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工程地质学报》2006,14(3):430-431
(截止日期:2006-05-24)1王思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林宗元中国工程勘察协会3訾剑华江苏徐州市水利建筑设计研究院4刘红星水利部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5张晓炜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第四设计室6姜衍祥天津市控制地面沉降工作办公室7万凯军中国冶金建设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8刘广润湖北省地矿局9卓宝熙铁道专业设计院10程国栋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11荆志东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地质路基设计处12王云鹏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地质路基设计处13刘特洪水利部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14杨建国家电力公司成都水利水电勘测…  相似文献   

2.
《探矿工程》2011,(6):25-25
本刊讯2011年5月25日,吉林大学极地研究中心举行揭牌仪式暨极地地质科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中国地质调查局领导李志忠、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副所长赵越、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刘三意、吉林大学校领导陈德文、赵继、韩晓峰及朝阳校区各学院领导、机关有关部处领导等出席了揭牌仪式。仪式由建设工程学院院长孙友宏主持。  相似文献   

3.
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 (IAEG)中国国家小组2 0 0 4年度会员名单(下列名单按交纳会费顺序排列 )伍法权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黄鼎成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胡瑞林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张政治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李 晓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林宗元 中国工程勘察协会王继红 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訾剑华 江苏徐州市水利建筑设计研究院张永双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吴树仁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刘红星 水利部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孙进忠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科学…  相似文献   

4.
<正>会议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会议承办单位:福州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紫金矿业学院)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会议协办单位(排名不分先后,其余协办单位将在会议2号通知中发布):福建工程学院福建省地质学会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福建省地质工程勘察院福建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福建岩土工工程勘察研究院福建省林业勘察设计院福州市勘测院  相似文献   

5.
(截止1980年8月底) 团体会 员单 位单位代表联 系 人辽宁省水利科学研究所新疆自治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黑龙江省林业设计研究院黑龙江省低温建筑科学研究所长春市水利勘测设计处黑龙江省第四建筑安装工程公司科研所冻土站林业部牙克石林业管理局牙克石林业勘察设计院铁道部科学研究院西北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电力工业部东北勘测设计院科学研究所范永生何洪信国北强张清溱吴志云薛德寅孙丕文蒋静之王守义韩华光吴立生李嘉王朱贵郑风鹤刘光辉施雅风王文颖杨克昌王贤俊王希锐孔庆全周华帆杜辉卢彦允刘鸿绪万启辉韩华光翁炳林杨…  相似文献   

6.
正基本情况—组织机构山西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隶属于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交科公路勘察设计院专业结构类别齐全,建立了完善的科学管理和审核程序。组织机构下设综合办、总工办、经营管理处、勘察设计一所、二所、三所、四所、五所、市政与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交通工程设计所,大桥设计中心、山西路晟交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等部门,年可完成高速公路勘察设计任务500公里以上。拥有技术人员370人,其中,注册人员86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118人、本科183人;成绩优异的高级工程师29人,高级工程师98人、工程师132人。  相似文献   

7.
由吉林大学、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吉林省地勘局发起,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承办的“2003’羌塘及邻区地质与资源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2月28—30日在长春市金都饭店召开。中国科学院李廷栋院士、肖序常院士以及近年来在青藏高原上从事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调查的专家到会。会议得到中  相似文献   

8.
为鼓励我国青年地质科技人才脱颖而出,经有关单位推荐、专家评审委员会评选,中国地质学会第十届青年地质科技奖评选揭晓,共有50位青年地质科技工作者获奖,其中金锤奖10名,银锤奖40名。可喜的是有4名探矿工程专业的科技人员获得了银锤奖称号。他们是:陕西省煤田地质局186队副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杨文清;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勘察与基础工程系副主任、教授马宝松;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副教授张延军;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新技术二室主任助理、高级工程师谢文卫。  相似文献   

9.
水利部委托、“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在中国 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持下通过专家评审。   审查会于2001年1月10~11日在北京园山大酒店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 所副所长郑天愉研究员主持,水利部总工程师高安泽、调水局副局长许新宜出席会议并讲了 话。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委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 究所王思敬研究员任组长,两院院士张宗祜研究员等国内著名工程地质、地球物理专家13人 组成评审专家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员王思敬、许兵、伍法权研究员出任专家 组成员。   与会专家在认真听取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阶段工程地质勘察”主持单位黄河水利委员 会勘测设计研究院的汇报,细致审查了相关资料,通过充分讨论,认为该报告达到了南水北 调西线工程规划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技术要求,同意通过审查,并建议水利部尽快批准进入 下阶段工作。   会议还审查了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设计研究院主持完成的“聊城—兰考隐伏活动断裂综合研 究及黄河下游河道稳定性分析研究”报告。   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工程中心和北京中科务实地质工程技术有限责 任公司承办。    (王存玉供稿)  相似文献   

