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农业气候区划研究工作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回顾1978年3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党中央提出:“在三、五年内积极进行农林牧副渔资源的综合考察,研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系统的保护,研究各业合理区划,为我国社会主义大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为此,中央气象局先后于1979年5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区划科研协调会议,1979年7月在秦皇岛召开了全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区划工作会议,19180年2—3月间举办了全国农业气候区划经验交流学习班,1980年12月在杭州召开了全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区划学术讨论会,1981年9月在武汉召开了第二次农业气  相似文献   

2.
地理信息系统在广东省农业气候资源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广东省新30年气候资料,制作了“广东省农业气候资源数据层集”,可实现对广东省农业气候资源的综合查询分析,为广东省农业气候区划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述了近六年来开展省级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和区划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这些成果归纳为五个方面:通过多种途径取得了大量的数据,基本摸清农业气候资源“家底”:编制出多种实用的图表或手册,着手建立资源数据库;全面评价了农业气候资源,揭示了不利的农业气候条件;区划方法不拘一格,提高了区划的实用性和科学性:与农业区划密切配合,阶段性成果得到应用,初步显示出资源优势转化为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作用。最后,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一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4.
农业气候是—地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份。分析气候资源,是农业生产引种改制、作物合理布局和农业气候区刘的基础。为了考察本县山区的农业气候资源,我们在不同高度、不同坡向设立了气象观测点。现就一年的观测资料,通过订正外延,根据气候统计方法和农业生产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初步对全县的气候特点和水稻生长季节的农业气候条件进行分析。依据本文整理的资料即可绘制县的气候和农业气候图,并根据农业气候指标,作出水稻和其他作物的农业气候区划。  相似文献   

5.
为了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地规划和指导农业生产,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国家将农业资源调查和农业区划列为全国科技大会确定的108项重点科研攻关项目的第一项。《全国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候区划研究》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包含七个子课题(见下面成果的  相似文献   

6.
天农 《气象》1981,7(12):19-19
第二次全国气象部门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和农业气候区划会议于1981年9月12日在武汉市召开,会期7天。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各省、市、自治区气象局主管科教工作的领导同志、农业气候区划办公室的负责同志、主持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和区划技术工作的同志和部分地区气象局、县气象站的代表。国家农委区划办,湖北省农委区划办和有关科研部门、高等院校的代表也应邀到会。 会议开始,由中央气象局副局长戈锐同志对两年来全国气象部门的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和区划工作进行了总结。国家农委区划办张巧铃同志作了发言,肯定了气象部门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和农业气候区划工作取  相似文献   

7.
杨永平  吴牡萍  魏俊 《浙江气象》2005,26(Z1):18-24
通过对嘉兴的农业气候灾害的调查研究,摸清了农业气候灾害发生的现状和特点,根据1953~2003年基本气候资料、农业气候灾害发生指标,对嘉兴主要农业气候灾害进行分类,并分析农业气候灾害发生时空分布规律,提出了嘉兴农业气候灾害的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了全面开展县级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和区划工作,7月份在浙江省气象学校举办了县级农业气候区划学习班。参加学习班的有地、市、县气象局、站农业气候区划方面的81名业务技术骨干。学习班特地邀请了南京气象学院欧阳海副教授全面讲解“农业气候资源分析方法”;翁笃鸣副教授详细介绍“山地气候概论”;吕纯濂讲师解系统讲“数理统计及其在农业气象上的应用”,计142个课时。这些内容多取材于大学教材,南气院三位老师的讲解结合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学员们日以继夜、奋发顽强地刻苦攻关与相互帮助,终于如期圆满地完成了整个授课计划和有关的习题与实习报告,从而为全省县级农业气候区划的胜利开展,打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我省分划为二个农业气候大区(带),四个一级农业气候区,七个农业气候小区,三个垂直高度农业气候层,简称“二带四区七小区三层”。现把本区划分区指标、界线、系统、命名等方面对原浙江省省级简明农业气候区划所作修改、调整和增补情况讨论如下。一、以≥10℃积温5300度·日、持续期240天为主导指标,以越冬条件一月均温5℃、极端最低温度多年平均-5℃、小于-7℃的低温频率≤20%及无霜期250天为辅助指标,作为划分我省浙中浙南和浙北二个农业气候大区(亦称中、北亚热带农业气候带)的依据,修改了简明区划原作的东段界线,并把原区划的一级农业气候区改为0级农业气候大区。  相似文献   

