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前言上海市地面沉降勘察研究工作,自采取压缩用水、人工回灌、层次调整等有效措施以来,市区地面沉降已基本上得到控制。郊区地面沉降亦有明显减缓。但是,随着回灌量的不断增加,市区水位的不断升高。七○年后,市郊区水位相比已呈明显反漏斗出现,  相似文献   

2.
论文通过苏锡常地区获取了孔隙水Ⅱ承压水开采水位衰变与地面沉降同步监测资料、含水层结构特征研究,论述了Ⅱ承压水压力成为含水层中所夹粘性土层由高压转卸荷膨胀的机理;天然状态水、土应力平衡面在不同顶板压力水头高度内。地面沉降的发生、发展系开采水位超过天然状态的水、土应力平衡面所致[1,2]。尚未超采区则消耗了天然状态高压强水压力。而超采区才是水、土应力失衡互动的结果。两者水力性质不同。给尚未发生地面沉降区由禁采转入按天然状态水、土应力平衡面控制开采措施和地面沉降发生、发展区的形成条件找到了理论依据。提出了超采严重区禁采后,在远离高压强补给源地水位下降期增加在Ⅱ承压含水层上的附加应力荷载仍存在,潜在地面沉降量较大,需采取人工辅助的高压强回灌水来快速提高Ⅱ承压含水层水压强,扼制其沉降速率的治理措施。这不仅对该地区孔隙水Ⅱ承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的关系认识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不同埋深孔隙水承压含水层水的开采利用、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和评价允许开采资源方面将起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3.
苏锡常地区孔隙Ⅱ承压水开采条件与水、土应力平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晓图 《江苏地质》2004,28(4):233-237
基于水、土应力平衡观点,获得了对Ⅱ承压水过量开采发生地面沉降和可开采资源的认识,但平衡条件尚有模糊性,认为承压水一开采就产生水、土应力失衡。其分析研究在含水层弹性释放量上,未分天然状态土体自重压缩和开采至水、土应力失衡互动时含水层压缩弹性释放量,这就导致水、土应力平衡条件认识上的模糊性。通过土体压缩曲线与地面沉降发生曲线变化特征,结合苏州市城市规划区东部郭巷Ⅱ承压水开采过程中水位与地面沉降同步监测资料研究,论述苏锡常地区Ⅱ承压水具高压强,有一个天然动态下水、土应力平衡面,Ⅱ承压水开采其顶板以上土体不同厚度区,按天然状态水、土应力平衡面以上水压力控制开采,不会发生地面沉降。这一问题的深化有助于地面沉降机理研究和承压水可开采资源评价及开采利用条件的认识,为超采区划定和沿江及高水位地区由封井转入按水、土应力平衡开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苏州城市规划区Ⅱ承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预防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孔隙承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的关系上存在2种观点。水、土应力平衡理论认为:只要开采承压水,就会引发应力失衡并导致地面沉降;而水、土动态平衡理论则认为:除非开采水压力至水、土应力平衡面以下,否则不会引发地面沉降。苏州城市规划区第Ⅱ承压水开采水位与地面沉降动态观测表明,在-33m处存在一个天然动态水、土应力平衡面。第Ⅱ承压含水层形成后,经上覆堆积物自重压力长期压缩作用,其水压力具较高的压强.这种天然状态下产生的弹性释放储存量可开采利用多少,取决于开采状态下水、土应力平衡时可消耗压力水柱高度中的水头值。因而地面沉降的根本原因是开采水位超过了-33m,突破了天然状态水、土应力平衡面水位。Ⅱ承压含水层在天然状态受上覆堆积物重力产生的高压强弹性释放储存量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确立该地区孔隙Ⅱ承压水开采不产生地面沉降的临界水位(水、土应力平衡面)。这一点对承压水开采条件、可开采资源性质具有重大实际意义。同样可以应用于饱受地面沉降困扰的无锡、常州及周边地区,为地下水开发利用政策由单一的封井停采转为目标水位控制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此政策在承压水动力学机制上找到了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上海市浦西地区为例,对其承压水的动态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分析可知:人工开采和回灌对地下水水位流态、水质动态和水温动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大气降水等其他因素对地下水动态仍有一定的影响。了解这些情况对于我们研究上海地区地下水变化规律以及建立准确完整的地下水水流模型和地面沉降模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控制上海市地面沉降研究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上海市“控沉”研究工作经过十多年各方面协同努力,使市区地面沉降得到了基本控制。但是以往工作中过于强调了“过量”抽汲地下水是造成市区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并把人工回灌作为“控沉”的唯一手段。  相似文献   