10.
由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承办的“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12月14—16日在北京召开。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黄宗理司长主持开幕式并致辞,中国地质调查局张洪涛副局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主任柴育成、国土资源部规划司副司长鞠建华亲临会场参加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枢、李廷栋、马宗晋、藤吉文、陈颙、戴金星、肖序常、杨文采以及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成都理工大…  相似文献   

11.
姚敬金  孙鸿雁 《物探与化探》2005,29(6):I0005-I0006
1会议概况 由中国地质学会勘探地球物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桩基无损检测专业委员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勘探地球物理委员会、福建省地质学会、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与福建省物探工程勘察院联合主办,福建省物探工程勘察院、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与福建省地质学会赞助,福建省物探工程勘察院承办的“勘探地球物理2005学术交流会”暨“全国物探院(队)长座谈会”,于2004年10月31—11月2日在福州召开,与会代表180人,分别来自国土资源、煤炭、水电、铁道、交通、建设、核工业、石油、电子、院校、研究院(所)、仪器厂、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2月22~24日,由中国期刊协会工程设计研究会和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主办的勘察设计单位改企建制交流研讨(暨第八届通讯员工作)会在成都召开。来自全国各地设计单位的近20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中国勘察设计杂志社社长、总编辑邱雅陆主持。会上,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管理部银温泉副主任,国家经贸委中小企业司王海林处长,建设部政策法规司体改办贾四海同志,建设部原办公厅副主任、期刊协会工程设计研究会郝圣锟会长,四川省勘察设计协会蒋道楠副秘书长等有关领导作了发言,国电华北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徐美珍主任和四川省电力设计院朱白桦院长分别就本院的改制情况作了专题报告。会议期间,代表们针对当前勘察设计单位改企建制工作中各方所关注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与交流。三天的会议求真务实,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现选登本次研讨会上的几扁材料,供正在改企建制中的勘察设计单位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地质论评》2015,61(3):6103569-6103569
<正>2015年4月18~19日,第二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于成都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以"青年地质工作者——争做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为主题,500余名青年地质工作者齐聚一堂,分享地球科学最新研究成果。会议颁发了第一届野外青年地质贡献奖——金罗盘奖。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孟宪来,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宝珺、王成善、张培震,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高平,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中国地质科学院常务副院长朱  相似文献   

