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将区域地球化学资料应用于农业问题的研究,是扩大区域地球化学资料应用领域的重要方面之一,通过土壤中Cu,Zn,Fe,Mn,Co元素的全量,有效量,pH值,有机质与作物产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元素有效量与土壤中元素全量呈正相关,与pH值呈负相关,与有机质呈正相关,而作物产量与元素有效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施宪  王冬艳  李月芬  靳克  郭珍 《世界地质》2010,29(2):256-261
对农安、大安、通榆工作区表层土壤Mn、Mo元素全量和有效量、剖面土壤全量及葵花籽实中Mn、Mo元素含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吉林西部土壤表层Mn、Mo元素全量差异源于各区沉积物质的不同;吉林西部有效Mn含量丰富,有效Mo严重缺乏,Mn、Mo皆为强烈转化;表层土壤Mn、Mo元素有效量与全量、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各区葵花籽实中Mn、Mo两种元素含量差别较小,土壤pH值影响葵花对Mo元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3.
赵敏  谭玉梅  兰永文  王洪雨  吴鹏 《贵州地质》2020,37(3):384-389, 357
通过在贞丰县域开展全面1∶50000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工作,获得了区内耕地表层土壤元素含量或指标的高精度分析数据。为分析区内营养元素有效量和有效度的影响因素,选用了N、P、K、B、Mo、Zn元素及pH值、有机质含量、CEC数据进行分析。贞丰县表层土壤元素全量是其有效量的重要控制因素;pH值与K元素有效度呈正相关关系,与N、Mo、Zn元素有效度呈负相关关系;有机质与K、B元素有效度呈正相关关系,与Mo元素呈负相关关系;阳离子交换量与K、B元素有效度呈正相关关系,与P、Mo元素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济阳县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研究,该区受成土母质来源、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及其理化性质等因素影响,土壤元素全量、有效量及有效度表现为:低平洼地土壤中K,P,N,Se,Mn,Fe,Zn,Cu和Mo全量较高,P,N,Se和Cu有效量较高,显示为低平洼地为黏质成分的沉积成因特点;而决口扇形地区土壤Cu,Mo,N,Zn,B有效量和全量均偏低。富含有机质,且pH相对较低的潮土中Se,Cu,Mo和B等元素有效度较高,贫有机质、pH相对较高的草甸风沙土中N,Fe,Cu,Mo,B和S等元素有效量较低,但K有效量和有效度均较高。统计分析表明,土壤中K,P,N,S和Cu等元素全量与有效量间具显著正相关性,表明全量是有效量的重要影响控制因素;有机质含量与K,P,Zn,Cu和B有效度间为显著正相关,说明有机质较高有利于土壤元素活化;Fe,P,S,Zn,B和Cu有效度与pH值为显著负相关,表明土壤酸性增强会增加这类元素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浙北地区土壤元素有效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浙江省北部地区调查研究表明,受成土母质来源、土壤类型及其理化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土壤元素全量、有效量及其有效度表现为:1)低山丘陵岗地土壤中As,Cd,Mo,Pb和Se全量较高,As,Cd,Fe,Pb,Se和Zn有效量较高;而山前平原区土壤中Hg,Pb和Zn元素全量较高,由地表向深部的下降递度较小,显示为原始沉积成因特点。2)中酸性、富含有机质的红壤和水稻土中As,Cd,Cu,Fe,Mn,Pb,Se,Zn等元素有效度较高,水稻土Hg有效度最低;弱碱性或碱性、贫有机质的潮土和滨海盐砂土中As,Cd,Cu,Fe,Mn,Pb,Se,Zn等元素有效量较低,但B有效量及有效度均较高。3)统计分析表明,土壤中Mn,Cu,Zn,Mo,Cd,Pb,Se等元素全量与有效量间具显著正相关性,表明全量是有效量的重要影响控制因素;有机质含量与Fe,Cu,Zn,Cd,As和Pb有效度间为显著正相关,说明有机质较高有利于土壤元素活化;Fe,Cu,Zn,Cd,As,Pb和Se有效度与pH值为显著负相关,表明土壤酸性增强(酸化)会增加这类元素的生物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孙淳浩  余丹  王冬艳  李文博 《世界地质》2018,37(4):1301-1308
