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基于未确知信息的河流水质模拟预测研究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河水流速、污染物综合衰减系数等参量信息不确定性的特点,提出了运用未确知数学理论进行河流水质模拟预测的未确知数学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得到以区间形式表示的河流污染物预测浓度,也能获得各浓度可能值区间对应的主观可信度,这为水污染控制系统规划和水环境管理决策提供了更为丰富、科学的浓度信息。实例研究表明,运用未确知数学理论进行河流水质模拟预测,理论上是可行的,预测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2.
以圣维南方程组、对流扩散方程以及未确知信息理论为基础,建立了环状河网一维水动力与未确知水质数学模型。采用Preissman四点隐格式法对圣维南方程组进行离散和采用显式差分对对流扩散方程进行离散,对河网水动力与水质分别进行了合理的编码,并考虑了泵闸等控制工程、降雨径流的影响,采用河网的三级解法编制河网非恒定流的计算程序求解各断面的水位Z和流量Q,实现了水动力和水质两模块之间的数据连接,且对微分形式的水质模型运用未确知数学理论进行了含有两个未确知参数的水质计算,从而不仅能获得污染物浓度区间值,还能得到相应的可信度。实例研究表明,建立的河网水动力模型和未确知信息的水质模型是可靠的,可以用于河网水质治理工程的数值模拟研究和水环境评估。  相似文献   

3.
李克先 《水文》2007,27(4):35-37
径流资料匮乏的中小河流纳污能力计算问题,可通过常规的技术处理方法得到解决,但较为烦琐。针对区域中小河流特性和水文学原理,构建设计流量计算模型,并与改进的水质模型耦合,获得简易的径流一纳污能力计算耦合模型。经分析验证,该耦合模型的计算误差不大于设计流量计算的导入误差,可用于匮乏径流资料区域的中小河流纳污能力计算。  相似文献   

4.
郭小砾 《地下水》2008,30(5):117-119
河流水质随接纳污染物的增多,致使河流水质变差,水体自净能力减弱,从而随着污水量、污染物种类的增多,则严重影响河流下游水质。本文根据河流水质及排污企业的污染物特征,运用弯曲河流稳态混合衰减累计流量(岸边排放)模式,对纳污水体的完全混合距离及断面混合水质进行评价,为流域的环境管理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张跃生 《地下水》2011,(6):92-95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根据河流水功能区水体纳污能力分析计算,提出限制入河排污总量意见,为水资源保护提供决策依据.对编制流域水环境承载能力及限制排污总量方案中水功能区纳污能力的计算、入河污染物总量控制及限制排污总量合理性检验等有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飞来峡水利枢纽库区动态纳污能力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谭超  黄本胜  洪昌红  邱静  胡培 《水文》2014,34(5):51-56
根据飞来峡水利枢纽库区水流及水质特点,选取不同设计流量,建立二维水流水质模型。通过水槽实验,拟合水质衰减系数与流速的关系曲线,以获取模型水质计算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概化排污口排污量与混合带长度响应关系计算,确定各排污口混合带长度在1 300~2 500m之间;在90%最枯月、50%最枯月及多年平均流量水文条件下,飞来峡库区干流水域COD纳污能力分别为162 107.7t、199 220.2t及372 104.3t;NH3-N纳污能力分别为2 757.4t、3 408.4t和6 276.4t;飞来峡库湾的纳污能力远小于库区干流水域,库湾COD纳污能力仅相当于干流的25%,NH3-N纳污能力仅相当于干流的5%;飞来峡库区纳污能力年内逐月差异显著,其中汛期(4~9月)纳污能力较大,COD、NH3-N纳污能力约占全年纳污能力的58%,飞来峡库区年内月纳污能力与月平均流量呈现较好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邢台市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河北省水功能区划》,对邢台市水功能区纳污量及现状水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以COD、NH3-N为控制目标,计算平水年份枯水期纳污能力、应削减量,在此基础上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河流污染总量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2015,(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水污染负荷增加。水污染总量控制是进行水污染防治的水环境管理重要举措。污染物排放总量必须消减,水质必须改善。通过对污染物衰减系数、纳污能力的计算,叙述了怎样规划河流的污染物总量的控制方案,对水环境进行有力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赵雪松 《地下水》2020,(1):204-206
采用改进的S-P模型对营口地区主要水功能区河流的降级及纳污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S-P模型,改进模型在营口地区河流降解及纳污能力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主要污染物降解系数计算误差降低14. 1%和14. 8%。通过分析,营口地区远景年份污染物的削减率可达分布达到39. 9%和48. 4%。  相似文献   

