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恩龙 《岩土力学》2015,(5):1238-1238
第三届岩土本构关系高层论坛于2015年3月28~29日在四川大学召开。该论坛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土的本构关系及强度理论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水利水电学院承办。专委会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郑颖人教授,主任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姚仰平教授,副主任委员北京交通大学赵成刚教授、同济大学黄茂松教授、上海大学孙德安教授、浙江大学陈仁朋教授,四川大学副校长许唯临教授,西南交通大学赵兴权教授、马建林教授,成都理工大学吴礼舟教授参会,会议邀请了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何思明研究员,四川大学张建海教授、陈群教授参加报告交流。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院所部分师生共11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2.
《岩土力学》2007,28(10):2035-2035
2007年8月20—21日第三届全球华人岩土工程学术论坛在台湾新竹交通大学召开,来自祖国大陆、香港、台湾和奥地利、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6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论坛由台湾交通大学、中华大学、淡江大学和亚兴工程顾问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以河海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地质与地理研究所、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长江科学院等10余单位共19名专家、教授组成的代表团专程赴台参加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3.
台湾省山地灾害防治与环境保育概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9月21日至30日,作者参加了在中国台北台湾大学召开的《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学术研讨会涉及洪水及泥石流灾害防治、灾害防治体系与新科技应用、地滑与边坡稳定、坡地开发与利用和环境变迁与保育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由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大学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第二届两岸资源与环境地球化学研讨会已于1997年9月15日一19日在南京大学圆满举行。参加会议的两岸代表共有71位,其中台湾代表10人.来自台湾中央大学、成功大学、中山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台湾中央地质调查所和台湾中国石油公司等;大陆代表61人.来自南京大学、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地科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等24个单位,他们包括中国科学院涂光炽院士、徐克勤院士、郭令智院士、傅家漠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郑绵平院…  相似文献   

5.
简讯     
《岩土力学》2007,28(10)
第三届全球华人岩土工程学术论坛在台湾召开2007年8月20-21日第三届全球华人岩土工程学术论坛在台湾新竹交通大学召开,来自祖国大陆、香港、台湾和奥地利、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6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论坛由台湾交通大学、中华大学、淡江大学和亚兴工程顾问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以河海大学、同济大学、中科院地质与地理研究所、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长江科学院等10余单位共19名专家、教授组成的代表团专程赴台参加了本次论坛。本次论坛是继2003年8月在上海召开的"首届全球华人岩土工程学术论坛"和2005年8月在南京召开的"第二届全球华人岩土工程学术论坛"之后的又一次学术盛会,近60位代表就岩土工程新技术、区域性岩土工程问题、都市深开挖问题、加筋土特性、地基稳定监测和分析等主题做了大会交流发言。  相似文献   

6.
“海峡两岸三地地质科学讨论会”暨“世界华人地质科学讨论会”于1999年8月7日~10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台湾大学地质学系及香港地质学会联合主办。会前出版了论文摘要集,共收入论文摘要94篇;120余位来自大陆、台湾、香港及世界各地华人地质学家参加了讨论会,大会交流论文16篇,分组讨论60多篇。这些论文包括地层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与矿物学、矿床学、石油天然气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地质勘查技术以及其他地学领域。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前国内外地学研究的进展和热点问题。 出席会议的台湾学者22人,由台湾大学副校长陈正宏教授带队;香港学者5人,由香港地质学会会长、香港大学李作明  相似文献   

7.
《地质通报》2004,23(8):756
特提斯喜马拉雅古海洋学,是涉及特提斯演化和特提斯封闭以及高原隆升的重要研究领域。2004年5月10—14日在拉萨召开了中德特提斯喜马拉雅古海洋学研讨会,就集中反映了这一点。此次会议由中国地质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和德国不莱梅大学、基尔大学主办,来自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国内外9个有关院校、科研机构的20余名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王成善教授和HelmutWillems教授共同主持。西藏自治区副主席尼玛、中德科学中心赵妙根副主任(德方)以及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和地勘局有关领导莅临本…  相似文献   

8.
20 0 3年 1 0月 1 3~ 1 5日 ,由中国地质学会矿床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发起并组织 ,由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与开发局、云南省会泽铅锌矿、福建紫金矿业公司及国家 973项目“大规模成矿作用及大型矿集区预测”项目办共同承办的“峨眉地幔柱及其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涂光炽院士、翟裕生院士、刘宝 院士及 1 0 8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川地质学会及成都理工大学等各方领导到会祝贺。会议期间 ,共…  相似文献   

