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藏南日喀则弧前盆地帕达那组沉积相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慰  胡修棉  王建刚 《沉积学报》2012,30(4):619-628
藏南桑桑地区帕达那组是上白垩统日喀则弧前盆地浅水沉积。基于野外实测剖面对帕达那组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相研究。帕达那组岩相类型主要有五类:砾岩相、砂岩相、粉砂岩相、页岩相和灰岩相。砂岩中发育大量楔状和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粒序层理及泥砾、潜穴、生物扰动等沉积构造,页岩中发育潜穴及大量钙质结核。根据岩相和沉积构造特征识别出陆棚相和三角洲相。三角洲相包括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及三角洲平原三个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支河道、河口砂坝、支流间湾、分流河道、洪泛平原、沼泽等微相。帕达那组地层自下向上发育陆棚相和三角洲相(依次为前三角洲、三角洲前缘及三角洲平原亚相),整体显示出古水深变浅的趋势。这一沉积环境的变化代表着日喀则弧前盆地由欠充填到过充填阶段的演化。  相似文献   

2.
重庆石柱中三叠统巴东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庆石柱中三叠统巴东组有3种主要岩相类型:①紫红、灰绿色泥页岩,②褐黄、紫红、灰褐色岩屑石英砂岩,③浅灰色碳酸盐岩;并见有水平层理、平行层理、沙纹层理、板状交错层理等层理构造;划分出障壁海岸相,以及潮坪亚相、湖亚相和5种微相;建立了沉积相序,指出海平面变化对该区巴东期沉积物类型起着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重庆北碚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一段地层特征、岩性特征、沉积相及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区须一段以灰色、褐灰色细砂岩及深灰色、灰黑色页岩、粉砂质泥(页)岩夹薄煤层为主,见炭化植物碎片及菱铁矿结核,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石英砂岩及长石岩屑砂岩,大型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水平层理及沙纹层理发育。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须一段属浅水三角洲沉积环境,包括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3种亚相,可进一步划分出水上(水下)分支河道、沼泽、支流间湾、河口砂坝等沉积微相。其垂向序列反映了沉积环境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三角洲平原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恐龙沟地区是近年来准噶尔盆地新发现的铀成矿地段,铀成矿目的层中侏罗统头屯河组上段沉积相特征研究相对较低。通过钻孔岩心编录、测井曲线解释和薄片鉴定等方法,对头屯河组上段沉积相特征进行研究。认为头屯河组上段含矿砂岩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岩屑砂岩,多发育平行层理,板状、槽状交错层理。概率累计曲线呈两段式、三段式和多段式分布。富含碳化植物碎屑,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早期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分流河道砂体连片分布;晚期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间发育,局部发育河口坝。通过对区内沉积相特征与铀成矿关系研究,认为头屯河组上段铀成矿主要受沉积相变、沉积旋回性、还原条件、砂体非均质性等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盒8致密砂岩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艳琴  余芳  李洋  李百强  李文厚  袁珍  赵靖舟 《地质通报》2015,34(10):1971-1980
野外露头剖面和井下岩心的岩石学与岩相组合、沉积特征与岩相标志、室内砂岩碎屑矿物组成及其平面分布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盒8致密砂岩以岩屑砂岩为主,其次为岩屑石英砂岩,主要为深灰色、灰色、灰白色中砂岩和粗砂岩。研究区从北到南依次为冲积扇、辫状河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冲积扇以扇中和扇端为主,主要由冲积水道块状构造含砾粗砂岩组成。往南演化为辫状河沉积,主要包括河道砂坝和泛滥平原微相,其中河道砂坝为其骨架相,由大型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发育的粗砂岩和含砾粗砂岩组成。南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前缘沉积,进一步划分出分流河道、泛滥平原、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微相,其中分流河道及水下分流河道为其骨架相,类似于河道砂坝沉积,主要由板状、槽状交错层理粗砂岩及中-细砂岩组成,纵向上多期砂体叠置,横向上叠合成片,成为盒8致密砂岩气藏的良好储集层。  相似文献   

