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蒙特卡罗法的多级黄土滑坡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滑坡稳定性分析目前工程中一般采用极限平衡算法。为了确定滑坡的稳定性系数,在计算过程中要将岩土体、计算模型简化,忽略一些影响滑坡稳定的次要因素,把影响滑坡稳定的各种主要因素作为确定参数。由于滑坡岩土体本身的非均质性及其参数确定具有随机性和变异性,用唯一的稳定系数不能客观地反映整个滑坡的真实安全程度。以陕西省夏呀河滑坡为例,通过野外详细调查、工程勘探和室内土工试验,初步确定该滑坡存在四级滑动面,难以用简单的单一滑动面计算其稳定性。因此,先采用推力传递系数法对滑坡体上的四级滑坡分别进行滑坡稳定性计算,得到该滑坡体上的四级滑坡稳定系数。再采用蒙特卡罗法对该四级滑坡进行可靠性分析,得到其可靠度,定量地表达夏呀河四级滑坡的安全程度。同时对比分析夏呀河四级滑坡的稳定系数和失稳概率,综合评价该滑坡体上的四级滑坡的稳定性及其风险概率,为滑坡的工程治理及预测预警、灾害危险性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两个多发性滑坡的野外监测,即日本本州岛的Sodechi和Yonaihata滑坡,揭示:即使这些滑坡活动是在粘性土中重复性滑动,但是斜坡破坏的扩展与普通滑动一样。随着斜坡内应变的增加(沿滑动面局部破坏的起因),地表位移同时迅速增加。第三蠕变阶段开始,并产生了大位移的持续滑动。因此。当局部破裂面形成贯通面后,整个斜坡就产生崩塌性滑动。利用环剪试验测定了滑坡粘土的三种抗剪强度参数:(1)完全软化强度参数Ф'(扰动土的峰值抗剪强度参数),(2)试样分离强度参数Ф'ss(本项研究新近提出):以及(3)残余强度参数Ф'ss稳定性分析表明在地面破坏传播阶段中,Ф'ss是表示斜坡稳定性的最合适的抗剪强度参数。因此,确定试样的分离强度参数Ф'ss是分析斜坡破坏扩展机制,并将其应用于斜坡稳定性分析问题的首要步骤。  相似文献   

3.
岩质边坡结构面抗剪强度是分析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参数。反分析法是视滑坡将要滑动而尚未滑动的瞬间为极限平衡状态,求解滑动面抗剪强度的一种方法,相对于室内实验和原位测试具有成本低的特点,但其普适性较差,对反分析法的应用条件进行研究对该方法在边坡工程中的准确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反分析和室内试验两种方法确定西柏坡纪念馆不稳定斜坡结构面抗剪强度,发现对于单滑动面岩质顺层滑坡,直接采用滑坡断面进行反分析获得的结构面抗剪强度与室内试验结果相近,可用于评价同一结构面边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堤塘实际滑坡机理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采用临界滑动场理论,并根据软基上堤塘的特点加以改进,结合实际堤塘滑坡实录,分别计算了不同c、以及不同填土容重下的临界滑动场,得到了相应的临界滑动面,结果与实际破坏面基本一致,在数值计算的基础上分析了滑坡的物理成因,并计算了加固方案的稳定性。计算表明,临界滑动场理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滑坡的防治中滑坡滑动面的确定,滑坡体积和推力的计算都是至关重要的。 笔者试图用曲面拟合与插值的方法在数字地形图上通过若干有限已知点确定滑坡的滑动面。並且用分割法分析滑坡稳定性;同时进行一些推导以改进稳定系数计算公式和推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在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基础上,运用滑坡降雨阈值模型,以楚雄丁家坟一斜坡作为试验研究工点,结合现场勘察、监测数据以及斜坡岩土体主要特性、地形地貌、降雨强度与降雨持续时间、地下水位等因素,模拟斜坡单元产生潜在滑动时的临界降雨量,研究降雨对滑坡发生、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斜坡单元产生潜在滑动时的临界降雨量各不相同,在不同的降雨量及地下水位条件下滑坡降雨阈值模型模拟的潜在滑坡位置主要位于楚勐公路下边坡处,与实际发生滑坡的位置吻合率达80%以上,滑坡降雨阈值模型可实现对斜坡稳定性进行可视化分析与预测,为降雨型滑坡提供一种有效的预测与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巴东斜坡系统复杂,其变形机理与稳定性研究对移民迁建和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FLAC3D数值计算方法,对巴东复杂斜坡系统变形机理进行研究,为“重力成因论”提供了支持和佐证。从整个斜坡系统的角度,联合使用数值计算方法(FLAC3D)和极限平衡法(Sarma法),系统研究了巴东复杂斜坡系统在不同蓄水状态下不同层次的稳定性问题,结果表明斜坡系统不存在整体深层滑动的可能性;斜坡系统沿岩层界面或软弱层发生失稳的可能性较小,但赵树岭滑体和黄土坡滑体在表层滑体发生较大变形或失稳的条件下,可能导致滑坡整体复活;在水库调蓄过程中,部分滑坡表层堆积体产生变形破坏的可能性较大。另外,斜坡的表层改造可能会引起斜坡中层稳定性的恶化。  相似文献   