基于吉林省中部黑土区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分析统计As、Cd、Cr、Cu、Ni、Zn 6种可造成重金属污染的元素在土壤--作物系统中的生态地球化学特征。通过吉林省部分地区土壤样品与玉米籽实样品采样,采用元素有效系数与元素累积系数的方法,计算出采样点的土壤重金属元素全量、有效量和玉米籽实含量特征,从而研究重金属元素生态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全量虽然较吉林省土壤元素背景值增加明显,但土壤与玉米籽实均未达到污染状态。(2)重金属元素有效系数均值由小到大依次为As Cr Zn Cu Ni Cd,在研究区的空间分布差异性较大;玉米籽实积累系数均值由小到大依次为Cr As Ni Cd Cu Zn,在的空间分布差异性相对较小。(3)吉林省中部黑土区的玉米籽实重金属元素积累程度均较低,在未发生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的清洁土壤中,Cu与Zn对于玉米植株来说,属于必需营养元素范畴;重金属元素中Cd的有效系数大,作物可食部分积累程度较高,应注意其预防与治理工作; As与Cr的有效系数较小,可能是导致其在玉米籽实中积累程度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Ni在土壤中有效态转化程度较高,玉米籽实Ni吸收量相对较低。(4)多数重金属元素在玉米籽实中的累积程度与其在土壤中的有效系数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赵辰  孙彬彬  周国华  贺灵  曾道明 《地质通报》2023,(10):1784-1791
以福建龙海市为研究区,在不同地质背景、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类型和土壤成因类型条件下进行样品采集,共采集56件土壤样品,测定pH值、有机质含量(SOM)、阳离子交换量(CEC)、营养元素全量及有效量。利用相关分析、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手段,探究土壤中营养元素有效量的影响因素,建立并验证了研究区土壤中营养元素有效量的预测模型,以此深入了解区内土壤养分状况,为该区土地的合理利用及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龙海市土壤呈酸性—强酸性,有机质含量较低,阳离子交换量偏低;土壤中N、P、K、Mo、Zn元素全量相对富集;元素全量、有效量及其有效度变异性较强;土壤中B、Cu、K、Mn等营养元素全量与有效量相关性较好,土壤pH值对K、Mo、Si的有效度有一定影响,CEC与Si的有效度呈显著正相关,SOM增加有利于提高Cu、Fe、Mn、P、Zn等元素有效量。通过土壤全量分析数据及土壤理化指标建立的线性模型,可以预测表层土壤中Cu、Fe、Mo、Mo、P、S、Si等营养元素的有效量,若引入更多影响因子,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模型的拟合效果,使得预测更准确。  相似文献   

8.
合肥市土壤重金属元素异常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合肥市及其周边地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异常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查明了生活和工业排污是形成Hg、Cd、Pb、Zn异常的主要原因;相对于深层土壤,表层土壤具有明显的富集特征,自地表向下重金属元素含量呈迅速下降趋势。探讨了土壤重金属元素全量与有效量、土壤pH值的关系,土壤重金属元素有效度大小排序为:Cd〉Pb〉Zn〉Hg,Cd、Pb有效量与全量相关性显著,且与pH值呈负相关,随着土壤cd、Pb元素全量的增加以及土壤不断酸化,其生态风险将显著增大。异常区土壤重金属的累积已造成部分蔬菜重金属超标,进而影响到蔬菜食用安全性,因此,加强土壤环境质量保护,对保证合肥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董岩翔  郑文 《贵州地质》2005,22(3):165-170
