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构造序次的基本概念在第二讲里,我们介绍了构造形迹的力学分类、各种结构面力学性质的鉴定及其组合关系,这是认识地质构造现象的基础工作,对于构造形迹之间的内部联系及其发生发展的规律,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毛主席教导我们:“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在探讨结构面的力学本质及其相互联结时,我们了解到同一岩块或地块在同一方式动力作用期间所产生的各项构造形迹,是一连串  相似文献   

2.
前面我们讲了地质力学野外工作方法的基础——构造形迹(结构面)的力学性质鉴定和辨别构造形迹的序次和转化。下面接着介绍确定构造体系的存在和它们的范围,以及划分巨型构造带和鉴定构造型式。 (一)构造体系的概念毛主席教导我们:“一切客观事物本来是互相联系的和具有内部规律的”。地质构造现象也不例外。地质力学工作,在长期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组成地壳的各种岩层、岩体(包括各种形态的矿体)中的每项构造形迹,都有和它相伴而生的一群构造形迹,它们互相联系,其分布是有规律可寻的。因此,研究地质构造,不能孤立地看单个构造现象,而应从构造形迹的相互关系及其发生发展上去研究分析问题,从总体上去探讨一个地区地质构造的内在联系和固有的规律性。每一群构造形迹和其它有成生联系的构造形迹,往往各别形成构造带。构造带之间,有时存在着构造形迹不甚显著的地块,和围绕  相似文献   

3.
苏尼特左旗地区海西末——印支期构造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对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地区NNE向褶皱的形态、褶皱成生时承受的轴向载荷、压缩量乃至断裂及韧性剪切带的形态和变形域进行了对比研究,划分了变形序次。在此基础上认为该区存在印支运动的构造形迹,且该形迹是在海西末期形成的构造形迹的基础上,在同一区域构造应力场持续作用下递进变形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地质力学研究各种地质构造现象时,一方面是鉴定各种构造形迹的力学属性,概括地说,就是鉴别什么形迹是代表压性的,什么形迹是代表张性的和什么形迹是代表扭性的等等,另一方面是研究各种构造形迹在成生发展上的相互联系关系和成生的序次,也就是对构造体系和构造型式进行分析和鉴定。这些工作,对地员力学来说,属于基础性的工  相似文献   

5.
一岩石力学性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构造形迹,是地应力作用的结果.然而,室内岩石力学实验和野外地质现象表明,在同样形式的应力场中不同性质的(力学的、化学的、矿物的)岩层、岩体和地块,在构造方面的反映是不一样的;同样大小、同一方式的应力和加之于不同性质的地块上所产生的构造现象和构造特点可以完全不同.例如,一个地区受水平压力时,有些软弱的地层发生褶皱,而另一些坚硬的地层则发生破裂和矿物相变.这样即可得出,力的作用方式和被作用岩体的性质,是两个主要的因素.两者结合起来才产生某种构造现象.所以,在考虑地壳形变时,需要把这两个因素同时并重的加以考虑和分析才能从本质上掌握各种构造形迹的形  相似文献   

6.
系统论是当代科学的重大进展.我国卓越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早在二十年代就致力于构造形迹系统的研究.他认为,任何构造形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把许多不同形态、不同性质、不同等级和不同序次,但  相似文献   

7.
从上一讲我们知道,地壳在漫长的地质时期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随之产生许多复杂的、不同类型的构造体系。即使在同一地区也常常可以看到先后有几个不同构造体系发生。由于各次构造运动的应力作用方式不同,所造成的构造体系类型也不同,它们之间必然产生极其复杂的关系。各个构造体系除了按照自己一定的分布规律展布以外,还常常受已有构造体系的牵制,部分迁就、利用或者改造、破坏已有的构造形迹,甚至将早期构造体系的某些  相似文献   

8.
一、引论广西自六十年代以来,先后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构造地质图,从各个侧面对区内的大地构造发展情况,构造变动特点和时空分布规律以及成矿作用等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特别是以李四光所创立的地质力学为理论基础编制的构造体系图和陈国达所创立的地洼说及递进说编制的大地构造图等,较符合区内的实际情况,并各有千秋,独具特色。前者主要是用力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从观察分析构造形迹入手,认真鉴别各种结构面的力学性质,辨别其成生序次和等级,查明各种构造形迹之间  相似文献   

9.
刘迅 《地球学报》1988,10(1):33-47
不同力学性质的构造形迹或同一构造形迹的不同构造部位具有不同的成矿地球化学条件,其形成的矿床和矿化类型也不同。换言之,成矿物质元素的地球化学特性决定了在不同地质构造条件下,它们表现出不同的集散、迁移和转化规律。 把结构面性质与地球化学现象结合起来,根据不同力学性质构造形迹所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区分不同的构造地球化学形迹。我们的工作步骤是:第一,鉴定构造地球化学形迹;第二,划分构造地球化学类型;第三,确定构造地球化学体系;第四,探讨构造体系控矿的地球化学机制。  相似文献   

10.
构造相、构造相系和构造相序列三位一体概念的提出,是试图将由构造动力引发的物质的结构调整和组成调整在空间、时间和演化上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此,确立了地壳物质的结构调整的形迹和组份调整的踪迹的各种相标志,和在统一应力场或同一构造事件产生的构造相之间的空间组合和联系的构造相系,以及反映同一地区不同构造相系空间叠加、时间演化的构造相序列。以期获得地壳物质在构造事件中运动规律的最大信息量。  相似文献   