8.
三峡水库区江阳坪滑坡成因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进莲  陈必威 《华北地质》2007,30(3):230-233
本文介绍了滑坡体、滑带、滑床的结构和物质组成及滑坡具多期次滑动的变形特征,认为滑坡区岩石破碎、滑坡前缘形成临空面、地表水渗入土体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长时间的持续暴雨、古夫河长期冲刷、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滑坡发生的主要因素。并据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试验结果以及滑坡稳定性反演分析计算结果,结合地区经验值,确定计算滑坡稳定性的抗剪强度指标,采用传递系数法,分不同的工况条件进行稳定性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并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一些可行的防治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四川茂县新磨村高位滑坡铲刮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7年6月24日,四川省茂县叠溪镇新磨村发生高位顺层山体滑坡,滑动高差达1 160 m,滑动平距约2 200 m。该滑坡的滑动方量巨大,与其滑动过程中产生的铲刮效应有关。为分析其铲刮效应,文章通过现场调查、遥感影像解译和无人机航拍图像,确定该滑坡的滑动全过程为:多次历史地震造成滑坡源区岩体结构破碎,降雨沿顶部裂隙入渗导致水压力增大及石英砂岩中的薄层板岩软化,在长期疲劳效应下斜坡上部岩体最终发生滑动;上部滑体在运移过程中,对斜坡中部浅表风化层、部分基岩及下部老滑坡堆积体进行铲刮并重新堆积。采用Rockfall软件模拟源区滑体的运动路径、速度与能量,结果表明:在碎屑流区和老滑坡堆积区都存在明显的集中铲刮作用,整个滑坡的高危险区也主要位于该区域,所以危险性分区可代表不同滑坡区域的铲刮程度。计算得两个区域的铲刮方量分别为4.9×106,4.38×106 m3,滑坡总方量为13.35×106 m3。该模拟和计算方法迅速有效,可为以后类似滑坡的应急、救灾和铲刮方量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暴雨时边坡稳定性的计算实例”一文(以下简称“实例”),提出了水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这样一个重要而复杂问题。水是滑坡的主要诱因。地下水对边坡的作用,包括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用考虑静水压力的极限平衡边坡稳定性计算法来考察《实例》,至少有以下三个问题值得商榷。 一、滑动面的确定 滑动面的形状和位置的确定,是边坡稳定性计算的关键。若是滑体反算,可根据实测资料或推断确定滑动面;若是边坡稳定性计算,滑动面依坡体介质类型而定,大致可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多层岩土组成的  相似文献   

11.
滑坡是我国山区城镇建设中危害极大的地质灾害类型。云南省麻栗坡县独田村滑坡即是城镇新区建设过程中因平整场地开挖山坡而诱发的。本文阐述了该滑坡形成的环境工程地质条件,描述了滑坡特征,分析了其成因,并进行了稳定性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滑坡的整治措施,对城镇建设诱发类似滑坡的治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独生基滑坡位于重庆市万州区长江右岸。为百安坝斜坡松散堆积层沿下伏软弱层面滑动的滑坡体。属于降雨及地表生活排水诱发、人类工程活动加剧变形而形成的新滑坡。论文在分析和研究滑坡区地质环境背景、平剖面形态、特征及诱发因素的基础上,采用传递系数法计算了滑坡体各工况及荷载组合条件下的稳定系数。通过计算,滑坡在天然状态、加载及暴雨条件下均处于不稳定状态。最后根据滑坡特征、主要诱发因素及其稳定性,针对滑坡体失稳特征,通过防治方案对比,初步拟定以抗滑桩工程进行治理,以保证滑坡体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四川广元市区周家坡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家坡滑坡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南城区,目前局部处于不稳定状态,直接威胁城内300余户1,200余人以及环城南路过往车辆和行人安全,城内约3hm2土地被迫闲置。因此准确评价该滑坡稳定性至关重要。该滑坡由4个变形体组成,系古滑坡受建房和公路建设等工程活动影响后复活形成。滑坡所处斜坡长逾1,000m,且坡度较大,加之区域内雨季持续时间长,雨强大,持续降雨后滑体被激活。文章在分析滑坡所处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滑坡结构和变形特征分析滑坡形成机制,参考土工实验结果,采用不平衡推力传递系数法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评价,得出该滑坡体在天然状态基本稳定,但在饱水工况或饱水 地震工况条件下处于不稳定状态。依据上述分析评价结果,论文提出加固护坡、支挡工程、排水工程以及雨季监测等治理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藤州中学滑坡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藤州中学滑坡地质环境综合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学校1#、2#、3#滑坡的形态特征及分布范围,用改进传递系数法和Morgenstern-Price法分别对这3组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最后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滑坡区由于1#、3#滑坡的滑动牵引2#滑坡滑动,形成了独特的牵引式滑坡。(2)2#滑坡在枯水季节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在常水、丰水季节处于欠稳定状态;1#、3#滑坡在枯水、常水和丰水季节均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融冻泥流型滑坡属于长度与深度之比为无限大的浅层滑坡,应用无限斜坡分析方法研究滑坡的稳定性是完全合适的。考虑渗流方向与斜坡方向一致的情况,应用有效应力原理,本文推导出不同含水条件下融冻泥流型滑坡安全系数的解析表达式,绘制出了干土坡和完全饱水土坡稳定性分析图表,并对青藏公路K30 35里程融冻泥流型滑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及评价。   相似文献   