本文以浙江省北部地区205件碱性土壤采用两种浸提方法取得的重金属可浸提量数据为依据,研究了不同浸提方法元素浸提量差异性及其关系,为农业地质环境研究中土壤元素浸提方法的选择及不同浸提方法取得的数据资料的处理与对比提供了技术方法.以105件典型土壤样的土壤类型、土壤理化指标及全量、有效量资料为依据,研究了土壤元素有效量、有效度的影响因素.其成果是环境评价、地球化学灾害预测与防治、合理肥施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硒作为人体健康生长必需微量元素,由于其显著的抗癌作用,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并因此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土壤中含硒量不足或过多以及存在的形态,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生长状况和含硒量,又进一步通过食物链而影响人、畜的健康,因此研究土壤剖面中硒的迁移转化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四川省成都经济区按照不同的土壤类型采集了4条土壤剖面PM2、PM8、PM9、PM11,测试了土壤中全量硒和有效硒的含量,并通过土壤溶液的培养分别获得了土壤溶液及残渣土壤中全量硒、有效硒的含量,由此计算了土壤溶液中硒的分配系数(Ki=Ci残渣土壤/Ci土壤溶液)。结果显示,全量硒和有效硒含量在剖面的表层明显富集;有效硒含量与土壤全量硒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不同类型土壤中硒的分配系数在剖面中均呈现出由深层到表层逐渐富集的规律,且与土壤中pH值和有机质含量呈现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不同类型土壤中Se向植物中的迁移转化主要受Se全量、土壤pH值、有机质及土壤粘粒影响,且Se随土壤溶液在垂向上的迁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由于干旱使华北地区作物生态环境失去了平衡,粮食产量也不稳定,实践证明,使用含有镧系元素的抗旱肥料,达到了抗御冬旱、保苗、增产的效果。在华北地区及黄河中下游半干旱-半湿润地区使用抗旱肥料,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土壤、农作物中及家畜体内的微量营养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量营养元素通常富集在表层土壤中,其含量随土层深度递减。尽管土壤中大多数微量元素的含量很高,但只有一小部分能被植物吸收。微量营养元素,也被称为痕迹元素,所需数量微小,但其缺乏会对农作物生产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农作物对不同微量营养元素有着不同的反应。芸苔和豆类对Mo和B有较高的响应度,而玉米和其他谷类对Zn和Cu较为敏感。在温润和湿热地区,由于强降雨和强淋溶作用,微量营养元素缺乏较为普遍。土壤pH值是影响微量营养元素对植物有效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除Mo以外,微量营养元素的有效性随pH的增加而减小,Mo的有效性随pH的增加而增加。对于大多数植物来说,叶片中的微量营养元素含量高于植物的其他部分。因此,可以用叶片作为样品来测定农作物中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大多数微量营养元素缺乏表现在植物顶部的新叶上,而过量则表现在老叶上。根据Deckers和Steinnes的结论,土壤较为贫瘠的发展中国家与土壤肥沃的欧洲及北美地区相比,微量营养元素缺乏现象较为普遍。许多营养元素缺乏区位于潮湿的热带地区,土壤极度贫瘠、高度风化和/或强淋溶,营养元素十分匮乏。此类其他土壤分部于半干旱及毗邻地区,这些地区的碱性和石灰性土壤条件严重限制了微量营养素对植物的供给。通常,可以满足草料作物生长的Cu、 Fe、Mn、 Zn 、Se含量水平,却不能满足家畜的需要。Se是植物生长所不需要的微量元素,因此草料作物中Se的含量很少。然而,如果动物所食农作物和草料中Se含量偏低,会造成严重的肌肉异常和其他疾病。白肌病是最常见的由于Se缺乏造成的疾病,在牛犊和羔羊中都有发现。本文讨论了与动物需求相关的农作物微量营养元素充足度。  相似文献   

13.
