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气候是影响作物分布最重要的自然环境要素,而气候条件又以热量、水分条件为基本,研究基本的自然要素不但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较为深刻,也为综合分析创造了条件。解放以来,虽有一些学者研究过我国的农业气候资源,但多限于平原地区,对山区的农业  相似文献   

2.
地面的热量平衡是决定着各个地区气候特性的基本因素,它对于自然综合体中的一切过程都有影响。现今任何改变气候的措施,都立足于改变地面的条件,以达到热量平衡各分量的改变。因此,热量平衡的研究,实有学术上和实践上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面的热量平衡是决定着各个地区气候特性的基本因素,它对于自然综合体中的一切过程都有影响。现今任何改变气候的措施,都立足于改变地面的条件,以达到热量平衡各分量的改变。因此,热量平衡的研究,实有学术上和实践上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牧业和林业基地,又为我国北部重要农区之一;它现有土地面积达140万方公里,约占我国土地总面积1/7.在内蒙古自治区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之中,地形是最基本因素之一.地形条件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土地利用有着巨大的影响:它不但通过高度、坡度、坡向以及地面组成物质等因子在许多方面直接影响土地利用,并且还通过它对其他自然条件(气候、水文、土壤、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牧业和林业基地,又为我国北部重要农区之一;它现有土地面积达140万方公里,约占我国土地总面积1/7.在内蒙古自治区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之中,地形是最基本因素之一.地形条件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土地利用有着巨大的影响:它不但通过高度、坡度、坡向以及地面组成物质等因子在许多方面直接影响土地利用,并且还通过它对其他自然条件(气候、水文、土壤、  相似文献   

6.
王双怀 《热带地理》1999,19(3):246-251
明代是华南地区开发的重要阶段。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来看, 明代华南的开发主要表现在农业方面。为了进一步弄清明代华南农业发展的基本面貌, 本文采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 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 研究了明代华南农业的自然条件。通过对明代福建、广东、广西气候状况、地貌特征、水文土壤、动物植物和生态环境的分析, 认为明代华南的自然条件曾发生过一些变化, 并且呈现出两重性的特点。这种特点对明代华南的农业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引黄灌区节水灌溉分区与节水途径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依据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地质等自然地理条件的基本一致性、水资源条件基本相似、水资源利用水平大体相当、农业自然条件和作物布局基本一致、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当和照顾行政界限、流域边界等固有分区等 6个基本原则 ,将黄河流域引黄灌区节水灌溉分为河源至兰州、兰州至河口、河口至龙门、龙门至花园口、花园口至河口等5个大区 ,并对各分区的基本特点和节水灌溉的发展方向和主要途径作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余珍 《地理教学》2012,(24):40-41
【课标解读】课标要求: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解读:从某一流域的开发自然背景条件(位置范围、气候、地形、水文水系、矿产资源等)和流域的人文和社会经济基础,分析具体流域综合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了解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如防洪、  相似文献   

9.
天气与气候是构成天气景观的基本因素,与人类的旅游活动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它是人类开展旅游活动的必要条件,人们进行旅游活动必须在一定的天气与气候条件下进行;另一方面,它又是一项旅游资源,既有直接的造景功能,又有间接的育景功能,它是自然界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影响着地貌、水体、动植物乃至一些人文景观的变化。天气与气候的变化在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会产生一些非常奇特的天气景观,形成对旅游者富有吸引力的自然旅游资源。研究天气景观的变化对客流流向、流量的影响,必将为旅游企业开发天气景观旅游资源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0.
鄂西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鄂西山区气候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编制气候资料表3个,绘制气候图3幅。根据对当地农作物种植情况,森林资源,特用植物和中草药的自然分布,结合山区农业气候资源概况,对如何利用山区气候资源进行了一些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辽代西辽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其环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韩茂莉 《地理科学》2004,24(5):550-556
来自^14C测年、花粉分析、历史文献记载、考古调查几方面研究证明,辽前期西辽河流域处于气候温暖期,此时流域内发育了黑土层,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条件。而且由植物、动物乃至于流域内的河流、湖泊组成的生态环境也处于良性发展阶段,为辽王朝的崛起提供了基础。西辽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地区基本的自然地理特征,气候波动不会超越该地区所处自然地带的局限性,辽代西辽河流域在典型草原的背景上,仍然分布有成片的沙地,且时常存在风沙现象。  相似文献   

