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秦岭山脉是古板块的会聚地,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扬子板块、华北板块及夹持于其间的古秦岭—大别微板块的拼合碰撞有关。晋宁构造旋回,古秦岭—大别微板块西移与扬子板块实现对接。加里东构造旋回,松潘—甘孜微板块东进与扬子板块拼合。海西构造旋回,泛扬子板块北上与华北板块俯冲碰撞。印支燕山构造旋回,四者联合运动构成秦岭造山带。  相似文献   

2.
根据遥感影像的纹理结构及其相对应的地球物理场特征,秦岭地区可自然分割出四个构造景观单元。即:东秦岭盆岭构造区、西秦岭隆凹构造区、南秦岭叠覆构造区和镇淅盆隆构造区。构造影像单元的拼接组合关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华北板块、扬子板块、松潘—甘孜地块、秦岭—大别地块构造域的地质演化史。即:晋宁—加里东构造旋回期,扬子板块与外来地块(秦岭—大别地块、松潘—甘孜地块)实现对接形成南中国联合大陆板块;自海西构造运动开始,华北板块向南推进,从东向西先后与南中国板块的前锋俯冲碰撞,随后进入陆内造山阶段。燕山运动末期,秦岭地区造山活动结束,伸展拉张作用由北向南展开。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松树沟地区航空象片和陆地卫星象片的综合研究,经扎实的野外验证工作,对该区进行了1:5万地质调查,对秦岭群的构造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从而对本区秦岭群的地层层序做了重新厘定。 文章以丰富的资料,对松树沟倒转背斜和松树尖向斜进行了重点分析,以充足的论据修正和补充了前人的工作成果。研究的结果表明秦岭群为一受纵、横向断裂破坏和多期变形影响的形态复杂的复式背斜。从而初步恢复了前加里东期秦岭地槽的发展历史。 文章还概要地总结了运用遥感地质方法在古老变质岩和岩浆岩地区进行地质构造分析的方法及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野外调研及室内分析表明,秦岭杂岩中存在侧向变质分带.并曾发生侧向物质流动,侧向变质分带于晚加里东期冻结,侧向展市的硅线石-白云母带和硅线石-钾长石带的形成温压条件分别为579~584℃和517~543MPa及685~724℃和535~627MPa,晚加里东期秦岭杂岩的侧向物质流动导致了侧向变质带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在秦岭造山带核部秦岭群变质岩系中,发育有自NWW向SEE方向拉伸的深层次韧性伸展构造。表现为具有定的代表伸展运动方向的塑性拉伸线理、不对称顺层韧性剪切褶皱及横向置换面理等。态因后期挤压收缩作用已发生改变。伸展作用发生于加里东期挤压收缩、构造叠置、陆壳增厚之后,与晚加里东—早海西期大量花岗质深成岩体的上隆侵位密切相关,伸展作用方向近平行造山带走向,时代可能为早海西期。  相似文献   

6.
根据北秦岭地层新知,讨论它的地质演化史。元古亩到古生代,它是陆内裂陷环境,经加里东期特别是海西期的转折,至中、新生代结束了陆内造山阶段。迄今未在北秦岭找到洋壳存在的确凿证据,板块构造机制应用于北秦岭,必须解释己知的地质事实。  相似文献   

7.
商丹断裂带是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与中秦岭海西造山带的分界断裂,由韧性剪切应变带、逆冲推覆构造带、地堑断陷带及其所夹持的岩块、岩片、构造岩、褶曲等多种地质体组合成复杂的断裂带。其演化历史至少经历晋宁期俯冲、加里东期碰撞、海西—印支期陆内俯冲、燕山期滑脱推覆和喜山期地堑断陷的复杂演化过程而形成今日所见的复杂断裂构造。  相似文献   

8.
豫西东秦岭造山带核部北缘的“含砾大理岩”实际上是秦岭群在加里东晚期沿朱夏断裂由南东向北西大规模左旋韧性推覆中形成的一套含砾碳酸盐质糜棱岩,其内砾石是原高级变质大理岩中硅质、长英质及白云质大理岩的变质条带,因基质强烈塑性流动而发生肿缩聚积或褶皱拉断、挤压拉长、旋转圆化形成的。对它们的宏、微观构造特征、形成条件及变形机制的研究,有助于重新认识东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史。  相似文献   

9.
商丹断裂带是北秦岭加里东造山带与中秦岭海西造山带的分界断裂,在空间上由韧性剪切带、逆冲推覆构造带、断陷-走滑地堑断裂带及其所夹持的岩块、岩片、褶皱所组成的大型复杂断裂带。其演化历史至少经历晋宁期海沟俯冲;加里东期陆内俯冲-碰撞;海西—印支期陆内俯冲;燕山期的逆冲-推覆和喜山期断块-走滑的复杂演化过程,而形成今日所见的复杂断裂构造。  相似文献   

