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海沉积声学原位探测系统研制及深海功能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底沉积物的声速和声衰减系数等声学特性参数是影响水下声场空间结构、水声通讯、水声设备使用性能、海底目标探测的重要因素。介绍了最新研制的浅海海底沉积声学原位测量系统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和性能特点,并对系统在黄海和南海海底沉积物声学特性调查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最后,对系统在满足深海应用方面的功能拓展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海水—沉积物声速结构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卢博 《海洋通报》1995,14(2):42-47
给出三种海水-沉积物声速结构模式作建立海洋地声学模型的初模。读者论坛了声与海水,声与海底的相互作用;从几方面讨论了建立声速结构模式的可能性和现实性,以及指出沉积物声学物理研究在海洋工程、水声物理方面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海洋沉积物及其声学物理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海洋沉积物声学物理性质的研究,是近二、三十年间由于以下各方面的需要而迅速发展起来的。 (一)由于回声测深仪在航海和海洋调查中日益广泛的应用,不断有人尝试从回声测深记录中提取更多有用的信息,亦即希望遍及世界海洋底部的大量回声测深结果不仅提供单一的海洋水深读数,而且能附带地给出有关底质类型及其分布范围、海底浅层物质的结构和层理等资料。这对军事部门和海洋研究者将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对回声测深记录曲线的灰度进行分析和判读,似乎能解决前一个要求,即确定底质的类型和分布。旁测声纳的发明和投入使用,更对这方面的探索研究给以新的有力推动。 (二)水声学特别是浅海水声设备作用距离的研究表明,在基本相同的水文条件下,不同底质的海区可能使传播条件出现重大差异,因而引起了水声学家们对海底沉积物声学物理特性的注意。实践表明,海底沉积物的性质对海洋中声的反射、散射和吸收等一系列特性都有重要的影响,水声学的许多问题不能脱离海底这个下部边界的条件而取得准确的解答。  相似文献   

4.
本文初步建立了浅层声波勘探K参数方程,并用该方程计算了舟山海区浅层沉积物的平均声衰减系数,依此把调查区海底沉积物划分为:Ⅰ.低声衰减区;Ⅱ.中声衰减区;Ⅲ.高声衰减区。本文还讨论了这3个区的浅层沉积物分层结构及其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5.
将海洋模式与声传播模型结合在一起,设计开发了一种适用于高性能计算机的全球海洋声学预报系统FIO-GOAFS,该系统以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全球0.1°分辨率海浪-潮流-环流耦合模式(FIO-COM)为基础,利用海洋模式预报的温、盐、深参数计算声速剖面,并对声速剖面进行水声环境特征诊断,之后将海洋模式与水下声场传播模型协同连接,结合地声模型(海底地形和底质参数),实现了全球海域的水声环境特征诊断及水下声场及相关结果的预报。海洋模型提供水下声学预报所需的水体声速、海浪波高等参数,地声模型提供海底地形、底质声速、密度以及衰减等参数,通过调用海洋-声学连接模块提取声传播路径的地形及海洋环境参数剖面,实现海洋模型和声学模型的有效连接。全球海洋声学预报系统在高性能计算机上并行实现,主要包括声场计算中的频点、方位角并行以及声学预报时针对地理空间区域的并行。最后,利用该系统预报并分析了全球海域的水声环境特性及声呐作用距离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为现代声呐的设计、操作和水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南海某海区3个区块海底沉积物若干项声学物理性质,讨论和分析了沉积物的物理力学参数,声学和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卢博  梁元博 《海洋科学》1995,19(3):42-46
报道了南海某海区3个区块海底沉积物若干项声学物理性质,讨论和分 析了沉积物的物理力学参数,声学和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海底沉积物力学性质影响声速的物理机制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元博  卢博 《海洋学报》1985,7(1):111-119
利用声学方法提取海底沉积层物理一力学性质的信息,是近年得到迅速发展的一种海底调查方法[1-4],近一、二十年间利用电子显微镜观测技术,发现沉积物一些重要的微观特征,如沉积物颗粒堆垒状态、孔隙结构和孔隙纵横比等,对声在海底沉积物中的传播特性,特别是对于沉积物的声速,具有不能忽视的影响,为了阐明海底沉积物结构-力学因素影响声传播特性的物理机制,本文研究了沉积物微观结构与其宏观声学表现之间的关系,并以南海西北部一个有代表性的陆架海区为例,对17个现场测站的一系列测试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qu作为等效因子来综合地表达海底沉积物颗粒堆垒和孔隙结构的宏观效应,可作为利用孔隙度n计算沉积层声速c的一个补充修正项;对于本海区,可得到下面形式的经验公式: f(c,n,qu)=c-4195+90.5833n-0.7695n2+94.6968qu-64.4603qu2=0,它提高了不考虑孔隙结构的常用公式(如Anderson公式[5])的计算精度,同时免除了为修正声速计算而对微观孔隙进行测量统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水声学     
声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声波在水下的辐射、传播和接收,用以解决与水下目标探测和信息传输过程有关的声学问题。水声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新型水声换能器;水中非线性声学;水声场的时空结构(如信号场的相关、简正波场的分离和应用、数值声场预报和信道匹配等);水声信号处理技术(如最佳时空处理、水声信号的参量估计等);海洋中的噪声和混响背景、散射和起伏,目标反射和舰船辐射噪声;海洋媒质的声学特性(如沉积层和海底、海面、内波及湍流的声学特性)等水声学  相似文献   