10.
李秀莹  张爽娜  李曼 《地下水》2009,31(2):85-88
为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针对目前水功能区水体污染严重的状况,从水功能区划分、水质状况、纳污现状、纳污能力计算与分析四个方面,详细探讨了衡水市水功能区纳污现状及纳污能力,给出了不同行政分区段内污染物消减目标,并提出了积极推进水环境治理规划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和加快县级污水处理厂建设等五项排污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厘清中国地表水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演变历史,探讨计算方法发展趋势,在系统调研大量水环境容量研究文献基础上,详细梳理水环境容量从概念引入到研究至今的过程,归纳出中国地表水水环境容量研究过程中产生的五大类计算方法:公式法、模型试错法、系统最优化法(线性规划法和随机规划法)、概率稀释模型法和未确知数学法。解析了各类方法的基本思路、产生过程及应用进展,评述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通过与国外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的比较,基于水环境系统复杂性及中国水资源管理特点与应用需求,认为中国应强化对概率稀释模型法、未确知数学法及随机规划法等3种方法的研究和改进。  相似文献   

12.
房睿 《地下水》2014,(6):105-107
在对玛纳斯河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玛纳斯河水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根据建立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特征及内涵建立生态、人口及经济三个方面的水环境承载力子系统,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值,得出各指标的重要性排序;应用承载度的模型,得出玛纳斯河水环境承载度;结合模糊综合评判分析法计算出玛纳斯河水环境承载力;分析玛纳斯河水环境承载力的变化规律,找出影响玛纳斯河水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构建玛纳斯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计算系统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感潮河网水环境容量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感潮河网的水环境容量。研究表明影响感潮河网水环境容量的主要因素为:潮汐作用、调蓄库容、水利工程的调控运行、污染物的降解系数和边界引水水质。基于感潮河网水质模型,完善了其水环境容量的计算方法。以上海市浦南东片河网为例,分析了感潮河网水环境容量在上述因素影响下的时空变化规律,并提出了相应条件下的污染物日允许排放量  相似文献   

14.
孙秀喜  冯耀奇 《地下水》2005,27(5):389-391
本文采用流量级频率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对黄河下游流量及泥沙含量对水环境容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分析结果:河流在平滩流量时不仅输沙能力最大[8],而且输运污染物能力也最大,黄河下游水环境容量萎缩是平滩流量降低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陈艳  刘建生 《水文》2014,34(4):71-73
沿江火电厂温排水具有水源稳定、水质良好、温升影响范围小的特点。研究发现,温排水源在增强区域河道的供水能力、增加区域水环境容量、减轻尾水混合带污染影响程度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并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河网非稳态水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河道-节点-河道”法的河网水量水质数学模型具有很高的效率,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与此求解方法相对应的河网水环境容量的求解方法,在对河网水质模型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引入节点污染物质允许进入量的概念,求出河网各河道河段及节点的允许排放量,建立了相应于上述水质模型的求解大型河网非稳态水环境容量的“节点-河道-节点”计算模式  相似文献   

17.
设计水文条件是流域水环境容量分析的重要前提,然而在一些小流域,水文站点相对较少,给设计水文条件计算带来一定难度。本文采用区域化方法,以袁河流域为例,根据其现有的水文站及其毗邻锦江流域水文站的水文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函数建立了设计流量和集水面积的关系,采用幂指函数Y=aQb分别建立了流量与流速、平均水深及河宽的关系。根据建立的模型对袁河流域各控制断面的设计流量、设计流速、平均水深及河宽进行了计算,从而为水文站较少流域设计水文条件的计算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河渠水位呈曲线变化时,河渠附近地下水非稳定运动问题。抛开经典河渠附近地下水非稳定渗流理论之瞬时回水的假设条件,重新推导河渠影响半无限潜水含水层地下水非稳定流计算公式。应用数值逼近的理论、逼近河渠水位变化规律。给出河渠水位以任意次多项式规律变化的一系列地下水非稳定流计算公式。从理论上证明了瞬时回水假设的根本矛盾,并用一实际例子对比计算加以验证。指出了抛弃瞬时回水的假设条件,重新建立一套全新的河渠附近地下水非稳定流理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