11.
论构造复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构造复合现象在地壳岩石圈中普遍存在,它是构造运动多期次多阶段发展的记录。构造复合存在多种多样的形式,其基本形式不仅包括各种形迹的复合,建造与形迹的复合,而且包括建造与建造的复合;就其复合的空间位置而言,既有原地的复合,也有异地的复合;就运动方式而言,既有同方式运动的复合,也有不同方式运动的复合;就构造复合的规模和等级而言,小至小型或显微构造,中至露头规模的构造形迹复合,大至构造带、构造地块、构造体系乃至巨型构造域(岩石圈板块)的复合。
文章特别强调了复合构造域和区域构造体系等概念。用三大板块相互作用和构造复合的概念解释了存在于我国及其邻区的区域构造体系的形成机制。文章的最后提出了构造复合的若干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2.
鉴定结构面的力学性质,是地质力学工作的基础和先行步骤,只有正确地鉴定结构面的力学性质,才能对构造体系作出中肯的分析,从而解决生产实践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一构造形迹与结构面我们在野外经常见到的岩层褶皱、断裂、节理、劈理等地质构造现象,都是岩石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各式各样永久形变的形象,并且留下来相对位移的踪迹。地质力学把这些形象和踪迹,叫做构造形迹。可见,构造形迹指的是次生构造,主要是岩块、地块中的各种形变现象。构造形迹的规模有大有小,大者如几十乃至几百公里的大型拗折、断裂带,小者如显微镜下所见矿物晶格受地应力作用而形成的某些联晶面、岩  相似文献   

13.
(一) 继续加强构造体系的研究 “许多资料证明,结构面的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研究结构面的力学性质”及其“转化,特别是巨型构造形迹的演化,是一项重要课题”。 “研究同一构造体系成生过程,构造体系之间的复合关系和成生过程中的制约关系(例如早成的纬向、经向等构造体系北东向构造等控制了山字型构造体系的产生)是一项重要课题。” 至于“燕山运动以前形成的构造体系的筛分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4.
赣东北地区构造概况本区处于九岭东西构造带、华夏系永新-乐平拗褶带和新华夏系怀玉山-武夷山隆起带之复合部位.构造复杂、矿产丰富,尤其是新华夏系构造控制矿床分布的规律极为明显.本区地史上经受了长期的、多次构造运动和不同方式应力的作用,产生了错综复杂的构造形迹.古老的东西向构造组成本区的基底构造,表现为强烈的、南北向水平挤压作用,形成了一系列线型紧密褶皱;较新的  相似文献   

15.
樊春  曾佐勋 《地学前缘》2002,9(4):408-408
在同一场变形过程中 ,由于岩石之间、不同地质层块之间的流变学差异 ,会引起牛顿流和非牛顿流的扰动 ,这种扰动以构造变形的方式保存下来。通过理论研究和模型实验 ,我们可以利用保存在天然岩石中的构造形迹或应变型式 ,反演形成这些构造变形时所处物理化学条件下的岩石古流变参数。这类采用构造形迹或应变型式来反演岩石流变性质的方法 ,国外学者称为流变计。目前已提出的构造流变计主要有香肠构造流变计、能干层褶皱流变计、应变折射流变计等 ,其中香肠构造流变计的研究程度较高。Fletcher (1974 )和Smith (1977)推导出幂率…  相似文献   

16.
《地质力学学报》2019,25(1):I0001-I0002
矿田是地壳上的某一成矿显著地段,包含着在地质构造、物质成分和成因上具有成生联系的两个以上的矿床和矿点。矿田构造是指在矿田范围内控制矿床形成和分布的地质构造因素及其组合和叠加、改造关系的总和,它既包括构造形迹和岩石的组构特征,又包括构造对成矿地球化学、物理化学过程的影响机制和发展历史。地质力学用力学的观点来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进而涉及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体现了系统论的思想,在研究和生产实际中提出了“构造体系”、“构造成生联系”等观点;并从结构面力学性质、构造形迹的序次和等级、构造体系的存在和范围、岩石力学性质和模拟实验研究等角度,来探讨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规律,在诸多矿产资源研究勘查方法当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地质力学矿田构造研究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地壳各部分发生的一切形变都是地应力作用的结果。在构造应力作用下,组成地壳的岩石矿物也必然发生形变,从而形成各种显微构造形迹并产生相应的规律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矿物形体方位和晶格方位上的定向排列——优选方位。石英是对应力作用最敏感的矿物之一。本文通过对苏南地区的虞山、沙山和西京山等三条北西向断裂所产生的构造岩的研究,阐述了石英的一系列显微构造形迹:波状消光、变形  相似文献   

18.
自从地质力学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以来,通过小型构造的分析,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实例愈来愈多。本文论述的小型构造,即地质力学概念中的再次构造,或惯称为“低序次构造”,亦包括初步构造中的那部分小型构造,但不包含显微构造。   相似文献   

19.
北京西山的褶叠层与“顺层”固态流变构造群落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一、引言 在根据各种天然构造样式的分析来恢复古构造变形环境的形变相(Deformationfacies)研究中,作者曾强调研究同一形变相条件下产生的那些具有成生联系、并组合成一个统一整体的各种构造形迹的总合——即构造群落(Tectonic Community)的重要性。构造群落是研究构造生态(或变形环境)的物质基础,也是恢复构造变形层次的天然依据。因此,构造群落的表述也是构造形变相研究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根据大陆构造形变类型的构造形迹,可归纳为三种构造应力场形成的三类基本构造类型即挤压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压缩构造(逆冲推覆等);引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伸展构造(高角度正断层系,折离断层,变质核杂岩,岩墙群等);剪切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走滑构造(包括由其派生的拉分和挤压构造、旋转构造等)。这三种应力场形成的构造形迹可以同时在地壳的不同区段发育,亦可在同一单元内交替出现。1岩石圈的伸展模式伸展作用的地质表现是多种多样的。当前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折离断层及变质核杂岩的研究。为解释权内拉伸机制,已提出了各种不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