12.
滦平郁金香引种驯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郁金香的生物学特性,结合我国河北滦平县的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条件,自1991年起,中国科学院滦平试验站从国内外引种50多个郁金香品种,经过几年的栽培,驯化试验,发现郁金香在当地的生长发育状况表现出:生根时间短,球根后期生长良好,经济效益等特点,试验研究证明燕山地区具备了郁金香种球生产的基本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13.
自然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植被-气候关系的研究已经超越了植被地理学、植被生态学的研究范围,而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从而受到地理学家、生态学家等的广泛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本文概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自然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的主要进展,阐述了自然植被响应气候变化,特别是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的可能结果。  相似文献   

14.
陈育峰 《地理译报》1997,16(2):70-77
植被-气候关系的研究已经超越了植被地理学、植被生态学的研究范围,而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核内容之一,从而受到地理学家、生态学院等的广泛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本文概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自然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的主要进展,阐述了自然植被响应气候变化,特别是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的可能结果。  相似文献   

15.
气候是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巧家县药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气候孕育了极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依据气候观测资料、野外实测数据及理论推算值,综合、系统地分析自然保护区气候资源特征。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光能资源、热量资源和水分资源随海拔不同,气候垂直分异明显,根据气温及景观特征,可把保护区划分为5种气候类型区:河谷亚热带气候区、低中山山麓中亚热带半湿润区、中山暖温带湿润区、高中山温带潮湿区、高山寒温带潮湿区。研究结果可为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自然保护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近五千年内沙漠化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本文通过对历史气候与地层剖面的综合分析,研究了浑善达克地区近5 000年内沙漠化的正、逆过程,提出该地区的沙漠化发展过程是一个以气候波动为主导作用的自然过程。  相似文献   

17.
陇西黄土高原自然条件和利用方向的研究不够深入,严重影响着农业发展。本文通过对气候、地貌和土壤条件的分析,认为以牧为主,牧、粮、林相结合的农业是陇西黄土高原的发展方向,生态旱作农业是其今后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基于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维持生态平衡的原则,本文设计了本区的生态农业模型,并指出了今后利用中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风蚀气候侵蚀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蚀气候侵蚀力是土壤风蚀方程中的气候因子,计算模型经多次修正后已基本发展成熟,广泛应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风蚀气候条件评估与响应机理分析及其与风沙地貌、风沙灾害的相关性研究等方面,其中风蚀气候侵蚀力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是当下的热点问题。目前,风蚀气候侵蚀力研究仍存在计算模型不完善、研究区域发展不平衡、气候变化响应分析不全面、风沙地貌及风沙灾害相关性争议较多等问题。未来应进一步从构建区域校准性计算模型、计算并分析沿海地区风蚀气候侵蚀力、综合分析风蚀气候侵蚀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建立风沙地貌及风沙灾害相关的综合性风蚀气候评价指标等方面开展风蚀气候侵蚀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科尔沁地区现代沙漠化过程的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64,自引:36,他引:28  
基于近50a科尔沁地区沙漠化土地发展-再发展-逆转的时空变化的研究结果, 以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变化作为主驱动因子, 探讨现代沙漠化过程的驱动因素的作用。近40多年气候的波动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地通过不同时期的降水-温度组合影响着沙漠化的进程, 间接地通过人类对气候波动的响应而产生的经济活动来加速沙漠化的进程。尽管科尔沁地区的气候驱动因子呈现出有利于沙漠化发展过程的趋势, 但在近10多年来, 这种驱动力的作用被有利于沙漠化逆转过程的驱动力所抵消。人类活动是研究区沙漠化过程中更加活跃的驱动因子, 体现在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和强度的增加,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自然植被群落毁灭性的破坏而加速了沙漠化的进程。以土壤风蚀为例, 这种加速可以是自然条件下的4~10倍; 随着沙漠化程度的加剧, 所产生的在土壤养分、生物多样性和生物生产量等方面退化的加速也与自然条件下的情况相差3~10倍以上。同样是人类活动, 在合理的土地利用、采取各种沙漠化防治措施的情况下, 又可使沙漠化过程逆转。从这一点上来说, 人为驱动因素应是起绝对主导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张亚华 《地理研究》1994,13(2):95-97
气候学是研究气候特征、形成、分布和演变规律,以及气候与其他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的关系的学科。它既是自然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大气科学的一个分支。因之长期以来,气候学研究的科学论文,多刊登在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学术刊物上,其中以气象学刊物为最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