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满足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以下简称“国家预警工程”)紧急地震信息对外服务要求,针对国家预警工程建设多算法多中心融合决策的主要技术难题,结合地震监测学科的技术发展现状和学科管理需求,地震监测预警业务系统迫切需要一个用于地震预警、参数速报和烈度速报分系统产出一套全国统一结果的融合决策平台。在国家预警工程定制软件项目实施过程中,建设了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融合决策平台,其作为国家预警工程数据处理系统与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之间的关键信息通道,负责汇集融合国、省两级多中心地震预警和速报分系统的多套处理算法的处理结果,进行多个处理结果的同一地震事件判断及其可靠性判定,基于多个策略的信息优选和融合决策处理,产出融合决策后唯一、可靠、及时和准确的预警和速报信息结果。该结果经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的发布平台对外发布,社会公众、政府机构和特定专业用户可以基于收到的地震预警和速报信息进行防灾避险或应急救援。  相似文献   

2.
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是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五大技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对外发布紧急地震信息的关键环节和出口。作为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先行先试”单位,四川省地震局基于分布式服务架构开发平台,运用MQTT消息队列等技术,采用JAVA语言完成了四川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系统(B系统)的设计与定制开发。目前,该系统已纳入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紧急地震信息发布的核心业务系统并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应用,解决了现有紧急地震信息发布系统单一运行的风险,进一步提高了信息发布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3.
2010年1月,中国地震局启动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立项建议书编制工作,2015年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后获批,历经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于2018年启动项目建设,并计划2023年投入运行,开展试服务。随着项目的实施,在台站观测系统建设、中心建设与集成、定制化软件研发、服务系统建设与拓展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本文结合预警工程的目标、主要内容、技术体系等情况,对预警工程进展进行了介绍,随着项目的建设,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对外开展地震预警试服务工作,工程完成后将成为我国防震减灾事业核心业务系统。  相似文献   

4.
对江苏省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建设情况进行介绍,重新计算了江苏省测震台网地震监测能力,并对地震预警能力进行评估,结果发现,通过该工程建设,使得江苏省测震台网对全省的地震监测能力得到提升,并具备一定地震预警和信息服务能力,分析认为,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江苏子项目的建设实施,能够向社会提供一定的地震预警服务。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是对江西省现有地震监测台网进行加密和升级后,形成的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观测网络和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网络,向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及时提供紧急地震信息服务。本文介绍了江西省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基本情况,重新对江西省地震监测能力进行了计算,并对地震预警能力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6.
地震烈度速报和地震预警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和谐和国家安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甘肃省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项目的内容是对本省地震烈度速报和地震预警台网进行加密和升级,形成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观测网络和紧急地震信息服务网络,向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及时提供紧急地震信息服务。其目的是提高甘肃省地震烈度速报台网提供的地震速报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进一步提升甘肃省防震减灾服务能力,为科学地震预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是增强防震减灾服务能力、防范化解地震灾害风险的重大工程,项目建成后,依托世界上规模最大、总数超过10 000个台站的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观测网络,实现国家防震减灾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山西子项目承担该工程在山西的建设任务,整体工程将于2021-2022年进行试运行,2022年底全面建设完成。该文重点介绍地震预警的发展史、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概况及山西子项目实施进展情况,浅析在山西地震活动背景下山西子项目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成都市地震预警试验台网是在成都市地震烈度速报台网基础上进行台站加密和系统升级建设而成的,完全兼容成都市地震烈度速报台网的数据和功能。其目标是进一步提高成都市地震烈度速报台网所提供的地震参数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系统的建成提高了成都市地震灾害信息的获取能力,为地震预警信息面向社会提供服务建立了平台,为成都市地震应急处置和抗震救灾快速决策提供服务,提升了成都市防震减灾服务能力。该台网的建成也为国内同类台网建设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的建设,中国测震站网的监测能力获得大幅提升,对于地震编目业务的要求也随之提升,传统的编目产品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业务需求,用于支撑全国地震编目业务的系统亟需升级换代。本文介绍了国家预警工程软件系统之一的综合地震波形分析系统,通过对系统概况、功能实现、关键技术和业务应用等详细介绍,阐述该系统如何用于支撑国家预警工程建成后的全国新编目业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将为该系统及其产出的编目产品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和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0.
震后快速获取发震信息和灾区受灾情况,对于降低生命和财产损失、震后灾害评估和救援决策至关重要。得益于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的实施,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建立了国家中心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技术平台。通过该平台汇集并交换全国预警实时波形,分析、判断、加工实时波形数据,及时产出地震预警、烈度速报、地震基本参数和震源参数等信息产品,并将其推送到紧急信息服务系统,实现秒级地震预警、分钟级参数速报和烈度速报,在泸定 MS6.8 等强震袭来时均成功发布预警信息,为防震减灾及应急救援等提供有力保障。本文详细介绍该平台的整体情况及其所包含的分系统功能,并讨论目前平台的技术特性和需要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天津简易烈度计地震预警试验区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建设80个简易烈度计观测点,与天津行政区内具备实时传输能力的测震台站和强震动台站共同组建了天津地震预警观测网络,初步实现了地震预警功能,提升了天津行政区的防震减灾能力,同时开展地震预警信息服务试验,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地震预警信息。本文介绍了天津简易烈度计地震预警试验区的建设情况、台站分布情况、仪器性能指标、数据处理及数据记录情况,并探讨了简易烈度计在预警台网中的应用,获得了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2.
重庆预警项目包含有数百个预警监测站,其所获取的观测资料将会越来越丰富,计算测定震中和震级会更加准确,预警成效会显著提升。数百个台站在预警系统中传输数据将巨大地消耗核心路由器的数据传输能力,为提高网络设备路由协议算法效率和网络数据传输性能,规划科学合理的IP地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环节。本文较详细地阐述了重庆地震预警项目IP地址规划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思路方法,在实践中颇有收效,可为其他网络项目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Early warning system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e modern world. These systems combine several components: predictive systems (For example, tsunami warning systems),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systems, emergency message services, and systems of seismic damage monitoring. Information about shaking intensity becomes especially important in the case of a strong earthquake occurrence. These data are necessary for planning emergency rescue operations, but they are difficult to collect in a natural disasters situation because of possible communication problems. Application of data on instrumental seismic intensity may make it possible to solve this problem. Early warning systems predicting seismic intensity distributions just after the occurrence of an earthquake have already been developed in many seismically active regions of the world. Such a system also needs to be implemented in Kamchatka, where the strongest earthquakes can produce extremely high values of strong motion acceleration. As a result of the development of a system for seismological observation in Kamchatka, a unified specialized system for collection, transmission, archiving, and processing of seismic information was created. Seismological observations in Kamchatka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ith the update of the tsunami warning service in 2006–2011. As a result, a network of strong motion stations is currently operating in Kamchatka and can serve as a basis for creating a quasi-real-time seismic early warning system under the auspices the Kamchatka Branch of the Geophysical Survey,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KB GS RAS). It uses data from strong motion stations to estimate the instrumental seismic intensity in quasi-real-time mode and visualizes the results. During the operational period while the service is being intensively use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Seismic Early Warning Reports Tsunami Warning Service in the Kamchatka and Sakhalin branches of the GS RAS for real-time warning of interested parties about the shaking intensities at observation points, the technology implemented in this service has proved highly informative. In total, 75 messages on instrumental intensity in various places of Kamchatka krai and the northern Kuril Islands (Paramushir Islands) have been sent since the service was commissioned at the end of 2014. The currently operating version of the service has proved its informativeness and applicability for special departments of the Emergency Situations Ministry. In addition, real-time warning has improved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departments of KB GS RAS, and the results of this system are being used in a number of basic research projects.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service is related to the creation of denser instrumental networks to record strong ground motions and the transition to automatic decision-making and message sending.  相似文献   