10.
自从一九七九年贯彻秦皇岛全国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和区划工作会议以来,我区的县级农业气候区划工作进展迅速。几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到目前为止,全区已有80多个县(市)完成了农业气候区划初稿(经验收的有50多个县),还有少数几个县(市)也正在加紧进行中。区划初稿完稿并经验收之后,如何把农业气候资源的调查和农业气候区划的工作进一步深入下去?如何把农业气候区划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发挥它的经济效益?这是我区现阶段县级农业气候区划工作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农业气候相似信息系统”可迅速查询农业气侯相似研究应用动态和世界各地的气候数据,任选指标组合进行农业气候相似计算、排序,可为动、植物引种、扩种提供驯化次序和适宜范围,也可为农业技术交流和研究提供农业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亓来福 《气象》1979,5(6):35-38
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开展了农业气候区划工作。美国很早以前就完成了气候区划,苏联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做了全国的和各加盟共和国的农业气候区划。在《欧洲谷类作物生态图》中考虑了气候条件,并根据降水、温度等指标划分为76个农业气候副区。波兰用作物生  相似文献   

13.
我区农业气候区划(下称区划)工作总的情况是:进展比较快,质量比较好,成果应用初见成效。全区86个县、市、除两个市外,全部开展了调查和区划工作、到83年2月底止,完成区划报告有77个县、市占90%。各地、县农业气候区划指导思想比较明确,克服了过去“以粮为纲,以稻唯一”的单一观点,而是以“决不放松粮食生产,认真发展多种经营”发展农业的方针作为指导思想。因此,专题农业气候分析内容比较全  相似文献   

14.
在建立大型农业气候数据库的基础上,研制了“农业气候相似信息系统”,着重介绍该系统的总体设计,原理与功能特点,开发与应用前景等。该系统可迅速查询农业气候相似研究应用动态和世界各地的气候数据;任选指标组合进行农业气候相似计算、排序、可为动、植物引种、扩种提供驯化次序和适宜范围,也可为农业技术交流和研究提供农业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气象科技》1976,(2):6-10
为了研究内蒙古南部地区的农业气候资源与改制的关系,探讨改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的可能性,积累有关改制的农业气候资料,为改革耕作制度,更加充分地、合理地利用农业气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我们遵照毛主席“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相似文献   

16.
1954—2007年云南农业气候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中艳  朱勇 《气象》2009,35(2):111-118
为弄清主要农业气候要素和农业气候年型变化规律和特征.基于多站点气候资料,对表征云南农业气候特点的17个初选气候因子,进行经验正交(EOF)分解提取主成分因子,再应用系统聚类法划分农业气候年型.结果得到7个相互独立的主成分因子和6种农业气候年型,可客观表述云南主要农业气候变化特征.1954年以来云南农业主要生长季气候变暖趋势明显;降水量和日照时数比气温年际波动大,日照变化又比降水量明显;春旱强度有减弱的趋势,阴雨寡照逐渐加重;1990年代中期以来气候变暖明显加剧,同时日照时数波动振幅大、夏季雨量有递减趋势;1995年以来云南主要受两种农业气候年型影响,1999-2007年的主要气候年型在1950年代、1960年代和1970年代均未曾出现.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利弊影响都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7.
龙泉县地处浙西南山区,海拔较高,地形复杂,耕地主要分布在200公尺左右至1100公尺的高度上,原来双季稻面积较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山区广大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和“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伟大教导,在各级党委领导下,随着“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不断深入,双季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种植高度从海拔200、300公尺逐步向上发展,一般已达到650公尺左右,有些地方(南部山区)已种到了更高的高度。 自1967年以来,全县先后建立了16个气象哨,分布在190—1100公尺的高度上。14个哨加上2个站共16个点有3年以上的资料。在460、700和950公尺的3个气象哨,还进行了水稻分期播种试验。现根据这些资料,对双季稻上山的农业气候条件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8.
气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只有对当地的气候资源进行全面的鉴定,掌握其分布和变化规律,才能确定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的种植制度,合理的布局作物的种类和品种,采用适宜的栽培措施,充分合理的利用气候资源。农业气候区划就是完成上述任务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科学工作。 一、农业气候区划的原则 1.省级农业气候区划是为省级农业区划提供气候依据的,因此,它必须密切结合本省农业生产的实际,抓住带关键性的农业气候问题,作到当前和长远相结合。 2.区划应综合考虑农、林、牧的需要。在当前条件下,第一步先进行农作物种植业的农业气候区划。 3.分析地区农业气候资源时,要考虑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即既要分析可能利用的光、热资源生产潜力;又要考虑某些限制性因子,如低温、春旱等。  相似文献   

19.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农业气候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全国第三次农业气候区划的必要性,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在全国第三次农业气候区划(试点)工作中的应用及实现。  相似文献   

20.
对于县级农业气候区划来说,因气象站点有限而造成气象资料缺乏,本来就是一个问题,对于要求更加细微的单项作物区划,资料问题就更加突出。为了克服气象资料不足所造成的困难,我们试图通过作物的“气侯产量”来作单项作物的农业气候区划,“气候产量”中包含着作物生育过程中的全部农业气象信息,即是气象信息的综合表现。而且产量资料的空间分布比气象资料密得多,在乡镇或公社都有比较系统资料可用。所以,用气候产量相似法作单项作物的农业气候区划是有可能的。以潍坊市冬小麦的市级区划为例,并用实际气象资料对其结果作了验证,从而肯定了这一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