6.
准噶尔盆地南缘上三叠统黄山街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噶尔盆地南缘上三叠统黄山街组主要为砾岩、含砾砂岩、砂岩、粉砂岩和泥岩构成的一套碎屑岩组合,野外沉积特征研究确定为典型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通过对沉积相、亚相、微相的详细研究,认为辫状河三角洲具有类似曲流河三角洲的层序结构和微相类型,但两者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别。与曲流河三角洲相比,辫状河三角洲的三角洲平原亚相不仅沉积物的粒度较粗,而且辫状河道沉积较发育,河道间洪泛平原沉积不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也可以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和水下分流河道间等微相,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为主体。根据野外露头的追索研究,建立了准噶尔盆地南缘上三叠统黄山街组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模式。从沉积物的岩性特征看,辫状河三角洲砾岩和含砾粗砂岩体具有分布较稳定、展布较广、储集物性较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川西坳陷西充-梓潼地区下沙溪庙组沉积微相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野外剖面、钻井取芯、镜下薄片观察的基础上,结合岩石学、沉积构造和测井曲线特征等沉积相标志,对川西西充-梓潼地区下沙溪庙组开展了沉积微相类型与特征研究。研究表明:西充-梓潼地区下沙溪庙组主要岩性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岩屑组分主要为沉积岩岩屑,方解石、绿泥石为主要胶结物,磨圆次棱角状,分选中等;发育了平行层理、交错层理、底冲刷沉积构造;研究区下沙溪庙组发育曲流河三角洲-湖泊沉积,曲流河三角洲在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亚相,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砂体主要富集环境,其空间展布主要是由北向南展布,平面上依次分布射洪、西充、南充三个砂体发育区。  相似文献   

8.
胜利油田渤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相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渤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为一套冲积-湖泊沉积,由曲流河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水下扇相和湖泊相组成,可分出14个亚相,35个微相,其中辫状河三角洲最发育,其特征显著,明显有别于其它四种类型的三角洲。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由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构成,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的主体是由含砂岩及中粗粒砂岩组成的水下分流河道砂坝,三角洲中交错层理发育,其中尤以水道砂坝侧向迁移加积而形成的侧积交错层异常发育为标志。  相似文献   