10.
某海区陆架低声速底质的声学物理参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0年起,我们和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一室海底组协作,在南海西北部一个有代表性的大陆架海区进行声学调查,配合海底声速和吸收系数的测量,获得一系列底质柱状样品。为了计算本区海底的各项声学物理参数,我们对沉积物柱状样品进行了实验室分柝测试。本文目的是试图给出底100厘米厚度以内的沉积物各项有关参数,作为利用沉积声学方法建立一个海区海底声学初模的示例。  相似文献   

11.
海底沉积物声衰减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强  卢博 《海洋技术学报》2006,25(2):63-66,111
根据近年来海底沉积物声学物理研究发展的态势,介绍了与研究声衰减有关的海底沉积物样品采集装置和海洋沉积物声速结构模式,综合解析多种对海底沉积物声衰减等声学特性研究方法,并做出较为详细地比较和讨论,提出对海底沉积物声衰减研究在满足科研要求的同时也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同时,指出了研究海洋沉积物声衰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强调了对海底沉积物声衰减研究的科学意义和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海、东海和南海北部海底沉积物声学物理性质存在着差异,这与海区海底地质和沉积环境有关。取样所及的海底沉积物样品分析表明:黄海实验海区海底有6种沉积类型,东海实验海区海底有3种沉积类型,南海北部大陆架海区海底有6种沉积类型。三个海区的沉积物密度为1.48~2.03g·cm-3;沉积物含水量为10%~90%;沉积物孔隙度为65%~80%;沉积物纵波声速为1460~1916m·s-1;沉积物横波声速为115~611m·s-1。  相似文献   

13.
2000年8月21日 ,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主持完成的“F50(汕头幅)1 :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与编图”成果在广州通过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委托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组织的专家委员会的终审。该项目坚持“以编为主、编测结合 ,海陆联编、以海为主”的原则 ,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 ,补充进行了陆区地质考察和海区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完成了陆地考察路线约300km、定点54个 ,采集标本样品90个 ,拍摄照片293张 ;海区海底沉积物取样86个站位 ,地层浅钻4个(总进尺152.8m),单道地震剖面560km ,浅层剖面293k…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南近海海底沉积物声学物理性质及其相关关系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在获得的数据资料基础上,发现了中国东南近海海底沉积物声学物理参数的平面分布规律,通过对这些参数的回归分析以及对声速和沉积物密度的估计,建立了经验公式。结果显示,中国东南近海海底沉积物的基本声学物理特性如下:沉积物类型多样而且复杂,从黏土到砂砾有13个颗粒组分组合;沉积物物理力学参数变化范围较大;沉积物声学性质相对于附近海域的数据变化范围更大。这些都与海底沉积环境、沉积物来源、沉积条件和沉积作用过程有关。该项研究有助于建立海底地声模型及开展应用。  相似文献   

