行了较全面的实地调查,筛选出较重要的地质遗迹67处,并划分为7大类13类15亚类,分析了主要地质遗迹的资源特征,评定出国家级地质遗迹6处,省级地质遗迹25处,说明栖霞山地质遗迹等级已达到国家地质公园标准。论述了栖霞山地质公园建设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规划及建议,为栖霞山地区地质公园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临沭县县委、县政府的关怀支持下,临沭县国土资源局和旅游局联合山东省地质科学实验研究院于2011年3月4日至5日进行了临沭县地质遗迹野外现场调查工作,初步认定了沂沭断裂带(临沭段)区域构造、曹庄镇恐龙足迹化石、岌山丹霞地貌、常林钻石典型矿物产地和沭河古道风景河段为较典型的地质遗迹,应尽早开展研究与保护。  相似文献   

16.
地质遗迹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妥善处理好高城镇化水平区域的地质遗迹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是推动地质文化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措施之一。天津市的地质遗迹保护与利用工作因存在调查程度低、家底不尽清晰、分类方案不够规范、缺乏整体评价等问题,未能有效开展。基于对天津市全域地质遗迹调查的最新数据和对以往调查成果的整合...  相似文献   

17.
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维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场所,是人类顺应自然、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最好结合点。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为科学地认识和了解这亿万年来莱阳盆地的演化变迁保留了十分珍贵的证据资料。该文介绍了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类型,并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张艳 《辽宁地质》2014,(11):62-62
由辽宁地勘院完成的《辽宁省葫芦岛建昌中生代化石产地保护项目——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最终成果日前通过验收。专家表示,该项成果的取得,对提高辽宁古生物化石研究程度及化石资源保护上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西藏日喀则地区地质遗迹种类丰富、特色显著,然而对地质遗迹的类型和分布特点还缺乏深入研究,制约了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本文在地质调查以及对已有地质学、地理学资料收集、分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日喀则地区的地质遗迹类型、分布和重要地质遗迹的特点,将地质遗迹划分为3个大类、11类和22个亚类,明确了不同类型地质遗迹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采用SWOT方法对日喀则地质遗迹保护与利用的优势和风险等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强地质遗迹研究与评价、提高地质遗迹科学价值认知程度、构建地质遗迹与其它资源和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一体化体系应是未来地质公园建设应采取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20.
北京素有中国地质工作摇篮之称,在几亿年的地质演变长河中,受不同时期的地质作用,形成了形态多样、类型独特的地质奇观。众所周知,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资源,合理的规划、利用和保护能为地质科研教学、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为遏制地质遗迹破坏的趋势,建议制定北京市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并分期实施,近期对区内已遭严重破坏的地质遗迹进行抢救性保护,初步探讨北京地质遗迹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