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国土资源化就是关于国土资源物质和意识形态的关系,人在开发利用国土资源活动中的化心理、化活动,化理论,以及由此而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国土资源化作为社会主义化的一部分,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适应新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完善和创新。为什么要提出建设国土资源化?因为建设国土资源化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要求;是精神明、先进化、经济建设辩证统一,互相促进的客观需求;是积极进行化创新、全面繁荣社会主义化定位作为国土资源化建设的总纲;二要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作为国土资源化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使全系统职工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三要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与国土资源实际相结合的思想道德体系;四要积极发民和繁荣国土资源化事业,不断丰富职工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职工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
久闻琦龙化山庄大名,难得慕名一访。笔驱车沿石闫国道飞驰一小时后转入乡间小路,又沿着崎岖的山路攀缘了半个多小时,驶入一个山坳。这里地势平坦,群山环绕,蓝天白云,树木繁茂。在一片翠竹丛中掩映着一排延安窑洞式建筑,院中栽植着奇花异木,四周是篱笆墙,中间是篱笆门,门两侧矗立着黑底蓝字“琦龙化山庄”“西柏坡学艺术创作中心”两个木牌。笔脑子一闪,这不就是诸葛亮当年的卧龙岗吗?  相似文献   

3.
申时 《地图》2011,(6):50-57
黑,绝不仅仅是一种颜色。在人类历史上,它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一种象征,一种寄托,一种崇拜。2007年,修缮一新的国子监东西侧殿。细心的游人发现了一个怪现象:不仅原先的红柱子、红窗框变成了黑色,就连大门都变成了黑色。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左弦 《地图》2009,(5):66-71
说来有趣,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们仿佛精心准备着两套语言系统,经常是正说着流利纯正的普通话,转身接个电话间就又聊起“鸟语花香”的老家方言来。置旁人于云里雾中。此情此景,见多不怪,而一口地道方言打破人际关系的坚冰,也是时有发生的都市小插曲。正所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附于每个人身心上的印记,古今无异。而方言一出口,又必将听者带入了它所独有的特定语境和地域文化:吴侬软语的背影是小桥流水的江南,朴实秦腔的身后是黄土苍凉的西北,更有学者形容四川方言天生的能力是“不用我们费力,就能把我们领进锣鼓喧天、锅碗瓢盆、家长里短的沸腾生活,那是茶馆与火锅代表着的人间事件……鲜活、生动、充满野性的一幕”。方言的力量实是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5.
日安 《地图》2004,(4):4-7
江汉朝宗、龟蛇夹峙、三镇鼎立,塑造了江城武汉。盘龙火种、白云黄鹤、晴川鹦鹉,如同历史锁链上的粒粒串珠,凝聚着3500年历史的点点滴滴。武昌起义、二七伟业、八七会议,如同历史长河中的跳跃音符,谱写了风云岁月的壮丽诗篇。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一场场争夺名人故居地、祖籍地或者事件发生地的浪潮在全国各地席卷开来,有的大局已定,有的难解难分,有的正是吵得口干耳热之际……  相似文献   

7.
刘杭  洪钧 《地图》2005,(3):10-15
杭州,东南形胜,三吴都会。璀璨耀眼的史前文明,孕育了世人瞩目的良渚文化;邈远悠久的历史渊源,使悠悠唐宋遗韵犹在眼前,丰富厚实的江南文化.让历代文人雅士在此舞文弄墨.留下了许多不朽的篇章!还有,杭州西湖不断的发展变迁,成就了旖旎灵秀的湖山胜景,赋予了杭州永恒的生命力。“休闲之都”、“文化之都”、“爱情之都”、“中国茶都”……这座襟江带湖、美仑美奂的天堂之城,在新时代的春天里.散发着蓬勃生机.更以迷人的风姿.展现她无穷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测绘企业认识到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它不仅对其当前的经营与繁荣是至关重要的,而且对其未来发展成为大企业更具有深远的意义。我国的中小测绘企业很多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伴随着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自发形成的企业文化.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已越来越不适应当前时代的要求,因此.面对现实.  相似文献   

9.
张燕燕 《地图》2000,(2):7-8
地图是存储和传输地理信息的工具 ,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某种标志 ,也代表着一种文明和文化 ,它的形式和内容因技术与文化的进步而不断变化更新[1 ] 。同时 ,地图的出版 ,使得地图能够更广泛地为大众 ,特别是为许多非测绘专业人士服务[2 ] 。在这个意义上 ,地图与各种书籍报刊一样 ,是精神产品之一 ,地图编辑出版活动同样也就是精神生产领域的活动。编辑活动是从众多的良莠不分的精神产品原稿中把精品选择出来 ,并进行传播。就编辑独特的行业特征来说 ,可以说编辑的基本功能就是选择。当然 ,编辑把选中的精品进行…  相似文献   