7.
上海地面沉降主要由过量开采地下水资源和大规模工程建设等因素共同影响,工程性地面沉降引起的地面沉降漏斗严重影响了周边地区生命线工程的建设及运营安全。通过开展试验研究,将深部承压含水层中应用成熟的地下水人工回灌技术引入浅部含水层中,但由于浅部含水层砂层结构及水动力条件与深部含水层差异较大,回灌工艺及方法也存在差异。本次试验工作中,改进了地下水人工回灌工艺流程,并通过同步地面形变监测分析了浅层地下水人工回灌对控制地面沉降的作用效果。结合上海地区实际地层特征以及各种回灌工艺的实际效果,评价了浅层地下水人工回灌技术在防治工程型地面沉降中推广应用的可行性及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深层地热水开采与地面沉降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天津塘沽区深层地沉观测标观测到的地面沉降数据,分析了深层地下热水开采对地面沉降的影响比例.在分析地热水开采引起地面沉降机理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回归方法建立了深层孔隙型地热水开采量与地面沉降量的相关模型;提出了进行地热尾水回灌和建立深层沉降监测网以加强综合研究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常州市地面沉降灰色模型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面沉降过程可视为有限体系,本文分析了常州市地面沉降动态特征,采用费尔哈斯特(Verhulst)生物繁殖模型,以监测资料为背景予以灰色系统理论处理和进行沉降旋回期或寿命预测。在地下水得到控制开采和回灌补给条件下,常州市地面沉降旋回期为60年,至2030年沉降速率超近于零,为常州市合理开发地下水,控制沉降灾害提供宏观中长期预测信息。  相似文献   

10.
上海因为大量抽取地下水,于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初产生了严重的地面沉降问题。从1966年以来,上海政府采取了地下水人工回灌措施来控制地面沉降的发展。到1999年,新的累积沉降量只有20厘米,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控沉效果。近年来,许多有识之士在上海深部勘察并开采出饮用天然矿泉水,造福于上海人。那么,回灌水是否污染了上海的饮用矿泉水呢?作为长期从事地下水动态监测的专业工作者,我们的回答是:回灌水没有污染上海的饮用矿泉水。  相似文献   

