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雪峰隆起区前震旦纪地壳构造演化及其金矿成矿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雪峰降起区主要由中、上元古界冷家溪群和板溪群组成,是湖南重要的石英脉型金矿成矿区。该区沉积建造是扬子地块东南缘裂陷槽演化的结果。该裂陷槽是在全球性第二裂谷期(800~1200Ma)裂谷作用影响下,沿扬子地块东南缘形成的陆缘裂陷带,本文称“雪峰裂谷”,其构造演化由拉张沉陷—裂陷,局部收缩、回返,再裂陷一再褶皱、回返,演化过程较为完整。在拉张沉陷—裂陷期,形成金的矿源层、含矿层;在裂谷褶皱、回返期,形成含金变质热液,形成金矿化;在裂谷封闭、雪峰期后多期次构造岩浆旋回中,再造、叠加形成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部及邻区早白垩世裂陷盆地构造演化阶段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张岳桥  赵越  董树文  杨农 《地学前缘》2004,11(3):123-133
早白垩世是中国东部及邻区强烈的伸展裂陷和岩石圈减薄时期。根据裂陷盆地几何形态特征和展布型式 ,将早白垩世裂陷盆地分为泛裂陷型 (燕山—松辽断陷盆地群、蒙古断陷盆地群等 )、狭窄型 (沂沭裂谷系、伊兰—伊通裂谷带 )和菱形状型 (胶莱盆地、三江盆地、鸡西盆地等 ) 3种类型。通过综合分析和对比不同类型裂陷盆地沉积序列和构造演化历史 ,结合郯庐断裂带和秦岭—大别造山带白垩纪构造演化历史的研究成果 ,区分了中国东部早白垩世 2个显著不同的引张裂陷阶段和一个构造挤压反转阶段。早白垩世早期引张裂陷阶段 ( 1 4 0~ 1 2 0Ma)形成了宽广展布的燕山—松辽断陷盆地系和蒙古断陷盆地系 ,沿郯庐断裂带发生右旋走滑活动 ,控制了断裂带西侧南华北伸展走滑盆地和东侧胶莱、三江等和沿敦—密断裂带走滑拉分盆地的发育 ;早白垩世中期引张裂陷阶段 ( 1 2 0~ 1 0 0Ma) ,沿郯庐断裂带中、北段发生裂谷作用 ,形成沂沭裂谷系和伊兰—伊通裂谷带 ;早白垩世晚期 ( 1 0 0~ 90Ma)在区域NW SE向挤压应力场作用下 ,所有早白垩世裂陷盆地发生不同程度的构造反转 ,沿郯庐断裂发生强烈的左旋走滑运动。最后指出 ,太平洋古板块向东亚大陆边缘俯冲诱发的大陆岩石圈底侵作用、拆沉作用、地幔底辟和对流 ,以及来自西部块体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扬子地块西北缘后龙门山构造带南华纪—早古生代沉积地层的分析研究,综合运用岩石学、沉积特征分析的手段,结合与前龙门山构造带、碧口地块、米仓山构造带和汉南地块的沉积特征对比,探讨后龙门山构造带南华纪—早古生代的沉积环境,查明其形成环境。结果表明:在南华纪—早古生代后龙门山构造带沉积环境可分为南华纪—震旦纪裂解-稳定沉积和早古生代伸展裂陷沉积两个阶段,其中在早古生代伸展裂陷阶段后龙门山构造带经历了裂解→抬升→局部裂解→抬升→裂解的反复过程,最终形成了志留系茂县群裂陷槽沉积,主要沉积了一套代表伸展裂陷环境的沉积岩系,并有少量的陆内火山岩系。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龙门山构造带在南华纪—早古生代总体是一个陆内裂谷带,不发育与古缝合线相关的构造混杂岩和蛇绿混杂岩带,是在陆内裂谷的基础上于印支期—燕山期形成的陆内造山带。  相似文献   