9.
台湾海峡及邻近地区是四太平洋构造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海峡两岸地质界之间的学术交流.进一步提高该地区的地质研究程度,福建省地质学会于1991年1月29日至2月3日在福州市召开“台湾海峡及邻近地区地质学术研讨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来自大专院校、研究院、所,地质勘查、海洋地质部门及兄弟学会的代表共150多人。本会黄保友同志应邀参加。台湾大学地质系王源教授等9位学者参加研讨。在大会上交流的40余篇学术论文,涉及到台湾地质、海洋地质,油气勘查、矿床地质及环境地质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0.
《岩土力学》2011,(2):541
会议背景:继1994年杭州第一届会议、1997年香港第二届会议、2003年台北第三届会议和2007年杭州第四届会议之后,第五届海峡两岸结构与岩土工程学术研讨会将于2011年7月13~15日在香港理工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香港理工大学建设及地政学院主办,浙江大学及台湾大学协办,旨在促进和推动两岸结构和岩土工程界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讨学科发展和工程实践之趋势。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主办的“第五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研讨会”和由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泥石流专业委员会、昆明市东川区政府、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灾害研究分会、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等主办的“第六届全国泥石流学术交流会”将于2006年7月26日~8月3日同时在云南东川召开。  相似文献   

12.
1986年5月19—23日在成都召开了中国山地综合开发讨论会。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山地研究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成都地理研究所共同筹备召开。出席会议代表73人,代表全国21个省市区的51个单位。代表有自然科学工作者,也有社会科学工作者,其中教授(研究员)副教授(副研究员)占与会代表的27%。这次会议是山地研究委员会成立的第一次大型学术性会议。会议收到论文74篇,内容包括山区综合开发、整治和基础理论等方面的文章。 中科院成都地理所所长、中国地理学会山区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吴积善同志主持召开讨论会,地学部副主任孙玉科同志,中共中  相似文献   

13.
第五届国际滑坡学术讨论会于今年7月10—15日在瑞士洛桑召开。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的380除名同行参加了会议。我国参加会议的有成都地质学院张倬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殷坤龙、铁科院西北研究所王恭先,于济民等,还有台湾大学的张石角、陈荣河,中兴大学的段锦浩。张倬元教授应邀担任了第二议题的主席。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地质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香港地质学会、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和海外华人地球科学协会发起,香港地质学会、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主办的“第三届海峡两岸三地地质科学研讨会”于2001年12月20日~22日在香港大学顺利召开。其中,会议交流2天,野外考察1天。来自海内外的291名地质学家与会,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1位。 12月20日上午9时,香港地质学会会长、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陈龙生博士宣布开幕。大会名誉主席孙枢院士回顾了地球科学的发展历程、展望了新世纪地球科学的发展方向;香港大学副校长、地球科学系主任麦培斯教授、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陈毓川院士、台湾大学地质科学系陈正宏教授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詹红彬博士分别致词,表达了对海峡两岸三地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家举行地质科学研讨会的祝贺,交流了各地区地质科学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8位地质学家分别作了特邀主题报告:“中国矿产资源潜力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李廷栋院士)、“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工程建设地质环境”(王思敬院士)、“城市及地质灾害”(陈颙院士)、“中国水资源开发与地质—生态环境效应”(卢耀如院士)、“西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战  相似文献   

15.
受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委会的委托 ,由成都理工大学、国家电力公司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铁道部第二设计院和西南交通大学四单位主办的“2 0 0 1中国西部重大工程与环境地质学术研讨会”于 10月 11日至 17日在都江堰市召开。来自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和能源、电力、铁道、交通等单位约 2 5 0名专家、教授、院士 ,遵照“工程地质服务于西部开发”的会议宗旨与主题 ,对西部大开发中 ,已投入和将投入的重大工程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中科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思敬、刘广润、刘宝 ,以及陈德基、周亮臣、张…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主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科技博物馆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2年 8月 13日至 15日在北方明珠———大连召开。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 :2 1世纪科技博物馆的创新与发展。出席研讨会的代表共 110名 ,分别来自全国各省市、县及台湾的科技馆、博物馆 ,其中台湾代表 1  相似文献   

17.
兹经大陆方面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地下工程分会、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和台湾方面隧道协会共同商定,定于2009年11月18~19日在台湾高雄市召开第八届海峡两岸隧道与地下工程学术及技术研讨会。现发出会议的第1号征文通知。  相似文献   

18.
国家科技部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前期研究专项“特提斯晚白垩世海相红层与地球系统 :富氧事件”首次工作讨论会于 2 0 0 2年 2月 2 1~ 2 3日在成都理工大学举行。成都理工大学校长王成善教授、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地调院院长万晓樵教授、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所长彭平安研究员、中国地质科学院潘家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与古生物研究所罗辉博士、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黄思静教授等 13人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宝 教授、著名沉积地质学家曾允孚教授特邀与会。会议期间 ,由王成善教授率先提…  相似文献   

19.
第5届亚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环境问题国际研讨会于2005年10月12日在德国波恩大学地理科学研究所召开。作为第6届IHDP开放会议特别主题分会场,本届会议以独特的“会中会”的形式出现在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与学者面前。本次会议受到了第6届IHDP开放会议组委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  相似文献   

20.
《沉积学报》2008,26(5)
2008年8月29日,由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沉积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成都理工大学承办,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中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南方分公司等单位协办的第五届全国油气储层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市召开。此次学术研讨会共出席参会代表2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