9.
新疆巴里坤县七角井镇德哲塔勒德地区上石炭统奥尔吐组沉积相类型为扇三角洲相和滨海碎屑岩相。扇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沉积和平原分流河道粗碎屑沉积组成扇三角洲平原亚相;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间沉积组成扇三角洲前缘亚相。主体是由碎屑岩组成不同规模的韵律层,发育平行层理、交错层理、较大型的楔状交错层理、水平层理。其中水平层理一般发育在静水地带,平行层理、交错层理则分别主要出现在以高流态、高水动力为特征的条件下,二者交互出现,反映地层沉积于海水进退较频繁的滨浅海地带。本组地层基本层序内部为由下至上粒度变细的特征,显示为海进过程。同时发现了大量化石,包括头足化石:尖形卡拉温菊石(Cravenoceras acutum Liang);腕足化石:网格长身贝(Dictyoclostus sp.),在含碳细砂岩中发现了桶箍芦木化石(Calamites cf.schützeiformis Kidst.et Jongm)碎片,结合该组沉积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的特征,岩石为近岸源区快速剥蚀、搬运、堆积形成的,所含植物化石碎片是沿途生长的植物异地埋藏形成的,说明本组沉积岩是在滨海区沉积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涠洲11A油田流沙港组一段中亚段沉积岩性复杂,储层纵横向变化快,分布规模和连通性难以预测,严重影响油田开采效果。通过岩心观察描述、三维地震解析、岩石粒度、岩相、测井相、现代沉积类比分析研究认为,流一中亚段沉积流体作用控制着砂体及储层类型,其中辫状溪流底负载沉积(槽状交错层理砂岩相St、板状交错层理砂岩相Sp、沙纹层理砂岩相Sr)、砂质碎屑流沉积(块状层理颗粒支撑砾岩相Gmg、正粒序砂砾岩相Gn)与浊流沉积(正粒序水平层理粉砂岩相Fhn)可形成有利储层,主要分布于扇三角洲前缘辫状水道、辫流坝、河口坝和席状砂微相中;探讨了油田流一中亚段4个中期旋回沉积微相空间展布规律和几何形态;提出扇三角洲前缘5类8种砂体叠置模式、连通特征和成因机制,建立了储层概念模型和主力沉积微相宽度、厚度和宽厚比经验值,为油田后续开发井网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杨昌贵  袁志祥 《沉积学报》1988,6(2):123-131
鄂尔多斯盆地晚二叠世湖相沉积主要由灰棕色砂砾岩和红至灰色泥岩组成,厚500-600米。从该套沉积中已识别出五个主要相组合,即水下扇、湖岸冲积平原、湖成三角洲、边缘湖和滨外湖相组合。水下扇相发育于研究区西南缘,冲积平原相发育于研究区北部,湖成三角洲相发育于研究区北部和东部,边缘湖相发育于研究区中部,滨外湖相发育于研究区南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准噶尔盆地腹部石南31井区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一段三角洲相沉积的不同认识,根据砾岩的成层性、组构、结构成熟度、孔隙发育等特征,以及砂岩的结构、构造、粒度特征、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笔者认为清水河组一段是较强水动力条件下牵引流沉积的产物,其沉积环境属辫状河三角洲。通过对岩心的详细观察与描述,结合测井相分析,以石南31井区211口井的单井相分析为基础,依据连井相剖面分析和平面沉积相综合研究,认为该区辫状河三角洲的各亚相发育齐全,并识别出了辫状河道、河漫、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砂坝、远砂坝、前三角洲泥、前三角洲沟道砂等微相。在清一段早期(K1q21),研究区以湖泊相沉积为主,仅东南部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其后,研究区南北两个方向的辫状河三角洲相向推进(K1q1-3-41 、K1q1-3-31);继而,东南部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消失,研究区内仅见三角洲前缘(K1q1-3-21)沉积;K1q1-3-11沉积时期以细粒沉积为主,而沉积相格局则大致同前。同样,K1q1-21沉积时期,北方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及前缘,东南方仅发育三角洲前缘。清一段晚期(K1q1-11),由于湖平面快速上升,全区均演化为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主要由前三角洲泥构成,并且发育条带状分布的沟道砂沉积。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地区上石炭统本溪组(羊虎沟组)沉积特征对于预测其砂体展布、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在野外地质考察、岩心观察和薄片研究的基础上,对本溪组(羊虎沟组)进行了岩石学特征、沉积相类型和空间展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本溪组(羊虎沟组)岩石类型主要为灰白色中-粗砂岩和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多层煤、灰岩和泥灰岩;主要发育浅海陆棚、障壁岛、潮坪、潟湖和扇三角洲沉积。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西部主要发育扇三角洲、障壁岛和潟湖沉积相,东部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潟湖、障壁岛和浅海陆棚沉积相,中间过渡带主要为潮坪沉积。自北向南依次发育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潮坪、潟湖和浅海陆棚等沉积。总体上来讲,本溪组(羊虎沟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建造,具有东、西分异的沉积格局。  相似文献   

