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国自动与人工蒸发量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截止到2005年,全国共有130个台站进行蒸发量自动与人工业务观测。该文利用2005年平行观测月数据,对资料的差异和相关性以及比对系数和影响因子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月蒸发量差值不满足正态分布,近80%的数据为自动观测值大于人工观测值;在人工观测值较小时,对应的自动与人工相对差值较大,随着人工观测值的增加,差值有减小趋势;自动与人工观测数据之间存在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98,通过了0.01的显著性检验;比对系数年平均值在1.0~1.2之间,两大高值中心分别位于广西都安和湖南南县;比对系数月平均值的变化近似于二次型拟合曲线,1月最大,6,7月最小;在定性讨论特征站比对系数影响因子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明了影响月比对系数的气象因子有月平均相对湿度和月平均风速。  相似文献   

2.
利用福泉国家气象观测站新30 a资料(1981—2010年)的小型蒸发观测资料与2014年、2015年自动大型蒸发传感器观测资料进行比较,统计分析了影响蒸发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新旧两种探测技术蒸发量差异比较大,新探测年、月、日蒸发量明显小,夏秋季差异大、冬春季差异较小。重点分析了两种探测手段对实际蒸发量的影响因素及提高蒸发观测值的方法,认为自动大型蒸发传感器数据更准确,更接近真实值。  相似文献   

3.
自动气象站各气象要素现场校准时段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孙嫣  高民  杨茂水  王锡芳  刘彦秀 《气象》2007,33(4):97-101
选取山东有代表性的5个台站2005年9个月的自动站资料进行统计,得出其主要气象要素日极值在各时间点上的分布情况。结合每一要素的校准时间长度和台站的发报时次及内容,对各气象要素的校准时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气象要素最佳校准时段:湿度为8-10时,浅层地温为14-17时30分,深层地温为8-11时30分,风向风速为8-9时30分或16时30分-18时,气压为11-12时30分,蒸发为8-8时30分或17时30分-18时。据此合理安排自动站现场校准时各气象要素的校准时间和次序,可使校准工作对自动站数据的影响降到最小。  相似文献   

4.
商丘近44年蒸发量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商丘市8个台站1961~2004年的20 cm口径蒸发皿资料,进行蒸发量的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季节变化以及月分布的分析,结果显示蒸发量存在显著的减少趋势。年际间减少趋势通过了99%的置信度水平,各季节蒸发量以春季和夏季减少最为明显。同时还分析了近44年来日照、风速和温度的变化趋势,并计算了这些气象因子与蒸发量变化的相关系数。分析表明日照时数减少和风速减小是造成商丘市蒸发量下降的主要因素,而气温上升对蒸发量的影响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蒸发站网的合理布局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四川盆地36个台站1980—1984年的逐日蒸发量资料,从统计各季代表月逐日蒸发量的相关函数着手,推算出相对内插标准误差与相关函数的统计关系,并根据内插标准误差不大于观测随机误差的原则,估算出该地区蒸发站网的合理间距。  相似文献   

