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3 毫秒
1.
2012年3月5—9日,在美国夏威夷召开了CMIP5(第五阶段全球耦合模式对比计划)研讨会,会议由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主持,近170位参与模式对比研究的专家受邀参加(其中中国代表13人),展示了160余篇报告和墙报,并且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交流研讨。  相似文献   

2.
第二届东亚及西太平洋气象与气候国际会议于1992年9月7~10日在香港召开.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和香港的气象专家80余人出席会议.我国到会的有29位大陆学者和24位台湾学者.会议交流的论文内容包括:台风、暴雨、气候变化、季风、中尺度气象、遥感、新技术应用等.国家气象局邹竞蒙局长以专家身  相似文献   

3.
2011年10月24-28日,在美国丹佛召开了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开放科学会议(Open Science Conference)。WCRP由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等主办。注册参会代表1990余人,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中国专家20多位。大  相似文献   

4.
应台湾私立中国文化大学理学院刘广英院长的邀请 ,以刘可先副理事长为团长的山东气象学会代表团一行 17人和以林献民副理事长为团长的广东气象学会一行 10人 ,于 2 0 0 1年 2月 2 4~ 2 5日参加了在台北市中国文化大学举办的“两岸气象防灾教育研讨会”。台湾私立中国文化大学董事长张镜湖先生、校长林彩梅女士出席了开幕式并讲话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理学院的教师、在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和部分高年级本科生 ,台湾“中央气象局”、台湾大学、台湾气象学会的气象专家、学者等近百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论文 2 5篇 ,其中大会交流了 12篇 ,…  相似文献   

5.
《应用气象学报》2004,15(6):664-664
中国第三届气候与冰冻圈(CliC)计划专家委员会暨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0月7日在中国气象局召开。中国CliC国家委员会委员、秘书处成员、特邀专家和各专业组约60名气候与冰冻圈领域的学者和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CliC国家员会副主席姚檀栋博士主持,中国CliC国家委员会主席秦大河院士致开幕词,  相似文献   

6.
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和国家基础性研究重大关键项目“气候动力学和气候预测理论的研究”专家委员会联席会议于1993年5月19日在安微黄山市召开,会议由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主任和项目首席科学家曾庆存教授主持。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名誉主任和项目顾问叶笃正教授,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和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王绍武教授,中国气候研究委员会秘书长黄荣辉教授及有关专家共22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7.
由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第一工作组和中国气象学会气候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的全国气候变化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4月22~24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国家环保局、水利部、中国农科院、国家海洋局、国家科委、各大学和中国气象局所属单位、省气象局39个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参加了研讨会。在会议开幕式上,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第一工作组组长、中国气候专业委员会主任丁一汇先生介绍7此次会议的目的和国家气候变化协调组的有关情况。中国气象局气候司副司长周曙光先生、中国气象学会秘书长彭光宜先生、国家计委土司环境处处长高光生…  相似文献   

8.
曹鸿兴 《气象》1999,25(12):52-53
第四届气候变化与变异模拟国际会议于1999年9月13日至17日在德国汉堡召开,参加会议的共129人,几乎世界所有重要国家都有科学家参加了这次会议。中国参加的,大陆有6人,台湾1人。列人会议论文摘要集的共228篇文章。气候变化与变异模拟国际会议由德国马克斯·普郎克气象研究所发起、并主办,第一届于1987年在汉堡大学地学系大楼召开,以后每四年召开一次,地点和时间(在9月份)都不变。我国自第二届开始都有人参加。尽管会议名称为气候模拟(modelling),实际包括气候诊断,气候模拟和气候预测,所以每四…  相似文献   

9.
1985年3月18日至22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召开了国际应用气象和气候会议。会议由美国气象学会,菲律宾气象学会,世界气象组织等联合召开。出席会议的共六十六人,来自美国、菲律宾、中国、日本、泰国、南朝鲜,印度尼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这次会议涉及的范围较广,主要有:大气环流、气候学、农业气象、热带分析和预报、卫星资料应用、减轻自然灾害的方法等许多领域。会上共报告了三十多简论文,每个报告后都有热烈的讨论。我国的三位代表均在会上做了报告。  相似文献   

10.
美国第八次山地气象会议于1998年8月3~7日在亚利桑那州北部的Flagstaf举行。在我国山地气象"常称为高原气象"。约120名与会者主要来自美国,余者来自欧洲及中国等10多个国家,中国只去了我和一位台湾学者。会议共交流了论文119篇,其中口头...  相似文献   

