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利用铜川市1964—2021年国家气象观测站玉米生长季逐日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资料及1990—2020年各区县玉米产量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累积距平法及滑动平均法分析≥10℃积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其对玉米气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8 a来各区县≥10℃积温随时间均呈显著上升趋势(P<0.01),且均在1993年发生了由偏冷到偏暖的转折;空间上南部耀州多,北部宜君少。降水量随时间变化趋势不明显,空间上降水量丰富区位于北部宜君县。耀州日照时数随时间呈显著减少趋势(P<0.01),其余区县变化不明显;空间上各区县日照时数差别小。气象因子中,降水量对玉米气象产量影响最大,日照时数影响次之,≥10℃积温影响最小,其中降水量和玉米气象产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2.
利用1971—2020年绥德国家基准气候站日平均气温、日极端气温,月降水量、日照时数、日平均地面温度、4月月平均风速和月最大风速等观测数据,基于气候统计学原理,对绥德县巴杏种植的气候条件和主要气象灾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绥德县1971—2020年年平均气温为101 ℃,极端最高气温为405 ℃、极端最低气温为-241 ℃,≥10 ℃积温为3 4203 ℃·d,无霜期为187 d,年日照时数为2 6325 h,年降水量为4443 mm,4月日平均风速为31 m/s。绥德县整体气候条件适宜巴杏种植,热量资源和光照条件有利于提高巴杏的产量,提升巴杏的品质。晚霜冻害和冰雹是影响巴杏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其中晚霜冻害平均每年约14次,且多发生于4月;有52%的年份在4—7月出现冰雹,且6月降雹频率最高。在巴杏生产过程中需注意对晚霜冻害和冰雹的防御。  相似文献   

3.
王淼 《陕西气象》2019,(2):19-21
采用宜君气象站1968—2017年地面观测资料,分析宜君县近50 a年平均气温、季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及年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宜君县近50 a年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其线性变化趋势率为0.362℃/10 a,20世纪90年代末(1997年)之前为偏冷期,之后为偏暖期;冬季和春季气温变化显著,夏、秋季变化不明显;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变化趋势与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4.
宜君春季核桃低温冻害分析及预防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宜君国家一般气象站1981—2011年气温观测资料和2005—2010年生态观测资料分析了宜君县核桃春季低温冻害规律和成因,结果表明:①宜君县春季核桃低温冻害日总体呈增多趋势,年均低温冻害日1.7d,低温冻害风险较大,中等强度及以上的低温冻害的风险比较大;4月各旬均有低温冻害发生,5—15日为低温冻害的高发时段;低温冻害过程中,降温强度最大的时段一般出现在夜间之凌晨,日极端最低气温多出现在03—07时。②宜君核桃春季低温冻害不仅与气温≤0o C持续时间有关,还与极端最低气温相关。气温≤0o C的时间≥36h,极端最低气温≤-4 o C,会发生严重冻害;气温≤0o C时间在13~35h之间,极端最低气温-2.0~-4.0 o C就会发生中度冻害;气温≤0o C时间≤12h,极端最低气温≥-2.0 o C会发生轻度冻害。③可通过加强核桃低温冻害的监测预报预警,适时采取浇水、熏烟、喷洒等措施以及改良品种等减少宜君春季核桃低温冻害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主要气象灾害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利用江西省81个台站的气温、降水、大风、冰雹等资料,采用多项式回归、低通滤波等分析方法,对1959—2005年江西省主要气象灾害年代际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江西省的气象灾害呈现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其中暴雨洪涝在20世纪60年代、90年代为相对多发期,70—80年代相对较少,进入90年代后,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出现的频率呈上升趋势,致使在全省性洪涝灾害较为严重的10个年份中,有4个出现在90年代。干旱在60年代和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为相对多发期,从2003年开始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江西有可能进入新一轮夏秋干旱频发期。冬季低温冻害在80年代出现次数较多,最严重的冻害大多出现在60年代—70年代中期,之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冻害总体呈减少趋势,但极端低温事件时有发生,个别年份冻害较重。另外,大风、冰雹灾害总体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大风在90年代后下降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文登近30a 来的气候变化情况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针对1981-2010年的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三个气象要素进行统计分析和线性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文登1981-2010年的年平均气温明显升高、气候变暖趋势明显;年降水量不均,但总体呈增多趋势,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明显增多;年均日照时数总体变化趋势略有下降,但不明显。