6.
谢万银  陈英  徐彬 《干旱气象》2014,(3):481-486
利用民勤国家基准气候站1992~2001年5~9月各月小型与E-601型2种蒸发皿蒸发量的同步对比观测资料,通过对比分析、相关分析、离差分析方法以及气候估算值分析得出:(1)各月小型与E-601型2种蒸发的折算系数在0.504~0.601之间,平均折算系数为0.574;各年2种蒸发的折算系数在0.529~0.608之间,平均折算系数为0.574;(2)2种蒸发量5~9月的月、年平均折算系数相同,2种月蒸发量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952,相关性很好,但2种蒸发的年平均相关系数为0.330,相关性很不理想,因此利用按月计算的折算系数来换算2种蒸发量更为合理;(3)小型蒸发量的离差系数大于E-601型蒸发量,小型蒸发量的离散程度比E-601型蒸发量大。由于E-601型蒸发量只有5~9月有观测资料,在考虑民勤站小型蒸发与E-601型蒸发资料互相换算时,首先考虑将E-601型蒸发量换算为小型蒸发量来利用,为有效利用民勤长序列小型蒸发量资料做了很好的衔接。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自动与人工气压观测值差异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四川省135个台站在自动站与人工站平行观测期间的对比观测数据,对两种不同的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动站与人工站的日气压差值不满足正态分布,人工观测比自动观测平均偏高0.35 hPa,标准差为0.48 hPa。自动站与人工站的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为0.99,大约3/4的对比观测台站的人工站气压观测值大于自动站气压观测值。自动站与人工站气压观测值的月平均差异在上半年逐步增大,6月达到最大,下半年开始逐步减小。2004年的自动与人工气压观测数据年平均值差异最小,2006年数据据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8.
利用商丘市8个台站1961~2004年蒸发量、日照、风速和气温资料,分析了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及蒸发量变化与日照、风速、气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蒸发量的年际变化是波动式减少的;蒸发量的变化与日照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与风速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相比较而言,日照、风速对蒸发量的影响超过了温度对蒸发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商丘市近44年来蒸发量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商丘市8个台站1961~2004年蒸发量、日照、风速和气温资料,分析了蒸发量的变化趋势及蒸发量变化与日照、风速、气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蒸发量的年际变化是波动式减少的;蒸发量的变化与日照存在明显的正相关,与风速存在明显的正相关,相比较而言,日照、风速对蒸发量的影响超过了温度对蒸发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E601型与小型蒸发器对比观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秋红 《气象》2000,26(10):45-48
通过对长春国家基准气候站1986 ̄1997年夏季(5 ̄9月)E601型与小型蒸发器12年蒸发量及1997年冬季(10 ̄4月)的冰面蒸发对比观测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和对比分析,得到两种蒸发量的折算系数,求出了累年E601型蒸发量的气候估计值。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自动气象站与人工站观测数据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泳  王晓兰 《四川气象》2007,27(3):43-45
本文利用四川省基本(准)站的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资料,对2004年对比观测期间的温度、降水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94.5%的台站人工站与自动站的气温对比差值在误差(±0.2℃)允许的范围内,并且64.1%的台站自动站观测的气温比人工站偏高;自动站与人工站的降水量的差异与气温的差异比较起来明显比气温大,且71.8%的台站自动站的降水量比人工站偏多。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四川省基本(准)站的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资料,对2004年对比观测期间的温度、降水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94.5%的台站人工站与自动站的气温对比差值在误差(±0.2℃)允许的范围内,并且64.1%的台站自动站观测的气温比人工站偏高;自动站与人工站的降水量的差异与气温的差异比较起来明显比气温大,且71.8%的台站自动站的降水量比人工站偏多.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标准正态检验(SNHT)技术,对四川省161个台站自建站以来~2005年的长序列气温资料进行了一个普查性的检验,发现四川161个台站中有64.6%的台站存在气温资料的不均一现象,盆地内站点的不均一现象略高于高原三州台站,60年代以前和2000年以后不均一的台站比其他年代少;并且结合四川省台站历史沿革资料分析发现,有21.2%的台站的不均一问题是由迁站引起的。进一步以松潘和中江站为例,初步分析了不均一性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地面自动站蒸发量观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元品  李玲 《贵州气象》2004,28(6):33-34
为使自动站蒸发量的观测更加准确,真正反映本地的蒸发量,减少人为误差,对自动站蒸发量的观测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小型蒸发器口沿上附有一个上端向外张开成喇叭状的金属丝网圈 (蒸发罩 ) ,其作用是防止鸟兽饮水。我站为夜间不守班的 3次站 ,每天 2 0点观测后都习惯把蒸发罩取下 ,第 2天 0 8点前再戴上 ,以防夜间有降水时 ,由于蒸发罩的缘故蒸发量失真。然而夏天早晨五六点钟鸟类活动频繁 ,经常在观测场内停留 ,如果仍在 0 8点观测前巡视仪器时再去戴蒸发罩 ,难免出现鸟类吸饮蒸发皿中的水的现象 (尤其是干旱时期 ) ,致使所测蒸发量失真。因此 ,对于夜间不守班的台站 ,为保证蒸发量的准确无误 ,天亮后应及时给蒸发器戴上蒸发罩 ,以免因鸟类吸饮蒸发皿中的…  相似文献   