11.
记者潘继鹏王凤梅报道:围绕2003年世界气象日“我们未来的气候”这一主题,新疆气象局和新疆气象学会开展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宣传和纪念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3月21日上午,新疆气象局和新疆气象学会共同隆重举办纪念世界气象日座谈会。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夏力甫汉到会并作重要讲话。新疆气象局局长史玉光出席了会议。新疆气象学会理事长徐羹慧主持了会议。新疆气象局副局长、气象学会副理事长帕尔哈特·乌斯曼做主题报告。气象专家介绍了他们最新研究成果。自治区科协、民政厅、新疆兵团、新疆军区、空九军以及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与…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气候观测系统实施方案”初稿先后在2006年2月28日、4月5~6日分别通过了由12位院士组成的高层次专家评审组、国务院各部委(科技部、财政部、外交部、发改委等)组成的国家气候委员会与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中国委员会审议,得到国务院各部委领导及著名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目前该方案已经得到各部委的认可与支持。2006年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13.
关于参加CLIPS专家会议和WGO第二次会议的报告李克让(中科院地理研究所,100101)1CLWS专家会议WMO于1996年5月22—24日在日内瓦召开了“气候信息和预报服务”(CLIPS)的专家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共有9个国家的10位专家,以及部...  相似文献   

14.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着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全球气候与环境的重大变化对中国的气候与环境演变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来自气候、环境、海洋和经济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百余位专家和学者对中国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及其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部门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对策。本文主要阐述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的研究"是由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农业部、水利部组织实施的国家"九五"重中之重项目之一.项目共设置5个课题32个专题在1998年5~8月中期评估的基础上,又于1998年12月15~17日在北京召开了中期总结暨1998年年会.来自5个部委29个单位的88名专家及科研、管理人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项目办公室副主任萧永生司长主持.中国气象局温克刚局长、邹竞蒙名誉局长、颜宏副局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国家科技部农社司、基础司、计划司等有关领导及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代表应邀出席会议.项目咨询专家、项目执行专家组成员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着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全球气候与环境的重大变化对中国的气候与环境演变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来自气候、环境、海洋和经济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百余位专家和学者对中国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及其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部门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对策。本文主要阐述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气候与环境的演变,并对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1997年度浙江省市(地)气象局长会议于2月23~24日在省气象局召开,参会代表有来自全省各市(地)气象局的领导同志共60余名,徐国富副局长主持了会议。 会上,首先由邬宗汉副局长传达了中国气象局1月份召开的“三个会议”精神(三会分别是全国气象科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全国气象部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和全国气象局长会议),同时还传达了乔石委员长、邹家华副总理、宋健、陈俊生国务委员四位领导同志在会上的讲话和视察中国气象局时的讲话精神。潘云仙局长做了题为“把握大局,开拓进取,为全面完成1997年的工作任务而奋斗”的工作报告。报告中回顾总结了  相似文献   

18.
2009年3月18~20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召开了IPCC关于可选择温室气体排放测量方法的科学专家会议。此次会议为邀请专家的封闭式会议。来自挪威、英国、美国、塞拉利昂、意大利、日本、法国、俄罗斯、新西兰、巴西、瑞士、肯尼亚、印度、古巴、德国、马来西亚、荷兰、比利时以及中国共19个国家的20多位专家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熵理论已经在当今世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一对于人类进步和社会演变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国第五届”烟与交义科学研讨会”于1995年11月20日~22日在历史名城西安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学者、专家、教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科学院管理学院、陕西省科技史学会和西安石油学院联合举办的。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秘书长王国政教授,首先代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对本次研讨会如期召开表示祝贺。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在总结交流两年来在烟与交叉科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就…  相似文献   

20.
由香港天文台和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共同主办、以海峡两岸气象学家为主体的东亚及西太平洋气象与气候国际会议于1989年7月6日至8日在香港举行。到会的72名学者中,有来自中国大陆的学者21人,台湾省学者19人,香港地区学者13人,美籍华裔学者14人,还有少数美国、新加坡、泰国学者。如此众多的在气象科技领域取得重要成就的炎黄子孙集聚一堂,并以汉语为工作语言举行国际会议,实为国际气象界的一件盛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