11.
西安市地热水开采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西安地区承压井和地热井水位及开采量和分层沉降量等资料分析后得出:西安市区地面沉降和地裂缝活动是由于过量开采承压水所引起的。目前西安市深层地热水开采还没有加剧西安市区地沉降和地裂缝活动。控制并减少承压水的开采量,是减弱西安市区地面沉降和地裂缝活动的最在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地质通报》2004,23(4)
自然地质因素引起的沉降地下流体开采引起的沉降地下固体矿产资源开采引起的沉降化学过程引起的地面沉降地面沉降与地裂缝落水洞沉降实验室试验以及原位测试地面沉降的监测地面沉降模拟和预测的机理与模型地面沉降防治措施及其环境影响人工回灌引起的地面变形地面沉降的经济效应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引发的地面沉降日益突出,在世界各地也日渐普遍,成为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国际学术界对地面沉降问题极为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深刻认识到地面沉降危害的严重性,并组织召开了一系列国际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自1969年至今…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上海工程性地面沉降引起的地面沉降漏斗严重影响了周边地区生命线工程的建设及运营安全,浅层地下水人工回灌技术在工程性地面沉降防治中的应用已受到关注。通过现场试验研究,对浅层地下水人工回灌试验中影响回灌量的各因素,包括回灌井结构、回灌井压力以及回灌井使用时间等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地下水开采对地面沉降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的过量开采是天津市引起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因此天津市提出了“压缩地下水开采量”、“地下水人工回灌”、“调整地下水开采层次”等控制地面沉降的3大技术措施。经过多年的努力,控制地面沉降效果明显。如何解决地下水开发与控制地面沉降的关系,更好的贯彻这3大技术措施,是该文编写的初衷。即在开采同样地下水量的情况下,如何使地面沉降量最小;或在地面沉降量容许的情况下,如何开采最大量的地下水。压缩地下水开采量是治理地面沉降的根本措施,亦即如何压缩采水量或调整开采层次会达到最好效果。论文对天津市某区各个地下水开采层的多年累计开采量、累计沉降量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建立了该地区累计沉降量及各个地下水开采层的多元相关方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个地下水开采层对地面沉降影响的相关程度。以此为该区控制地面沉降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上海地区厚达300米的疏松沉积物中,蕴藏着丰富的深层地下水资源,早在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已被开采利用,至1963年地下水开采量达2.01亿吨/年由于长期过量开采,形成以市区为中心的区域性水位下降漏斗,从而产生地面沉降。自1921年发现地面沉降以来,最严重的地区已下沉了2.63米,在市区和近郊区形成一个碟形沉降洼地。经过近二十年的勘测、测量初步查明了上海地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特征;并对地下75米以上土层进行了地面沉降地质结构分区;分析研究了地下水在采灌条件下,地质结构与地面升沉的关系。本文着重论述上海地面沉降、地质结构、地下水采灌三者间的关系,以及当前控制地面沉降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水位与沉降双控模式下浅层地下水压力回灌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浅层地下水压力回灌对比试验研究,掌握上海地区特殊地质条件下浅层地下水回灌技术工艺,并对浅层地下水压力回灌技术控制地面沉降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采用变压力、变流量地下水人工回灌可有效实现地下水位和地面沉降的双重控制,效果显著,可有效应用于上海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引发的工程性地面沉降防治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上海自1921年发现地面沉降,至今已经100年历史。上海采取压缩地下水开采和进行地下水人工回灌等措施,使地面沉降得到有效控制。尤其21世纪上海市进入微量沉降阶段。地面沉降速度显著减小,地面沉降防治进入分区管控的新阶段。本文从上海市防治分区角度出发,对2001~2017年间上海地面沉降变化特征及其与地下水采灌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地面沉降量总体呈减小趋势,地面沉降防治效果显著。地面沉降量变化趋势与深部土体变形量变化趋势大抵相同,2001~2008年间各防治区地面沉降量大幅减小,2009~2017年间减小速率较平缓。2001~2008年间,重点防治区地面沉降量相比次重点及一般防治区年均沉降量差值约10mm,2009~2017年间差值减至约3mm,重点防治区地面沉降防治效果相对更明显。重点防治区在2001~2017年间地面沉降虽然减缓但持续发展,而次重点和一般防治区则在2009年后由地面沉降转变为地面回弹。各防治区深部土体在2009年左右开始回弹,浅部土体年压缩量变化不大且几乎不回弹或微量回弹。2001~2017年间上海各防治区地面沉降量及深部土体变形量变化趋势与净抽水量变化整体响应良好,压缩开采、增大回灌能有效防治地面沉降灾害。2009年后深部含水层开始回弹,之后随着净抽水量继续减小回弹变化缓慢;除一般防治区外其它防治区回弹量在3mm内轻微波动。人工回灌对于增大深部土体回弹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一、上海地面沉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有关单位的协助下,已经查明过量开采地下水是引起上海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1965年以来,通过采取压缩地下水开采量、调整地下水开采层次、“冬灌夏用”、“夏灌冬用”等积极措施,有效地控制了市区的地面沉降。  相似文献   

19.
山东地面沉降灾害以鲁北平原最为严重,在德州地区的地面沉降已对当地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构成了威胁,并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建立水准测量网络及监测运行,查明了德州市地面沉降的规模和范围,研究成果表明工作区均存在地面沉降现象,截至2010年,德城区由于地下水开采强度大,地面沉降幅度最大,目前地面累计沉降量为-1186.9~-636.9mm,多年平均沉降速率为59.35mm/a,形成了以市区西北部为中心的地面沉降盆地。超量开采深层地下水是造成大规模地面沉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马晓红 《地下水》2009,31(6):26-28
在概述了聊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开采现状基础上,通过相关分析,预测出未来几年内的动态变化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综合开发、利用中深层咸水,给定了上下两层淡水的开采限量。另外为防止地下水的污染、矿化度的增加和地面沉降等不良环境地质现象的发生与发展,提出了采取人工回灌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