10.
在丹凤群中,部分斜长角闪岩含有由阳起石内核和镁普通角闪石外环组成的环带角闪石。外环形成于主变质期,而内核是早期变质矿物的残余。早期变质作用属低压相系的斜长石-阳起石相环境,发生在丹凤群形成之初;而主期变质发生在加里东晚期的中压相系的角闪岩相。大约在海西—印支期后又出现了伴随韧性剪切作用的退变质现象。早期变质和主期变质作用可能分别与秦岭造山带的裂谷作用和裂谷闭合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1.
关于商城群     
商城群是七十年代末期大别山地区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时所创立的地层名称。即在原来的石炭系百步岗群中划分出一个不含植物化石的变质较深的岩石地层单位。作者根据近年来在东秦岭工作中发现:所谓商城群则是秦岭各群的东延部分。但商城群呈片状零星产出,分布范围狭窄,被推覆在石炭系甚至中生界之上,其原因是栾川—确山—固始消减带在大别山北麓强烈活动的结果。加里东期以来,商城群分布区出现了强烈地岩浆活动;其变质作用也很强烈,属中温低压的区域变质作用。与栾川—确山—固始消减带紧密相随的内生多金属成矿带大致分布在商城群分布区内。商城群很大一部分被剥蚀掉了,这是影响大别山找矿效果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依据西秦岭地区泥盆纪古生物及沉积相资料,本文将这一地区泥盆系划分为北秦岭生物区、华南生物区两个古生物区系,提出了北秦岭区沉积发展史以“D_m”事件为标志经历了两个重要阶段和古地理演变的四个期次,并认为大草滩群属华北大陆边缘沉积。  相似文献   

13.
西秦岭显生宙大地构造演化经历了早古生代裂谷系→晚古生代早期扩张、稳定沉积和成矿→晚古生代晚期会聚收缩→中生代闭合造山四个重要发展阶段。西秦岭铅锌矿成矿作用包括加里东准备期旋回、海西早期成矿期旋回、海西晚期富集期旋回和印支期改造迭加期旋回。成矿金属元素来源于地壳深处或上地幔的热液对流房,经断裂构造作用而喷流,在适宜的物理化学环境下,形成喷流-沉积矿床。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构造—地层法”,在分析秦岭群构造变形和变质史的基础上,结合沉积建造和同位素年龄,探讨秦岭群时代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东秦岭造山带的演化,经历了六个主要阶段。1.华北、扬子古陆块先后在19亿年和8.5亿年左右形成,均由零散的古陆核和覆盖其上的三个基底层构成,经历过四次构造运动,才由地槽转化为地台状态。2.由于秦岭古洋底的扩张,华北古陆块南缘成为古安底斯型活动大陆边缘,先后形成了以宽坪群为代表的元古代增生带和以秦岭群、二郎坪蛇绿岩为代表的加里东增生带。3.海西晚期华北、扬子两陆块拼合,其间沉积的信阳群地槽型复理石建造和石炭系海陆交互相含煤磨拉石建造褶皱造山,中国陆块形成。4.印支末期,己对接的南北陆块发生A型俯冲,使造山带内产生以太华古陆核为砥柱,分别向南、北方向的大推覆。5.推覆构造形成东秦岭块段造山的格局,使燕山期在东秦岭形成三种不同的山间红盆沉积。6.喜山期发生喜马拉雅型碰撞造山作用,一些古俯冲带的主断面复活,使其上的推覆体破碎,展现了当今的构造面貌。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地区加里东运动的形变特征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即在盆缘地带形成较宽缓褶皱、逆冲推覆构造,上、下古生界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并构成具造山性质的加里东构造带;向盆地内部依次为和缓隆起、高角度断裂,中、下奥陶统不同层位与上覆上古生界不同层位呈微角度不整合接触;整体抬升,下奥陶统与石炭系不同层位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加里东运动形成于奥陶纪晚期,可再细分为两期,分别与北秦岭构造带早古生代的弧-陆碰撞与陆-陆碰撞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北秦岭东部及华北板块南缘由多条断裂以及韧性剪切带分割成不同块体,这些块体中分布着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花岗岩。在前人关于该区花岗岩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归纳和分析了研究区古生代以来花岗岩体的时空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属性。研究表明这些花岗岩可分为3个时期: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加里东期花岗岩为准铝质到弱过铝质的钙碱性系列,具大陆弧花岗岩特征;印支期花岗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地球化学特征与后碰撞阶段花岗岩较为相似;燕山期花岗岩表现为从早到晚由高Sr低Y型埃达克质岩向A型花岗岩转变为特征。本区花岗岩的这种时空分布特征暗示了该区构造演化经历了加里东期俯冲造山、印支期碰撞造山以及燕山期陆内构造等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8.
北秦岭东部变质岩系同位素年代学及热历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北秦岭东部各种方法年代学数据的统计分析,获得了本区自元古宙以来主要热事件的时限及地壳动力学演化的一些信息.这些热事件时限与地壳主要构造旋回是对应的.年代学数据的统计分段指示了主要构造-岩浆事件的尾声(同位素封闭时间),它们是:400~450Ma,600~700Ma,950~1100Ma,1400±Ma,2000~2200Ma.秦岭造山带中,秦岭群形成最早,因而经历了最复杂的变质变形史.但其独立性特征,则显示了它在元古宙可能是一些微板块(地体).  相似文献   

19.
秦岭群中解体出花岗质古深成岩体从所周知,很多中高级变质地体中都揭示出以片麻岩形式出现的中酸性侵入体,这已是世界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一大进展.作为秦岭造山带核部中深变质岩系的秦岭群,一直认为是一套副变质岩系及少量的变质火山岩系,其内部是否也存在以片麻岩形...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不少学者认为,蒙阴地区金刚石原生矿形成于加里东期。然而这一观点,与依据多年来野外工作取得的实际资料所给出的结论不符。加里东期鲁西地区NW向断裂还不存在,NNE走向的上五井断裂更不会存在,这些晚于加里东的断裂不可能是金伯利岩储存的场所。大量金伯利岩岩脉、岩管的展布特点,岩体的完好程度,以及它们与上述断裂的相互关系,和金伯利岩切穿辉绿岩、斜长煌斑岩、正长斑岩等,都说明了金刚石原生矿的形成时代不是在加里东期,而是在中生代后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