16.
滑坡灾害稳定度综合评判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滑坡灾害稳定度影响因素分析为基础,基于粗糙集理论(RS理论)对原始地质数据进行挖掘,获取各项参评地质因素的权重系数,运用模糊数学中多级模糊评判的理论和方法,建立滑坡灾害稳定度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以212国道宕昌—武都段六处堆积层滑坡为例验证模型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地下水渗流对崩坡积滑坡变形的影响,通过分析现场调查勘察资料,在研究该滑坡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滑坡的形态特征和变形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该滑坡的形成机制,对比了地下水渗流对崩坡积滑坡和老滑坡的影响,并开展了数值模拟。取得的认识有:(1)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大气降水、人类工程活动是该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在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滑坡最终失稳变形,过程中可能发生多次滑动,形成现今的堆积形态。(2)降雨引起的地下水渗流对该崩坡积滑坡稳定性和变形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对于局部架空现象较严重的崩坡积组成的Ⅲ号滑坡体,雨水更易入渗进入坡体,地下水渗流对其稳定性和变形的作用十分明显;而对于优势通道较少的Ⅰ号和Ⅱ号老滑坡体,局部架空现象相对较差,地下水渗流对其稳定性和变形的作用不显著。(3)降雨时间和降雨强度与滑坡稳定性负相关。降雨强度较小时、一定时间内降水对滑坡稳定性影响不大,但降雨较大时,滑坡稳定性将快速降低。  相似文献   

18.
甲西滑坡位于雅砻江中游某大型水电站水库库尾,是该区典型的一种滑坡类型。研究该滑坡的形成机制,对认识该区斜坡的变形破坏规律,评价库区斜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该滑坡发育于由中薄层状砂岩与薄层状板岩互层组成的中陡倾角反向层状结构斜坡中,其变形破坏机制为倾倒弯曲-拉裂型。地质分析及简化毕肖普法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滑坡堆积体在自然状态下处于潜在不稳定状态,在特大暴雨和洪水作用下滑坡前缘有较大规模滑塌失稳的可能,但水库2 870 m蓄水位对滑坡的稳定性不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李海如 《探矿工程》2020,47(12):72-78
滑坡是重大地质灾害之一,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滑坡防治工程勘察是滑坡防治设计的重要基础工作。本文针对福建省平和县西环路滑坡防治工程开展了滑坡区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结合工程地质钻探成果,分析了滑坡的成因、滑坡稳定性计算及评价,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措施。推测滑动面位置,确定岩土设计参数,选择合适的安全系数,对滑坡防治工程的综合治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三峡水库区何家湾滑坡监测及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研究了三峡水库区何家湾滑坡体空间形态、自然地理及地层岩性的基础上,从气象、水文、库区蓄水及水位变动因素入手,分析了滑坡形成的原因。根据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程设计,结合何家湾滑坡的结构和变形特征,确定具体监测方法。对该滑坡进行了大地形变监测、地下水位监测、滑体深部位移监测及宏观监测。其中,大地形变监测数据分析表明:何家湾滑坡的最大变形量已超过2cm,且一直呈现增大趋势;地下水位、滑体深部位移均未发现明显异常,宏观监测亦未发现明显的新的变形迹象。通过分析监测资料并考虑到未来三峡水库蓄水,认为何家湾滑坡目前处于潜在不稳定状态。滑坡体在饱水及水库蓄水后,将处于临界蠕滑或失稳状态。结合滑坡体实际情况对滑坡防治进行初步研究,提出了采用回填压脚支档为主、辅以排水的综合治理措施;并建议加强数据远程传输的研究与实践,以解决目前监测效率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