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浙江气象》2013,(3):12-12
1.16亿年前地球上出现的“寒流”也引发过生态危机 全球变暖会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危机,但这种危机也可能发生在较冷时期。据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16日报道,一个由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德国科隆大学、德国国家海洋地球科学研究中心/基尔海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等单位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对取自北大西洋海底的钻核沉积物进行了地球化学和微古生物学分析后指出,1.16亿年前地球上曾出现的一股“寒流”也引发过类似危机。相关论文发表在最近的《自然·地理科学》上。  相似文献   

2.
地球有46亿年历史,但是直到5.4亿年前发生"生命大爆炸"才有了多种多样的生命。所以人们把5.4亿年之前称为隐生宙,之后称为显生宙。显生宙分3个代,由远及近为古生代(距今5.4亿~2.5亿年)、中生代(距今2.5亿~6500万年)、新生代(距今6500万年以来)。古生代由"生命大爆炸"开始,中生代的特征是爬行动物与裸子  相似文献   

3.
张家诚 《气象》1975,1(5):20-21
1972年前后,世界上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出现了气候异常现象。于是国外有一些学者“推论”说未来世界气候将继续恶化。情况究竟怎样呢? 根据气候纪录、历史记载和考古、地质发现,证明世界气候在地球史上曾经有过显著变化,几亿年的气候史中主要是温暖的气候,这时期在世界范围内基本上没有冰雪复盖,北极与南极地区也是这样。但在几亿年漫长的气候史期间,也出现过若干次寒冷时期。在寒冷时期,冰雪很多,冰川由高山发展到平原,例  相似文献   

4.
我们居住的地球大约诞生于50亿年前,先后经历了前寒武纪、击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漫长的地质时期。新生代包括第三纪和第四纪。第四纪约始于200万年前,分为更新世和全新世。我国青藏高原的喜玛拉雅山脉就隆起于第三纪末的中新世和第四纪。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的气候曾经历过一些较为寒冷的时期,称之为冰期。冰期大约占地球历史的卜5-10%,二三百万年前,地球的气候进入7最近的一次冰期,称为第四纪冰期。虽然未次大冰期已于一万年前结束,但至今地球上的一些地方仍存留有它的痕迹。例如在我国著名的庐山就存在第四纪冰川擦过的…  相似文献   

5.
地球上生命的历史一直是生物及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历史.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地球上植物和动物的自然形态和习性都是由环境塑造成的.就地球时间的整个阶段而言,生命改造环境的反作用实际上一直是相对微小的.仅仅在出现了生命新种——人类之后,生命才具有了改造其周围大自然的异常能力.在最近一个世纪里,尤其是最近的几十年,人类对空气、土地、河流以及大海造成了危险的,甚至是致命物质的污染.这种污染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恢复的,它不  相似文献   

6.
一 45亿年前地球形成以来,气候一直是十分稳定的,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海洋和大气一直维持着一种不稳定的平衡。然而,在最近的一段历史时期里,气候却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过去三百多万年以来,冰期和目前所处的间冰期大约每隔十万年交替一次。把时钟拨回到一千五百万年以前,就会发现那时的地球在两极几乎没有永久冰层,气候总的说来暖和得多。在过去几亿年里,大  相似文献   

7.
美国科研人员第一次对单个闪电引起的“奇光”次数进行了可靠的估计。“奇光”是指高层大气中与闪电伴随出现的一种明亮的红光。马萨诸塞大学的StevenReising以及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的UmranInan和TimothyBell对其进行了专门的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1999年4月出版的GeophysicalResearchLetters杂志上。该项研究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美国空军以及美国海军资助。一般说来,每200个闪电中会有一个伴有奇光。它们一般位于雷暴之上约55mi(…  相似文献   

8.
外星人地球访友地球宇宙觅客浩翰无际的宇宙是个神奇的物质世界。目前人类已探测到距地球100亿光年的星系,就是说它们到达地球的星光,还是百亿年前发出来的.那时地球还没有诞生。它们的资格何其老矣!在已发现的2000亿个星系中约有恒星200万亿亿颗,而太阳仅...  相似文献   

9.
自地球形成至寒武纪将近40亿年(距今46亿~5.4亿年,通常称为前寒武纪)的气候演变是一个具有特殊难度和挑战性的研究领域,同时也是基础和前沿的研究领域。文章选择了前寒武纪气候演化中的三个重要科学问题进行综述:大气演化、两次全球性的冰川期以及暗弱太阳问题。关于大气演化,本文首先描述了大气成分的演化历史,然后简述了影响大气成分演化的三个基本过程:大气逃逸、两次大气氧含量突然增加、碳酸盐-硅酸盐循环及其对气候系统的负反馈作用。两次全球性的冰川期分别发生在古元古代(距今24亿~21亿年)和新元古代(距今8亿~5.8亿年),文章简述了其成因以及相关的气候模拟结果。暗弱太阳问题是地球历史气候演化的一个经典问题,论文简要地综述了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相似文献   

10.
主编语     
<正>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的唯一孕育着生命的星球,这是因为在地球上形成了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具体则体现在构成地球气候系统的各个圈层。从地球生成到演化至今的漫长岁月里,气候系统经历了从初始形态发展到目前气候形态的许多次巨大变化进程。在这一演进过程中,太阳活动、宇宙射线乃至宇宙尘埃被认为是影响地球气候的基本因素。其中,作为地球气候系统最重要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尤其备受关注。本刊继上期刊出了"地球运动对气候影响"的专栏后,本  相似文献   