15.
海南岛东南外海海底沉积物特征及其声学物理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分析研究了南海北部大陆架西南缘的海南岛东南外海海底沉积物声学物理特性,在多个航次中进行了海底沉积层取样、海水CTD测量、浅地层及旁侧声呐扫测等工作.在实验室里对沉积物样品进行声学参数、沉积学基本参数、物理力学参数和14C年龄测试等分析.根据多尔特曼公式求解出弹性模量、体积弹性模量、压缩系数、切变模量、泊松比和拉梅常数等六项沉积物弹性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在该海区海底沉积物的压缩波速为1.474~1.700 m/s,在不同的海区内有高低声速两类性质的沉积物分布;沉积物的切变波速为150~600 m/s;沉积物在100 kHz的声衰减为35~260 dB/m;沉积物的密度为1.4~2.0 g/cm3;沉积物的孔隙度为42%~88%.  相似文献   

16.
海底底质特性描述及分类是当今浅海声学的研究热点,海底沉积物的物理结构特性与其声学响应特征密切相关。在分析海底沉积物声传播特性的基础上,应用现代计算机信号分析技术手段,对海底沉积物声学响应波形提取了4个特征参数:声速、波幅指数、波形关联维分形指数和声波频谱的频率矩。以这4个特征参数作为输入向量,海底沉积物的结构类型作为输出向量,建立径向基概率神经网络模型。研究表明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强的海底沉积物分类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7.
海底沉积物声学特性实验室测量是除原位(in situ)测量之外最直接的沉积物声学特性测量方法。作为一项基础性研究,利用声波参数仪准确测量海底沉积物的声速和声衰减对建立海洋地声学模型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对RS- ST01C型数字超声测试仪在测量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对规范海底沉积物声学特性实验室测量方法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沉积物声学物理特性装置(SAPPA:Sediment Acoustic & Physical Properties Apparatus)是由英国南安普顿海洋中心和英国Geotek公司两家共同研制的一种新型现场地震声学与土工技术观测两用的海底测量仪.  相似文献   

19.
利用Argo剖面数据和水声学数值模型,分析了西太平洋夏季在热带海区(I型)、亚热带南部海区(II型)和亚热带北部海区(III型)三类典型声速环境下的会聚区特性。声场计算结果表明,声速环境的区域性差异及声源深度的变化对会聚区声场特性有明显影响。当声源深度为20m时,热带海区会聚区距离较远,第一会聚区约为65km,超出亚热带海区约5km;当声源深度为200m时,亚热带北部海区会聚区距离较远,第一会聚区约为60km,亚热带南部海区、热带海区依次递减约5km。I型和III型剖面在特定的声源深度条件下出现波导型声场,当声源位于表层时热带海区产生表面波导,当声源位于次表层时亚热带北部海区产生次表层波导,对于1kHz的声波,波导深度范围内的传播损失比波导深度以外高出10~20dB。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土工实验分析,发现河北南堡-曹妃甸海域沉积物主要由淤泥、粉砂、黏土和粉土组成,约占总沉积物的85%,另含有少量的淤泥质黏土、粉质黏土、细砂和中砂。综合归纳南堡-曹妃甸海域的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影响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差异性最突出的因素即海底地形地貌、潜在地质灾害分布,结合海底土质类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等条件,将研究区划为4个工程地质区,分别为近岸水下岸坡混合土工程地质区(Ⅰ)、侵蚀平原、洼地砂质土工程地质区(Ⅱ)、侵蚀洼地混合土工程地质区(Ⅲ)、陆架堆积平原细粒土工程地质区(Ⅳ)。通过海洋环境因素、灾害地质条件、地震活动性、海底土体稳定性等方面对各工程地质区进行海底稳定性评价,4个工程地质区的稳定性分别为Ⅰ区:不稳定区;Ⅱ区:较稳定区;Ⅲ区:较不稳定区;Ⅳ区:稳定区。研究成果对该地区的海底工程建设和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