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佩富 《安徽地质》2005,15(4):310-312
国土资源部“十五”计划纲要指出:保护自然资源,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长期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使矿山环境污染状况基本得到控制,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25%以上。进行土地整理、复垦和开发。在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加快矿山生态恢复与治理。使矿区、矿山城市的环境质量有明显改善。本文探讨了矿山开采造成的环境影响与防治。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20,(2)
豫东平原区某煤矿开采多年,形成大面积塌陷积水区,对原生地形地貌和土地资源破坏较为严重。在分析当地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特征和地质环境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发展的需要和人文景观的规划,采用挖湖建岛、堆山造景、植树造林、平整土地等多种治理方法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体现了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思路,治理后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使治理区的居民生产、生活有了安全保障,对后续平原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起到“示范工程”效应。  相似文献   

3.
我省的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经过两年多的整顿和规范工作,“治乱”和“治散”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治本”的工作也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以全面实施规划为主要内容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宏观调控机制基本建立,以全面实行采矿权有偿使用为主要内容的矿业权市场配置机制基本建立,以全面推行矿山治理备用金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矿山自然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基本建立。  相似文献   

4.
北京地区许多废弃的无主老矿山未实施矿山环境治理和土地资源恢复工程,矿区内地质环境和生态条件恶劣。本文对废弃矿山及其治理工程特点进行了分析,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阐述了矿山废弃地土地资源破坏效应的四个因素——地表景观效应、土体污染效应、次生灾害效应、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以房山区石窝大理石矿山废弃地治理工程为例,提出了矿山废弃地治理以矿山环境、灾害治理为主,以园林景观绿化为辅相结合的二维治理模式,在地形整治、挡土墙、绿化等措施的基础上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结合周边居民生活需求,利用矿区内的正负地形渣堆和采石坑,进行景观的再生和组合,将采石坑设计成下沉式休闲公园和健身广场,希望通过园林景观绿化工程的实施,改善矿区及周边地表景观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花岗岩露天关闭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应用北大核心CSC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山生态修复是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重要举措,其中坚硬岩石高陡边坡生态修复是矿山环境修复的难点与热点问题。以苏州市金山浜花岗岩露天关闭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为例,调查分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针对矿山植被覆盖度低、地貌景观破损造成视觉污染及地质灾害现状,采用削坡清坡、浆砌片石格构植被护坡、客土喷播、锚固铁丝网砼筑围堰、废弃地平整覆土、截排水及植被养护等技术对矿山进行生态修复。实践表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使花岗岩边坡安全稳定,坡面植被覆盖率达85%以上,废弃地得到整理利用,改善了矿山生态环境和景观面貌,提升了环太湖风景区的生态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6.
矿山的开采对舟山当地的经济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但同时也破坏了原有山体的生态环境,使得原来完整的山体遍体鳞伤。在城市主要公路及大桥沿线的可视范围内积累了较多的废弃矿山,对周围的地表植被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闭矿后遗留大量的危石、险石,存在崩塌、失稳等地质隐患。另外大量的无序堆放的矿渣、生活及建筑垃圾等,有碍生态环境的整洁甚至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由于“大陆连岛大桥”项目的实施,这些废弃矿山成为了大桥沿线风景里面的一个个伤疤,严重影响了我市形象和“生态市”的建设,因此对这些矿山的治理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采金矿山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矿山次生地质灾害及环境污染。在研究环境污染问题时首先要调查评价采金矿山对北京市重要水源地“密云水库及王都庄水源地”水质污染隐患。其次要查明金矿区及周边地区水、土、生物资源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8.
对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必要性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普遍认为矿山牛态环境在开采的同时必须治理,这种思维忽略了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自然适应性,即较小的扰动使生态系统有所变化,进而产生新的生态系统,新系统仍能维持良性循环。本文以生物阻抗性和自然恢复性及自然系统加大作用力效应模式为基础,提出一个新的矿业活动生态环境作用效应模式,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的投资、政策引导等方面提供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损害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金亮 《地质通报》2009,28(5):685-690
山西省为煤炭大省,从1978年到2007年的30年累计原煤产量约87.88×108t。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具体表现在采空塌陷引发的矿区水资源破坏,矿山地面变形及由此造成的土地资源、植被资源的破坏,矿山“三废”排放和矿山土壤退化4个方面。以多年来山西采煤破坏生态环境状况的调查成果为基础,采用山西省环保局、水利厅、国土资源厅等部门研究出的开采吨煤的生态环境经济损失系数,对山西采煤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进行了初步评估,并对今后若干年(至2020年)采煤对生态环境的损害进行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矿业经济发展由“资源开发”向“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的转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已成为生态省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合理划定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区域,对改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本文以江苏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成果为基础,基于矿山地质环境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建立了由2个目标层、5个约束层和12个指标层构成的江苏矿山地质环境区划评价指标体系。在MAPGIS技术支持下,采用综合指数模型,将各区划因子按其权重进行空间代数叠加,根据叠加的结果并结合矿山开采现状,将关闭矿区划定为矿山地质环境重点治理区和一般治理区;将开采矿区划定为矿山地质环境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  相似文献   