4.
华北地台北缘西段主要成矿系统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荣阁  彭润民 《地球科学》2000,25(4):362-368
研究了华北地台北缘地质演化、构造分区, 从南到北依次为乌拉山-色尔腾山-大青山陆内隆起区、东升庙-渣尔泰山陆内裂陷区、狼山-石哈河陆缘隆起区、霍各乞-白云鄂博陆缘裂陷区、白乃庙-白银都西隆起裂陷带、温都尔庙-爱力格庙裂陷带、苏左旗-锡林浩特槽内隆起区.分析了陆缘基底建造和裂谷沉积建造, 划分出裂谷裂陷期和沉降期沉积.研究了成矿系统, 以成矿物质来源的同一性和继承性划分出3个成矿系统: (1) 变质岩金矿成矿系统, 以绿岩建造为物源基础, 有多种矿床类型组合, 主要产于古陆隆起带的变质岩区. (2) 海相火山细碧岩及喷流沉积成矿系统, 主要产于裂谷裂陷期形成的火山岩建造中, 与火山活动岩浆同期的热水喷流有关, 有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3) 碱性-碳酸岩及喷流叠生成矿系统, 产于白云鄂博裂谷早期碱性-碳酸岩火山岩中, 其中伴随高温硅钾热水喷流沉积, 形成稀有-稀土-铁叠生矿床.主、东矿床新生代以来经受了强烈风化剥蚀, 并有冲积富集现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辽东早元古代沉积盆地是一个大陆型—陆间型裂谷,分析了裂谷的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历史。作者认为辽东裂谷的发生、发展与古郯庐断裂的活动有密切关系,裂谷在空间上分异为三个构造岩相区,其发展是多旋回的,早、晚二期旋回均经历了自拉张裂陷—挤压、隆升的过程,早期旋回形成的建造为辽阳群,晚期旋回堆积了辽河群,裂谷于1700±100Ma时封闭。  相似文献   

6.
新疆及中亚地区金属矿产丰富.该文研究了前寒武纪古陆、古裂谷、古生代活动大陆边缘、被动大陆边缘、裂陷槽,碰撞造山带及构造岩浆活化带,后碰撞伸展期的裂谷,晚古生代上叠盆地和中-新生代克拉通盆地等地质构造环境中的成矿建造及相关的Cu,Pb,Zn,Au,Mo,Sn,W,Sb,V,Ti,Fe,Mn,U等中亚的主要金属矿产.划分出20个与大地构造环境和一定成矿建造相关的成矿系列,阐述了各成矿系列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性矿床.这对成矿顸测和找矿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甘肃北山地区基本构造格局和成矿系列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肃北山地区并不存在具分割洋-陆板块构造意义的缝合带或蛇绿岩带,主体由东天山和塔里木两大古陆系统构成。两大古陆系统的碰撞拼合带或界线大体位于方山口—黑山—碱泉子一线,以北归属东天山古陆系统,以南归属于塔里木古陆系统。按其内的地层时代、沉积建造、岩浆作用、地壳结构等特征,可将东天山古陆系统从北往南划分为北山岛弧带、北山(白山)晚古生代弧后盆地裂陷(谷)带和北山中央古陆断隆带3个Ⅱ级结构单元,空间上三者构成一个从岛弧—弧后盆地—前陆基底带的洋-陆过渡性的地壳结构。南侧的塔里木古陆系统则经历了初始陆核向成熟陆壳发展演化的地史过程,按不同地段的地壳结构和构造作用特征将其划分为(从北往南)塔里木古陆陆缘早古生代裂陷带、红柳园-大奇山-天仓古生代多旋回裂谷带和塔里木前陆基底带3个Ⅱ级构造单元。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的成矿响应特征综述了不同构造单元的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8.
祁连-柴达木-东昆仑新元古-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祁连-柴达木-东昆仑处于中央造山带的中西部, 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史.将祁连-柴达木-东昆仑地区划分为19个地层分区, 在总结各地层分区沉积盆地特征基础上, 讨论了祁连-柴达木-东昆仑地区的构造-沉积演化史: 新元古代-早古生代, 随着北祁连洋、赛什腾-锡铁山洋、东昆仑洋开始张裂, 研究区为陆缘裂谷、洋盆沉积; 早古生代末3个洋盆陆续消减闭合, 开始造山阶段的前陆盆地和碰撞造山后的陆缘裂陷沉积; 寒武纪-早-中三叠世, 东昆仑阿尼玛卿洋经历了拉张-俯冲-闭合, 之后全区进入陆内断陷、坳陷盆地阶段.研究区各地层分区的沉积盆地特征很好地记录了北祁连洋、赛什腾-锡铁山洋、东昆仑洋的开合及陆内造山等构造过程, 为重大构造事件提供了重要的沉积学证据.   相似文献   

9.
桂北地区金矿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元古宙火山-陆源碎屑沉积含金建造与下古生界含碳碎屑沉积建造是该区金矿主要赋矿层中,前者为陆内裂陷沟-弧环境产物,后者形成了陆缘盆地构造环境。金矿化总体呈东西向延展又依NNE~NE向成带的分布格局,是受古东西向基底隐伏构造带和NNE~NE向深断裂双重制约的结果,继承元古宙裂陷槽俯冲带发展演化形成的韧性剪切带,控制与基性,超基性杂岩有关的金矿化,次级隆起动缘构造挤压带是金成矿的有利部位,金矿化主要受脆  相似文献   

