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当代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已充分考虑到城市地质背景(地质环境)这一根本因素。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城市规划也开始注意到地质环境所起的控制作用。通过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实践,认识到地质环境对城市的性质、规模、城市布局和发展方向等起着制约和导向作用。国内外城市规划的大量实践证明,忽视地质因素在城市规划布局中的地位,难免造成规划建设中的失误,甚至带来严重后果。据了解,我省许多重要城市的总体规划,有的已经完成,有的正在编制。但就规划的内容来看,不同程度上忽略了城市地质(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工程地质及环境  相似文献   

2.
阎浩 《地质与勘探》2020,56(4):852-861
随着近年来的城市地质学科发展,城市地质在促进和推动城市建设成效上暴露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对城乡规划需求了解不够,提交的地质成果实用性较差;城市地质调查工作理念落后,难以适应构建美好"人居环境"的要求;城市地质工作体系构架不足等。本文从城市规划与城市地质环境的关联角度出发,系统梳理了我国的城市地质工作中的现状,深层次探讨了城市地质与规划衔接层面的问题。通过地质调查对城乡规划的支撑性要素的表达,阐述了城市规划与城市地质的相关性,为城市地质工作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在今天"大地质"的背景下,对于城市地质这种跨界"产品"而言,应该走一条"以人本化服务"为核心思想的道路。本着"大地学"观的思想,在城市发展中,按照城市规划体系搭建城市地质工作构架,将城市地质工作划分为总体规划地质阶段、详细规划地质阶段与专项规划地质阶段。以"嵌入"的方式融入城市建设当中,形成地上加地下的协同表达模式。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旨在为城市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的城市地质工作,正在向前发展.城市地质工作是一项工作内容广泛、地区范围局限、已有资料丰富、需要成果迫切的综合性地质工作.如何从城市地质工作特点出发,选择和确定一些使城市地质工作能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工作方法,愈来愈为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4.
武汉市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若干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地质问题的解决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本文对武汉市城市地质环境及场区地震、环境地质因素、江、湖水质、洪泛及地面渍害、三峡工程及影响等进行了论述。从而认为应把研究和防治武汉城市环境地质灾害及环境恶化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的工作来开展,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管理的大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5.
《广西地质》2012,(5):56-56
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日前下发《关于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与修改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改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结构和布局安排。若在规划调整和修改过程中虚报资料,或弄虚作假骗取批准、  相似文献   

6.
城市地质工作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回顾了国内外城市地质工作的发展历程,阐述了中国城市经济区地质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内容。由于中国城市的规模、性质、资源承载力、地质环境特征不同,城市地质调查、评价的对象、内容也有所差异。城市地质工作具有学科的综合性、地域的独特性、工作的持久性、方法的多样性等一系列特点。城市地质工作拟在基础地质调查、主题填图、综合评价研究3个层面上展开。城市地质调查评价涵盖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安全、灾害评估和信息集成四大主题。  相似文献   

7.
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面向海洋发展的战略,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需求。文章充分分析了上海海岸带陆域和水域大量工程地质钻孔资料,以第四纪地质研究成果为构建基本原则,构建了海陆一体工程地质结构,共划分出了10个工程地质层和19个亚层及次亚层,分析得出了主要特殊土体有冲填土、软土、液化砂土等。文章评价了海陆一体工程地质条件,受古河道切割影响工程地质条件总体较为复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工程地质条件分区,为沿江沿海工程建设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系统研究国内外城市地质学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基础上,系统分析并拓展了城市地质学的内涵与外延;根据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提出了保证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地质安全是城市地质学理论研究的根本任务和永恒主题;明确提出了城市地质学研究的三个科学问题,即城市选址安全底限问题、城市发展规模上限问题、城市发展可持续性问题;由此构建了区域地质条件适宜性评价、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城市地质作用研究,三方面的城市地质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金阳县城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且脆弱,属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研究县城区的整体地质环境条件特征为金阳县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提供依据.研究工作以金阳县城区的地貌形态、地质构造和地层结构特征为着眼点,通过大量的工程地质测绘及控制性物探、钻探工作后发现,县城区的堆积物台地具有一定的冲洪积、崩积呈层交替堆积特征,地形地貌及地层结构...  相似文献   