11.
一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局“四边三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处室负责具体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出台湖州市“四边三化”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实施方案、2013年行动推进计划、考核办法及宣传工作方案,门户网站开设了“四边三化”行动宣传专栏。二是深化矿山生态建设。全市国省道公路、铁路、航道两侧3000米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性矿山,全面开展绿色矿山建设工作。目前5个矿山已完成绿色矿山创建方案评审、备案工作,正按方案实施。  相似文献   

12.
马宗科 《西北地质》2003,36(C00):87-89
生态环境建设涉及许多方面,已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概略论述了宝鸡市矿山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并指出其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需采取“拦、排、护、整、植”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注浆堵水是地下工程和矿山水害防控的常用技术措施,但是,目前浆液扩散机理与采动效应的研究滞后于工程实践的要求,制约了注浆工程科学有效地实施。本文跟踪裂隙岩体中注浆浆液扩散研究,受裂隙地下水“偏流效应”启发,提出了深部矿山裂隙岩体动水注浆浆液扩散偏流效应的命题,包括2个关键科学问题: 裂隙岩体动水注浆浆液扩散偏流机理、偏流形成的“浆-岩”组合体采动变形破坏和渗透性变化机理。结合研究趋势,提出了跨学科综合研究方法。以典型矿山注浆防治水工程为背景,研究深部矿山水文地质结构及其采动时空演化,揭示裂隙岩体动水条件下注浆浆液扩散偏流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获得裂隙岩体内帷幕注浆形成的三维异形“浆-岩”组合体形态和力学特性,建立浆液偏流扩散数学模型,构建“浆-岩”组合体渗透性采动效应评价方法,为深部矿山水害防治和安全生产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4.
淮北市矿山公园总体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以突出矿业遗迹特色和体现科学研究价值为主导,并结合淮北市自然与人文景观特点,提出淮北市矿山公园总体规划:在布局上将淮北矿山公园划分为相城煤文化景区、相山地质遗迹景区和南湖塌陷地娱乐区三大景区;在主体景观结构上将淮北矿山公园规划为“一轴五板块”,并建设具有科学与历史内涵的矿山公园博物馆;同时通过提高煤矸石资源化利用率来解决矿山环境中的重点问题,采取“两大层次、三大类型、六种模式”进行塌陷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  相似文献   

15.
王惠芬 《城市地质》2008,3(3):10-13
开发矿产资源创造大量财富的同时,也对矿区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概述了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造成的普遍影响。通过分析了北京首钢铁矿“三废”防治、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的成功经验,总结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保护的方法和措施,提出了加强矿山环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厦门、广州等城市地矿法制工作的考察,认为福建省的“矿产品经营许可证”、“矿产品准运证”制度和广东省实施的“恢复自然生态保证金管理办法”对中心城市做好地矿行政管理工作,开发和保护矿产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值得南京市及其他城市借鉴。  相似文献   

17.
崔文静 《江苏地质》2009,33(4):434-437
随着徐州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工程的实施,徐州市因采煤塌陷及开山采石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景观破坏得到改善,废弃闲置的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通过分析徐州市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现状,以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及经济效益和示范效应为原则,部署废弃露采矿山治理、采煤塌陷地复垦及绿色矿山建设的重点工程,从资金筹措、技术支撑及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重点工程实施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论生态地质环境系统与综合性生态环境地质调查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本文探讨“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基本概念,从环境地质学的观点出发,把地质环境作为一个独立的非生物系统,在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生态环境双重影响下,研究地质环境与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即生态地质环境系统。作者建议把传统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灾害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等内容,概括的通称为生态环境地质,并把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作为国家基础性工作之一,列入国土资源大调查的计划。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政府和社会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修复及其美化,对各类生产行为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场地按照"自然恢复为主,重点部位工程治理"的原则实施规划、整治。露天矿山集中区特别是饰面石材矿山无序开发是整治、规划的重点靶区。通过对福建敖江流域(古田、连江段)所有饰面石材废弃矿山进行基础资料收集与现场调查,阐述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明确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分区的原则和方法,根据评估结果制订全流域饰面石材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提出治理措施,分析预期效益。  相似文献   

20.
牛洪桥 《河南地质》2010,(10):35-35
修武国土资源局紧紧围绕建设"生态示范县"的目标与定位,狠抓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目前,全县43家矿山企业已收缴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34万元。修武县国土资源局十分重视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