10.
甘肃北山地区并不存在具分割洋-陆板块构造意义的缝合带或蛇绿岩带,主体由东天山和塔里木两大古陆系统构成。两大古陆系统的碰撞拼合带或界线大体位于方山口—黑山—碱泉子一线,以北归属东天山古陆系统,以南归属于塔里木古陆系统。按其内的地层时代、沉积建造、岩浆作用、地壳结构等特征,可将东天山古陆系统从北往南划分为北山岛弧带、北山(白山)晚古生代弧后盆地裂陷(谷)带和北山中央古陆断隆带3个Ⅱ级结构单元,空间上三者构成一个从岛弧—弧后盆地—前陆基底带的洋-陆过渡性的地壳结构。南侧的塔里木古陆系统则经历了初始陆核向成熟陆壳发展演化的地史过程,按不同地段的地壳结构和构造作用特征将其划分为(从北往南)塔里木古陆陆缘早古生代裂陷带、红柳园-大奇山-天仓古生代多旋回裂谷带和塔里木前陆基底带3个Ⅱ级构造单元。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的成矿响应特征综述了不同构造单元的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1.
白垩纪松辽盆地:从火山裂谷到陆内拗陷的动力学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科探井等新成果,从全球构造-盆地分类和松辽盆地成因类型综述入手,通过区域构造背景和盆地构造-充填特征分析,研究松辽盆地类型、构造演化和地球动力学。松辽盆地位于蒙古—华北板块东北部边缘带,其北部通过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与西伯利亚板块相连,东部通过锡霍特—阿林构造带与太平洋板块相连。其形成演化受这两个活动陆缘带的影响。营城组和嫩江组顶部的2个区域性不整合面把松辽盆地分成3个构造层:断陷层(火石岭组—营城组)、拗陷层(登娄库组—嫩江组)和反转层(四方台组—依安组)。前者属火山裂谷盆地,后两者为陆内拗陷盆地。断陷期150~110 Ma,在北部与东部两个活动陆缘带共同作用下,板块重组导致区域性伸展和大规模裂陷,形成同裂谷期火山-沉积序列。后裂谷期110~79.1 Ma沉积,是火山期后热沉降与区域走滑拉分沉降叠加的结果,其沉降速率高沉积厚度大,因此形成大规模烃源岩沉积。挤压反转期79.1~40 Ma,表现为沉积沉降中心向西北迁移和盆地逐渐萎缩消亡,是白垩纪中期至中始新世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边缘近于正向俯冲、区域挤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闽,浙,赣晚前寒武纪构造格局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家瑞  张志平 《地质论评》1998,44(6):561-567
华南前寒武纪构造格架在长期中不断取得进展。通过闽、浙、赣地区前寒武纪建造、构造综合分析研究:浙西-赣东北地区中元古代晚期为华夏古陆的活动陆缘;武陵运动是华南是重要的造山运动,华夏古陆与扬子板块在赣东北断裂带一线碰撞,形成了统一的“华南古大陆”;新元古代由于区域地质条件不同,各地块碰撞后的构造演化存有明显的差异;新元古代本区主要由华南新元古代早期大陆碰撞带和闽西南-赣南裂陷槽组成。  相似文献   

13.
通过巴楚—麦盖提地区(巴麦地区)钻井和地震资料的详细分析,结合前寒武纪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将前寒武系顶面不整合划分为角度不整合、非整合、超覆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这4类不整合分别揭示了裂谷、基底隆起、隆起斜坡和沉积坳陷等。进一步分析了不整合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表明具有从非整合、超覆不整合向整合逐级过渡的分布规律。认为基底古隆起北缘以吐木休克断裂一带为界,南缘可能以铁克里克地区为界,其中基底古隆起的主体位于麦盖提地区和巴楚地区南缘,基底隆起的构造斜坡位于现今塔里木西南坳陷区、巴楚地区北部。基底古隆起演化上可分为前寒武纪平缓古陆阶段、前寒武纪末隆升加强阶段和早—中寒武世沉降埋藏阶段。总体上古隆起在前寒武纪具有南缓北陡特征,早—中寒武世具有南陡北缓特征,分别控制了南华纪—震旦纪和早—中寒武世地层发育和分布。  相似文献   