11.
徐渝江 《四川气象》2000,20(1):58-59
太阳像一位慈祥的家长 ,燃烧着自己的生命 ,用它的光和热照亮、温暖、团结着太阳系这个大家庭 ,生灵着地球上的万物。不难想象 ,如果没有太阳绝不会有地球上的生命 ,更不会有我们人类 !太阳大约有 5 0亿岁。在它的成长岁月里 ,现在刚刚步入中年期 ,大约再过 5 0亿年后 ,太阳燃烧完他的氢 ,只剩灰烬氦的时候 ,就进入了老年期。老年的太阳将失去往日的辉煌 ,它的表皮松驰 ,引力变小 ,开始膨胀、会变成现在太阳 2 5 0倍大的红色巨星 ,那时地球上看到的将是覆盖半个天空、发出晚霞般光辉的巨大太阳。然后 ,极度膨胀的太阳表面气体渐渐脱离 ,飞向…  相似文献   

12.
地质气候主要是指10~6一10~9年时段的气候变化。研究地质时代气候能帮助我们弄清气候变化机理,认识当代气候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为气候预测提供背景材料。地球的原始地核约形成于45亿年前。在30多亿年前开始出现海洋,地表面布满液态水,大气圈中CO_2很多,气候比现代温暖潮湿的多.气候分布均匀,温度梯度很小。由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发生变化和地形构造运动,气候逐渐变冷,由简单变为复杂。  相似文献   

13.
气候跃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orenz指出,在准不传递性的非线性气候系统中,体系转换在气候变化中起重要作用,并且他认为与转换作用相联系的气候变化可以出现于年际变化中。参照Lorenz的启示,我们把时间平均的突变叫做气候跃变。注意到表示跃变出现的时段可能以用数年为好,本文提出一个定量的跃变定义和它的简单的测定方法。从日本的地面温度、海平面气压、降水、日照时数和最大平均雪盖深度等季平均的时间序列中,发现若干跃变现象。各气象要素的跃变共同出现在1950年前后的事实表明,它们是与大气环流的突变相联系的。至于1950年前后跃变出现的原因,我们考察了一批外界强迫因子的变化。在世界上火山大爆发约30年的间歇之后,即1950年前后,几乎和这种气候跃变同时,出现了几次火山大爆发。认为火山活动会直接引起传递系统跃变是不妥当的,因为火山爆发可能的气候效应主要是致冷,而温度的跃变是整个日本的增暖。不过,火山活动的重现是否是体系转换的一种触发作用,为就这一问题求得明确结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气象卫星是应用卫星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作用最大、效益最显著的卫星之一。据统计,美国每年用于气象卫星的投资2-3亿美元。而由于气象卫星改进了天气预报质量,每年减少因灾害性天气给农业造成的损失就达50亿美元。在气象卫星出现之前,气象部门仅仅依靠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观测站网监视天气,在占有地球面积70%的海洋上,以及人迹罕至的高原、沙漠和两极地区,几乎没有气象资料。气象卫星出现之后,它能自上而下俯视地球大气,提供了全球范围内均匀一致的资料。其时间分辨率已达到每半小时一次,其空间分辨率已达到表面图象观测Ibm,大…  相似文献   

15.
太阳常数、火山灰和长期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群 《气象》1983,9(6):7-9
地球上一切风云变幻的总能源在于太阳。如果从太阳辐射出的能量通量有所变化,则地球上的天气气候势必出现相应的演变。过去一般认为,在地球距太阳一天文单位处,在没有大气吸收的情况下,垂直于太阳光束的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接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是不变的,因而称之为太阳常数。但1970年前,对它的估计有相当出入(1.92—  相似文献   

16.
雷电是一种壮观的大气现象,在气象观测中称为“雷暴”,列为危险天气。其所以危险,是因为它的能量大、频率高,全球任何时刻大约有2000个地点遇到雷暴,平均每天发生约800万次闪电,每次闪电在微秒级的瞬间释放出55KW·h的能量,只要有很小一部分影响到人类社会,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根据有关专家的论证,雷电在地球生命的形成及其进化过程中,曾经起过关键的作用。人们通过模拟雷电试验,由无机物合成出氨基酸,这些物质的出现是生命起源的基础,故一些科学家认为雷电孕育了地球上的生命;人类的祖先是从雷电中认识了火,学会熟食,加…  相似文献   

17.
《气象科技》2009,37(6):786-786
北极是地球上一个特别而脆弱的地区,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比地球上任何其他地方都要快而且影响范围大。尽管2009年夏季海冰比2008年和2007年多一些,科学家还是发现,与5年前相比,在北极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变化速率比预期快。这些发现发表在2009年10月22日更新的“Arctic Report Card”,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18.
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大约已经度过了五十亿年的漫长岁月。远古的地球,并不存在适合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距今三十八亿年前的原始地球,海水只有现在的十分之一,水中没有生命;地球大气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蒸汽、甲烷和氨气等。整个地球除了火山爆发、风、雨、雷、电以及河流、湖、海之外,既没有植物、也没有动物、甚至连微生物也没有、完全是一个荒凉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用生命谱写新的篇章──记木兰县气象局局长马吉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奥斯托洛夫斯基4年前,马吉春局长来省气象局参加县局(站)长培训班,第一次见到他,给我的印象是:面庞黝黑,膀大腰圆,少言寡语,耿直豪爽,是个典型的“东北大汉”。去...  相似文献   

20.
35亿(3500 Ma)年以来地球上生存过大约40亿种生物,其中99%现在已经不存在了。这表明物种灭绝是很正常的。但是有的时期物种灭绝率相对较高,被称为大灭绝(mass extinction)[1]。公认的大灭绝共有5次,都发生在古生代(540~250 MaB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