土壤固钾与释钾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根据钾素在土壤中对作物的有效性,可将其分为速效钾、缓效钾和无效钾。各种形态钾素之间存在着渐变性,并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其中,土壤钾素固定与释放对这一平衡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钾素的有效性。富含 2∶ 1型粘土矿物的土壤,不仅有丰富的缓效钾储量和较强的供钾能力,而且固钾能力也较强。在淋溶性较强的砂质土壤上,固钾作用可使钾素免受淋失,有利于保存肥力和提高肥效。但是,对于多数土壤来说,将使施入土壤的大部分钾素转化为非交换性钾,其中,只有小部分可被当季作物利用。在集约农业条件下,土壤的固定已成为提高钾素利用效率的主要障碍因素。系统阐述了钾素释放与固定的概念与过程,综述了影响钾素固定与释放的主要因素;系统分析了粘土矿物类型及其结构、土壤铵态氮肥和磷肥水平、土壤水分状况、有机物和羟基铝影响钾素固定、释放过程的作用机理;并指出了土壤钾素固定和释放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和重要动向。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农业地球化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采用对比分析等数据处理方法将黑龙江省1:50万区域地球化学资料应用于农业问题的研究。通过将该省主要农作物产量与土壤、水系沉积物中地球化学元素分布进行对比,发现农作物产量与微量元素含量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其中Co对大豆,Zn对甜菜、小麦、水稻等农作物产量具有明显的影响,由此初步提出了黑龙江省农业地球化学种植区划。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特色作物对气候变化响应及应对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总结了白兰瓜、 大樱桃、 酿酒葡萄、 苹果、 桃、 当归、 党参、 黄芪、 甘草、 枸杞等10种特色作物的生长发育、 种植区域、 气象灾害、 生物量、 产量与品质等对现代气候暖干化的响应特征. 结果表明: 气候暖干化使多年生特色作物萌芽或返青提早, 生长发育速度提前加快; 瓜果类作物全生育期缩短, 根类作物全生育期延长; 使种植区的高度提高150 m左右, 向更高纬度扩展, 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对旱作农业区的特色作物气候产量下降, 对灌溉农业区的影响较少, 有利于喜温凉特色作物气候产量增加, 对较耐旱的影响较轻, 对不够耐旱受到较大的影响.有利于提高瓜果类作物的品质, 尤其含糖量提高. 提出了建立特色作物种植基地或示范区, 实现农工商产业系列服务, 创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管理新模式适应气候变化; 制定精细化综合农业自然资源区划, 合理调整种植结构; 根据未来气候预测和不同气候年型调整作物种植比例; 加强气象灾害监测、 评估、 预警与防御工作等4个方面的措施应对气候暖干化.  相似文献   

16.
Yield variability of crops in Japa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yield variability of main crops in Japan are reported. The analyses of yield variability suggest that the yield variability of rice is generally less than that for upland crops. This is accounted for by the fact that the adverse effects of unusual weather events on rice crops are greatly reduced by flood water. Yield and climate data are analysed to obtain relationships between yield variability and weather variability. Th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influence of weather variability on crop yield is greater in regions with poor agroclimatic resources than in regions with good agroclimatic resources. The spectral analysis is made to study in more detail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yield fluctuations. It is reported that Japan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ive districts from the stand point of characteristics of yield fluctuations.  相似文献   

17.
RADARSATSNBSAR数据在大面积水稻估产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于雷达遥感的全天候、全天时的优势,使之成为南方大范围农业信息动态监测的最佳遥感手段。为了适宜于运行系统,本研究采用加拿大雷达卫星(RADARSAT)窄波扫描模式(SNB)数据,以广东省为例进行了大范围水稻估产。通过建立稻作图谱,解决了在地形复杂、农业集约化程度低、水稻田分布不规则,且地块间田间管理水平差异很大等诸多因素影响下的水稻信息提取问题;在野外观测站采集的水稻生长期生理生态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RADARSAT SNB SAR的雷达遥感时序信息水稻估产模型。通过2000年早、晚两季水稻估产的实践证明,此模型估产的精度在平原区达到95%,而在复杂的丘岭谷地则需进一步提高图像预处理的精度,改进特殊地段估产模型的精度。从实用性而言,这是一套高效、经济的技术方法,易于投入实际运行阶段。  相似文献   

18.
金堂县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农业地质背景和地球化学背景特征是决定农作物适宜生长和农产品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区内土壤中微量元素的背景分布与优质脐橙分布区的对比研究,探讨农作物分布与化学元素分布的关系,可为农业规划及科学施肥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非线性节水高产优化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节水高产的灌溉制度,从研究作物根区土壤水运动及作物腾发规律入手,建立了一个求解作物灌溉制度的非线性优化模型.经实例验证,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灌区干旱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风险理论,建立了包括农业干旱发生概率、抗旱能力、受灾体种植面积比等多因子的灌区农业干旱风险评估模型。并将相对产量作为灌区农业干旱评估指标,能够反映土壤 作物 大气系统中水分运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利用该指标结合干旱风险评估模型对灌区农业干旱进行风险评估,分析出灌区各种作物对干旱风险度影响最大的生育阶段和风险度最高的农作物,以便灌区制定合理的抗旱方案以减小灌区干旱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