10.
李蕾 《今日国土》2013,(9):20-21,24
中国为什么要发展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应“新”在哪里?过去的城镇化“缺陷”在哪里?怎样发展我们的新型城镇化?这是当今很多管理者和专家学者关注研究的内容。由于工作关系.我去过国内很多城市.也去过一些欧美国家小城镇。本文仅从我表面观察到的细节.凭着直观的感受、视觉和感觉.提出我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在广西梧州市约1平方公里的河东老城区内,分布着22条骑楼街、560栋骑楼建筑。梧州骑楼面积之大、长度之长、范围之集中、保存之完整,在岭南的城市中是罕见的,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骑楼博物馆。连绵成片的骑楼建筑见证了梧州历史的辉煌和繁荣。  相似文献   

12.
《湖北省自然资源系列地图》根据湖北省的地貌特点,结合最新的地理信息成果,采用缩编和手绘的方式,由"山之图"、"水之图"、"林之图"、"田之图"、"湖之图"和"草之图"6个主题组成,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各类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突出体现了湖北省的地域特色,是全国首套将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的自然资源文化地图作品.  相似文献   

13.
阙维民 《地图》2004,(6):52-54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感觉到地图的存在。还记得出门远行刚刚抵临目的地时.向你蜂拥而来兜售地图的商贩吗?出差也好.旅行也罢.即便你只是回到自己的家.无论是汽车站.火车站.甚至地铁里.总会有人不时地提醒你地图!地图!  相似文献   

14.
黄振中 《今日国土》2008,(10):23-25
伴随着时代的脚步,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向我们走来。她在世界生态面临严峻形势时问世;在我国向生态文明目标进军中诞生!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的贺信所说,"中国生态文化协会的成立,符合发展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是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受到中央的关怀和人民的支持,具有重大的意义。作为一个长期从事生态宣传的新闻工作者来说,在感动之余自然会萌生出许多想法。  相似文献   

15.
拓展旅游地图文化初探李启元(中国地图出版社,北京,100054)地图是代表信息的载体,作为研究地理综合体的学科之一,它以自然系统和人文社会系统这样异常复杂的物质系统为基础,将自然与人文社会要素大量空间信息展示在图上,有助于人们获得比较系统的自然地理...  相似文献   

16.
袖中有东海,彩练当空舞。 信息时代的春风使我国测绘事业如朝阳东升,测绘文化建设在时代大潮中,风起于青苹之末,翱翔于神州大地,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无穷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地勘化是地质勘查行业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所产生、凝结、积淀、形成的容价值观念、精神力量、经营理念、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等内容,并被绝大多数地勘职工所认同的化氛围。地勘化来源于实践,植根于广大地勘行业职工之中,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相似文献   

18.
近日,我县嶂石岩在国土资源部第三批国家地质公园评选中脱颖而出,一举过关,被授予国家地质公园称号,赞皇人民以此深感自豪。赞皇县嶂石岩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具有独特鲜明的科学意义和审美价值。首先,嶂石岩地貌类型独特,内涵丰富。它是一种从地层、岩性、形成机制到地貌形态都不同于其它地貌的特  相似文献   

19.
三国历史文献是中国历史文化中最闪光的亮点之一,它对中国后世乃至以东方文化为传统的国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小说《三国演义》以及由其衍生的插图本、连环画、漫画、电视剧等,因品种多,数量大,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不过,它们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文艺作品,其中的许多人物和事件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形,有的甚至纯属虚构,因此,绝不能简单地把它们等同于三国历史。另一方面,完整而系统地介绍三国历史的读物却非常少,以图文对照方式介绍者更是少见。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进程中,传统文化也随之再次复兴,“三国热”更一度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热点。在此背景下,成都地图出版社编制出版了《图说三国》一书。  相似文献   

20.
朱炳贵 《地图》1999,(1):39-43
地图是一种古老的人类语言,它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产生的,它的产生发展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文化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生活方式的总和,包括人类智慧结晶的知识、行为和物质存在,以及凝结在这些存在中的思想意识、蕴含。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上生长起来的地图,凝结着人类的价值观念、创造精神、审美意识;同时,地图作为人类用图形方式表达对世界认识的语言,是一种文化手段、文化工具,它对文化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一、地图文化发展历程掠影地图的发展历史几乎与人类文明一样悠久,它是与文化共同发展起来的。自从人猿揖别,人类便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