14.
渤海湾盆地辽中凹陷旅大16油田东营组东三段是目前勘探开发的主力含油层系。综合三维地震资料、录井、测井及岩心资料,在井—震结合、层序地层学研究基础上,利用古地貌研究、岩心相、测井相、地震相和振幅属性切片分析,明确了东营组层序格架内沉积相类型、沉积展布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应用Vail的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将东三段划分为一个三级层序,其中可识别出低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低位体系域沉积期,辽西低凸起大面积暴露遭受剥蚀,为研究区提供碎屑沉积物,发育近源的扇三角洲及重力流沉积体系。扇三角洲砂体以灰色中砂岩和细砂岩为主,河床滞留沉积、波状层理和生物扰动构造十分发育;高位体系域时期,辽西低凸起被淹没,供源能力减弱,研究区发育较远源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且伴生重力流沉积。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以细—中砂岩为主,见块状构造和楔状交错层理。重力流沉积体系主要为滑塌湖底扇及砂质碎屑流沉积,岩心观察可见细砂岩中发育滑塌变形构造,及漂浮状的砾石和泥岩撕裂屑。研究区沉积演化过程与地貌演化密切相关,且断裂体系对砂体展布具有控制作用,重力流沉积发育于断裂坡折前方。显然,明确沉积相类型、沉积展布特征及沉积演化规律,可为进一步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地区上石炭统本溪组(羊虎沟组)沉积特征对于预测其砂体展布、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在野外地质考察、岩心观察和薄片研究的基础上,对本溪组(羊虎沟组)进行了岩石学特征、沉积相类型和空间展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本溪组(羊虎沟组)岩石类型主要为灰白色中—粗砂岩和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多层煤、灰岩和泥灰岩;主要发育浅海陆棚、障壁岛、潮坪、潟湖和扇三角洲沉积。鄂尔多斯盆地中央古隆起西部主要发育扇三角洲、障壁岛和潟湖沉积相,东部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潟湖、障壁岛和浅海陆棚沉积相,中间过渡带主要为潮坪沉积。自北向南依次发育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潮坪、潟湖和浅海陆棚等沉积。总体上来讲,本溪组(羊虎沟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建造,具有东、西分异的沉积格局。  相似文献   

16.
尼玛盆地南部古近系牛堡组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藏尼玛盆地南部查昂巴古近系牛堡组实测剖面的沉积相研究识别出2种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相与湖泊相.根据沉积物岩性、结构、构造、颜色等特征,扇三角洲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扇三角洲平原(包括辫状河道与河道间湾2个沉积微相)、扇三角洲前缘(包括水下分流河道与分流间湾2个沉积微相)与前扇三角洲3个沉积亚相;湖泊相可进一步划分为滨湖、...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9油层组三角洲砂岩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钻井、录井、测井及岩心等资料的综合分析,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和曲流河三角洲是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9油层组主要的三角洲沉积相类型。辫状河三角洲分布于盆地西部,辫状分流河道和辫状水下分流河道发育砂岩,砂岩中主要发育冲刷面、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和平行层理等,以向上变细的正粒序为主,砂岩粒度概率曲线主要为两段式或三段式。曲流河三角洲分布于盆地东部,陆上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发育砂岩,砂岩中主要发育冲刷面、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和砂纹层理等,以向上变细的正粒序为主,也可见向上变粗的逆粒序,砂岩粒度概率曲线主要为两段式或三段式,可见四段式。进一步的对比分析表明,盆地内长9油层组辫状分流河道、辫状水下分流河道和陆上分流河道中砂体最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次之。  相似文献   

18.
综合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砂砾岩厚度及百分含量等资料,对东营凹陷北带沙四段砂砾岩的沉积特征、成因类型及沉积演化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北带沙四段砂砾岩储层中块状层理、粒序层理、平行层理、叠覆冲刷构造、交错层理发育,同时变形构造、泥岩撕裂屑、重荷模和火焰构造常见。碎屑颗粒表现为无分选-中等分选、棱角状-次棱角状到次圆状的近物源沉积特征。岩相类型以块状层理砾岩相、递变层理砾岩相、递变层理砂质砾岩相、交错层理砾质砂岩相、平行层理砾质砂岩相、块状层理砾质砂岩相、块状砂岩相、平行层理砂岩相、块状层理砂岩相、变形层理砂岩相、泥质撕裂变形砂岩相、薄层透镜状或压扁层理砂岩相为主。综合古地貌、砂砾岩沉积特征及沉积机制等,认为东营凹陷北带沙四段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湖底扇和扇三角洲等成因类型的砂砾岩扇体。在沉积演化上,沙四下亚段沉积时期,胜坨地区和民丰地区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利津地区发育扇三角洲沉积,扇体规模较小,横向连续性较差;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胜坨地区和民丰地区广泛发育近岸水下扇-湖底扇沉积,利津西部地区发育扇三角洲沉积,扇体规模较大,横向连片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