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寻求一种能够真实有效的反应经颅磁刺激下头部组织磁场分布的方法,根据经颅磁刺激的产生原理,设计了激励源仿真电路,然后利用三维有限元软件Ansoft建立了4层球头模型,仿真出此模型在单线圈和“8”字形线圈刺激下头组织内部磁场的分布,并对比分析了两种线圈下磁场的聚焦性能,头部各组织磁场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刺激深度.仿真结果表明:Ansoft软件在经颅磁刺激研究工作中具有可行性,从而提出一种准确有效的经颅磁刺激研究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磁刺激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功能恢复的影响,利用储能电容对线圈放电产生脉冲磁场的原理,设计制作了一套磁刺激电源电路。晶闸管作为开关元件控制电容的充放电,结果在负载回路中得到脉冲大电流,电流流经线圈在其周围空间产生强脉冲磁场。实验有助于进一步探索磁刺激对生物体的保护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瞬变电磁检测技术遇到地底干扰物时在探测精度方面的不足,从载流直导线出发,利用磁场矢量叠加原理,计算单个正三角形空间磁场分布,设计了一种正三角形发射线圈阵列。为得到更好的磁聚焦特性,利用遗传算法对线圈阵列的具体参数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87.5%及以上的磁场能量集中在半径0.113m的特定区域内。说明该线圈阵列在较小目标区域实现了聚焦,具有良好的聚焦性,可以应用在瞬变电磁检测技术发射回线中。  相似文献   

4.
为改进传统磁刺激治疗仪需要使用脉冲大电流产生磁场,以及在临界阻尼震荡条件下电路的RLC参数匹配难度大等缺点,根据感应电场产生的原理,提出一种基于低电压,脉冲小电流,用RL电路代替RLC电路的设计。该电路在产生磁场的回路中用+5V低电压电源代替电容器,通过加快电流的变化速率产生与脉冲大电流同样的刺激效果,具有安全,易调控的优点,也推进了磁刺激治疗仪面向小型、便携、低功耗等方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东大别地区(115~117.5°E,29.5~32.5°N)岩石圈磁场为基础,通过分解、反演获得岩石圈磁场浅表模型、岩石圈磁场深部模型以及居里等温面埋深分布模型等地下介质磁性结构模型。通过对相关磁异常分布特征的分析发现,东大别地区岩石圈磁场在江淮台隆、郯庐断裂带、下扬子台坳构造地区呈正异常条带或团块分布,在北淮阳褶皱带则是以一条EW向巨大负异常通过。对比岩石圈磁场与浅表磁场发现区内几条隐伏断层的走向及切割深度;岩石圈深部磁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区内岩石圈基底的分布及构成;居里面埋深可揭示区内岩浆活动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由亥姆赫兹线圈和测微平行光管构成的水准仪磁致误差检定装置的测量方法及其不确定度来源的分析,讨论了水准仪磁致误差检定的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方法,阐述了检定结果不确定度主要由测量重复性、测微平行光管的刻划误差和读数误差、磁场以及磁致误差特性曲线拟合引入。对这些分量分别进行分析与公式推导,最终评定出检定装置的扩展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目前应用航磁资料进行金伯利岩预测的有效性,重点叙述了区内各类岩矿石磁性特征,并说明了金伯利岩具有一定磁性,应用磁测资料可以进行预测。分析研究了区域磁场特征与地层岩性、断裂构造的关系,对蒙山负磁场作了分析探讨。并根据已知金伯利岩带在航磁图上反映的特征,通过对全区磁场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六个金伯利岩预测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全区航磁数字处理结果,结合重力和人工地震测深资料,初步认为广西地壳具有四个分层-沉积岩层、变质岩层(浅磁源层)、花岗岩质层、玄武岩质层(深磁源层)。将磁场、地壳分层与历史地震资料对比,笔者总结了震源分布的若干规律:广西地震震源分布于浅磁源层内,震源分布有从桂东南向桂西北加深的趋势,与浅磁源层有类似的深度变化规律。在平面上震中集中分布于区域磁力高与磁力低的交接地带,或隆起区与拗陷区的交接地带。北西向断裂组是广西境内主要控震断裂组。笔者认为,重磁信息可为区域稳定性评价和地震预测提供依据,研究地震与磁场的关系有助于地震烈度小区划。  相似文献   