农业生产面临的问题日益严峻,应及时调整种植抗旱、耐涝作物,加强农业病虫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低温冻害特征及其风险评估可为油菜种植布局等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利用1960—2017年安徽省66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气象数据,以油菜越冬期低温强度将冻害等级划分为轻、中、重3级冻害并构建低温风险指数。采用ArcGIS 9.3工具、及Morlet小波分析法等分析近57 a安徽省油菜越冬期低温冻害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并进行越冬期低温冻害风险区划。结果表明:①安徽省油菜越冬期不同等级低温冻害空间分布特征基本相似,呈现由南到北的带状分布特征,年平均发生总冻害的高值区多集中在淮北地区、沿淮地区和大别山区。②近57 a来油菜越冬期轻度、中度、重度及总冻害分别以1.0 d/10a、1.0 d/10a、1.1 d/10a和3.2 d/10a的倾向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表明全球气候变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油菜安全越冬。③轻度风险区位于霍山—六安—合肥—全椒以南地区,该区纬度较低,油菜越冬期低温冻害风险指数较小,适宜大面积种植油菜。研究结论可作为安徽省油菜种植布局和气象灾害防御对策制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翁源县国家基本站1981—2018年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观测资料,结合2005—2018年三华李种植面积、产量资料及物候期资料,分析该县气候变化特征及三华李物候期变化特征,探索影响三华李物候期及产量的气象因子。结果表明:近38年来,翁源县1—6月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日照时数及6月降水量呈上升趋势,1—5月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近14年来,三华李各物候期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前趋势,其中花期和成熟期的提前趋势最为明显。1—6月平均气温、日照时数与三华李产量总体呈正相关,降水量及大风日数与三华李产量总体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铜川市宜君、铜川、耀州区3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和76个区域自动气象站气温观测资料,以及相应的高空探测资料,对2018、2020年铜川市核桃晚霜冻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造成晚霜冻害的冷空气均是自北向南影响全市,宜君极端最低气温出现时间比铜川和耀州提前1 d,全市极端最低气温均出现在宜君县棋盘镇弥家河。2018、2020年晚霜冻害均属于轻度,2018年晚霜冻害范围和强度均大于2020年;全市晚霜冻害高发区主要分布在宜君县、耀州区西北部山区,宜君县发生晚霜冻害强度、范围较大;受混合型霜冻影响,地势相对较低的低洼地带的最低气温较周边偏低4~6 ℃。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新疆巴楚气象站1984—2013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趋势系数、求相关等方法分析巴楚县多时间尺度气温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0 a巴楚县夏玉米生长季平均气温上升趋势不明显;旬平均气温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不同时段温度变化差异较大;≥10℃积温呈不显著增多趋势,日最高气温≥35℃日数呈不显著减少趋势;生育后期(乳熟—成熟)即9月上旬—10月上旬气温偏低,热量显著不足,供求矛盾突出,是影响夏玉米产量高低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11.
平利县是具有悠久历史的西北名茶大县,其产业蓬勃的发展态势对茶叶生产气候可行性评价与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针对平利县1991—2020年的气候资源变化趋势与常见灾害发生风险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其茶叶生产及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分析表明,平利县近30 a年平均气温14.9℃,最冷月平均气温为3.1℃,≥10℃积温为4 810.7℃·d,年日照时数为1 602.9 h,年降水量约930 mm,平均相对湿度在72.5%~83.3%之间,气候特征适宜茶叶生产,其热量资源与空气湿度有利于茶叶产量与品质形成。各项灾害中,早春霜冻害与秋季连阴雨灾害的发生风险相对较高,平均每年发生1.9次和0.7次;由于冬季<-8℃极端低温出现频率增加,气温上升但日照时数显著减少,越冬冻害、阴雨寡照及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在茶叶生产过程中需注意冬春冻害与连阴雨灾害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张柳红  陈卓煌  王华  唐力生 《广东气象》2019,41(4):68-70,77
根据茶叶的生长特性,基于英德市1970—2017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英德市的光、温、水等气候要素及影响茶叶生长的低温冻害、暴雨和干旱等气象灾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英德市温度、光照和水分条件均适宜茶叶生长,尤其是≥10℃活动积温、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和年降水量符合茶叶生产的气候需求。近些年低温冻害和干旱出现次数减少,暴雨灾害相对增多,茶叶生产应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3.