16.
青海湖水面蒸发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青海湖区1958~2007年气象、水文站的观测资料和江西沟、刚察沙柳河2个站20cm口径蒸发皿与E-601型蒸发量的对比观测资料,计算了月、季、年蒸发量,并应用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蒸发量的年代际变化规律及其突变特征。结果表明:青海湖区4~9月20cm口径蒸发皿湖水与淡水蒸发量的折算系数在0.91~0.97之间,5~9月E-601型与20cm口径蒸发皿蒸发量的折算系数在0.70~0.78之间,同期的蒸发量与温度、湿度、风速等因素关系密切。青海湖年蒸发量呈逐步减少的趋势,但其变化存在明显的阶段性。1958~1963年、1977~1981年、1998~2004年蒸发量增加,1964~1976年、1982~1997年、2005~2007年蒸发量减少。青海湖年蒸发量每25年发生一次突变,20世纪60、80年代蒸发量表现出不稳定,70、90年代是年蒸发量的相对平稳时段。青海湖降水量增多是导致蒸发量减少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广西区域地面蒸发量的计算及其时空分布与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西区域89个测站1971~2000年温度、降水的逐日观测资料计算了广西各地的年、季、月平均蒸发量,并对年、季蒸发量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对广西区域平均蒸发量的逐月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年蒸发量的大值中心出现在桂东南地区,桂东北和桂西北则是小值区。广西区域平均月蒸发量主要是出现在夏半年(4~9月),占全年蒸发总量的70%。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台山市气象站1998年3月至1999年2月E601B型与小型蒸发器一年蒸发量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小型蒸发量较大型蒸发量偏大的结论,并且分析了小型蒸发偏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作为“大气监测自动化系统工程”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面气象观测网分系统”项目是2001年12月正式启动的,通过地面气象观测网的自动化建设及站网、监测项目的合理调整,最终建立一个在空间分布与探测时间密度都较为合理的、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面气象观测网。(1)项目建设概况截止至2004年底,全部共建设完成1698个自动站,其中利用国家投资(含大监项目、雷达项目、西部人影项目)1187个,省局自筹资金511个,所有自动站已全部投入业务运行,其中部分自动站已经进入单轨运行,并通过各省的通信路线进行联网发报,通过9210气象卫星通信网进行上行传输。(2)全区自动站建设与运行情况广西自动站建设从2002年开始,历经3年时间,已累计建成各类自动站55个,在气象业务的运行中体现了现代化技术装备的优势。南宁市吴圩自动站于2003年1月1日开始投入双轨业务运行,并于2005年1月1日开始进入单轨业务运行;后期建设的23个国家基准基本站及15个雷达校准站也于2004年1月1日起开始投入双轨业务运行。39个站均按照新版《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及有关技术规定运行,其业务质量同时参加质量考核,并列入年度工作目标。2004年8月开始在区气象台网络中心组建自动站中心站,中心站数据服务器及前置通讯处理机放在区气象台网络中心,从2004年9月5日开始,全区39个自动站均须将小时观测数据自动上传至自动站中心站,实现了全区自动站小时观测数据的共享。自动站的监控、维护保障、标校检定由区装备中心承担。一年多以来通过电话支持以及下台站的方式,为台站排除了许多故障,为广西自动站的正常稳定运行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各自动站运行情况正常,雷击及供电情况不稳定对自动站的运行影响最大。(3)中尺度自动站组网建设展望根据中国气象局大气监测自动化系统建设规划,按照中国气象局对重点工程建设实行“矩阵式管理、七巧板战略”的建设思路,采取统筹规划、统一布局、统一要求、分步实施、数据共享的基本原则,力争用3年的时间,全区共建设约500多个自动气象站,形成一个间距20km左右,密度适宜、布局合理和自动化程度较高的中尺度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网。实现观测时间密度最小为每10分钟一次,一般情况下,每小时发送一次观测资料。2004年完成14个4要素自动气象站、42个2要素自动气象站和区气象台自动气象站中心站建设。2005年完成55个4要素自动气象站、4个5要素自动气象站和124个2要素自动气象站的建设。2006年完成50个4要素自动气象站、2个7要素自动气象站和120个2要素自动气象站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崔凤梅 《广西气象》2007,28(A02):172-174
通过对台山市气象站1998年3月至1999年2月E601B型与小型蒸发器一年蒸发量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小型蒸发量较大型蒸发量偏大的结论,并且分析了小型蒸发偏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