14.
山西地震台网地震预警时间及盲区半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影响地震预警能力的关键技术指标是预警时间及预警盲区。通过分析山西地震台网勘选完成的1 101个预警台站布局,计算地震台站平均台间距,根据预警盲区半径与台间距关系式得出盲区半径。根据计算结果及相关分布图,分析认为,在预警区内,平均台间距及盲区半径分布与地震活动的相关性较高,勘选完成的地震预警台站布局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国家测震台网海量强震动观测数据的处理时效性、格式标准化、产品丰富度等需求,开发了兼容多类强震动观测站点且具备数据快速汇集、处理及归档等功能的强震动数据处理系统。该系统提供地震波形人机交互数据预处理界面,对加速度记录进行预处理,进一步分析预处理后的加速度事件波形数据,计算得到地震动各项参数,包括峰值加速度(PGA)、峰值速度(PGV)、峰值位移(PGD)、仪器烈度、持时、傅氏谱、反应谱和三联谱等,可以导出地震元数据、地震记录波形,对各类数据进行归档存储。该系统具有平台统一性、功能集成性、数据完备性等特点,有效提升了日常数据处理和管理能力,能在地震应急、震害评估和科学研究中发挥实效。  相似文献   

16.
传统基于数据融合的地震预警网络系统在对地震进行预警时,需要分析大量的地震数据,存在地震预警偏差高和动态监测性能差的弊端,因此本论述设计了基于云计算的地震预警网络系统,采用SaaS技术设计系统总体架构,通过核心是STM32F103RET6单片机的地震监测传感器模块,采集地震波信息。系统采用多地区地震数据并发过滤接收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及时有效的接收和处理。系统实现过程中设计了系统的软件架构,基于Web页面的地震震波仿真显示模型,用浏览器中的High Chart JS软件模拟显示地震波形,给出了系统软件进行地震事件触发检测管理线程流程以及系统台站误触发判断实现流程。实验结果说明,所设计系统能够准确的对地震发生作出预警,动态监测性能强。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河北省地震预警示范系统试运行月报产出质量,加快产出速度,减轻人员负担,基于JAVA技术,设计月报产出软件,通过对烈度计台站延迟数据和运行数据的分析,借助POI工具、MYSQL数据库和JFreeChart,实现月报产出、历史数据查询、数据可视化展示等功能,解决了月报产出周期长、历史数据查询不便、数据展示模式单一等问题,为地震预警示范系统试运行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已启动,内蒙古自治区地震局已完成预警基准台站勘选工作。利用近震计算公式,利用已选定台址与现有台站噪声水平,评估内蒙古自治区预警基准站建成后地震监控能力。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和乌兰察布市地区,地震监测能力在1.0级,而赤峰—通辽地区监测能力将达0.5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