10.
2010年5月和8月,国务院相继批复《武汉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和《武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明确将武汉市定位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要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合理调控城镇工矿用地增长规模和时序”。如何发挥武汉市国土规划合一的体制优势,破解经济发展中的土地资源约束,促进城市合理有序增长,一直是武汉市国土规划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北京城市地质工作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北京城市地质工作主要进展,提出了当前城市地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思考了未来北京城市地质工作发展方向。提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战略需求,需要充分借鉴纽约、伦敦和东京等特大城市地质工作经验,启动城市地质工作立法,强化城市地质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性作用;实施首都建设地质响应计划,统筹部署地质工作;加快首都地区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步伐,有效解决与城市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重大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地质工作,已成为未来地质工作的重要方面。然而,近年来城市地质问题越来越多。亟需城市地质学理论创新。本文创新了城市地质学理论,提出城市地质工作理念发展之路,谋划了未来10~15年北京城市地质工作,探讨了非正常情况下城市地质安全危机管理战略。北京城市地质工作应努力实现从问题推动型向理念发展型转变,在调查型地质工作基础上广泛开展监测型和信息服务型地质工作。重点做好正常型城市地质工作,严防非正常型城市地质安全危机事件发生。进一步提升战略资源和地质环境承载能力,为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13.
在对江西省城市化水平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城市效率指标,对江西省11个地级市的城市效率作了定量分析,总结了其地域分异规律,并就江西省城市化水平与城市效率进行了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西省的城市化水平与城市效率的相关性总体一致,符合“城市规模效率梯度”现象。在提高城市集聚功能,培育城市群(带),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方面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巴东城区地质安全问题与防灾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东城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属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极易发区,滑坡、塌岸、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部分灾害体已造成严重危害。通过对巴东城区地质灾害形成条件的资料复核和现场核查,对巴东城区地质灾害体稳定性进行逐一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巴东城区地质安全分区评价,提出了限制城建规模和人口发展的规划原则和防灾体系建设必须遵循治理、监测与规范人类工程活动相结合的统一协调原则。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地质环境,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能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提供必要的土地、矿产等资源;然而另一方面,仍存在一系列的不良地质现象,例如地面沉降、滑坡等,严重威胁着城市的健康与安全。在此基础上,需要一种全新的评价方法用于城市日常管理,明确城市各区域当前的具体状态,据此提出了城市地质环境健康度的基本概念。对其评价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学的理论与实践方法,从城市建设与管理、居民生活与安全的角度出发,在对地质环境做出全面且系统的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给出定量的评价,确定城市不同区域的健康等级。在本文中,主要工作是完整构建出城市地质环境健康度的理论体系,明确城市地质环境健康度的概念、解释其内涵与外延、分析其影响因素、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并给出该评价体系的使用方法,具体以上海市为例,运用建立的体系评价上海各区域的地质环境健康度等级。  相似文献   

16.
城市三维地质建模及其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屈红刚  潘懋  刘学清  于春林 《地质通报》2015,34(7):1350-1358
城市是建设在地质体之上的,这就注定城市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地质工作的支撑。城市三维地质建模是三维信息技术在城市地质领域的一个典型应用,可大大提升城市地质调查成果的表达方式,提高城市地质资源环境的评价预测能力,对中国正在大力实施的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对城市三维地质模型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城市三维地质模型的特点;研究了城市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并对城市三维地质结构模型的构建进行了详细阐述;以北京市为例,给出了城市三维地质建模服务城市规划、地铁隧道选线施工、新城建设、重点工程选址、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新时代城市地质工作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提出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而现有城市地质工作体系不论从理论技术还是理念上,都难以满足服务“绿色、低碳、循环、安全、集约、智慧”城市发展需求,需要建立适应城市发展要求的新时代城市地质工作体系。我国现有城市地质工作经历了2003年以前单要素调查、2003以来多专业综合地质调查两个阶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了城市建设,但尚不能满足新时代城市国土空间立体可持续开发的需要。本文在全面分析国内外城市地质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新时代城市地质工作进行战略思考,提出建立以地球系统理论为指导,以多场扰动再平衡、全空间资源与环境评价以及空间资源协同规划等理论为基础的城市地质学理论体系;建立包括1项调查、3项评价、1套监测系统、1套信息系统的“1311”城市地质工作体系;提出新时代城市地质工作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北京城建工程基坑和地面塌陷灾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人类工程活动等已经成为强大的地质营力,强烈地参与到自然地质作用之中。北京城市建设工程基坑和地面塌陷是城市引发的新的地质灾害,目前尚未进行地质勘查和研究,其危害性也处于未知状态。开展城市地面塌陷灾害勘查和风险评价,是提高城市地质安全保障能力迫在眉睫的城市地质工作之一,也是地质工作服务于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北京这样的国家首都城市健康发展具有相当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景观空间结构分析在城市水系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城市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河流与水系的功能正常发挥与否取决于其结构特征以及格局的完善程度,而水系规划对城市河流结构与水系格局的改善具有关键作用。运用景观生态学关于廊道与网络的分析方法,将河流与水系看作水景观元素中的廊道和网络,通过计算和比较水系规划前后河流廊道与水系网络的一些指标,反映河流结构和水系网络特征的变化情况,以此评价水系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揭示水系规划在改善城市河流廊道的空间结构和提高水系网络的连接度方面的景观生态学本质;并以太仓市水系规划为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规划后全市水系网络的连结数与最大可能连结数之比(γ)和网络中实际环路数与最大可能出现环路的比值(α)指数值分别比现状提高了30%和119%,河流廊道的空间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对四个水利片区的研究发现各区的γ和α值具有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γ和α值表现为现状指标值越低、城市化影响越强烈的地区,规划后其值提高的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为城市地质工作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密切结合社会需求,积极开拓城市地质的工作领域,注重营销战略的制定,才能使城市地质工作更好地为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