9.
为验证苍山县沟西地区航磁局部异常,运用地面高精度磁测、勘查线剖面高精度磁测和钻探验证等综合勘查方法进行评价,依据Δ犜磁异常、高磁剖面异常和Δ犜化极向上延拓100 m 磁异常特征,首先预测了隐伏铁矿体的空间位置、产状,进而实施钻探验证,发现了苍山县沟西大型隐伏铁矿床,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经对比分析已知矿体和磁场特征,建立了地质-物探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10.
构建海洋三维磁空间背景场模型时,解析延拓是实现不同高度磁场数据相互转换的关键。针对向下延拓数据中的高频信息极易被延拓算子放大,并包含在延拓后的磁场资料中,降低了三维磁空间背景场模型的构建精度,引入二维小波自适应阈值去噪方法,在不同小波分解阶层中设定自适应阈值,在向下延拓前去除磁测数据中的高频噪声,改善向下延拓结果。理论模型试验与实例分析表明,在不同噪声条件下,二维小波自适应阈值法可有效提高数据的信噪比,去噪效果优于传统的快速傅里叶(FFT)平滑法,从而有效改善频域迭代向下延拓结果,为三维磁空间背景场模型构建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1.
郯庐断裂带中南段重磁特征与深部构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地球物理场的分界线。它在磁场上呈现出一条NNE向线性正磁异常带,它的重力场特征表现为规模较大的布格重力异常梯度带。在断裂带的两侧,其区域磁场、区域重力场无论是场值大小,还是异常规模以及各异常的展布形态等诸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区别。地球物理特征揭示郯庐断裂带深部构造,为研究重点矿产分布规律及地震灾害预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球函数展开法推导出计算轴对称三维稳恒磁场矢势的公式,应用该公式既能计算电流分布区域外部的磁场,又能计算电流分布区域内部的磁场。最后给出了应用文中公式求解轴对称稳恒磁场的具体例子。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全球地磁场模型EMM2017计算得到总磁场强度异常(ΔT)与磁力异常矢量(Ta)在主磁场方向的投影分量(Tap)差异的全球分布,分析该差异的幅值大小、空间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为构建与应用全球岩石圈磁场模型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本文依据稳恒磁场中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用迭代法推导出对称轴上的磁感应强度与空间任意一点磁感应强度的关系式,从而可得出轴对称稳恒磁场的无电流分布空间的解式。  相似文献   

15.
寿光磁异常是山东仅次于济宁的第二大磁异常。由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实施的ZK401验证孔,在孔深856.22~1 600.87m处见中生代白垩纪青山群八亩地组地层,是一套玄武安山安山岩石组合,认为寿光磁异常是具有磁性的中生代火山岩系引起的。该文依据寿光磁异常区的重、磁异常特征,结合所处的地质构造环境,通过反演磁性体的空间分布形态,推断寿光磁性体是夹持在前古生代地层(寒武系)间的类似山顶到山谷的一个楔型火山岩盆地。套用火山机构的划分模式,把磁性体所处的潜火山岩细分为火山喷发沉积岩相、火山通道相和重熔侵入岩相等3个岩相。依据火山岩相与矿产的关系,认为寿光火山岩系的深部可能有规模较大的岩浆岩型铁矿存在。寿光磁性体的中、深部的火山通道相是金、铜、铅、锌、钼等矿产的富集场所,是今后勘查找矿的重点靶区。  相似文献   

16.
对2016~2019年华北中部地区118个流动地磁矢量测点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连续3期岩石圈磁场各要素年变化数据。对得到的ΔY要素各期年变化数据进行网格化处理,利用节点值进行计算,对ΔY梯度空间赋值。分析梯度空间形态发现,高值区和活动断裂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高值区多沿一个或多个活动断裂延伸,或环活动断裂分布。利用多项式回归法对ΔY进行成分分解,提取区域背景性异常和局部性异常,同样发现局部性异常分布和活动断裂相关性较好。各期梯度高值区和局部异常形态差异性较大,但也有部分高值区或异常显著区延续性存在,尤其在断裂附近,延续性存在的可能和构造应力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7.
2.5D磁法反演估算铁矿资源量,关键是在垂直磁异常走向上求拟合模型的截面积。该文利用一种常见模型拟合4种实测磁场,发现铁矿截面积与埋深和磁性大小有一定的规律:磁化强度一定时,截面积与埋深呈线性正相关;埋深一定时,截面积与磁化强度呈近似指数形式的反相关。固定深部或外围磁性体参数,单独考虑浅部或中间铁矿模型时也有这种规律。在无钻孔资料及磁性资料不清楚时,磁化强度100 000×10-3~150 000×10-3A/m为估算铁矿资源量的最佳磁参数。因磁法反演的多解性,此类方法适用于钻孔验证前的资源量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