1961—2008年淮河流域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珂清  曾燕  谢志清  苗茜 《气象科学》2012,32(6):671-677
利用淮河流域170个地面气象观测站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淮河流域1961—2008年间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48 a间淮河流域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冬季平均气温的增温幅度最大,春、秋次之;年极端最低气温亦呈显著上升趋势,年极端低温日数(满足该站极端低温阈值)则呈明显下降趋势;流域西北部年极端最高气温呈显著下降趋势,流域西部年极端高温日数(满足该站极端高温阈值)呈显著下降趋势;降水量总体变化趋势未通过统计检验,但1990s开始,秋季降水量呈下降趋势,2000年之后年降水量明显增加,夏季降水量亦增加;春季和秋季降水日数呈显著下降趋势,夏季和冬季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巴旦杏越冬冻害气象指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温冻害是危害新疆林果业持续健康高效发展的三大灾害之一,通过对越冬期间果树冻害历史灾情资料的调查及最低气温数据库的建立,研究冻害的发生时间、界限温度以及冻害发生年各项气象因子的变化特征,阐明果树越冬冻害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可根据冬季平均气温、最低气温、降温天气及低温持续时间等确定该区巴旦杏越冬期发生冻害的气象指标.研究结果可为有效防范低温冻害提供理论依据,为林果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56—2020年宜君县地面气象观测站逐日气温、降水、风速、相对湿度、总云量等资料,采用温湿指数、寒冷指数和气候度假指数以及人体舒适度指数,对宜君县的旅游气候舒适性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宜君旅游适宜期在3—11月,尤其是5—9月更适宜旅游度假;与省内城市相比,宜君全年舒适及非常舒适的月份有5个月,特别是夏季6月,温湿指数等级为“非常舒适”,夏季月平均舒适日数达304 d,且7—8月月舒适日数均为31 d,多于西安和汉中,优势显著。从旅游气候风险来看,宜君强对流天气、沙尘天气以及霾日数逐年减少,风险低,适宜旅游。  相似文献   

16.
用焉耆县气象站基本资料分析了焉耆盆种植酿酒葡萄的气候条件,结果表明:焉耆盆地≥10℃活动积温为3566℃•d、7-9月水热系数为0.21、成熟期昼夜温差为16℃、7-9月平均气温和为62.8℃、日光能系数为5.9,各项气候指标均为种植酿酒葡萄最适宜气候区划范围。同时焉耆盆地具有独特的山地小气候和水域岸边小气候优势,能够生产出富有地域特色优质葡萄酒。焉耆盆地主要气象灾害是大风与春季霜冻,大风天气主要出现在4月下旬至5月,春季终霜大部分年份出现在4月21日前,越冬期间低温冻害影响不大。进一步对比分析焉耆盆地与石河子酿酒葡萄种植的气候条件,焉耆盆地气候条件优于石河子,主要表现在冬季平均气温较高,夏季气温较低,无霜期和≥10℃活动积温较多,降水量较少。  相似文献   

17.
基于通辽市巴雅尔吐胡硕牧业气象试验站1981—2014年马蔺物候数据和气象数据,研究了气候变化对马蔺萌芽期、黄枯期和生长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近34a来年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气候暖干化特征明显。(2)马蔺萌芽期呈延迟趋势,平均每10a延迟4.1d。马蔺萌芽期主要受3—4月平均气温和2月日照时数影响。(3)马蔺黄枯期呈略提前趋势。8月降水量减少和日照时数增加及10月降水量增加导致马蔺黄枯期提前。(4)气候变暖后,夏、秋季平均气温升高和降水量减少是导致马蔺生长期缩短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根据宝清县近56a逐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数据,采用多项式分析方法,对不同时间尺度的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气温升高的速度和幅度明显加快。降水量年际和年内变化存在较大的差异,年降水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春季和冬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夏、秋两季呈下降趋势。气候变化对宝清县农业生产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由于活动积温增多,热量条件更加充足,无霜期延长,农作物种植中晚熟品种生育期也延长。粮食产量会增加;另一方面农业气象灾害增加,发生干旱几率增多.局地强降水增强,影响程度加重,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使农业的不稳定性增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对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灾害存在不同影响,对农业生产影响利弊共存。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大兴安岭呼中国家气象观测站资料和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历史模拟试验数据、中等发展情景预估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研究了1974—2020年呼中5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平均风速及火险等级变化特征及其2021—2100年演变趋势。结果表明:1974—2020年呼中林区5月平均气温、降水量以及平均风速的变化速率分别为031 ℃/10 a、102%/10 a、-017(m/s)/10 a,在此背景下,火险等级为减小趋势,火险等级指数变化速率为-504/10 a。预估2021—2100年呼中林区5月整体上仍维持平均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平均风速减小趋势,在此情景下,火险等级为减小趋势;从年代际变化来看,2020年代、2030年代、2060年代火险等级偏高, 其它年代火险等级偏低。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7—2017年永嘉乌牛镇早茶冻害等级数据和同期气象数据,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建立了永嘉乌牛早茶冻害的气象影响因子及其等级预报模型,结果表明:极端低温、平均气温、累积降水量、平均日照时数与早茶冻害等级有极其显著的关系。冻害预报模型平均准确率为90.7%,回代准确率为94.46%,具有较高的精度,为相关的农业气象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