14.
北山北带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肃北山地区主体属塔里木板块的北缘其内部可划分出北、中、南三个构造带,北带主体为加里东期岛弧带,北山地区于古生代经历了弧-盆体制及裂陷槽的活动大陆边缘的发展,总体上经历了前寒武纪古陆形成阶段,加里东期岛弧及陆缘裂陷-闭合阶段,海西期岛弧期后构造-岩浆活动及陆壳再次裂陷-闭合阶段和中、新生代差异断块升降阶段。  相似文献   

15.
北山北带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北山地区主体属塔里木板块的北缘,其内部可划分出北、中、南三个构造带.北带主体为加里东期岛弧带.北山地区于古生代经历了弧一盆体制及裂陷槽的活动大陆边缘的发展,总体上经历了前寒武纪古陆壳形成阶段、加里东期岛弧及陆缘裂陷一闭合阶段、海西期岛弧期后构造一岩浆活动及陆壳再次裂陷一闭合阶段和中、新生代差异断块升降阶段.  相似文献   

16.
秦岭凤太地区金矿床产于商丹板块对接带和南秦岭边缘海盆区,含金建造为火山碎屑岩和细碎屑(热水)沉积建造,赋矿围岩以绿片岩相细碎屑岩为主。区内的金矿床主成矿年龄为220~170Ma,属晚印支期,主成矿期后叠加燕山期构造热液。空间上金矿带与铅锌矿带呈平行展布,金矿与韧性构造关系密切,显示了构造边界对金矿带的控制,具有继承性特征的脆韧性剪切带为含矿构造,北北东向与近东西向(北西西向)断裂的复合是金矿富集的主要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7.
夹皮沟金矿带分布在前寒武纪古陆边缘.金矿床(点)多赋存在鞍山群三道沟组的底部,近矿围岩主要是斜长角门岩与角闪斜长片麻岩.金矿化类型以含金石英脉为主,此外还有含金硅化带、含金挤压片理化带,含金断裂带以及围岩中的含金浸染体.工业矿体多未出露地  相似文献   

18.
岩相古地理重建对认识盆地的沉积环境演化、沉积建造时空分布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上扬子地区寒武纪古地理背景这一先决条件对新发现的安岳巨型气田的控制作用及其对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启示,本文综合油气勘探的地震、钻井资料及盆地周缘的露头剖面地质调查成果,重建了寒武纪两个构造层序的岩相古地理,分析了寒武系生储盖组合发育的特征。结果表明:早寒武世早期,伸展背景形成了破碎型克拉通盆地,近南北向的深水槽切割了上扬子克拉通,充填了丰富的富有机质沉积物,成为深层巨型生烃灶;早寒武世晚期—晚寒武世,上扬子板块转变为准稳定的构造背景,盆地性质转换为陆表海型克拉通坳陷盆地,沉积建造以发育潮坪楔及伴生的膏盐为特征,陆表海潮汐作用和古隆起控制了储层宏观分布;构造活跃期的裂陷沉积之上叠加以准稳定期的克拉通内坳陷沉积,形成了类似裂陷盆地的由裂谷层序和后裂谷层序组成的剖面形态像牛头的牛头型沉积建造结构;与大板块若即若离的亲缘过程中,构造活跃期和构造准稳定期交替叠合的盆地古地理特点是我国前晚三叠世小陆块离散演化阶段的一大特色,在沉积建造上形成良好的生-储-盖空间配置,是克拉通油气勘探的两大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9.
赣杭构造带区域大地构造背景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华南前寒武纪构造格架的确立,是在长期研究中不断取得进展并完善的。通过前寒武纪建造、构造综合分析表明:华夏古陆是一个被肢解了的早前寒武纪古大陆;中元古代晚期浙西—赣东北为华夏古陆的活动陆缘;武陵运动是华南最重要的造山运动,华夏古陆与扬子地块在赣东北断裂带碰撞,形成了统一的“华南古大陆”;晚元古代由于区域地质条件不同,各地碰撞后的构造演化有明显的差异。赣杭断裂带是一条晚元古代早期“A”型俯冲带  相似文献   

20.
大青山地区碎屑岩型金矿控矿系统表现为:古元古代大陆裂陷槽构造环境为金矿成矿提供背景条件(物质场、能量场、空间场),该环境下沉积的二道凹群中部的红山沟组下部复理石建造为金矿成矿提供物质条件,该建造在造山早期由拉伸机制形成的顺层滑脱剪切带控制成矿带,剪切带内的同期次级褶皱构造(尤其是向斜、向形构造)为金矿成矿提供容矿空间;提出了层位(复理石建造)、顺层滑脱剪切带及相关次级褶皱构造三者叠加控矿的金矿控矿型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