14.
《岩石学报》2001,17(3):435
(第一号通知) 研讨会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中国科学院资环局、"973"计划"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大型集矿 区预测"项目组、国家攀登计划"与寻找超大型矿床有关的基础研究"项目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 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等 共同发起和主办,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承办. 研讨会组织委员成员(以姓氏拼音为序): 白志民、柴育成、邓军、范蔚茗、郭进义、韩宝福、胡瑞忠、刘伟、马昌前、毛景文、吴福元、许保良、 许继峰、杨坤光、姚玉鹏、翟明国、张金东、张旗、赵振华 秘书长:刘伟 副秘书长:白志民 会议主题:交流adakite-like的研究成果和不同认识;研讨adakite-like的地球动力学意义,近期目标,今后 研究方向及合作事宜. 会议地点:北京中国地质大学 时间:2001年12月(具体时间见第2号通知)摘要集,论文摘要集为内部刊物,提交摘要时间截止于11月底. 论文文集:会议将出版会议论文 要求:A4纸1-4页,论文按<地质科学>的格式,文后附英文题目、作者和单位.摘要可用电子邮件或信件寄交:E-mail:jinhui yang@hotmail.com 地址:北京德外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杨进辉收(邮编:100029) 经费:与会者自行解决,会议费200元 回执请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00101刘伟收 联系人:刘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100101 电话:010-64889078;E-mail:liuw@mail.c-geos.ac.cn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代章) 2001年6月21日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在资源环境领域有着长期的科学积累 ,取得了许多重大学术贡献 ,提出和建立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理论 ,解决了一大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限于篇幅 ,本文无法对多年来所取得的大量成果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和归纳 ,只能在对各个领域进行总体概述的基础上 ,列举若干重大成果进行介绍。1 资源环境领域学科发展及其贡献1 .1 地球科学的发展及其贡献( 1 )固体地球科学。进行了石油、天然气、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勘察研究 ,在中国陆相生油理论、碳酸盐岩生油理论、金矿地质与选冶的成矿理论以及找矿 (油、气 )…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玻璃国土”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玻璃国土"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对"玻璃地球"的称谓。这是一个地质信息和地理信息相结合并存储于计算机网络上的、可供多用户访问和开展决策分析的三维可视化虚拟浅层地壳。其目的是便于矿产资源的发现和评价,同时揭示地质灾害孕育背景和机理并实现预警和减灾。"玻璃国土"建设不仅涉及理论、方法论和高功能三维地质信息系统的研发,还涉及获取深部探测新资料能力、新资料综合和解译能力的建设,以及矿产资源勘探、工程地质勘察和地质灾害预警等模式的建立,核心是地质信息科学和技术。"玻璃国土"建设的目标与各地质矿产部门所进行的信息化建设目标一致,但更系统、更完整、更完善,需要多部门联合行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勘察设计》2007,(4):14-15
刘宁大师简介 刘宁,男,汉族,1962年1月出生,辽宁丹东人,中共党员。1983年7月清华大学水利系本科毕业,1998年6月、2000年6月先后在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历任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枢纽处航建科设计组长、副主任科员,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枢纽处坝工专业组长、设计一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副处长兼三峡设计室主任、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助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长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水利部南水北调设计管理局总工程师、水利部副总工程师,现任水利部总工程师。兼任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中国水利学会第8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北京水利学会理事长,黄河水利委员会科技委员会顾问,淮河研究会顾问,国务院长江三峡三期工程验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和枢纽工程验收组成员、专家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领导小组成员,第二届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东北地区有关水土资源配置、生态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战略问题研究”重大咨询项目水利工程组副组长,“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先后荣获全国水利系统青年科技英才、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三峡工程优秀建设者”称号和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0年4月作为国家防总专家组组长赴西藏易贡抢险,受到西藏自治区政府表彰且专家组荣立集体一等功,2006年被评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水利部 刘宁     
刘宁大师简介刘宁,男,汉族,1962年1月出生,辽宁丹东人,中共党员。1983年7月清华大学水利系本科毕业,1998年6月、2000年6月先后在武汉水利电力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历任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枢纽处航建科设计组长、副主任科员,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枢纽处坝工专业组长、设计一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副处长兼三峡设计室主任、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助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长江水利委员会副总工程师,水利部南水北调设计管理局总工程师、水利部副总工程师,现任水利部总工程师。兼任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水利部南水北调工程前期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中国水利学会第8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北京水利学会理事长,黄河水利委员会科技委员会顾问,淮河研究会顾问,国务院长江三峡三期工程验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和枢纽工程验收组成员、专家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领导小组成员,第二届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东北地区有关水土资源配置、生态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战略问题研究”重大咨询项目水利工程组副组长,“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兼职教授。先后荣获全国水利系统青年科技英才、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三峡工程优秀建设者”称号和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0年4月作为国家防总专家组组长赴西藏易贡抢险,受到西藏自治区政府表彰且专家组荣立集体一等功,2006年被评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相似文献   

19.
特约主编致读者 成秋明陈永清王功文 赵鹏大院士是著名的教育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创立了我国数学地质学科,被誉为“中国数学地质之父”。先生一生矢志不渝地追求地球科学真理,不断探索学科发展的新方向,为我国矿产普查与勘探学科和数学地质学科的发展、地质科技人才的培养以及推动自然资源行业的进步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赵鹏大院士堪称严谨治学和创新研究的楷模!从最早的定量地质研究,提出“地质体的数学特征”“矿床统计预测”,到“地质异常”“‘三联式’矿产定量预测”“非传统矿产资源”,再到“地学大数据与云找矿”,赵先生在地学领域不懈地探索与创新。 20世纪80年代甚至更早赵先生首次提出数学地质的三大基本任务:(1)查明地质体的数学特征,建立地质体的数学模型;(2)研究地质过程中各有关因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建立地质作用的数学模型;(3)研究适合地质数据特点的数学分析方法及数量化理论,建立地质工作方法的数学模型。其中地质体的数学特征包括几何特征、统计特征、空间特征、时间特征和结构特征,从而奠定新世纪矿体三维可视化研究的基础。进入20世纪90年代,赵鹏大院士提出地质异常的概念,并将矿床统计预测的理论归纳为相似类比、求异和控矿因素定量组合三项内容,开辟了应用致矿地质异常概念和方法定量圈定评价“5P”找矿地段的新方向。进入21世纪,赵鹏大院士进一步关注并提出了成矿事件的时间空间成因成矿多样性和矿床谱系概念,揭示了成矿多样性和矿床谱系与地质异常的内在关联性,发现成矿多样性在成矿物质基础上受矿源地质异常控制,在成矿物质运移上受运矿地质异常控制,在聚矿作用上受赋存环境地质异常控制,在成矿后的变化上受保矿与毁矿地质异常控制,因此,可以通过地质异常的研究来揭示成矿多样性的具体特征。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地质异常成矿多样性矿床谱系”为核心的“三联式”矿产资源定量预测理论和方法体系。在深部找矿研究领域,他认为成矿预测是在不确定条件下制定最优决策的工作,矿床类型的多样性、矿床成因的复杂性、控矿因素的隐蔽性和找矿信息的多解性使得深部成矿预测结果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探索成矿预测过程客观化、定量化和精确化是深部成矿预测的前沿课题;他强调深部找矿中要加强地壳深部结构的研究,要重视深部找矿的经济“回报率”和勘查项目的“转化率”的重要性。近年来,赵鹏大院士积极倡导和推动地学大数据应用,提出了“地学大数据与云找矿”“数字地质”等概念,推动了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地质研究的新局面。 赵鹏大院士始终强调科研服务于生产实践,在矿产勘查、数学地质和资源产业经济等学科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奠定了我国矿产资源绿色勘查开发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相关科研成果得到国际和国内同行的广泛赞誉,获得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协会IAMG最高奖——克伦宾奖、俄罗斯彼德大帝奖章、国家自然科学奖等一系列重要奖项,并在全国多个重要成矿带推广应用,取得重大找矿突破。 赵鹏大院士在担任中国地质大学校长职务22年间,提出了“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传承文化、引领时尚”的高校五项功能、“现代型、开放型、国际型”的办学目标、“前沿、急需、联合、交叉”的学科建设八字方针和增强学校“创造力、贡献力、影响力、竞争力”的四力建设以及培养“爱国心与责任感强、基础理论强、计算机和外语能力强、管理能力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强”的五强人才等一系列办学理念,并领导中国地质大学京汉校区,狠抓学科和专业建设,积极推动中外学术交流与办学合作,使学校由7个系的单科性院校发展到今天拥有23个学院的“双一流”建设高校,为中国地质大学的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赵鹏大院士还曾担任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和第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及地质勘探矿业石油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地质学会地质教育研究分会会长等职务,为国家科教事业发展四处奔波,大声疾呼,并积极向政府献计献策。他以学为媒,在广泛的学术交流中,为中俄、中加和中日友谊等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获得科学中国人最受公众关注奖、华人教育名家等荣誉和称号。 赵鹏大院士已为国家培养了21名博士后、162名博士和21名硕士,他们中有的成为了优秀的专家学者,有的成为了杰出的管理者和企业家。 值此赵鹏大院士90华诞之际,在《地学前缘》编辑部的支持下,出版了《数字地质与矿产勘查》专辑。专辑展示了赵鹏大院士开创的数字地质和矿产勘查领域所取得的最新代表性研究成果,包括28篇论文,大致涵盖“数学地质与定量勘查”(8篇)、“三维地质建模与隐伏矿预测评价”(10篇)、“成矿模式与定量找矿模型”(9篇)和“地球化学与人体健康”(1篇)等方面。 真诚感谢《地学前缘》编辑部的支持,同时感谢作者们的卓越贡献以及审稿专家的辛勤劳动。 谨以此专辑庆贺我国“矿产勘查”与“数学地质”学科的开拓者赵鹏大院士90华诞!  相似文献   

20.
地裂缝的成因机理争论不断,笔者认为活动断层与全新世浅表层开裂两者之间的联动机制为主要原因之一。文章以华北平原典型地裂缝为例,通过详尽地面调查、资料分析总结,结合地球物理勘察、槽探揭露和钻探等多种技术方法,得到以下几点认识:(1)依据全新世浅表层开裂形态特征,可将华北平原地裂缝划分为全新世节理裂隙型地裂缝和全新世活动断层型地裂缝。(2)节理裂隙型地裂缝开裂的外部条件是华北平原地下水位下降,疏干的松散含水层是地表水沿节理裂缝下渗后的储存场所,是产生渗透压力的原因;而活动断层是产生该类地裂缝的内部因素,两者缺一不可;活动断层型地裂缝实质是全新世活动断层。(3)节理裂隙型地裂缝主要特征是地表局部塌陷、间断性、地表无高差等;活动断层型地裂缝主要特征是连续性强,地表断距明显;地表断距是两种类型地裂缝的最主要区别特征。本文首次以构造活动断层与全新世浅表层开裂两者之间的联动机制为研究线索,阐述了构造活动断层在地裂缝形成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厘清了地下水位下降所扮演的“角色”,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地质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